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微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71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微丸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丸制剂,具体讲,涉及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丸(微丸),该斑秃丸(微丸)含有:地黄148重量份,熟地黄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48重量份,当归98重量份,丹参98重量份,白芍98重量份,五味子98重量份,羌活50重量份,木瓜50重量份;所述的斑秃微丸中含有药用辅料10~1000重量份。本发明还涉及该斑秃丸(微丸)的制备方法,将传统的斑秃丸制成丸径为3.5~4mm的斑秃丸(微丸),从而使斑秃丸(微丸)质量稳定、药效显著,并且具有极好的流动性和溶出度,非常适合临床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微丸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微丸制剂,具体讲,涉及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丸(微丸)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斑秃丸的功效为:补益肝肾,养血生发。用于肝肾不足、血虚风盛所致的油风,症见毛发成片脱落,多伴有头晕失眠、目眩耳鸣、腰膝痠软;斑秃见上述证候者。含有以下9味药:地黄,熟地黄、制何首乌,当归,丹参,白芍,五味子,羌活,木瓜。
[0003]现有技术中,该药的制备工艺均为生药粉直接加工,存在口服量大,崩解慢等缺陷。微丸具有生产工艺简洁、载药量大、流动性好、脆碎度小、稳定性强等工艺学优点。我国古代就有中药微丸制剂,如“六神丸” “喉炎丸” “牛黄消炎丸”等,但这些微丸剂型多限于处方剂量小、治疗喉部炎症药物的应用,且制备工艺落后,存在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缺点。随着近现代药剂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微丸制剂与其他口服制剂相比,自身有许多优点,如一个剂量由多个分散单元组成,口服后可大面积、均匀地分散在胃肠道,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胃肠道的转运不受胃排空的影响,吸收重现性好;且肠道刺激性小;在胃内滞留时间长,粒径小,转运受食物输送节律的影响小;不同释药速率小丸的组合,容易实现预期的释药速率,达到理想的血药浓度;具有改良的灵活性,可进一步装囊、压制成片剂或包裹特定的衣膜等。
[0004]中药复方是指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以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原则妥善配伍而成的一组药物。具有所含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具有多靶点多层次的特点。 对中药复方剂型的改进则尤为复杂,如若处理不当,则会影响中药复方的药性,临床应用效果不佳。发明人经药效学、制剂学和毒理学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之后,对中药复方一斑秃丸进行了剂型的改进,不仅用药量小,质量稳定、药效显著,并且具有极好的流动性和溶出度,非常适合临床使用。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首要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祛风生发的斑秃丸(微丸)。
[0006]本发明的第二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该祛风生发的斑秃丸(微丸)的制备方法。
[0007]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发明涉及一种斑秃微丸,所述斑秃微丸的原料药为:地黄108~148重量份,熟地黄108~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08~148重量份,当归60~98重量份,丹参60~98 重量份,白苟60~98重量份,五味子60~98重量份,宪活30~50重量份,木瓜30~50 重量份;优选:地黄148重量份,熟地黄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48重量份,当归98重量份, 丹参98重量份,白苟98重量份,五味子98重量份,宪活50重量份,木瓜50重量份;所述的斑秃微丸中含有药用辅料10~1000重量份,优选20~100重量份。
[0009]其中,所述的药用辅料选自淀粉、羟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乳糖、壳聚糖、微粉硅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淀粉。
[0010]本发明还涉及该斑秃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I)将原料药洗净、切制、干燥,干燥的条件为60~70°C烘干,水分不超过5% ;
[0012](2)将当归、丹参、地黄、制何首乌按重量比称取,混合,粉粹成50~200 iim的粉末 I ;
[0013](3)将熟地黄冷冻至-30~_25°C,在-10~_5°C条件下,将熟地黄粉粹至750~ 1500pm的粉末II,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
[0014](4)将羌活粉碎成500~1500 ii m的粉末III ;
[0015](5)将五味子与白芍混合,然后粉碎成500~1500 iim的粉末IV ;
[0016](6)将木瓜粉碎成50~200 ii m的粉末V ;
[0017](7)将粉末I1、粉末II1、粉末IV混合均匀,然后继续粉碎成50~200 ii m的粉末 VI ;
[0018](8)将粉末1、粉末V、粉末VI混合,加入药物辅料,水泛成3.0mm~4mm的微丸,干
燥,包薄膜衣,即得。
[0019]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第一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2)中,粉末I的粒径为50~ 150 u m,优选 100 ~150 u m。
[0020]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第二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3)中,粉末II的粒径为750~ 1200 u m,优选 750 ~1000 u m。
[0021]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第三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4)中,粉末III的粒径为750~ 1000u mD·[0022]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第四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7)中,水泛成微丸的步骤为:将药物粉末与药物辅料混合;取一半混好辅料的药粉进行制粒,将制好的颗粒用20目筛整粒,置包衣锅内滚转,依次喷入水,撒入剩余的药粉与辅料的混合物,吹干,重复操作,采用过筛法筛选直径为3.0~4.0mm微丸,进一步优选3.5~4.0mm ;然后进行干燥。
[0023]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第五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7)中,包薄膜衣中使用的薄膜包衣液含有羟丙基甲纤维素3~5wt%、乙醇60~80wt%、甘油0.1~2wt%,余量为水;优选含有轻丙基甲纤维素3wt%、乙醇70wt%、甘油lwt%,余量为水。
[0024]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第六优选技术方案为:在步骤(7)中,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为: 流量0.15~0.2kg/min ;压力0.4Mpa ;干燥温度60~70°C。
[0025]下面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
[0026]本发明对斑秃丸的剂型做了改进,制备出一种斑秃微丸,斑秃微丸的原料药为:地黄148重量份,熟地黄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48重量份,当归98重量份,丹参98重量份, 白芍98重量份,五味子98重量份,羌活50重量份,木瓜50重量份;所述的斑秃微丸中含有药用辅料I~20重量份。
[0027]本发明还对斑秃丸的制备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改进。目前,关于中药的超微粉碎研究很广,但超微粉碎也不适合所有的中药复方。例如有些药物挥发油含量高,在超微粉碎过程中药物有效成分有所损失。有些药物的粘度很大,很难粉碎,要制备成超微颗粒更是困难,在实际生产操作中很难实施。为此,针对本发明药物中药性的特点,本发明对其制备工艺做了深入、精细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一条制备工艺,该工艺不仅利于实施,对设备要求低,并且最大限度保护了药物的有效成分,使其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其药效高于超微粉碎组。因其成产成本低、对设备要求低,无需配置昂贵的超微粉碎机,从而是一种适于市场化的制备工艺,不仅能为企业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并且临床效果好,适于临床应用。
[0028]本发明斑秃微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9](I)将原料药洗净、切制、干燥,干燥的条件为60~70°C烘干,水分控制为不超过 5% ;
[0030](2)将当归、丹参、地黄、制何首乌按重量比称取,混合,粉粹成50~200 ii m的粉末
I;优选为50~150iim,更优选100~150 iim;本发明直接将当归、丹参、地黄、制何首乌混合,并进行粉碎,是由于这四味药为根茎类,易于粉碎,并且经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这五味药不会因为粉碎而降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
[0031](3)将熟地黄冷冻至-30~_25°C,在-10~_5°C条件下,将熟地黄粉碎至750~ 1500 um的粉末II,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粒径为优选750~1200 y m,更优选750~ 1000 y m ;由于熟地黄的粘度大、成型性差,很难直接粉碎,所以本发明采用了先冷冻再粉碎的工艺,从而将熟地黄粉碎成较小的颗粒,并且经冷冻干燥,进一步降低了粘性,使其利于后续加工和制备;
[0032](4)将羌活粉碎成500~1500 U m的粉末III,优选粒径为750~1000 U m。本发明将挥发油含量较高的药物粉碎成粒度较大的药粉,避免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失;
[0033](5)将五味子与白芍混合,然后粉碎成500~1500 iim的粉末IV;本发明将油脂含量较高的五味子与白芍一起粉碎,茯苓的纤维能起到支撑和吸附的效果;五味子油脂含量较高,不易粉碎,故将五味子与白芍混合成粒度较大的药粉;
[0034](6)将木瓜粉碎成50~200 ii m的粉末V ;本发明将木瓜单独粉碎,由于木瓜的酸性较大,单独粉碎可避免酸性物质对其他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
[0035](7)将粉末II和粉末III混合均匀,然后继续粉碎成50~200 ii m的粉末VI ;本发明将粉末II和粉末III混合均匀后,进一步粉碎,利用粉末II具有一定的粘度,从而使其与粉末III混合,从而利用药材本身的包裹作用,将挥发油含量较高的粉末III包裹,从而避免了药材在混合过程中有限成分的挥发,同时利用粉末IV药物的纤维的支撑作用,从而可比较容易的将三种粉末混合并进一步粉碎;
[0036](8)将粉末1、粉末V、粉末VI混合,加入药物辅料,水泛成微丸,干燥,包薄膜衣,即得。
[0037]本发明整个工艺以生药粉入药,结合微丸的特殊工艺特点,采用泛制法进行成型, 需进行制得基本母粒,作为成型时的球形模子。药物辅料通常选用淀粉、PVP、微晶纤维素等,试验中分别以水进行制粒,以其制粒的粘合性考察指标,经筛选实验证实,发现淀粉的效果最佳,并且安全性高、成本低,因此优选淀粉作为药物辅料。
[0038]由于本发明为生药粉入药,外观较差,为改善微丸质量,故采用取包衣。薄膜包衣与糖衣相比较具有生产周期短、用量少、片重增加小、衣层机械强度好、对药物崩解影响小等优点,故采用薄膜包衣。通过药物辅料的筛选试验,选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最佳。由于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包衣后,衣层硬而脆,缺乏柔韧性,容易破裂。故需加入增塑剂,使衣层在室温时保持较好的韧性,经筛选试验以1%量加入包衣液中进行包衣最佳。通过药物筛选试验,发现甘油的增韧效果较好。【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9]图1为斑秃微丸临界相对湿度图。
[0040]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进一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的内容构成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41]实施例1:斑秃微丸
[0042]配方为:地黄108重量份,熟地黄108重量份,制何首乌108重量份,当归60重量份,丹参60重量份,白芍60重量份,五味子60重量份,羌活30重量份,木瓜30重量份,淀粉30重量份。
[0043]实施例2:斑秃微丸
[0044]配方为:地黄148重量份,熟地黄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48重量份,当归98重量份,丹参98重量份,白芍98重量份,五味子98重量份,羌活50重量份,木瓜50重量份;淀粉50重量份。
[0045]实施例3:制备工艺
[0046]1.按实施例2的配方称取原料,将原料药洗净、切制、干燥,干燥的条件为60~ 70°C烘干,水分控制为不超过5% ;
[0047]2.将当归、丹参、地黄、制何首乌按重量比称取,混合,粉粹成IOOiim的粉末I ;
[0048]3.将熟地黄冷冻至-25°C,在-10°C条件下,将熟地黄粉粹至1000iim的粉末II, 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
[0049]4.将羌活粉碎 成1000 U m的粉末III ;
[0050]5.将五味子与白芍混合,然后粉碎成1000 u m的粉末IV ;
[0051]6.将木瓜粉碎成100 u m的粉末V ;
[0052]7.将粉末I1、粉末II1、粉末IV混合均匀,然后继续粉碎成100 u m的粉末VI ;
[0053]8.将粉末1、粉末V、粉末VI混合,加入药物辅料,混合均匀;取一半混好辅料的药粉进行制粒,将制好的颗粒用20目筛整粒,置包衣锅内滚转,依次喷入水,撒入剩余的药粉与辅料的混合物,吹干,如上反复操作;包衣锅的转速为:45转/分钟;采用过筛法筛选直径为3.5mm微丸;然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C ;包薄膜衣,即得;
[0054]薄膜包衣工艺操作如下:
[0055](I)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准确称取一定量,置适当容器内,按比例加入70%乙醇, 搅拌使完全溶解,过滤,滤液中按比例加入甘油,搅匀,胶体磨研磨,过100目筛备用;
[0056](2)先预热包衣锅至40°C左右,将符合要求的素丸置于包衣锅内。启动包衣锅,启动排风及吸尘装置,使素片受热均匀。启动压缩泵,压力控制在0.4Mpa,将配制好的包衣液用喷枪喷雾于转动的素片表面,流量0.15kg/min,以65°C热风干燥,连续喷雾30分钟左右, 至片面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停止喷液。用热风继续吹8分钟后,再用冷风吹干,即得。
[0057]实施例4:制备工艺
[0058]1.按实施例2的配方称取原料,将原料药洗净、切制、干燥,干燥的条件为60~ 70°C烘干,水分控制为不超过5% ;[0059]2.将当归、丹参、地黄、制何首乌按重量比称取,混合,粉粹成200iim的粉末I ;
[0060]3.将熟地黄冷冻至_30°C,在-5°C条件下,将熟地黄粉粹至粒径为1500 ii m的粉末 II,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
[0061]4.将羌活粉碎成1500 u m的粉末III ;
[0062]5.将五味子与白苟混合,然后粉碎成1500 iim的粉末IV ;
[0063]6.将木瓜粉碎成200 u m的粉末V ;
[0064]7.将粉末I1、粉末II1、粉末IV混合均匀,然后继续粉碎成200 u m的粉末VI ;
[0065]8.将粉末1、粉末V、粉末VI混合,加入药物辅料,混合均匀;取一半混好辅料的药粉进行制粒,将制好的颗粒用20目筛整粒,置包衣锅内滚转,依次喷入水,撒入剩余的药粉与辅料的混合物,吹干,如上反复操作;包衣锅的转速为:45转/分钟;采用过筛法筛选直径为4.0mm微丸;然后进行干燥,干燥温度为80°C ;包薄膜衣,即得;
[0066]薄膜包衣工艺操作如下:
[0067](I)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准确称取一定量,置适当容器内,按比例加入70%乙醇, 搅拌使完全溶解,过滤,滤液中按比例加入甘油,搅匀,胶体磨研磨,过100目筛备用。
[0068](2)先预热包衣锅至40°C左右,将符合要求的素丸置于包衣锅内。启动包衣锅,启动排风及吸尘装置,使素片受热均匀。启动压缩泵,压力控制在0.4Mpa,将配制好的包衣液用喷枪喷雾于转动的素片表面,流量0.2kg/min,以70°C热风干燥,连续喷雾30分钟左右, 至片面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停止喷液。用热风继续吹8分钟后,再用冷风吹干,即得。
[0069]实验例1:辅料种类筛选
[0070]按照实施例1的配方制备斑秃微丸,将实施例1中的药物辅料换成表1中的种类, 以其制粒的粘合性考察指标,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0071]表1:辅料筛选
[0072]
【权利要求】
1.一种斑秃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斑秃微丸的原料药为:地黄108~148重量份,熟地黄108~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08~148重量份,当归60~98重量份,丹参60~98 重量份,白苟60~98重量份,五味子60~98重量份,宪活30~50重量份,木瓜30~50 重量份;优选地黄148重量份,熟地黄148重量份,制何首乌148重量份,当归98重量份,丹参98重量份,白苟98重量份,五味子98重量份,宪活50重量份,木瓜50重量份;所述的斑秃微丸中含有药用辅料10~1000重量份,优选20~100重量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秃微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用辅料选自淀粉、羟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乳糖、壳聚糖、微粉硅胶中的至少一种,优选淀粉。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秃微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药洗净、切制、干燥,干燥的条件为60~70°C烘干,水分不超过5%;(2)将当归、丹参、地黄、制何首乌按重量比称取,混合,粉粹成50~200iim的粉末I;(3)将熟地黄冷冻至-30~-25°C,在-10~_5°C条件下,将熟地黄粉粹至750~ 1500pm的粉末II,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干燥;(4)将羌活粉碎成500~1500ii m的粉末III ;(5)将五味子与白芍混合,然后粉碎成50~200iim的粉末IV;(6)将木瓜粉碎成50~200ii m的粉末V ;(7)将粉末II和粉末III混合均匀,然后继续粉碎成50~200ii m的粉末VI ;(8)将粉末1、粉末IV、粉末V、粉末VI混合,加入药物辅料,水泛成3.0mm~4_的微丸,干燥,包薄膜衣,即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粉末I的粒径为50~ 150 u m,优选 100 ~150 u 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粉末II的粒径为 750 ~1200 u m,优选 750 ~1000 u 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粉末III的粒径为 750 ~1000 u 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水泛成微丸的步骤为: 将药物粉末与药物辅料混合;取一半混好辅料的药粉进行制粒,将制好的颗粒用20目筛整粒,置包衣锅内滚转,依次喷入水,撒入剩余的药粉与辅料的混合物,吹干,重复操作,采用过筛法筛选直径为3.0~4.0mm微丸,进一步优选3.5~4.0mm ;然后进行干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包薄膜衣中使用的薄膜包衣液含有羟丙基甲纤维素3~5wt%、乙醇60~80wt%、甘油0.1~2wt%,余量为水;优选含有羟丙基甲纤维素3wt%、乙醇70wt%、甘油lwt%,余量为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7)中,薄膜包衣的工艺参数为:流量0.15~0.2kg/min ;压力0.4Mpa ;干燥温度60~70°C。
【文档编号】A61K9/16GK103565752SQ201310491268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刘忠良 申请人:浙江维康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