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5707阅读:39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材为:黄连、黄柏、苦参、地榆、石榴皮、地肤子、黄芪、白术、当归、首乌、白芍、川芎、荆芥、防风、钩藤、甘草、沙参、薏苡仁、茯苓、生地、赤芍、地骨皮、廊茵、天花粉、黄芩、知母、麦冬、大苞芹、木瓜、丹参、鸡血藤、蒺藜、十大功劳、凌霄花、千里光。本发明滋阴清热、养血润肤的功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3]
【背景技术】
[0004]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的瘙痒、明显的湿疹样变和皮肤干燥。AD常自婴幼儿发病,部分患者延续终生,可因慢性复发性湿疹样皮疹、严重瘙痒、睡眠缺失、饮食限制以及心理社会影响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AD发病率上升,西方发达国家儿童AD的发病率高达10%-20%,在成人中发病率约为1%_3%,部分患者可进展并发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其它过敏相关疾病。在我国A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患者及社会的医疗负担呈逐年加重趋势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皮肤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小儿发病与父母的过敏体质明显相关。祖国医学对本病论述颇多,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四弯风》曾记载:“四弯风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于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说:“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医宗金鉴》说:“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奶癣,层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癣”以上论述均明确提出,奶癣发生是胎中遗热(即禀赋不耐)所致。中医学认为,禀赋来源于先天,如《类经?疾病论》:夫禀赋为胎元“之本,精气之受于父母者是也。”而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由肾所藏。《素问》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夫精者,生之本也”“人始生,先成精”。故李中梓说:“肾为先天之本”。因此可以看出,肾虚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在临床上,特应性皮炎在慢性期常表现为眼圈发黑、皮肤干燥发痒,夜间加重,并伴耳鸣、腰酸等症,此皆为肾虚之征。喻文球等[I]认为,特应性皮炎与遗传因素、先天肝肾不足有密切关系,一般为亚急性或慢性过程,辨证施治时,不能仅仅注意到风湿热邪之标像,而应重视肝肾不足之本质,治以调理肝脾肾为主。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禀赋来源于先天,并赖后天的不断充养。特应性皮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加上后天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致使对环境不耐受而发病。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本病与脾虚有关。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浸淫疮》说:“此证初生如疥,搔痒无度,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由心火、脾虚受风而成。”湿邪是异位性皮炎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脾主运化水湿,湿邪的产生多与脾虚不运有关,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又湿性缠绵黏滞,特应性皮炎患者由于脾虚水湿不化,故临床反复发作、瘙痒无度、糜烂渗出。认为脾虚与本病有关的不乏其人。范瑞强为特应性皮炎以脾虚为本,临床治疗过程中无论哪一个阶段、哪一个证型都要注意健脾调理肠胃。临床表现:婴儿期:亦称婴儿湿疹,多于出生后1-6个月发病,表现为头面部及肢体伸侧皮肤有渗出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丘斑疹、渗出、结痂,也可为淡红斑、丘疹、干燥及轻度脱屑;常为缓解与发作交替发作,多于2岁时皮疹消退而愈。儿童期:常由婴儿期演变而来,部分不经过婴儿期到儿童期直接发病。皮损主要累及肘窝、胭窝、手腕屈侧。湿疹型皮损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但常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色素沉着等慢性损害。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表现为散在暗红色或肤色丘疹、结节,浅表淋巴结肿大。部分儿童期患者可出现过敏性鼻炎或哮喘。青少年及成人期:皮肤干燥、瘙痒严重,皮损主要在屈侧,伸侧亦可受累,头颈部、眼睑部皮损严重,皮损浸润肥厚呈苔癣样变,部分表现为慢性手部皮炎,部分可泛发全身。可伴幼年性白内障、鱼鳞病、眶周黑晕、干皮症、掌纹征、毛周角化、唇炎、易伴发细菌、病毒及真菌感染。[0005]现代医学认为,小AD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其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感染、皮肤屏障功能异常、Thl/Th2失衡及神经免疫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常伴有个人及家族特应性病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在遗传基础(FLG基因突变),多种环境因素造成的免疫异常。有研究表明,不同树突状细胞亚类通过影响炎症细胞的聚集、T细胞的活化、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释放等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此外,AD患者存在天然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极易发生微生物的感染和定殖,进而引起异常免疫反应形成皮肤炎症性病变,抗感染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推测其一方面可能与感染释放的超抗原促进T细胞活化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感染导致Thl/Th2失衡有关。研究提示Thl/Th2型细胞因子与AD皮损发生关系密切,不同时期及不同程度的皮损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别,急性期以Th2为主,慢性期则Thl反应明显增强。AD患者的病损部位还伴发着严重的瘙痒症状,临床上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治疗AD的瘙痒效果不佳,而第一代镇静类抗组胺药物治疗对于AD瘙痒具有较好的疗效,提示神经免疫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0006]治疗上:尽量寻找和避免可能诱发加重的刺激因素和致敏原,使用润肤保湿剂及抗炎止痒治疗。平时注意加强局部皮肤保湿润肤护理。外用药治疗:急性期可外用0.05%盐酸小檗碱溶液或0.1%~0.5%依沙吖啶溶液冷湿敷,待分泌物减少再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和40%氧化锌油或氧化锌糊剂。慢性期皮损外用糖皮质激素乳膏和20%氧化锌软膏或青鹏软膏等。顽固的患者可以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0.1%他克莫司软膏。出现皮肤感染时需要外用抗生素软膏或系统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使用光疗、抗生素、抗组胺药物及系统免疫抑制药物。中药治疗:婴儿期相当于中医“奶癣”,“胎癀疮“,治疗以散风清热、利湿消导。儿童期、成人期以清热除湿,健脾利湿为主。
[0007]
【发明内容】

[0008]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连10~20份,黄柏10~20份,苦参10~25份,地榆10~20份,石榴皮10~20份,地肤子10~20份,黄芪10~20份,白术10~20份,当归10~20份,首乌10~20份,白芍10~20份,川弯10~2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钩藤10~20份,甘草10~20份,沙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茯苓10~20份,生地10~25份,赤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廊茵10-20份,天花粉10~25份,黄芩10~20份,知母10~25份,麦冬10~25份,大苞芹10-25份,木瓜10~20份,丹参10~20份,鸡血藤10~20份,蒺藜10~20份,十大功劳10~20份,凌霄花10~20份,千里光10~20份。
[0010]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优选为:黄连12~18份,黄柏10~18份,苦参12~22份,地榆11~17份,石榴皮10~16份,地肤子10~18份,黄芪12~20份,白术10~18份,当归10~20份,首乌10~20份,白芍10~18份,川弯12~20份,荆芥12~20份,防风14~20份,钩藤10~18份,甘草10~19份,沙参12~20份,薏苡仁11~20份,茯苓14~20份,生地15~20份,赤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廊茵12-18份,天花粉15~25份,黄芩12~18份,知母13~22份,麦冬14~23份,大苞芹12-19份,木瓜11~18份,丹参10~20份,鸡血藤10~20份,蒺藜10~20份,十大功劳13~18份,凌霄花10~20份,千里光10~20份。
[0011]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黄连16份,黄柏14份,苦参17份,地榆14份,石榴皮13份,地肤子14份,黄芪16份,白术14份,当归15份,首乌15份,白芍14份,川芎16份,荆芥16份,防风16份,钩藤14份,甘草16份,沙参17份,薏苡仁16份,茯苓18份,生地17份,赤芍15份,地骨皮15份,廊茵15份,天花粉19份,黄芩16份,知母17份,麦冬19份,大苞芹17份,木瓜16份,丹参15份,鸡血藤15份,蒺藜15份,十大功劳16份,凌霄花16份,千里光15份。[0012]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的原料药材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b.再将上述乙醇提取的原料药材,加水加热回流提取I次;
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浓缩,得到药物浸膏;加热浓缩调制。
[0013]其中,所述步骤a中,按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的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60-85%的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提取液静置,药渣备用。
[0014]所述步骤b中,将步骤a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I~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
[0015]所述步骤c中,将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C,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C _70°C的浸膏,加热浓缩至糊状,用酒、醋、蜂蜜调和即得贴剂。
[001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擦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连、黄柏、苦参、地榆、石榴皮和地肤子,放入60-80%的中乙醇浸泡2-3小时后,在60~85°C温度下加热提取3次,每次I小时,得提取液,所用乙醇是原料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
b、加热浓缩步骤a中的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
C、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除黄连、黄柏、苦参、地榆、石榴皮和地肤子的其余原料药材,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200-400目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60-80%乙醇共同浸溃10~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与步骤b的浓缩液混合;
d、将步骤c混合后的液体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干箱80°C烘干后冷却粉碎,掺入凡士林制成擦剂。
[0017]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灌肠剂或贴剂。[0018]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滋阴清热、养血润肤的功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不断充养先天肾精;肾气主温煦生化,肾的先天精气又可促进脾胃腐熟水谷,化生精血。故张景岳说:/人之始生,本于精血之源;人之既生,由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特应性皮炎患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不能正常促进后天,终致脾肾两虚。脾肾亏损,一方面卫气化生不足而易感外邪,经常反复发病,迁延不愈;另一方面,精血不能滋养肌肤,则皮肤干燥粗糙,瘙痒无度。伊藤提出在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基础上发生的脏气紊乱与减衰为本病的基本病机,在病因方面多从内因与外因两个方面来探讨。内因主要强调先天禀赋不足即体质的遗传因素;后天主要强调脾肾失养。田静认为本病急性发病属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肾两虚,标实为风湿热邪,为亚急性皮炎的表现;慢性期则标本俱虚,本虚为脾肾两虚,标虚为津亏血燥,系慢性皮炎的表现,治疗时同时兼顾先天及后天,既补肾健脾顾护先天,又除湿滋阴养血调摄后天。
[0021]特应性皮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肾亏虚,免疫力低下,因而易感外邪而发病。因此,脾肾亏虚是特应性皮炎发病之本。在临床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尤其是慢性期),应该注重健脾益肾法的应用,以善其本,提高临床疗效。
[0022]方中方中生地、玄参为君,两药皆为甘寒质润之品,共奏滋阴清热凉血之功,防止热盛伤阴;赤芍、地骨皮均入肝经,降润肝肾,以济水源,以制虚火,两药为臣,君臣相须为伍,倍增滋阴清热之力;黄芩、知母清热泻火生津,均入肺经,肺主皮毛,故能疏散皮肤风热;木瓜健脾和胃,防止寒凉药伤及脾胃;麦冬、北沙参、天花粉均入肺、胃经,三者合用滋阴而不助湿,养阴生津,防止阳热亢盛耗伤阴血;丹参活血祛瘀,凌霄花行血祛瘀祛风,当归、鸡血藤、首乌藤均入肝经,滋养肝血,养血润肤,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鸡血藤、首乌藤两味藤类药善走经络,兼作引经之药,载药直达病所。首乌藤安神止痒,保证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病情的恢复。甘草为使,调和众药,使寒凉不过。诸药共奏滋阴清热、养血润肤之功。黄芪、白术益气健脾;当归、首乌养血活血益肝肾,四药相合使脾胃运化正常,气血生化有源,皮肤得以濡润;地黄、白芍凉血清热、敛阴,使气血平和并能佐以当归之温燥;川芎、蒺藜、荆芥、防风、钩藤、甘草和廊茵诸药相合,能活血祛风止痒、解毒。本方功效为:健脾养血、清热润肤止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白术、钩藤有抗炎、抗组胺、镇静、双向调节免疫等作用,与诸药相合能促进皮损修复、减轻瘙痒症状、缩短病程等。
[0023]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
[0024]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t季,脾虚食少,便溏泄湾,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本经》载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
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别录》载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是行气化瘀的良药。
[0025]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1.治疗带下阴痒。对妇女带下色黄,以及男性阴肿阴痒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治疗湿疹疥癣。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湿疹疥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 解作用。3.治疗小便不利。苦参浴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尤其对妇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参汤剂效果更加。现代作用:1.美容护肤作用: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2.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3.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4.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5.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0026]黄芩,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溃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
首乌,首乌补益肝肾、益精血、壮筋骨。首乌可改善老年人的衰老征象,如白发、齿落、老年斑等,能促进人体免疫力的提高,抑制能让人衰老的“脂褐素”在身体器官内的沉积。首乌还能扩张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降血脂,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所以对冠心病、高血脂症、老年贫血、大脑衰退、早老征象等,都有预防效果。首乌的单用量为每天10~15克。曾有报道,何首乌各种炮制品(生首乌、酒蒸首乌、黑豆汁蒸首乌、清蒸首乌)水煎液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901、副伤寒杆菌从白喉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生首乌煎剂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比其他炮制品强,制首乌水煎剂对白色葡萄球菌,酒蒸首乌水煎剂和地黄汁蒸首乌水煎剂对白喉杆菌的抑制作用比其他首乌强。何首乌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此外,何首乌还有减慢心率、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等作用。综上所述,与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促进造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肝,延缓衰老,影响内分泌功能,润肠通便等作用。何首乌功效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为磷脂、蒽醌类、葡萄糖苷类等成分。
[0027]防风,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性味:味辛;甘;性微温。“用防风必兼荆芥者,以其能入肌肤宣散故耳”(见《本草求真》),“若属外感证,用麻桂嫌热、嫌猛;用银翘嫌寒时,荆防用之最宜”(见《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可见荆芥与防风相配有达腠理、发汗散邪之效,二者相辅相成。张元素治四时外感,表实无汗用防风配羌活等(九味羌活汤);刘河间治三焦实热用防风配荆芥、硝、黄等(防风通圣散)。前者乃解表兼除湿热之剂,后者乃表里双解之剂。防风配黄芪、白术,即玉屏风散。方中黄芪实卫,得防风则使邪去而外无所扰,得白术以培中固里,使脾健内有所据。所谓“发在芪防收在术”,内外兼顾,诚固表止汗之良方也。笔者用本方加麻黄根、龙骨、牡蛎、浮小麦、乌梅,治自汗、盗汗,均获佳效。
[0028]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1.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力胜。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2.炒赤芍:炒后药性偏于缓和,活血止痛而不伤中,可用于瘀滞疼痛。3.酒赤芍:以活血散瘀力胜,清热凉血作用较弱。多用于闭经或痛经,跌打损伤。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发热、舌绛、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等。配生地、牡丹皮等,用于经闭,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气血瘀滞证。配川;、当归、桃仁、红花等,可用于经闭及跌扑损伤;配当归、金银花、甘草等,可用于疮痈肿毒
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1、清 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a、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b、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C、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2、养阴润肺: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3、益胃生津: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能提高免疫功能;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能力;有抗心律失常和扩张外周血管的作用;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有降血糖作用。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粘;热伤胃阴或胃阴虚,咽干口渴,大便干结;心阴虚或心经有热,心烦不眠,舌红少津。麦冬甘、微苦、凉、滋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麦冬主治热病伤津、心烦、口渴、咽干肺热、咳嗽、肺结核。
[0029]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热燥咳、劳嗽痰血、热病津伤口渴。《本草求真》:沙参有南、北二种,均有清养肺胃之功。北沙参质坚性寒,富有脂液;南沙参空松而肥,气味轻清。体虚力微。一则偏于养胃,一则偏于清肺。对于肺无余热现而发生之咳嗽,由宜北沙参,对于胃虚有余热而发生之咳嗽则宜南沙参。养阴清肺,祛痰止咳。治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口渴。①《本草从新》:专补肺阴,清肺火,治久咳肺痿。②《饮片新参》:养肺胃阴,治劳咳痰血。③《东北药植志》:治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肺膨胀不全,肺脓疡等。④《中药志》:养肺阴,清肺热,祛痰止咳。治虚劳发热,阴伤燥咳,口渴咽干。
[0030]荆芥,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0031]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
[0032]白术,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
[0033]白芍药,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①《本经》:〃味苦,平。〃②《吴普本草》:〃桐君:甘,无毒。岐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③《别录》:〃酸,平微寒,有小毒。"宜食: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忌食: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0034]黄连,(根)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主治: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1、用于湿热内蕴、肠胃湿热、呕吐、泻痢等症。配黄芩、大黄等,能治湿热内蕴之证。对湿热留恋肠胃,常配合半夏、竹茹;配木香、黄芩、葛根等以治泻痢。2、用于温病高热、口渴烦躁、血热妄行、以及热毒疮疡等。治温病高热、心火亢盛,配伍桅子、连翘等;对于血热妄行,可配伍黄芩、大黄等同用;对热毒疮疡,可配伍赤芍、牡丹皮等药同用。此外,黄连还可用于胃火炽盛的中消证,可配合天花粉、知母、生地等同用;涂口,可治口舌生疮。
薏苡仁,性味性凉,味甘、淡。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
[0035]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
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d±-蒸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湿毒疮疡。1.治疗带下阴痒。对妇女带下色黄,以及男性阴肿阴痒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治疗湿疹疥癣。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湿疹疥癣引起的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3.治疗小便不利。苦参浴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小便不利,灼热涩痛。尤其对妇女因妊娠而引起的小便不利,配合服用苦参汤剂效果更加。现代作用:1.美容护肤作用:性寒,有清热燥湿,杀虫的功效,苦参浴能够清除下焦湿热,并且杀虫止痒,对皮肤瘙痒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植物中草药能够平衡油脂分泌,疏通并收敛毛孔,清除皮肤内毒素杂质,丰富的本草营养,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 ,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2.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3.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4.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5.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0036]地榆,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虚寒性出血症禁服地榆,血虚有瘀者慎服。恶麦门冬;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1.《本草经集注》:得发良。恶麦门冬。2.《本草衍义》:虚寒人及水泻、白痢,即未可轻使。3.《医学入门》:虚寒冷痢禁用。热痢初起亦不可用,恐涩早也。
4.《本草经疏》:胎产虚寒泄泻,血崩脾虚泄泻,法并禁用。5.《本草汇言》:痈疮久病无火,并阳衰血证,并禁用之。6.《本经逢原》:气虚下陷而崩带及久痢脓血瘀晦不鲜者,又为切禁。性能伤胃,误服多致口噤不食
石榴皮,涩肠,止血,驱虫。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滑精,崩漏,带下,虫积腹痛,疥癣。①《别录》:〃疗下痢,止漏精。〃②《药性论》:〃治筋骨风,腰脚不遂,步行挛急疼痛。主涩肠,止赤白下痢。取汁止目泪下,治漏精。〃③《本草拾遗》:〃主蛔虫。煎服。〃④《滇南本草》:〃治日久水泻,同炒砂糖煨服,又治痢脓血,大肠下血。〃〃同马兜铃煎治小儿疳虫。〃⑤《本草蒙筌》:〃理虫牙。〃⑥《纲目》:〃止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⑦《生草药性备要》:〃治瘤子疮,洗疝痛。〃⑧《本草求原》洗斑疥癞。〃⑨《科学的民间药草》驱除钩、绦虫。
[0037]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主治:小儿^(风;夜啼;热盛动风;子痫;肝阳眩晕;肝火头胀痛。1、《别录》:主小儿寒热,惊痫。2.《药性论》:主小儿惊啼,JI痕热壅。3.《日华子本草》:治客忤胎风。4、《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5.《本草征要》:舒筋除眩,下气宽中。6.《本草述》:治中风瘫痪,口眼喁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7.《〈纲目: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癎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0038]生地,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活血;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克,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0039]廊茵,苦,平。酸微辛,平。功能主治:①江西《草药手册》:〃行血散瘀,消肿解毒。治蛇头疮,顽固性痈疖,婴儿胎毒,蛇咬伤,跌伤,湿疹痒痛,外痔,内痔。"②《甘肃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理气止痛,固脱,治小儿胎毒,胃气疼痛,子宫脱垂。〃
天花粉,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1.本品长于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等症,常配生地、山药、五味子等,如玉液汤。2.能清肺润燥,用于肺热燥咳,甚或咳血等症,常与天冬、麦冬等同用,如滋燥饮。3.有解毒、消肿、排毒之效,可用于痈肿疮疡,偏于热毒炽盛者,常与连翘、蒲公英、银花、浙贝母等配伍,以奏解毒消肿之效此外,用于中期妊娠引产,以天花粉针剂肌注,能使胎盘绒毛膜滋养细胞变性坏死而引起流产。试用于恶性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也有疗效。天花粉配知母,滋阴泻火,生津止渴,治疗热病伤津之烦渴及肺胃热盛伤津的消渴病。1、热病烦渴。本品甘寒,既能清肺胃二经实热,又能生津止渴,故常用治热病烦渴,可配芦根、麦门冬等用;或配生地黄、五味子用,如天花散(《仁斋直指方》);取本品生津止渴之功,配沙参、麦门冬、玉竹等用,可治燥伤肺胃,咽干口渴,如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2、肺热燥咳。本品既能泻火以清肺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用治燥热伤肺,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热燥咳证,可配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等药用,如滋燥饮(《杂病源流犀烛》);取本品生津润燥之功,配人参用治燥热伤肺,气阴两伤之咳喘咯血,如参花散(《万病回春》)。
[0040]大苞芹,味辛;苦;性凉。功能主治:祛风清热;燥湿止痒。主感冒;头痛;麻疹;斑疹;显疹;皮肤瘙痒。
[0041]木瓜,平肝,舒筋,和脾,化湿。治:湿痹,脚气、霍乱、吐泻、腹痛、转筋。1.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木瓜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如木瓜煎,治筋急项强,不可转侧,即以本品配乳香、没香、生地。治脚气肿痛,冲心烦闷,常与吴茱萸、槟榔等配伍。2.用于吐泻转筋。木瓜治此症,一则使湿浊得化,中焦调和;二则舒筋活络,使吐利过多而致的足腓挛急得以缓解。如蚕矢汤治疗此症,即以本品与薏苡仁、蚕沙、黄连、吴茱萸等同用。此外,本品尚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证。
[0042]丹参,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红根等。为双子叶植物唇形科,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功效: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活血通,凉血消肿,清心除烦。①《本经》: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症除瘕,止烦满,益气。②《吴普本草》:治心腹痛。③《别录》: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④《云南中草药选》:活血散瘀,镇静止痛。治月经不调,痛经,风湿痹痛,子宫出血,吐血,乳腺炎,痈肿。⑤《药性论》:治脚弱,疼痹,主中恶;治腹痛,气作声音呜吼。⑥《日华子本草》: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排脓止痛,生肌长肉;破宿血,补新生血;安生胎,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匀,血邪心烦;恶疮疥癣,瘿赘肿毒,丹毒;头痛,赤眼,热温狂闷。⑦《滇南本草》: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冲,惊悸不寐。
[0043]十大功劳,叶:滋阴清热。主治肺结核,感冒。根、茎:清热解毒。主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外用治眼结膜炎,痈疖肿毒,烧、烫伤。
[0044]凌霄花,行血去瘀,凉血祛风。用于经闭癥瘕,产后乳肿,风疹发红,皮肤瘙痒,痤疮。①治妇人、室女月候不通,脐腹XlU痛,一切血疾:紫葳二两,当归、?(蓬莪术)各一两。上为细末。空心冷酒调下二钱,如行十里许,更用热酒调一服。(《鸡峰普济方》紫葳散)②治女经不行:凌霄花为末。每服二钱,食前温酒下。(《徐氏胎产方》)③治崩中漏下血:凌霄花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广利方》)④治通身痒:凌霄花为末,酒调服一钱。(《医学正传》)⑤治皮肤湿癣:凌霄花、羊蹄根各等量,酌枯矾,研末搽患处。(《上海常用中草药》)⑥治肺有风热,鼻生?疱:凌霄花半两(取末),硫黄一两(别研),腻粉一钱,胡桃四枚(去壳)。先将前三味和匀,后入胡桃肉,同研如膏子,用生絹蘸药频频揩之。(《杨氏家藏方》紫葳散)⑦治酒齄鼻:一、凌霄花、山桅子。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调下,日进二服。(《百一选方》)二、以凌霄花研末,和密陀僧末,调涂。(《岭南采药录》)⑧治痫疾:凌霄花,为细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空心服。(《传信适用万》)
地肤子,利小便,清湿热。治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①《本经》:〃主膀胱热,利小便。补中,益精气。〃②《别录》:〃去皮肤中热气,散恶疮,疝瘕,强阴,使人润泽。"③《药性论》与阳起石同服,主丈夫阴痿不起,补气益力;治阴卵癀疾,去热风,可作汤沐浴。〃④《日华子本草》:〃治客热丹肿。〃⑤《滇南本草》利膀胱小便积热,洗皮肤之风,疗妇人诸经客热,清利胎热,湿热带下。〃⑥《本草原始》:〃去皮肤中积热,除皮肤外湿痒。〃⑦《本草备要》:〃益精强阴,除虚热,利小便而通淋。〃⑧《玉楸药解》:〃疗头目肿痛,狐疝阴颓,腰疼胁痛,血痢,恶疮。
[0045]地骨皮,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①《本经》:〃主五内邪气,热中消渴,周痹。〃②《别录》:〃主风湿,下胸胁气,客热头痛,补内伤大劳嘘吸,坚筋,强阴,利大小肠,耐寒暑。"③《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④《食疗本草》:〃去骨热消渴。〃⑤《本草别说》:〃治金疮。〃⑥李杲:〃治在表无定之风邪,传有汗之骨蒸。〃⑦王好古:〃泻肾火,降肺中伏火,去胞中火,退热,补正气。〃⑧《日用本草》:〃治上膈吐血;煎汤漱口,止齿血,治骨槽风。〃⑨《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⑩《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含漱、淋洗,研末撒或调敷。脾胃虚寒者忌服。①《医学入门》:〃忌铁。〃②《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③《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鸡血藤,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配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配苍术,理气化湿、辟秽去浊;配杜仲,补肾壮骨,通经止痛;配当归,补血活血。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益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3.治放射性白血球减少症:配合其他滋补气血的药物同用。
[0046]甘草,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甘草适宜胃溃疡者、十二指肠溃疡者、神经衰弱者、支气管哮喘者、血栓静脉炎患者。湿盛胀满,浮肿者不宜用。不可与鲤鱼同食,同食会中毒。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久服较大剂量的生甘草,可引起浮肿等。1.甘草
[3]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2.甘草黄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黄酮〉甘草浸膏。3.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毒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毒作用。4.甘草常用来治疗随更年期而来的症状.因为甘草里含有甘草素,是一种类似激素的化合物,它有助于平衡女性体内的激素含量。5.甘草所含的次酸能阻断致癌物诱发肿瘤生长的作用。
[0047]知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清热泻火,生津润燥。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3.陶弘景:甚疗热结,亦主疟热烦。4.《药性论》:主治心烦躁闷,骨热劳往来,生产后蓐劳,肾气劳,憎寒虚损,患人虚而口干,加而用之。5.《日华子本草》:通小肠,消痰止嗽,润心肺,补虚乏,安心止惊悸。6.张元素:凉心去热,治阳明火热,泻膀胱肾经火,热厥头痛,下痢腰痛,喉中腥臭。7.王好古:泻肺火,滋肾水,治命门相火有余。
[0048]蒺藜,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平肝;解郁;祛风明目。主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房胀痛;乳闭不通;经闭;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疮疽;瘰疬①《本经》:〃主恶血,破瘫结积聚,喉痹,乳难。〃②《别录》:〃主身体风痒,头痛、咳逆伤肺,肺痿,止烦、下气;小儿头疮,痈肿阴癀,可作摩粉。〃③《药性论》:〃治诸风疬疡,破宿血,疗吐脓,主难产,去燥热。〃④《日华子本草》:〃治奔豚肾气,肺气胸膈满,催生并堕胎。〃⑤《本草图经》:〃主痔漏,阴汗,及妇人发乳,带下。〃⑥《纲目》:〃治风秘及蛔虫心腹痛。〃⑦《会约医镜》:〃泻肺气而散肝风,除目赤翳膜,肺痈,乳岩,湿疮。〃⑧《本草再新》:〃镇肝风,泻肝火,益气化痰,散湿破血,消痈疽,散疮毒。〃⑨《南京民间药草》:〃治红白痢疾。〃⑩《江苏植药志》:〃治胁痛,疗诸疡,去风活血。〃
千里光,又名九里明、九里光、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是一种中草药,生于山坡、疏林下、林边、路旁、沟边草丛中。产于江苏、浙江、广西、四川。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明目,止痒等功效。多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清热,解毒,杀虫,明目。治各种急性炎症性疾病,风火赤眼,目翳,伤寒,菌痢,大叶肺炎,扁桃体炎,肠炎,黄疸,流行性感冒,毒血症,败血症,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用于风热感冒、目赤肿痛、泄泻痢疾、皮肤湿疹疮疖。①《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盅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②《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花、叶:治眼有效。③《滇南本草》: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④《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⑤《生草药性备要》:治疳疔,消热毒。治小儿胎毒,黄脓白泡,敷毒疮,捣汁和猪胆熬膏,擦腐烂患疮,生肌去腐。⑥《百草镜》:治目不清,去红丝白障,迎风流泪。⑦王安卿《采药志》:治时疫,赤鼻,聘耳,火眼,诸疮疖肿毒破烂及鹅掌风。合千里光膏,点亦眼,贴杨梅疮。⑧《纲目拾遗》:明目去星障。煎汤浴疮疡。狗咬以千里膏掺粉霜贴之。治蛇伤。⑨《四川中药志》:杀虫止痒。治瘰疬及一切皮肤痒疹(外冼)。⑩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咽喉肿痛。《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治风热感冒,急性风湿关节痛,无名肿毒,痔疮,肾囊风,湿疹。《饮片新参》:中寒泄泻者勿服。
[0049]实施例1贴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剂型为贴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a、称取黄连1600g、黄柏1400g、苦参1700g、地榆1400g、石榴皮1300g、地肤子1400g、黄芪1600g、白术1400g、当归1500g、首乌1500g、白芍1400g、川芎1600g、荆芥1600g、防风1600g、钩藤1400g、甘草1600g、沙参1700g、薏苡仁1600g、茯苓1800g、生地1700g、赤芍1500g、地骨皮1500g、廊茵1500g、天花粉1900g、黄芩1600g、知母1700g、麦冬1900g、大苞芹1500g、木瓜1600g、丹参1500g、鸡血藤1500g、蒺藜1500g、十大功劳1600g、凌霄花1600g和千里光1500g,加入10倍量75%的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小时,将提取液静置,药渣备用;
b、将步骤a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I~2小时,合并提取液
静置;
C、将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6MPa,温度保持在60-80°C,浓缩至相对密度65°C时为1.20的浸膏,加热浓缩至糊状,用酒、醋、蜂蜜调和即得贴剂。
[0050]使用时,将贴剂敷于患处,贴药之处,需事先洗净,用保鲜膜或医用胶带固定贴剂。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5h后揭下,每日I次。[0051]实施例2擦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剂型为擦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连1200g、黄柏1800g、苦参2200g、地榆llOOg、石榴皮1600g和地肤子1800g,放入60-80%的中乙醇浸泡2_3小时后,在60~85°C温度下加热提取3次,每次I小时,得提取液,所用乙醇是原料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
b、加热浓缩步骤a中的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
C、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芪1200g、白术1800g、当归1000g、首乌2000g、白芍1000g、川弯2000g、荆芥2000g、防风1400g、钩藤1800g、甘草1900g、沙参1200g、薏苡仁1100g、茯苓1400g、生地2000g、赤芍1000g、地骨皮2000g、廊茵1200g、天花粉2500g、黄芩1800g、知母2200g、麦冬1400g、大苞芹1200g、木瓜1800g、丹参2000g、鸡血藤2000g、蒺藜1000g、十大功劳1300g、凌霄花1000g和千里光2000g,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300目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70%乙醇共同浸溃12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与步骤b的浓缩液混合;
d、将步骤c混合后的液体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干箱80°C烘干后冷却粉碎,掺入凡士林制成擦剂。
[0052]实施例3片剂
取黄连1200g、黄柏1200g、苦参 1200g、地榆1200g、石榴皮1000g、地肤子1000g、黄芪1000g,白术1000g、当归1000g、首乌1000g,白芍1200g、川芎1000g、荆芥1000g、防风1000g、钩藤1000g、甘草1000g、沙参1000g、薏苡仁1200g、茯苓1000g、生地1200g、赤芍1000g、地骨皮1000g、廊茵1700g、天花粉1200g、黄芩1200g、知母1200g、麦冬1200g、大苞芹1700g、木瓜1000g、丹参1000g、当归1000g、鸡血藤1000g、蒺藜1000g、十大功劳1000g、凌霄花1000g和千里光1000g ;放入10倍量70%的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药渣备用,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得提取液I ;再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I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得提取液2 ;合并提取液I和提取液2,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1.06 (20 0C );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每片0.5g。
[0053]药理药效学实验:
1、(外用)急性经皮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第二部分“急性经皮毒性试验”一次限量试验法,SD大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90g~180g,将本发明实施例1获得的贴剂,一次经皮涂抹5000mg/kg体重剂量,观察15天,未发现明显中毒症状、无死亡,动物大体解剖未见异常,判断该品对大鼠急性经皮毒性属实际无毒级。
[0054]2、(外用)急性皮肤刺激试验
试验方法:该品依据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2002)第二部分“皮肤刺激性/腐蚀性试验”中6.3节,日本大耳白兔雄性4只,体重2kg~3kg,取本实施例2的擦剂0.5g直接涂抹在动物左侧皮肤上(另一侧作为对照),采用封闭试验,敷用时间4小时,试验结束后用温水冲洗残留受试物,于除去受试物后lh、24h、48h和72h分别观察动物受试区和对照区的皮肤反应,最高积分均值为“O”,判断该品对动物皮肤无刺激性。
[0055]3.长期毒性试验:
将本发明实施例3的片剂对小鼠按7.81、18.34和40.1lg生药/kg连续用药12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2周及停药4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56]临床资料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I月-2012年12月期间,诊治的特应性皮炎的患者共170例,其中男98例,女72例,年龄4岁以下58例,5-10岁共19例,11-20例共15例,20岁以上共78例。随机分成五组,治疗组1-3和对照组1-2,每组34例。五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根据病情的轻重门诊治疗。
[0057]1.2诊断标准:采用Williams诊断标准:必须具有皮肤瘙痒,加以下5条中的3条或3条以上:(I)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胭窝、踝前、颈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过敏性鼻炎史(或在4岁以下儿童的一级亲属中有特应性疾病史);(3)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4)屈侧可见湿疹(或4岁以下儿童在面颊部/前额和四肢伸侧可见湿疹);(5) 2岁前发病(适 用于4岁以上患者)。
[0058]1.3疗效评价标准:
按四级疗效标准评定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率=(治疗前SCORAD分值-治疗后SCORAD分值)+ (治疗前SCORAD分值)X 100% ;AD病情严重度分值标准:参照欧洲AD特比工作组确定的 SCORAD (The secere scoring of Atopic Dermatitis)系统。
[0059]临床痊愈: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3 90% ;
显效:皮肤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90% 3总疗效率3 60% ;
进步:皮肤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60% 3总疗效率3 20% ;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总疗效率< 20%。
[0060]1.4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治疗组1-3,分别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3的不同制剂的中药组合物进行治疗:
(I)治疗组1:34例患者经诊断患有特应性皮炎,使用实施例1的贴剂进行治疗,使用时,将贴剂敷于患处,贴药之处,需事先洗净,用保鲜膜或医用胶带固定贴剂。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一般5h后揭下,每日I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5-10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统计发现9例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 90%; 18例患者皮肤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90% 3总疗效率3 60% ;5例患者皮肤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60% 3总疗效率3 20% ;2例患者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总疗效率< 20%。
[0061](2)治疗组2:34例患者经诊断患有特应性皮炎,使用实施例2的擦剂进行治疗,将擦剂直接涂抹于患者,每日3-5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5-10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统计发现8例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 90% ;17例患者皮肤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90% 3总疗效率3 60% ;7例患者皮肤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60% 3总疗效率3 20% ;2例患者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总疗效率< 20%。
[0062](3)治疗组3:34例患者经诊断患有特应性皮炎,使用实施例3的片剂治疗,一日3次,I次服用2-3片,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4-11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统计发现9例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3 90% ;15例患者皮肤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90% 3总疗效率3 60% ;7例患者皮肤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60% 3总疗效率3 20% ;3例患者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总疗效率< 20%。
[0063]对照组1-2,分别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和肤轻松进行治疗:
(I)对照组1:34例患者经诊断患有特应性皮炎,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将软膏直接涂抹于患处,一日5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4-10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统计发现4例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3 90%; 11例患者皮肤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90% 3总疗效率3 60%; 11例患者皮肤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60% 3总疗效率3 20% ;8例患者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总疗效率< 20%。
[0064](2)对照组2:34例患者经诊断患有特应性皮炎,使用肤轻松治疗,直接涂抹于患处,一日5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 使用4-10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目民、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统计发现3例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3 90% ; 10例患者皮肤大部分消退,瘙痒明显减轻,90% 3总疗效率3 60% ;11例患者皮肤部分消退,瘙痒症状有所改善,60% 3总疗效率3 20% ;10例患者皮损消退不明显,瘙痒未见减轻或临床症状反见恶化,总疗效率< 20%。
[0065]2、具体病例
病例1:秦某,男,I岁半,皮肤瘙痒,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胭窝、颈部、颊部;秦某父亲有特应性疾病史;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使用实施例1的贴剂进行治疗,使用时,将贴剂敷于患处,贴药之处,需事先洗净,用保鲜膜或医用胶带固定贴剂。一般4h后揭下,每日I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8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为92%。
[0066]病例2:张某,女,5岁,皮肤瘙痒,屈侧皮炎湿疹史,包括肘窝、胭窝、踝前、颈部、颊部;有哮喘;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使用实施例2的擦剂进行治疗,将擦剂直接涂抹于患者,每日4次,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9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患者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为94%。
[0067]病例3:李某,男,14岁,皮肤瘙痒,屈侧皮炎湿疹史,个人哮喘且其母亲有特应性疾病史;近年来全身皮肤干燥史;(4)屈侧可见湿疹。诊断为特应性皮炎,使用实施例3的片剂治疗,一日3次,I次服用2片,7天为一疗程,连续使用10个疗程。期间每两周各记录I次患者瘙痒、睡眠、皮损面积、皮损严重度的积分及全身症状、体征,每两周记录一次患者SCORAD分值,停药一周后,皮肤全部消退,瘙痒症状消失,总疗效率为90%。[006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种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连10~20份,黄柏10~20份,苦参10~25份,地榆10~20份,石榴皮10~20份,地肤子10~20份,黄芪10~20份,白术10~20份,当归10~20份,首乌10~20份,白芍10~20份,川弯10~20份,荆芥10~20份,防风10~20份,钩藤10~20份,甘草10~20份,沙参10~20份,薏苡仁10~20份,茯苓10~20份,生地10~25份,赤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廊茵10-20份,天花粉10~25份,黄芩10~20份,知母10~25份,麦冬10~25份,大苞芹10-25份,木瓜10~20份,丹参10~20份,鸡血藤10~20份,蒺藜10~20份,十大功劳10~20份,凌霄花10~20份,千里光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连12~18份,黄柏10~18份,苦参12~22份,地榆11~17份,石榴皮10~16份,地肤子10~18份,黄芪12~20份,白术10~18份,当归10~20份,首乌10~20份,白芍10~18份,川芎12~20份,荆芥12~20份,防风14~20份,钩藤10~18份,甘草10~19份,沙参12~20份,薏苡仁11~20份,茯苓14~20份,生地15~20份,赤芍10~20份,地骨皮10~20份,廊茵12-18份,天花粉15~25份,黄芩12~18份,知母13~22份,麦冬14~23份,大苞芹12-19份,木瓜11~18份,丹参10~20份,鸡血藤10~20份,蒺藜10~20份,十大功劳13~18份,凌霄花10~20份,千里光10~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 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黄连16份,黄柏14份,苦参17份,地榆14份,石榴皮13份,地肤子14份,黄芪16份,白术14份,当归15份,首乌15份,白芍14份,川弯16份,荆芥16份,防风16份,钩藤14份,甘草16份,沙参17份,薏苡仁16份,茯苓18份,生地17份,赤芍15份,地骨皮15份,廊茵15份,天花粉19份,黄芩16份,知母17份,麦冬19份,大苞芹17份,木瓜16份,丹参15份,鸡血藤15份,蒺藜15份,十大功劳16份,凌霄花16份,千里光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贴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的原料药材放入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 b.再将上述乙醇提取的原料药材,加水加热回流提取I次; c.将上述两种提取液合并,浓缩,得到药物浸膏;加热浓缩调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按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的原料药材加入10倍量60-85%的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I~2小时,将提取液静置,药渣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步骤a中乙醇提取过的药渣加水加热回流提取两次,每次I~2小时,合并提取液静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合并后的提取液抽入减压浓缩罐内,减压至0.03-0.08MPa,温度保持在60-80°C,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温度至60°C _70°C的浸膏,加热浓缩至糊状,用酒、醋、蜂蜜调和即得贴剂。
8.—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擦剂,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连、黄柏、苦参、地榆、石榴皮和地肤子,放入60-80%的中乙醇浸泡2-3小时后,在60~85°C温度下加热提取3次,每次I小时,得提取液,所用乙醇是原料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 b、加热浓缩步骤a中的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 C、按照重量份数比称取剩余原料药材,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200-400目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60-80%乙醇共同浸溃10~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与步骤b的浓缩液混合; d、将步骤c混合后的液体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干箱80°C烘干后冷却粉碎,掺入凡士林制成擦剂。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蜜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灌 肠剂或贴剂。
【文档编号】A61K9/20GK103520572SQ201310491169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8日
【发明者】李佃场, 梁轶聪 申请人:李佃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