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杏叶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69201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杏叶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杏叶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该银杏叶软胶囊,由内容物与软质囊壳组成,每mg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总黄酮醇苷为0.36-0.46mg;每mg银杏叶提取物中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之和的含量计为0.09-0.13mg。本发明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具有普通软胶囊不具备的性质稳定,储存时间长,崩解时间短,溶出迅速等显著性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银杏叶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软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银杏叶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银杏叶,是银杏科植物银杏的叶,又名白果叶。据《食疗本草》记载,银杏叶可用于心悸怔忡、肺虚咳喘等病症。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银杏叶含有200多种药用成分,其中黄酮类活性物质46种,微量元素25种,氨基酸8种。其中以黄酮为主的有效成分,具有保护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冠状动脉、恢复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改善心脑血管循环、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支气管和抑菌、营养脑细胞及其它器官的作用, 而且还有使动脉、末梢血管、毛细血管中的血质与胆固醇维持正常水平的奇特功效。
[0003]银杏叶软胶囊系由银杏叶药材加工制成的制剂,软胶囊以其独有的优点成为制药行业关注较多的剂型。
[0004]药物制剂的稳定性以及有效成分的含量,是该药物制剂充分发挥临床应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开发药物制剂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充分发挥其效用,是药物研发创新的一种思路。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银杏叶软胶囊,该银杏叶软胶囊不仅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崩解特性,而且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此外,本发明进一步提供该软胶囊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具有时间短、不使用乙醇等溶剂环保等特点。
[0006]本发明所述技术问题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种银杏叶软胶囊,由内容物与软质囊壳组成,每mg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总黄酮醇苷为0.36-0.46mg ;每mg银杏叶提取物中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 和银杏内酯C之和的含量计为0.09-0.13mg。
[0008]上述银杏叶软胶囊,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 40-120、葡萄籽油150-400、甘露醇15-85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 130-200、甘油50-120、纯化水100-300、聚乙二醇40045-90、微粉硅胶10-18、亮黑5-10和木糖醇10-22。
[0009]上述银杏叶软胶囊,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80、 葡萄籽油125、甘露醇50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70、甘油90、纯化水 200、聚乙二醇40070、微粉硅胶14、亮黑8和木糖醇16。
[0010]上述银杏叶软胶囊,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40、 葡萄籽油180、甘露醇45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20、甘油65、纯化水 135、聚乙二醇40055、微粉硅胶12、亮黑6和木糖醇13。
[0011]上述银杏叶软胶囊,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100、葡萄籽油300、甘露醇73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80、甘油100、纯化水280、聚乙二醇40080、微粉硅胶17、亮黑9和木糖醇21。
[0012]一种制备上述银杏叶软胶囊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3](I)银杏叶提取物细粉的提取:取粉碎的银杏叶药材,与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混合,其中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的重量比为2-5:6-10:1,三者的总重量为银杏叶药材重量的0.3-0.8倍,加水煎煮20分钟,滤过,滤液在60°C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的浸膏,在80°C下减压干燥得银杏叶提取物细粉,备用,
[0014](2)内容物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银杏叶提取物细粉与葡萄籽油、甘露醇在 45 °C下,混合均匀,备用;
[0015](3)胶液的制备:将明胶加入纯化水中,加热至温度35°C,加入甘油、聚乙二醇 400、微粉硅胶、亮黑和木糖醇,搅拌15分钟,得胶液备用;
[0016](4)成品的制备:步骤(2)所得内容物与步骤(3)所得胶液放入压丸机,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
[0017]上述制备银杏叶软胶囊的方法,所述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的重量比为3.5:7:1,三者的总重量为银杏叶药材重量的0.6倍。
[0018]本发明致力于中药提取制备的创新研究,在研究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目的在于开发出新的中药提取、制备技术,既能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又能实现很好的临床使用依从性,本发明所研究的方法为实现中药提取提供了新的范例,具有很高的示范作用。
[0019]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意外的发现葡萄籽油和甘露醇两者既能实现良好的分散作用,又能实现良好的助悬作用,有效成分分散均匀,不分层,不浑浊,而且流动性良好。由于软质囊壳中含有较多甘油,在存放时间长或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发生吸附现象,本发明通过大量的探索性试验,发现将微粉硅胶在囊壳中的用量控制在10-18重量份之间,将木糖醇在囊壳中的用量控制在10-22重量份之间时,能够很好的解决软胶囊吸附问题,使软胶囊的保存条件不至于苛刻;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吸附问题。此外,本发明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软胶囊壳的含水量会影响崩解时限。其原因是软胶囊膜的氧穿透能力直接与囊膜含水量呈正比,故水分能够加速明胶的氧化,使囊壁老化加快,导致崩解时间延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囊壳老化的问题。将微粉硅胶在囊壳中的用量控制在10-18重量份之间、将木糖醇在囊壳中的用量控制在15-25重量份之间时,能够有效的解决囊壳老化问题, 使软胶囊保存时间增长。本发明不仅能控制软胶囊对水分的吸附,减少软胶囊中水分的增加,延缓软胶囊中明胶的氧化,而且还能防止软胶囊内容物与明胶发生反应,从而使本发明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具有普通软胶囊不具备的性质稳定,储存时间长,崩解时间短,溶出迅速等显著性特点。
[0020]本发明在研究银杏叶软胶囊的制备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使用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的重量比为2-5:6-10:1,三者的总重量为银杏叶药材重量的0.3-0.8倍时,能够很好的实现药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使得本发明所述银杏叶软胶囊内容物以600mg 计含有总黄酮以芦丁(C27H3tlO16)计高达46.8mg,并且生产中不涉及任何有机溶媒,同时生产周期大幅缩短,生产工艺绿色环保,能耗及成本大幅降低,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这些实施例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0022]实施例1本发明所述银杏叶软胶囊的制备(1000粒)
[0023]
【权利要求】
1.一种银杏叶软胶囊,由内容物与软质囊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每mg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总黄酮醇苷为0.36-0.46mg ;每mg银杏叶提取物中含萜类内酯以白果内酯、银杏内酯A、银杏内酯B和银杏内酯C之和的含量计为0.09-0.13m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40-120、葡萄籽油150-400、甘露醇15-85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30-200、甘油50-120、纯化水100-300、聚乙二醇40045-90、微粉硅胶10-18、亮黑5-10和木糖醇10-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80、葡萄籽油125、甘露醇50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70、甘油90、纯化水200、聚乙二醇40070、微粉硅胶14、亮黑8和木糖醇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40、葡萄籽油180、甘露醇45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20、甘油65、纯化水135、聚乙二醇40055、微粉硅胶12、亮黑6和木糖醇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容物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银杏叶提取物细粉100、葡萄籽油300、甘露醇73 ;所述软质囊壳中各组分按重量单位计为明胶180、甘油100、纯化水280、聚乙二醇40080、微粉硅胶17、亮黑9和木糖醇21。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权利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O银杏叶提取物细粉的提取:取粉碎的银杏叶药材,与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混合,其中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的重量比为2-5:6-10:1,三者的总重量为银杏叶药材重量的0.3-0.8倍,加水煎煮20分钟,滤过,滤液在60°C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0的浸膏,在80°C下减压干燥得银杏叶提取物细粉,备用, (2)内容物的制备:将步骤(1)所得的银杏叶提取物细粉与葡萄籽油、甘露醇在45°C下,混合均匀,备用; (3)胶液的制备:将明胶加入纯化水中,加热至温度35°C,加入甘油、聚乙二醇400、微粉硅胶、亮黑和木糖醇,搅拌15分钟,得胶液备用; (4)成品的制备:步骤(2)所得内容物与步骤(3)所得胶液放入压丸机,即制得本发明所述的银杏叶软胶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银杏叶软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纤维素酶、L-氨基酸氧化酶、磷脂酶的重量比为3.5:7:1,三者的总重量为银杏叶药材重量的0.6倍。
【文档编号】A61P9/10GK103550267SQ201310573617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马海波, 张云, 王敏, 张硕, 郭卿, 李双梅, 吴少聪 申请人:石家庄市华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