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69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抗菌纸尿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侧漏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使用舒适的,具有抗菌、杀菌及润肤的功效的抗菌纸尿裤,包括周沿一体相连的透液性面层、不透液性底层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吸收体,所述吸收芯的上表面横向两侧分别设有沿吸收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漏条,所述各防漏条与吸收芯一体成型,所述防漏条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吸收体由上层弹性片材与下层亲水无纺布包裹的吸收芯组成,各所述防漏条的上侧面与所述上层弹性片材固定连接,所述吸收体的上层弹性片材与下层亲水无纺布相互固接,所述透液性面层为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的下表面设有芦荟植物抑菌层,所述吸收芯内还设有抗菌纤维丝。
【专利说明】抗菌纸尿裤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用品的制作,具体涉及一种抗菌纸尿裤。
【背景技术】
[0003]一次性吸收物品如纸尿裤已为公知,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液性面层、吸收体及不透液性底层,所述纸尿裤具有沿着腰围方向延伸的横向及由前腰区向后腰区方向延伸的纵向,所述纸尿裤的前腰区位于不透液性底层外侧设有前腰贴,位于后腰区的横向两侧沿设有左右腰贴,当左右腰贴分别固设于前腰贴横向两侧时即可把纸尿裤固定在穿用者腰上防止脱落。
[0004]如图1,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侧漏吸收性物品,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透液性面层I’、吸收体及不透液性底层3’,所述吸收体由上层无纺布21’与下层无纺布22’包裹的吸收芯23’组成,所述吸收芯23’的上表面的横向两侧分别设有沿吸收芯23’纵向延伸的防漏条24’,所述各防漏条24’的上侧面与所述上层无纺布21’固定连接,所述防漏条24’由亲水材料层卷绕而成,亲水材料层上分布有吸水性树脂,所述防漏条24’的长度为吸收体长度的50?90%,高度为3?10mm,宽度为5?10mm,防漏条的上侧面与上层无纺布固定连接部分的横向宽度为3?10mm。上述该抗菌纸尿裤在吸收芯的横向两侧设置有防漏条,防漏条可有效吸收向侧面渗漏的液体,从而有效阻止液体往两侧扩散,阻止侧漏的现象发生,但是,发明人发现上述防侧漏吸收性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当防漏条吸收了液体以后,其上表面无纺布与吸收芯的固接面很容易因防漏条的膨胀而分离,在穿用者两脚运动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吸收芯结团、断裂等不利状况,且其防漏条与吸收芯分体设置,生产过程中需要先制作两防漏条,然后再复合到吸收芯上表面两侧,生产工艺复杂,成本高;另由于防漏条与吸收芯分体设置,防漏条不能很好的固定在吸收芯的上表面,防漏条或吸收芯吸液后,常会出现防漏条移位的现象,不能有效阻止液体往两侧扩散,另外,目前市场上的纸尿裤不具有抗菌的功能,如果皮肤长期接触具有尿液等排泄物的纸尿裤后会造成湿疹、过敏等现象,此外还会滋生细菌,产生异味,这些缺陷都影响了现有纸尿裤的使用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侧漏效果好、生产成本低、使用舒适的,具有抗菌、杀菌及润肤的功效的抗菌纸尿裤。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抗菌纸尿裤,包括周沿一体相连的透液性面层、不透液性底层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吸收体,所述吸收芯的上表面横向两侧分别设有沿吸收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漏条,所述各防漏条与吸收芯一体成型,所述防漏条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吸收体由上层弹性片材与下层亲水无纺布包裹的吸收芯组成,各所述防漏条的上侧面与所述上层弹性片材固定连接,所述吸收体的上层弹性片材与下层亲水无纺布相互固接,所述透液性面层为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的下表面设有芦荟植物抑菌层,所述吸收芯内还设有抗菌纤维丝。[0007]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吸收芯上位于各防漏条的两侧沿防漏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槽,位于吸收芯各通槽处。
[0008]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透液性面层与吸收体之间设有导流层。
[0009]进一步改进的是:两条所述防漏条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导流层的宽度。
[0010]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防漏条的长度为吸收体长度的80%,高度为6mm,宽度为8mm ο
[0011]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抗菌纸尿裤利用上层弹性片材的弹性拉伸性能,防漏条吸收液体膨胀后,不会出现上层弹性片材与吸收芯的固接面因防漏条的膨胀而分离的现象,吸收芯与防漏条一体成型,生产成本低,防漏条不会在吸液后产生位移,从而可以更有效的阻止液体往两侧扩散,阻止侧漏的现象发生。所述透液性面层为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的下表面设有芦荟植物抑菌层,所述吸收芯内还设有抗菌纤维丝,使该纸尿裤具有抗菌、杀菌及润肤的功效,有效解决了老人及幼儿在使用尿裤时,皮肤被感染,形成湿疹等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现有技术所制的纸尿裤首I]视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4]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吸收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实用新型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17]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
[0018]参考图2至图4,一种抗菌纸尿裤,自上而下包括透液性面层、导流层4、吸收体5、不透液性底层6,另外还包括前腰贴8、左右腰贴9,所述纸尿裤具有沿着腰围方向延伸的横向及由前腰区向后腰区方向延伸的纵向,所述透液性面层是由中间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I及分别固设于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I横向两侧沿的疏水无纺布2粘接而成,所述两个疏水无纺布2的内侧沿向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I的中间部分延伸形成自由边,所述自由边上设有防侧漏橡筋3,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I的下表面设有芦荟植物抑菌层12,芦荟植物抑菌层12使该纸尿裤具有抗菌、杀菌及润肤的功效,有效解决了老人及幼儿在使用尿裤时,皮肤被感染,形成湿疹等现象。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I通过热熔胶与导流层4相连接,所述导流层4可以加快液体在纸尿裤中的扩散速度,所述吸收体5设于导流层4与不透液性底层6之间,所述吸收体5由上层弹性片材51与下层亲水无纺布52包裹的吸收芯53组成,所述吸收芯53的表面横向两侧设有沿纵向延伸的防漏条7,所述防漏条7与吸收芯53 —体成型,所述防漏条7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结构,各所述防漏条7的上侧面与所述上层弹性片材51固定连接,所述吸收芯53内设有抗菌纤维丝,抗菌纤维丝可提高纸尿裤的湿强度,进一步提高抗菌效果。所述吸收芯53上位于各防漏条的两侧沿防漏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槽54,位于吸收芯各通槽54处,所述吸收体的上层弹性片材51与下层亲水无纺布52相互固接,所述防漏条7的长度为吸收体长度的80%,高度为6mm,宽度为8mm,所述前腰贴8设于前腰区所述不透液性底层6外侧,所述左右腰贴9设于后腰区所述不透液性底层6横向两侧,位于纸尿裤横向两侧的所述疏水无纺布2与不透液性底层6之间分别设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腿围橡筋10。所述不透液性底层6是由透气但不透水的聚酯薄膜61及设于聚酯薄膜61外侧的拒水无纺布62组成,在纸尿裤纵向两端的所述亲水无纺布I与聚脂薄膜61之间分别设有腰围松紧带11。所述拒水无纺布62的横向两侧与两个疏水无纺布2外侧沿分别固接,所述透液性面层的纵向两侧沿分别与聚酯薄膜61固接。
[0019]其中,本实用新型中,两条所述防漏条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导流层的宽度,所述防漏条的长度为吸收体长度的50?90%,高度为3?7mm,宽度为5?10mm,在以上范围内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0020]本实用新型抗菌纸尿裤利用上层弹性片材的弹性拉伸性能,防漏条吸收液体膨胀后,不会出现上层弹性片材与吸收芯的固接面因防漏条的膨胀而分离的现象,吸收芯与防漏条一体成型,生产成本低,防漏条不会在吸液后产生位移,从而可以更有效的阻止液体往两侧扩散,阻止侧漏的现象发生。所述透液性面层为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的下表面设有芦荟植物抑菌层,所述吸收芯内还设有抗菌纤维丝,使该纸尿裤具有抗菌、杀菌及润肤的功效,有效解决了老人及幼儿在使用尿裤时,皮肤被感染,形成湿疹等现象。
[0021]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抗菌纸尿裤,包括周沿一体相连的透液性面层、不透液性底层及设于两者之间的吸收体,所述吸收芯的上表面横向两侧分别设有沿吸收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防漏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防漏条与吸收芯一体成型,所述防漏条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结构,所述吸收体由上层弹性片材与下层亲水无纺布包裹的吸收芯组成,各所述防漏条的上侧面与所述上层弹性片材固定连接,所述吸收体的上层弹性片材与下层亲水无纺布相互固接,所述透液性面层为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所述抗菌纤维亲水无纺布的下表面设有芦荟植物抑菌层,所述吸收芯内还设有抗菌纤维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芯上位于各防漏条的两侧沿防漏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贯通其上下表面的通槽,位于吸收芯各通槽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液性面层与吸收体之间设有导流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纸尿裤,其特征在于:两条所述防漏条的间距大于等于所述导流层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纸尿裤,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条的长度为吸收体长度的80%,高度为6mm,宽度为8mm。
【文档编号】A61F13/494GK203506988SQ201320482828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杨培钦 申请人:杨培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