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底座为圆形台状结构,在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旋转支撑杆,旋转支撑杆外部套装有旋转支撑杆套筒,旋转支撑杆套筒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平台,旋转支撑杆套筒上方固定安装有立杆,立杆上固定安装有斜支撑杆,在立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在斜支撑杆端部设置有第二滑轮,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安装在旋转平台上的电机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四绳抓斗相连接,四绳抓斗的抓体内侧设置有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在使用时,利用四绳抓斗带动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将伤病人员从地面或者水平平台上抓起,将伤病人员一次安全的抓到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内,然后运送到制定或特定物位置。
【专利说明】伤病人员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伤病人员进行无障碍、无二次搬运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种类繁多的医疗器械不断涌现,这些医疗器械为病人就诊治疗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医院医护人员作业的工作效率。
[0003]在医疗抢救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搬运或移动伤病人员的情况,伤病人员在急救、入院以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多次周转搬运,从事故现场或者病发现场到救护车辆,从救护车辆到医院就医治疗,这期间需要搬运或移动多次,以便实现伤病人员快速的到切实有效的治疗。例如:伤病人员在事故现场大面积骨折,救护车辆到现场后需要先将病人搬运到担架上,然后运送到医院,到医院后需要将伤病人员从担架移动搬运到手术台,手术完成后需要转移到病房病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做身体健康状况各项检车还需要搬运。传统的搬运移动伤病人员的方式是多人合作,依据急救措施或医生根据实际情况将伤病人员搬运到特定的担架或者医疗承载载具上。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伤病人员的处理,采用传统的搬运移动方式就较为麻烦,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对伤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增加伤病人员的痛苦,加重伤病人员的伤情或者病情。
[0004]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省力省时,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对伤病人员全方位保护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机械化程度高,安全系数高,省力省时,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对伤病人员全方位保护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一种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四周的支腿、安装在支腿下方的万向轮,所述的底座为圆形台状结构,在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旋转支撑杆,旋转支撑杆外部套装有旋转支撑杆套筒,旋转支撑杆套筒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平台,旋转支撑杆套筒上方固定安装有立杆,立杆上固定安装有斜支撑杆,在立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在斜支撑杆端部设置有第二滑轮,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安装在旋转平台上的电机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四绳抓斗相连接,四绳抓斗的抓体内侧设置有伤病人员保护套筒。
[0007]所述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是由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固定安装在抓体的内侧,抓体的末端为斜面结构,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的底部末端也为斜面结构。
[0008]所述的旋转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球体支撑座,球体支撑座为球冠形结构,在球体支撑座上设置有旋转球体,旋转球体的上部与旋转支撑杆套筒顶端内壁相连接。
[0009]所述的旋转平台为圆形台状结构,在旋转平台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万向滚动支撑轮,在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电机滑动平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电机滑动平台上,电机滑动平台活动安装在旋转平台上。
[0010]所述的斜支撑杆上设置有斜支撑杆伸缩杆,第二滑轮安装在斜支撑杆伸缩杆的端部。
[0011 ] 所述的支腿上设置有支腿伸缩轴,万向轮安装在支腿伸缩轴的底部。
[0012]所述的电机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屏,操作屏通过操作屏支撑台安装在旋转平台上。
[0013]所述的斜支撑杆安装方向为倾斜状,在斜支撑杆和立杆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
[0014]所述的电机和操作屏的安装方向与斜支撑杆的安装方向相反,电机和操作屏安装在旋转支撑杆套筒一侧,斜支撑杆安装在另一侧,并且,电机和操作屏与斜支撑杆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操作方便快捷,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四周的支腿、安装在支腿下方的万向轮,所述的底座为圆形台状结构,在底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旋转支撑杆,旋转支撑杆外部套装有旋转支撑杆套筒,旋转支撑杆套筒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平台,旋转支撑杆套筒上方固定安装有立杆,立杆上固定安装有斜支撑杆,在立杆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在斜支撑杆端部设置有第二滑轮,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一端与安装在旋转平台上的电机相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与四绳抓斗相连接,四绳抓斗的抓体内侧设置有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在使用时,利用四绳抓斗带动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将伤病人员从地面或者水平平台上抓起,将伤病人员一次安全的抓到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内,然后运送到制定或特定物位置;其次,伤病人员保护套筒是由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固定安装在抓体的内侧,抓体的末端为斜面结构,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的底部末端也为斜面结构,在抓取伤病人员时,可以紧贴水平地面作业,保证不会对伤病人员造成二次伤害,同时,配合伤病人员保护套筒使用,保证伤病人员抓起时移动或者晃动,并可对抓体进行限位,保护内部伤病人员;再次,旋转支撑杆的顶端设置有球体支撑座,球体支撑座为球冠行结构,在球体支撑座上设置有旋转球体,旋转球体的上部与旋转支撑杆套筒顶端内壁相连接,旋转支撑杆与旋转支撑杆套筒采用球连接,旋转灵活方便;另外,所述的旋转平台为圆形台状结构,在旋转平台与底座之间设置有万向滚动支撑轮,在旋转平台上设置有电机滑动平台,电机通过电机固定支架固定安装在电机滑动平台上,电机滑动平台活动安装在旋转平台上,所述的支腿上设置有支腿伸缩轴,万向轮安装在支腿伸缩轴的底部,电机和操作屏的安装方向与斜支撑杆的安装方向相反,电机和操作屏安装在旋转支撑杆套筒一侧,斜支撑杆安装在另一侧,并且,电机和操作屏与斜支撑杆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使用时,可以增加斜支撑杆反方向的力,增大斜支撑杆的承重能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绳抓斗关闭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四绳抓斗开启时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平台安装结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2、3、4所示,一种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在底座I四周的支腿
2、安装在支腿2下方的万向轮4,所述的底座I为圆形台状结构,在底座I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旋转支撑杆23,旋转支撑杆23外部套装有旋转支撑杆套筒22,旋转支撑杆套筒22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平台5,旋转支撑杆套筒22上方固定安装有立杆6,立杆6上固定安装有斜支撑杆7,在立杆6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10,在斜支撑杆7端部设置有第二滑轮11,在第一滑轮10和第二滑轮11上设置有拉绳20,拉绳20的一端与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的电机16相连接,拉绳20的另一端与四绳抓斗12相连接,四绳抓斗12的抓体13内侧设置有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
[0021]所述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是由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固定安装在抓体13的内侧,抓体13的末端为斜面结构,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的底部末端也为斜面结构。所述的旋转支撑杆23的顶端设置有球体支撑座24,球体支撑座24为球冠形结构,在球体支撑座24上设置有旋转球体25,旋转球体25的上部与旋转支撑杆套筒22顶端内壁相连接。所述的旋转平台5为圆形台状结构,在旋转平台5与底座I之间设置有万向滚动支撑轮19,在旋转平台5上设置有电机滑动平台18,电机16通过电机固定支架17固定安装在电机滑动平台18上,电机滑动平台18活动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所述的斜支撑杆7上设置有斜支撑杆伸缩杆9,第二滑轮11安装在斜支撑杆伸缩杆9的端部。所述的支腿2上设置有支腿伸缩轴3,万向轮4安装在支腿伸缩轴3的底部。所述的电机16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屏15,操作屏15通过操作屏支撑台21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所述的斜支撑杆7安装方向为倾斜状,在斜支撑杆7和立杆6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8。所述的电机16和操作屏15的安装方向与斜支撑杆7的安装方向相反,电机16和操作屏15安装在旋转支撑杆套筒22 —侧,斜支撑杆7安装在另一侧,并且,电机16和操作屏15与斜支撑杆7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0022]本实用新型可以安装在在救护车辆上使用,也可以放置在医院病房中使用,也可以固定在医院的天花板或者墙体上使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装或移动,甚至还可以作为一种起重机械在仓库中码垛或者施工现场搬运使用。支腿2上设置有支腿伸缩轴3,万向轮4安装在支腿伸缩轴3的底部,特别设计伸缩式的支腿伸缩轴,根据实际情况和载重量进行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在起重较重的人员时,可以打开支腿伸缩轴3,给予较大的承受力,同时,也可在不使用时方便存放。同样,斜支撑杆7上设置有斜支撑杆伸缩杆9,第二滑轮11安装在斜支撑杆伸缩杆9的端部,在使用时可根据情况选择开启或关闭斜支撑杆伸缩杆9,存放时或者放在车内使用时,关闭斜支撑杆伸缩杆9,节省大量空间。
[0023]在户外具体操作时,将本实用新型设备移动到伤病人员位置,打开电机16,四绳抓斗12的抓体13带动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沿地面或者水平面将病人一次抓起,四绳抓斗12合拢时,伤病人员被抓入到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内,然后移动到制定位置。在病房使用时,操作方式同上,从病床将伤病人员移动到特定载具时,可以在抓起伤病人员后,转动旋转支撑杆套筒22和立杆6,实现狭小空间短距离、小方位移动。同时可以搬运不同距离的伤病员。
[002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所属的设备的稳定性能和灵活性,本实用新型旋转支撑杆23与旋转支撑杆套筒22之间采用球体连接,旋转支撑杆23的顶端设置有球体支撑座24,球体支撑座24为球冠形弧形结构,在球体支撑座24上设置有旋转球体25,旋转球体25的上部与旋转支撑杆套筒22顶端内壁相连接,在使用时,增加了旋转的稳定性能和灵活性,同时,在旋转平台5与底座I之间设置有万向滚动支撑轮19,在旋转平台5旋转时,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同时在转动旋转平台5时,减少阻力。
[0025]另外,在旋转平台5上设置有电机滑动平台18,电机16通过电机固定支架17固定安装在电机滑动平台18上,电机滑动平台18活动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所述的电机16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屏15,操作屏15通过操作屏支撑台21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所述的电机16和操作屏15的安装方向与斜支撑杆7的安装方向相反,电机16和操作屏15安装在旋转支撑杆套筒22 —侧,斜支撑杆7安装在另一侧,并且,电机16和操作屏15与斜支撑杆7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在使用时,伤病人员抓起,斜支撑杆7承受的力量加大,在斜支撑杆7的反方向上设置电机16、电机滑动平台18、操作屏15以及操作屏支撑台21,可以增大设备的抗倾覆,保证设备不会倾覆,电机滑动平台18可以移动到旋转平台5圆周最远处,增大设备抗倾覆的能力。同时,斜支撑杆7安装方向为倾斜状,在斜支撑杆7和立杆6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8,可以减小立杆6的高度,提高稳定性能。
[0026]本实用新型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操作屏15实现操作,方便快捷,科技含量高,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包括底座(I)、设置在底座(I)四周的支腿(2)、安装在支腿(2)下方的万向轮(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I)为圆形台状结构,在底座(I)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固定安装有旋转支撑杆(23 ),旋转支撑杆(23 )外部套装有旋转支撑杆套筒(22 ),旋转支撑杆套筒(22)的底部连接有旋转平台(5),旋转支撑杆套筒(22)上方固定安装有立杆(6 ),立杆(6 )上固定安装有斜支撑杆(7 ),在立杆(6 )的顶端设置有第一滑轮(10 ),在斜支撑杆(7)端部设置有第二滑轮(11),在第一滑轮(10)和第二滑轮(11)上设置有拉绳(20),拉绳(20)的一端与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的电机(16)相连接,拉绳(20)的另一端与四绳抓斗(12)相连接,四绳抓斗(12)的抓体(13)内侧设置有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是由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固定安装在抓体(13)的内侧,抓体(13)的末端为斜面结构,两个半圆套筒组成的伤病人员保护套筒(14)的底部末端也为斜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支撑杆(23)的顶端设置有球体支撑座(24),球体支撑座(24)为球冠形结构,在球体支撑座(24)上设置有旋转球体(25),旋转球体(25)的上部与旋转支撑杆套筒(22)顶端内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平台(5)为圆形台状结构,在旋转平台(5 )与底座(I)之间设置有万向滚动支撑轮(19 ),在旋转平台(5 )上设置有电机滑动平台(18),电机(16)通过电机固定支架(17)固定安装在电机滑动平台(18)上,电机滑动平台(18)活动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支撑杆(7)上设置有斜支撑杆伸缩杆(9 ),第二滑轮(11)安装在斜支撑杆伸缩杆(9 )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2)上设置有支腿伸缩轴(3),万向轮(4)安装在支腿伸缩轴(3)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6)的一侧设置有操作屏(15),操作屏(15)通过操作屏支撑台(21)安装在旋转平台(5)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支撑杆(7)安装方向为倾斜状,在斜支撑杆(7)和立杆(6)之间设置有加强连杆(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伤病人员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6)和操作屏(15)的安装方向与斜支撑杆(7)的安装方向相反,电机(16)和操作屏(15)安装在旋转支撑杆套筒(22)—侧,斜支撑杆(7)安装在另一侧,并且,电机(16)和操作屏(15)与斜支撑杆(7)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文档编号】A61G7/14GK203436498SQ20132048275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8日
【发明者】苏天宝, 苏冠逢, 姚芳, 刘信伟, 韦爱銮 申请人:苏天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