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11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护理带中部设置电热层,电热层外侧设置电热丝,内侧设置电热夹层,电热夹层中间位置设有磁疗层,所述的磁疗层为若干个小磁铁不同磁极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电热夹层上部边缘设置拉链;电控盒设置于护理带上,护理带两端设置调整带。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方便、简单,方便调整长短,取放药袋方便,可反复使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帮助更好的康复护理,充电安全可靠,充电插座不足时,可进行电池充电,不受电源不足的影响,携带方便,无论是家庭护理使用还是医院护理使用,均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
【背景技术】
[0002]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在临床治疗中,常出现用中草药熬制的药汤或者用药渣热敷于患者病痛处,药汤被装入塑料袋或是热水袋中,再用布包裹贴于患者病痛处,药渣用缝制的布袋装袋贴于患者病痛处进行使用。传统的热敷护理虽有助于康复护理,但是使用时带来诸多不便,使得药效得不到全面的发挥,浪费资源,如使用药汤进行热敷,用热水袋虽然解决了使用其他容器易漏易碎的问题,但是需要人为的手动敷于患处,增加了体力劳动,增加了人力,若用布带绑于患处,则由于患处不同不利于固定,容易滑落,造成不便,如使用药渣,缝制的药渣袋如果太厚则不利于药效的发挥,太薄又会在热敷过程中烫伤皮肤,使得药渣袋的薄厚度不易掌握,且使用寿命短,药渣上携带的药汤水使得使用过的药渣袋难以清洗,使用不便,因此,药渣袋用完后常被废弃,到再次使用时重新制作,造成浪费。现有市场的中药袋虽然解决了烫伤皮肤、浪费药效的问题,但是需要通电使用,在电源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满足通电使用的需要,造成不便,不易外出携带和用于户外护理使用,且固定只用粘扣,无法调整中药袋带子的长短,造成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
[0004]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主要包括护理带、调整带、电控盒,护理带中部设置电热层,电热层外侧设置电热丝,内侧设置电热夹层,电热夹层中间位置设有磁疗层,所述的磁疗层为若干个小磁铁不同磁极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电热夹层上部边缘设置拉链;电控盒设置于护理带上,护理带两端设置调整带。
[0005]其中,电控盒由电插孔、开关、电池盒组成,电控盒设置于护理带一端。
[0006]其中,调整带由细带、细带I1、活扣组成,护理带设置有电控盒的一端与细带的一端连接,护理带的另一端与细带II的一端连接,细带I和细带II与活扣配合安装。
[0007]其中,活扣由插扣,插扣盒、日字扣组成,细带的一端设置插扣盒,日字扣设置于细带上,细带II的一端设置插扣。
[0008]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方便、简单,方便调整长短,取放药袋方便,可反复使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帮助更好的康复护理,充电安全可靠,充电插座不足时,可进行电池充电,不受电源不足的影响,携带方便,无论是家庭护理使用还是医院护理使用,均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侧结构示意图。[0011]图中:1.护理带,2.电热层,3.电控盒,4.细带I,5.细带II,6.插扣,7.插扣盒,8.日字扣,9.电插孔,10.开关,11.电池盒,12.电热丝,13.电热夹层,14.拉链,15.磁疗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主要包括护理带1、调整带、电控盒3,护理带I中部设置电热层2,电热层2外侧设置电热丝12,内侧设置电热夹层13,电热夹层13中间位置设有磁疗层15,所述的磁疗层15为若干个小磁铁不同磁极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电热夹层13上部边缘设置拉链14;电控盒3设置于护理带I上,护理带I两端设置调整带。
[0014]其中,电控盒3由电插孔9、开关10、电池盒11组成,电控盒3设置于护理带I 一端。
[0015]其中,调整带由细带I 4、细带115、活扣组成,护理带I设置有电控盒3的一端与细带I 4的一端连接,护理带I的另一端与细带115的一端连接,细带I 4和细带115与活扣配合安装。
[0016]其中,活扣由插扣6,插扣盒7、日字扣8组成,细带I 4的一端设置插扣盒7,日字扣8设置于细带I 4上,细带115的一端设置插扣6。
[00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电使用有两种方式实现:
[0018]第一种通电使用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电控盒3上设置的电插孔9直接接通电源,按下开关10进行通电,将药袋放入护理带I内侧的电热夹层13,拉好拉链14,将护理带I固定于使用者患处,通过日字扣8对调整带进行长度调整,并通过插扣6和插扣盒7插合固定,热敷时间到时,按起开关10,切断电源,拉开拉链14,取出药袋即可。
[0020]第二种通电使用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电控盒3上设置的电池盒11,在电池盒11内放置电池,进行通电,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与第一种通电使用方式一致。
[0022]本实用新型操作使用方便、简单,方便调整长短,取放药袋方便,可反复使用,有利于药效的发挥,帮助更好的康复护理,充电安全可靠,充电插座不足时,可进行电池充电,不受电源不足的影响,携带方便,无论是家庭护理使用还是医院护理使用,均安全可靠。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主要包括护理带、调整带、电控盒,其特征在于,护理带中部设置电热层,电热层外侧设置电热丝,内侧设置电热夹层,电热夹层中间位置设有磁疗层,所述的磁疗层为若干个小磁铁不同磁极交错排列组合而成,电热夹层上部边缘设置拉链;电控盒设置于护理带上,护理带两端设置调整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其特征在于,电控盒由电插孔、开关、电池盒组成,电控盒设置于护理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其特征在于,调整带由细带、细带I1、活扣组成,护理带设置有电控盒的一端与细带的一端连接,护理带的另一端与细带II的一端连接,细带I和细带II与活扣配合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中医内科的电热磁疗带,其特征在于,活扣由插扣,插扣盒、日字扣组成,细带的一端设置插扣盒,日字扣设置于细带上,细带II的一端设置插扣。
【文档编号】A61M37/00GK203379261SQ201320498266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刘丽英, 汤艳娟, 刘婧 申请人:刘丽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