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285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所述可吸收结扎夹包括成V形连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端部设置有一个弯曲部,所述第二夹臂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贴合部,所述弯曲部顶端设置有一个锁紧部,所述贴合部具有一个与所述锁紧部对应的锁紧面,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外侧对称设置有夹持凸块;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的内侧中部均呈向内的圆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背的外侧为平直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吸收结扎夹,采用了不对称的锁紧结构,闭合和拆解时都不容易断裂。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通用于不同大小的可吸收结扎夹的设计方案,便于批量化设计和生产。
【专利说明】一种可吸收结扎夹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外科手术过程中用于血管和组织的吻合和结扎的结扎夹,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结扎夹通常还被称为血管夹、结扎扣、手术锁夹、组
?口本坐么/、大寸。
【背景技术】
[0002]在人体进行腹腔手术过程中,一旦在体内发现病灶,需要手术切除时,则体内血管或组织需要暂时夹闭,甚至需要永久夹闭。现有技术中采用结扎夹对血管或组织进行夹持闭合已经非常普遍了。
[0003]例如, 申请人:之前申请且已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973988A中,其【背景技术】部分对于结扎夹的种类、类型、发展演变乃至相关现有技术都有详细的描述。该专利申请中提出用可降解材料来制备生产结扎夹,本专利申请对此全文引用作为参考。本专利申请涉及的可吸收结扎夹也可采用类似的可吸收材料来制备,关于可吸收材料部分不是本专利申请所要求保护的重点,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专利的时候,可以参照该现有技术进行理解,本申请对其全文引用作为本申请公开的一部分。
[0004]上述现有技术所公开的结扎夹类型,属于一种典型的hem-o-lok类型的结扎夹,其结构在很多现有技术文件中均有公开,例如,CN201519174U也有相关结构的介绍。
[0005]这些现有技术中的hem-o-lok类型的结扎夹的显著特点是,其具有两个呈V形结构的用于闭合血管或组织的弧形臂。这些结扎夹通常采用普通医用塑料制成,其机械性能可以提供很大弹性的结扎夹,夹持力也足够强。然而,一旦采用可生物降解材料生产可吸收结扎夹,其机械性能比普通医用塑料差的问题却没办法克服,采用现有设计的话很容易在闭合过程中断裂,性能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吸收结扎夹,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其包括成V形连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端部设置有一个弯曲部,所述第二夹臂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贴合部,所述弯曲部顶端设置有一个锁紧部,所述贴合部具有一个与所述锁紧部对应的锁紧面,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外侧对称设置有夹持凸块,所述锁紧面一侧具有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锁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夹臂内侧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夹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的内侧中部均呈向内的圆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背的外侧为平直结构。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为光滑过渡的内侧圆弧,所述内侧圆弧的弧长为2_5mm。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外侧为光滑过渡的外侧圆弧。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内侧圆弧之间的所述第一夹臂的圆弧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内侧圆弧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臂的圆弧长度。
[0011]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内侧圆弧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臂的圆弧弦长a与圆弧高度h的比值为50-80。
[001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吸收结扎夹,采用了不对称的锁紧结构,闭合和拆解时都不容易断裂。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通用于不同大小的可吸收结扎夹的设计方案,便于批量化设计和生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4]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可吸收结扎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显示的是图1中的可吸收结扎夹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显示的是图1和2中所示可吸收结扎夹的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0018]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可吸收结扎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的是图1中的可吸收结扎夹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参见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可吸收结扎夹如图所示,所述结扎夹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也就是说,所述结扎夹植入患者体内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渐破碎降解,最终由人体吸收,从而不会在患者体内形成物理残留。
[0020]关于结扎夹的材料构成,可以参见【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可生物降解材料,在此不再重复说明。虽然结扎夹的材料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但是,由于可生物降解材料需要顾及降解的问题,与现有技术中普通弧形臂结构的hem-o-lok结扎夹相比,其强度、刚度、韧性等机械性能与现有技术的普通塑料材料来说存在明显不足。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结扎夹针对可吸收结扎夹的特性,专门提出了结构优化的设计,使得其闭合时以及拆解时均不容易断裂。
[0021]具体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结扎夹包括成V形连接的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第一夹臂I的端部设置有一个弯曲部11,第二夹臂2的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弯曲部11对应的贴合部21,所述弯曲部11顶端设置有一个锁紧部12,所述贴合部21具有一个与所述锁紧部12对应的锁紧面22,所述第一夹臂I与所述第二夹臂2外侧对称设置有夹持凸块3。
[0022]与现有结扎夹显著不同的一点是,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基本上呈平直结构,只是中部稍微有一点弧形向内的突起,从附图中几乎用肉眼看不出这种突起。这种设计是由可生物降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决定的,如果采用现有技术的大弧度的弧形臂,很容易在闭合的过程中断裂,后面将对此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当使用夹具操作所述夹持凸块3对所述可吸收结扎夹进行闭合时,所述第一夹臂I向所述第二夹臂2靠拢,所述锁紧部12在所述贴合部21的挤压下,推动所述弯曲部11向所述第一夹臂I外侧变形,从而使得所述锁紧部12可以翻越过所述贴合部21,当所述锁紧部12越过所述贴合部21后,锁紧部12与所述锁紧面22贴合锁紧,所述弯曲部11变形结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样,所述锁紧部12就可以夹持所述锁紧面22,并使所述贴合部21与所述弯曲部11贴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夹臂I与所述第二夹臂2的紧密贴合锁紧。
[0024]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对称结构的锁紧结构,使得拆解的时候,整个结扎夹的两个夹臂都会发生侧向滑动,变形范围被两个夹臂吸收了,因此锁紧结构部分不会发生断裂。
[0025]具体来说,锁紧面22—侧具有一个第一凸起部23,第一凸起部23可以在所述锁紧部12翻越所述贴合部21后,限制所述锁紧部12在锁紧面22上发生侧向位移。所述锁紧部1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23对应的第一凹陷部13。所述第一凸起部23不超过所述第二夹臂2的宽度,保持所述第二夹臂2的侧面平整。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23与所述第二夹臂2的侧边边缘平齐。
[0026]第二夹臂2内侧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2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凸起部24。这样就可以在所述第一夹臂I与所述第二夹臂2闭合后,限制所述第一夹臂I的侧向位移。所述第一夹臂I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部24对应的第二凹陷部14。这样,所述第二凸起部24不超过所述第二夹臂2的宽度,保持所述第二夹臂2的侧面平整。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凸起部24与所述第二夹臂2的侧边边缘平齐。
[0027]这种设计提供了防止侧滑的保障,也就是说,虽然为了便于拆解,提供了第一凸起部23和第一凹陷部13,但是却比较容易向另一侧错开导致闭合失败,而本实施例对此进行了补救,在内侧提供了第二凸起部24和第二凹陷部14,一方面可以防止侧滑错开,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凸起部24和第二凹陷部14相对第一凸起部23和第一凹陷部13属于错开结构,两个卡扣位置相对错开的距离较远,拆解时也不容易导致锁紧结构发生断裂。
[0028]以上介绍了本实用新型的可吸收结扎夹的基本结构,所述可吸收结扎夹采用了错开结构的不对称设计形式,同时基本上舍弃了现有呈V形结构的弧形臂,其中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基本上呈平直结构,只是中部稍微有一点弧形向内的突起,但是上述平直结构的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到底需要遵循什么样是设计才能保证闭合时具备最优的夹持力并且不会断裂是本实用新型下面要进一步详细介绍的,亦即,下面提供的方案,提供了可通用于不同大小的可吸收结扎夹的设计原理,便于批量化设计和生产。
[0029]如图3所示,其中显示的是图1和2中所示可吸收结扎夹的平面视图,从图中可看出,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相对的内侧中部均呈向内的圆弧形凸起,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相背的外侧为平直结构。
[0030]第一夹臂I与第二夹臂2的内侧为光滑过渡的内侧圆弧4。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自然状态下大体上呈大约90度的夹角,内侧圆弧4的弧长为大约2-5mm,当然,随着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相互靠拢闭合或者呈掰开状态,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之间的夹角会发生变化,但是该内侧圆弧4的弧长是不会变化的。由上可见,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的内侧圆弧4是非常小的,几乎可以视为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直接相交。这种设计的缘由是由于可吸收结扎夹所采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机械性能相对较差,设计较长的圆弧弧长,闭合时内侧圆弧4的两端运动距离较长,并且由于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的内侧为主要受力面,如图2所示,当闭合时结扎夹将血管6夹住时,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的内侧会由向内侧凸起变形为向外侧凸起,内侧圆弧4较长的话,圆弧连接点位置容易断裂。
[0031]另外,第一夹臂I与第二夹臂2的外侧为光滑过渡的外侧圆弧5。由于外侧圆弧5受力要比内侧圆弧4小得多,当结扎夹如图2所示的那样闭合的时候,第一夹臂I与第二夹臂2的外侧变形较小,外侧圆弧5受到的影响很小,因此其弧长可以根据结扎夹的大小不同灵活设计。同样的,正如前述,第一夹臂I与第二夹臂2外侧对称设置有夹持凸块3,因此,从两侧的夹持凸块3延伸至外侧圆弧5之间的第一夹臂I和第二夹臂2的平直结构的长度是相等的,这样就便于夹持工具的夹持,夹持的时候不用考虑结扎夹的方向。
[0032]类似的,第二凹陷部14和第二凸起部24是位置对应设置的,因此,第二凹陷部14与内侧圆弧4之间的所述第一夹臂I的圆弧长度等于第二凸起部24与内侧圆弧4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臂2的圆弧长度,也就是说,两个夹臂的内侧具有对应设置的同样的圆弧凸起,这样也便于夹持时不用考虑方向,另外也便于模具设计和加工。
[0033]图中可见,上面所述的两个夹臂之间的圆弧凸起是非常小的,这同样是由材料的机械性能决定的,经过多种测试、分析、试验,优选的是,第二凹陷部14与所述内侧圆弧4之间的所述第一夹臂I的圆弧弦长与圆弧高度的比值为50-80,可以获得最优的夹持力并且不会断裂,也就是所述第二凸起部24与所述内侧圆弧4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臂2的圆弧弦长a与圆弧高度h的比值为50-80,如图3所示,其中虚线部分表示的是圆弧弦长。当然,上述最优的夹持力指的是相对不断裂而言的最佳状态。
[003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吸收结扎夹,采用了不对称的锁紧结构,闭合和拆解时都不容易断裂。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通用于不同大小的可吸收结扎夹的设计方案,便于批量化设计和生产。
[0035]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吸收结扎夹,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成V形连接的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所述第一夹臂端部设置有一个弯曲部,所述第二夹臂端部设置有一个与所述弯曲部对应的贴合部,所述弯曲部顶端设置有一个锁紧部,所述贴合部具有一个与所述锁紧部对应的锁紧面,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外侧对称设置有夹持凸块,所述锁紧面一侧具有一个第一凸起部,所述锁紧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凸起部对应的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二夹臂内侧在与所述第一凸起部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一个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夹臂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凸起部对应的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对的内侧中部均呈向内的圆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夹臂和第二夹臂相背的外侧为平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内侧为光滑过渡的内侧圆弧,所述内侧圆弧的弧长为2-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臂与所述第二夹臂的外侧为光滑过渡的外侧圆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部与所述内侧圆弧之间的所述第一夹臂的圆弧长度等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内侧圆弧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臂的圆弧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吸收结扎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与所述内侧圆弧之间的所述第二夹臂的圆弧弦长a与圆弧高度h的比值为50-80。
【文档编号】A61B17/122GK203506824SQ20132067230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9日
【发明者】张晓蕾, 凌赟, 郑海菁, 王利群, 涂克华 申请人:杭州铭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铭众生物医学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