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6547阅读:612来源:国知局
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包括吸引器本体、吸力控制装置、吸引软管和吸引软管连接件,吸引器本体为低电阻金属管状结构;吸引器本体和吸力控制装置外部均包裹有绝缘层,吸引器本体顶端和吸引器本体上吸力控制装置前方均设置为金属裸露部位,分别为电凝点和单极电凝接触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神经外科经鼻内镜颅底手术中,同时完成吸引和电凝两项操作,有利于术中止血和减少副损伤。
【专利说明】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适用于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随着神经内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前需要开颅在显微镜下完成的颅底高难神经手术能够通过经鼻内镜手术完成。比如,约90%的垂体腺瘤手术能通过经鼻内镜手术完成。全内镜下颅底外科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接受。神经内镜经鼻手术与传统开颅显微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可以近距离观察病变、经鼻完成对脑组织骚扰轻、美容、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等诸多优点。但该术式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术中出血控制的局限性尤为突出,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推广。局限性包括鼻腔空间狭窄,无法同时容纳包括内镜在内的多个手术器械,手术器械的频繁出入鼻腔容易造成鼻粘膜的损伤;在鼻粘膜或术区出血时需要同时吸引和电凝时,内镜、吸引器、电凝在鼻腔中相互干扰,无法准确到达出血点;术者双手中一手持内镜保持对术野照明,另一手只能选择一个手术器械,由于手术器械功能单一无法同时完成吸引和电凝两项操作,即使快速交换吸引器和双极电凝,术区的出血仍使术野不清晰、电凝无法在血中达到止血作用,不利于出血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采用的出血控制手术器械功能单一,不能同时进行出血时的吸引和电凝,不利于对术中的出血控制,增加鼻粘膜损伤的风险,有碍术者技术发挥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能准确到达出血点,在吸引血液的同时由助手配合完成对出血点的电凝止血,有利于神经内镜经鼻颅底手术的术中出血控制,降低鼻粘膜损伤的风险。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包括吸引器本体、吸力控制装置、吸引软管和吸引软管连接件,吸引器本体为低电阻金属管状结构;吸力控制装置为与吸引器本体一体的片状结构,吸力控制装置朝外的一侧为内凹的球面,其与吸引器本体连接处设有一控制孔,控制孔与吸引器本体内腔连通;吸引软管通过吸引软管连接件与吸引器本体末端密闭连接,吸引软管连接件为吸引器本体末端的梭形金属膨大,其外径大于吸引软管内径;吸引器本体和吸力控制装置外部均包裹有绝缘层,吸引器本体顶端和吸引器本体上吸力控制装置前方均设置为金属裸露部位,分别为电凝点和单极电凝接触点。
[0006]进一步的,吸引器全长至少18 cm,电凝点的长度为2-5 mm,单极电凝接触点的长度为I cm,单极电凝接触点中点距电凝点尖端至少15 cm。
[0007]进一步的,吸引器本体的内径为4.5 mm,厚度为0.5 mm,所述绝缘层的内径为5 mm,厚度为0.3 mm。[0008]进一步的,电凝点的表面经过电镀抛光处理。
[0009]本实用新型中的吸引器本体为低电阻金属管状结构,并配以绝缘外层,在其顶端和中间设有金属裸露部分,作为电凝点和电凝接触点,将吸引器和电凝器合二为一,同时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有利于术中止血和减少副损伤。且电凝点经过电镀抛光,防止电凝中与组织或血痂粘连造成继发出血。较细的吸引器外径有利于根据血点位置进行弯曲,有助于准确接近出血点,同时减少对鼻腔的损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吸引器本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3]其中,1:电凝点;2:吸引器本体;3:单极电凝接触点;4:吸力控制装置;5:吸引软管连接件;6:吸引软管;7:绝缘层;8:吸引器本体内腔;9:吸引器本体内壁;10:单极电凝;11:电流;12:出血点;13:术区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5]结合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包括吸引器本体2、吸力控制装置4、吸引软管6和吸引软管连接件5。其中,吸引器本体2为低电阻金属管状结构,用于传导电凝电流。
[0016]吸力控制装置4为与吸引器本体2 —体的片状结构,吸力控制装置4朝外的一侧为内凹的球面,其与吸引器本体2连接处设有一控制孔,控制孔与吸引器本体内腔8连通。使用时,可通过术者的手指控制吸力控制装置4上的控制孔开合的大小,以此来调整吸引器所需的吸力。当完全封堵控制孔时,吸力最大;完全放开时,吸力最小。
[0017]吸引软管6通过吸引软管连接件5与吸引器本体2末端密闭连接,吸引软管连接件5为吸引器本体2在末端的梭形膨大,其外径大于吸引软管6内径。吸引器本体2和吸力控制装置4外部均包裹有绝缘层7,防止漏电。吸引器本体2顶端和吸引器本体2上吸力控制装置4前方均设置为金属裸露部位,分别为电凝点I和单极电凝接触点3。
[0018]经鼻蝶神经内镜颅底手术术中止血时,术者右手持吸引器对准出血点12,吸走血液,有利于保持术野清晰和电凝作用的发挥。助手将单极电凝10尖端放置到吸引器的单极电凝接触点3,调整单极电流强度,并施加电流。高频电流经吸引器顶端的电凝点I施加到出血点,发挥止血作用。这样,吸引电凝能同步进行,有利于术中止血,同时减少了鼻腔内容纳手术器械的数量,也有助于减少多个手术器械频繁进出鼻腔造成的鼻粘膜副损伤。吸引器本体2外表面的绝缘层7和术者所带的无菌橡胶手套为术者在吸引电凝过程中提供了双重安全保障。
[0019]同时,吸引器全长至少18 cm,电凝点I的长度为2-5 mm,保证电流精确施加到出血点12。单极电凝接触点3的长度为I cm,便于施加电流。单极电凝接触点3中点距电凝点I尖端至少15 cm,以保证吸引器本体2尖端能覆盖颅底的全部范围。且当电凝点I到达颅底较深结构时,单极电凝接触点3仍能裸露在鼻腔外,便于电流的施加。[0020]吸引器本体2的内径为4.5 mm,厚度为0.5 mm,所述绝缘层7的内径为5 mm,厚度为0.3 mm。较细的外径有利于吸引器曲度根据出血点位置弯曲,有助于准确接近出血点12。
[0021]另外,吸引器本体2顶部电凝点I的表面经过电镀抛光处理,防止电凝中与组织或血痂粘连造成继发出血。
[0022]上述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0023]最后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0024]本实施例没有详细叙述的部件和结构属本行业的公知部件和常用结构或常用手段,这里不一一叙述。
【权利要求】
1.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引器本体、吸力控制装置、吸引软管和吸引软管连接件,所述吸引器本体为低电阻金属管状结构;所述吸力控制装置为与吸引器本体一体的片状结构,吸力控制装置朝外的一侧为内凹的球面,其与吸引器本体连接处设有一控制孔,所述控制孔与吸引器本体内腔连通;所述吸引软管通过吸引软管连接件与吸引器本体末端密闭连接,所述吸引软管连接件为吸引器本体末端的梭形膨大,其外径大于吸引软管内径;所述吸引器本体和吸力控制装置外部均包裹有绝缘层,所述吸引器本体顶端和吸引器本体上吸力控制装置前方均设置为金属裸露部位,分别为电凝点和单极电凝接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其特征在于,吸引器本体全长至少18 cm,所述电凝点的长度为2-5 mm,单极电凝接触点的长度为I cm,所述单极电凝接触点中点距电凝点尖端至少15 c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器本体的内径为4.5 mm,厚度为0.5 mm,所述绝缘层的内径为5 mm,厚度为0.3 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吸引和电凝功能的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凝点的表面经过电镀抛光处理。
【文档编号】A61M27/00GK203790027SQ201320719971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衡立君, 高国栋, 贾栋, 徐国政, 马廉亭, 赵继培, 侯芳, 姜雪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