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回血连接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3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回血连接阀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防回血连接阀,设置有装配连接的输入机构、输出机构和防回流止液垫片;输入机构设置有防回流止液装置,防回流止液装置设置有腔体、止液柱、连接件及导液槽;连接件一端固定于腔体的内壁面,另一端固定于止液柱,止液柱、腔体的内壁面及连接件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导液槽;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有用于与止流柱相配合的第一槽面,通孔位于第一槽面的中心位置;输入机构与输出机构固定装配并将防回流止液垫片夹设于其间。通过该防回血连接阀,液体只能从输入机构流出至输出机构,而不能通过输出机构倒流由输入机构排出,能够避免回血现象发生,从本质上保障输液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防回血连接阀【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回血连接阀。
【背景技术】
[0002]输液器是医疗领域静脉注射常用的医疗用品之一,临床上常用于疾病治疗及重病抢救。
[0003]现有技术中,输液器通常由滴斗、调速器、导管及穿刺针组成,药袋中的液体进入滴斗,通过导管直接输送至静脉血管。
[0004]输液过程中,若处理不当万一出现回血现象,后果将非常严重。回血现象不仅会造成导管由于气泡栓塞而无法继续输液,甚至会造成血液凝固成血块而对人体造成伤害,以及医源性感染、败血症等严重问题,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及其带来不良后果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防回血连接阀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防回血连接阀,该防回血连接阀能够避免输液过程中回血现象的发生,从本质上保障避免回血现象的产生。[000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8]一种防回血连接阀,设置有装配连接的输入机构、输出机构和防回流止液垫片;
[0009]所述输入机构设置有防回流止液装置,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设置有腔体、止液柱、连接件及导液槽;所述腔体设置于所述输入机构的第一流道的液体输出口位置并与所述第一流道导通,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内壁面,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止液柱,所述止液柱、所述腔体的内壁面及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所述导液槽;
[0010]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止流柱相配合的第一槽面,所述止流柱装配于所述第一槽面,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槽面的中心位置;
[0011]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一面装配于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另一面装配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固定装配并将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夹设于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
[0012]上述止液柱设置为圆柱体结构。
[0013]上述腔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直径,所述止液柱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直径。
[0014]优选的,上述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所述止液柱的外部。
[0015]优选的,上述连接件设置为三个。
[0016]上述防回流止液装置还设置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内壁面,且所述导流柱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
[0017]上述止液柱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0018]上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腔体相配合的第二槽面,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槽面相装配。
[0019]上述第二槽面设置为凹面。
[0020]上述输入机构设置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输出机构固定装配的外飞檐、第一凸台和内飞檐,所述外飞檐和所述内飞檐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和内侧;
[0021]所述输出机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输入机构装配的外凸台、第一凹槽和内凸台,所述外凸台和所述内凸台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和内侧;
[0022]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外飞檐与所述外凸台抵接,所述内飞檐与所述内凸台抵接;
[0023]所述内凸台的内径与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的外径相等。
[0024]本实用新型的防回血连接阀,设置有装配连接的输入机构、输出机构和防回流止液垫片;所述输入机构设置有防回流止液装置,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设置有腔体、止液柱、连接件及导液槽;所述腔体设置于所述输入机构的第一流道的液体输出口位置并与所述第一流道导通,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内壁面,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止液柱,所述止液柱、所述腔体的内壁面及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所述导液槽;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止流柱相配合的第一槽面,所述止流柱装配于所述第一槽面,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槽面的中心位置;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一面装配于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另一面装配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固定装配并将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夹设于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通过该防回血连接阀,液体只能从输入机构流出至输出机构,而不能通过输出机构倒流由输入机构排出,能够避免回血现象发生,从本质上保障输液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回血连接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回血连接阀的分解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回血连接阀的输入机构的仰视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回血连接阀的俯视图。
[0030]图5是图4的“ A-A ”剖视图。
[0031]图6是图5的分解示意图。
[0032]在图1至图6中,包括有:
[0033]输入机构100、
[0034]第一流道110、腔体120、止液柱130、连接件140、导液槽150、导流柱160、外飞檐170、第一凸台180、内飞檐190、
[0035]防回流止液垫片200、
[0036]第一槽面210、通孔220、第二槽面230、
[0037]输出机构300、[0038]外凸台310、第一凹槽320、内凸台3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9]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40]一种防回血连接阀,如图1至图6所示,设置有装配连接的输入机构100、输出机构300和防回流止液垫片200。输入机构100与输液管道连接,输出机构300通常连接有鲁锥接头,用于将药液输送至针头从而输入至静脉血管中。
[0041]输入机构100设置有防回流止液装置,防回流止液装置设置有腔体120、止液柱130、连接件140及导液槽150。腔体120设置于输入机构100的第一流道110的液体输出口位置并与第一流道110导通连接,连接件140 —端固定于腔体120的内壁面,连接件140另一端固定于止液柱130,止液柱130、腔体120的内壁面及连接件140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导液槽150。连接件140将止液柱130固定于腔体120的中心位置,输入至第一流道110的液体顺着第一流道110流至腔体120位置,并通过导液槽150排出。
[0042]防回流止液垫片200设置有用于与止流柱相配合的第一槽面210,止流柱装配于第一槽面210,防回流止液垫片200设置的通孔220位于第一槽面210的中心位置。
[0043]防回流止液垫片200 —面装配于防回流止液装置,防回流止液垫片200另一面装配于输出机构300,输入机构100与输出机构300固定装配并将防回流止液垫片200夹设于输入机构100与输出机构300之间。
[0044]防回流止液垫片200通常为硅胶片或者塑胶片或者其它材料的软性薄片。当正常输液时,液体通过第一流道110流至腔体120位置,并通过导液槽150排出,此时,由于输液时药瓶或者药袋通常悬于高位,由于压力差的作用,药液将对与防回流止液装置相配合的防回流止液垫片200产生压力,使得导液槽150处的液体能够通过止液柱130与防回流止液垫片200之间的间隙流出进入防回流止液垫片200设置的通孔220从而流入输出机构300。一旦因为血液压力大于药液的压力而出现血液回流时,此时,血液端的压力将抵压防回流止液垫片200,使得防回流止液垫片200的第一凹槽320与止液柱130紧密装配,止液柱130将防回流止液垫片200的通孔220紧密封住,药液无法输入至输入机构100。从而能够避免血液回流现象的发生,保障输液安全。
[0045]具体的,止液柱130设置为圆柱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制备方便的特点。
[0046]优选的,止液柱130的直径大于通孔220的直径,能够确保在输液状态时液体顺利流入输出机构300,而一旦出现回血现象时,压力的作用使得止液柱130将通孔220牢牢封住,避免需要回流现象发生的可能。
[0047]腔体120的内直径大于第一流道110的内直径,止液柱130的直径小于第一流道110的内直径。此设置便于药液通过输入机构100进入输出机构300,防止血液从输出机构300回流至输入机构100。
[0048]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40设置为三个、导液槽150也为三个,连接件140均匀分布于止液柱130的外部。需要说明的是,连接件14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通常以连接件140设置为两个以上。
[0049]为了有效输液,防回流止液装置还设置有导流柱160,导流柱160固定设置于内腔的内壁面,且导流柱160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件140之间,导流柱160能够对药液进行有效引导。
[0050]本实施例中,防回流止液垫片200设置有用于与腔体120相配合的第二槽面230,腔体120与第二槽面230相装配。输液时药液通过第二槽面230与腔体120之间的空隙进入通孔220,而一旦出现血液回流现象时,第二槽面230将于腔体120紧密配合,止液柱130封闭通孔220,回流现象从本质上被克服。
[0051]优选的,第二槽面230设置为凹面,以便于输液状态下有效输液。
[0052]本实施例中,输入机构100与输出机构300之间采用如下方式装配:
[0053]输入机构100设置有装配部,装配部设置有用于与输出机构300固定装配的外飞檐170、第一凸台170和内飞檐190,外飞檐170和内飞檐190分别固定于第一凸台170的夕卜侧和内侧。
[0054]输出机构300设置有用于与输入机构100装配的外凸台310、第一凹槽320和内凸台330,外凸台310和内凸台330分别固定于第一凹槽320的外侧和内侧。内凸台330的内径与防回流止液垫片200的外径相等。
[0055]第一凸台170固定装配于第一凹槽320,外飞檐170与外凸台310抵接,内飞檐190与内凸台330抵接。而防回流止液垫片200则被定为于内凸台330与腔体120之间的位置。
[005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输入机构100与输出机构300之间的装配固定方式只是其中一种,实际中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如卡扣方式等。
[0057]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回血连接阀,其使用过程是这样的,药液输送管与输入机构100连接,输出机构300与针头连接管连接。当进行药液输送时,由于药液的压力大于血管的压力,药液通过第一流道110输送至腔体120部分输送至导液槽150。由于液体压力大于静脉血管的压力,药液将挤压防回流止液垫片200使得防回流止液垫片200的第一槽面210与止液柱130之间产生一定间隙,药液通过间隙进入通孔220输送至输出机构300,由输出机构300输送至静脉血管。若万一出现药液输送完毕而未及时处理的情况时,血管内的压力大约另一端的压力,血压的作用将使得防回流止液垫片200紧密贴紧腔体120,同时通孔220被止液柱130封住,血液无法进入输入机构100,故能够有效避免血液回流现象的发生,确保输液安全。
[0058]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防回血连接阀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的特点。
[0059]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装配连接的输入机构、输出机构和防回流止液垫片; 所述输入机构设置有防回流止液装置,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设置有腔体、止液柱、连接件及导液槽;所述腔体设置于所述输入机构的第一流道的液体输出口位置并与所述第一流道导通,所述连接件一端固定于所述腔体的内壁面,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止液柱,所述止液柱、所述腔体的内壁面及所述连接件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所述导液槽; 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止流柱相配合的第一槽面,所述止流柱与所述第一槽面装配,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一槽面的中心位置; 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一面装配于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另一面装配于所述输出机构,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固定装配并将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夹设于所述输入机构与所述输出机构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液柱设置为圆柱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的内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直径,所述止液柱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两个以上,所述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所述止液柱的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三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止液装置还设置有导流柱,所述导流柱固定设置于所述内腔的内壁面,且所述导流柱位于相邻的两个连接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液柱的直径大于所述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腔体相配合的第二槽面,所述腔体与所述第二槽面相装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面设置为凹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血连接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机构设置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输出机构固定装配的外飞檐、第一凸台和内飞檐,所述外飞檐和所述内飞檐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凸台的外侧和内侧; 所述输出机构设置有用于与所述输入机构装配的外凸台、第一凹槽和内凸台,所述外凸台和所述内凸台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外侧和内侧; 所述第一凸台固定装配于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外飞檐与所述外凸台抵接,所述内飞檐与所述内凸台抵接; 所述内凸台的内径与所述防回流止液垫片的外径相等。
【文档编号】A61M39/24GK203556057SQ201320762230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陈达锦, 张煜佳, 梁土莲 申请人:电白县康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