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排气滴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32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排气滴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排气滴斗,设置有滴斗本体、装配盖和穿刺接头,所述装配盖固定装配于所述滴斗本体,所述穿刺接头固定装配于所述装配盖的远离所述滴斗本体的一面;装配盖装配设置有排气柱和下液柱,所述排气柱和所述下液柱装配位于所述滴斗本体内部,所述排气柱的进气口低于所述下液柱的排液口;所述穿刺接头设置有导液管、导气管、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导液管与所述下液柱连通,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排气柱连通,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导气管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高于所述进液口。该自动排气滴斗能够自动排气,可将滴斗本体内多余的空气自动排出,液体能够快速填充至滴斗,不需人工挤压滴斗吸液,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排气滴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排气滴斗。
【背景技术】
[0002]输液器是医疗领域静脉注射常用的医疗用品之一,临床上常用于疾病治疗及重病抢救。
[0003]现有技术中,输液器通常由滴斗、调速器、导管及穿刺针组成,药袋中的液体进入滴斗,通过导管直接输送至静脉血管。
[0004]现有技术中的滴斗通常由穿刺接头、与穿刺接头连接的下液管及滴斗本体构成。在进入输液时,医护人员将穿刺接头插入吊瓶或者药袋,然后挤压滴斗,排除滴斗内的部分空气,使得滴斗内的液体达到一定的量,然后才开始调节调速器,进行输液。现有技术中的滴斗由于只有下液管,故使用时必须通过挤压才能使得滴斗内的液体达到便于观察所需要的量,使用非常不方便。
[0005]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动排气滴斗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自动排气滴斗,该自动排气滴斗能够自动排出滴斗本体内的多余气体,方便液体自动快速填充到滴斗,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0007]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0008]一种自动排气滴斗,设置有滴斗本体、装配盖和穿刺接头,所述装配盖固定装配于所述滴斗本体,所述穿刺接头固定装配于所述装配盖的远离所述滴斗本体的一面;
[0009]装配盖装配设置有排气柱和下液柱,所述排气柱和所述下液柱装配位于所述滴斗本体内部,所述排气柱的进气口低于所述下液柱的排液口 ;
[0010]所述穿刺接头设置有导液管、导气管、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导液管与所述下液柱连通,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排气柱连通,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导气管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高于所述进液口。
[0011]优选的,上述装配盖与所述排气柱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2]优选的,上述装配盖与所述下液柱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3]上述导液管套设于所述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穿出所述导液管并与穿刺头连接。
[0014]上述装配盖设置有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一端与所述导气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柱的上端连接。
[0015]上述装配盖设置有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一端与所述下液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液柱的上端连接。
[0016]上述装配盖、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7]上述自动排气滴斗,还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套设于所述穿刺接头。[0018]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滴斗,设置有滴斗本体、装配盖和穿刺接头,所述装配盖固定装配于所述滴斗本体,所述穿刺接头固定装配于所述装配盖的远离所述滴斗本体的一面;装配盖装配设置有排气柱和下液柱,所述排气柱和所述下液柱装配位于所述滴斗本体内部,所述排气柱的进气口低于所述下液柱的排液口 ;所述穿刺接头设置有导液管、导气管、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导液管与所述下液柱连通,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排气柱连通,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导气管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高于所述进液口。该自动排气滴斗由于设置有自动排气柱,滴斗本体内的气体可以通过自动排气柱排至导气管有排气口排出,故进行输液时,可以将滴斗本体内多余的空气自动排出,液体能够快速填充至滴斗,不需人工挤压滴斗吸液,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排气滴斗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排气滴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排气滴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排气滴斗去掉保护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在图1至图4中,包括有:
[0025]滴斗本体100、
[0026]装配盖200、
[0027]排气柱210、进气口 220、下液柱230、排液口 240、
[0028]穿刺接头300、
[0029]导液管310、进液口 320、导气管330、排气口 340、
[0030]穿刺头350、第一引导槽360、第二引导槽370、
[0031]保护盖400。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33]一种自动排气滴斗,如图1至图4所示,设置有滴斗本体100、装配盖200和穿刺接头300,装配盖200固定装配于滴斗本体100,穿刺接头300固定装配于装配盖200的远离滴斗本体100的一面。该自动排气滴斗还设置有保护盖400,保护盖套设于穿刺接头300对穿刺接头300进行保护。
[0034]装配盖200装配设置有排气柱210和下液柱230,排气柱210和下液柱230装配位于滴斗本体100内部,排气柱210的进气口 220低于下液柱230的排液口 240。
[00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描述采用的方位是以自动排气滴斗的输入端为上方,以自动排气滴斗的输出端为下方。如果在其他场合,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而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方位限制。
[0036]穿刺接头300设置有导液管310、导气管330、进液口 320和排气口 340,导液管310与下液柱230连通,导气管330与排气柱210连通,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 320,导气管330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 340,排气口 340高于进液口 320。
[0037]具体的,导液管310套设于导气管330,导气管330穿出导液管310并与穿刺头350连接。
[0038]由于高低压差的关系,滴斗本体100内的气体只能通过排气柱210经导气管330由排气口 340排出,而液体只能从进液口 320进入导液管310由下液柱230滴入滴斗本体100内。在输液过程中,滴斗本体100内会形成液面,液面会形成一个密封的气密室,可以方便清洗观察滴速,由于压力差的关系液面不会上升到排液口 240位置。
[0039]具体的,装配盖200设置有第一引导槽360,第一引导槽360 —端与导气管330的下端连接,第一引导槽360的另一端与排气柱210的上端连接。装配盖200设置有第二引导槽370,第二引导槽370 —端与下液管的下端连接,第二引导槽370的另一端与下液柱230的上端连接。通过第一引导槽360和第二引导槽370,方便将气体及液体导入对应的流道内,具有结构简单、控制精确的特点。
[0040]优选的,装配盖200、第一引导槽360和第二引导槽370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具有制备方便、成本低廉的特点。装配盖200与排气柱210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装配盖200与下液柱230也可以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004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滴斗,其使用过程是这样的,自动排气滴斗与调速器、输液管等装配形成整体输液器,将自动排气滴斗的穿刺接头300插入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中,在高低压差的作用下,滴斗本体100内的气体自动从排气柱210排出至导气管330最后由排气口 340排出,而输液瓶或者输液袋中的药液则将通过进液口 320进入导液管310,再由下液柱230滴入滴斗本体100内部。由于能够自动排气,滴斗本体100内的多余气体可以迅速排出,药液可以方便快速填充到需要观察滴速的位置,不需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要任用按压滴斗吸液。而在输液过程中,液面会形成一个密封的气密室,方便观察滴速。该自动排气滴斗,具有使用简单、方便的特点。
[0042]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排气滴斗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特点。
[0043]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滴斗本体、装配盖和穿刺接头,所述装配盖固定装配于所述滴斗本体,所述穿刺接头固定装配于所述装配盖的远离所述滴斗本体的一面; 装配盖装配有排气柱和下液柱,所述排气柱和所述下液柱装配于所述滴斗本体内部,所述排气柱的进气口高于所述下液柱的排液口; 所述穿刺接头设置有导液管、导气管、进液口和排气口,所述导液管与所述下液柱连通,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排气柱连通,所述进液管的顶部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导气管的端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高于所述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盖与所述排气柱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盖与所述下液柱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管套设于所述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穿出所述导液管并与穿刺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盖设置有第一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一端与所述导气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一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排气柱的上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盖设置有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二引导槽一端与所述下液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引导槽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液柱的上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盖、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排气滴斗,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保护盖,所述保护盖套设于所述穿刺接头。
【文档编号】A61M5/36GK203556017SQ201320762283
【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8日
【发明者】陈达锦, 张煜佳, 梁土莲 申请人:电白县康尔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