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28613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吸音通风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专用于风能发电机排出口的通风消音。



背景技术:

风能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噪音不仅会加速建筑物、机械结构的老化,而且通过出风口排到外面的噪音能够严重危害人的听觉系统,使人疲倦、耳聋。所以在风力发电机组中内外会放置很多的吸音设备用于吸收噪音,降低危害。风能发电机出风口处由于其位置原因,不仅要求吸音过滤器在中高频要达到9-16db的吸音效果,低频的吸音效果不能小于3db,同时要保证风的流通,保证在风量3.5m3/s时的阻力不大于120pa,传统的微孔吸音过滤器要满足上述吸音量,其结构厚度不能小于1000mm,而添加吸音棉的消音过滤器在满足吸音量的同时风阻会非常大,现行风能发电机厂家的传统方案是在发动机外部悬挂一个大型的微孔百叶窗过滤器,用以去除噪音及保证风量,但这个方案需要在发动机外部加装安装架及防护装置,增加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可同时满足消音和风量要求,结构小巧,可以安装在进风口内侧的消音百叶窗过滤器,就可以明显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及采购成本。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具有铝合金外壳,铝合金外壳内设有若干排吸音组合结构,相邻两排吸音组合结构之间具有空隙,吸音组合结构倾斜设置,吸音组合结构包括外部的铝制纤维吸音板、以及 装在所述铝制纤维吸音板内部的离心吸音棉,所述铝制纤维吸音板内部空间中一部分安装所述离心吸音棉、另一部分形成空腔。

优选地,所述空隙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吸音组合结构与水平面之间具有30°-60°的夹角。

优选地,在铝制纤维吸音板内部,所述空腔的体积小于离心吸音棉占有的体积。

优选地,所述空腔位于靠近铝制纤维吸音板内部边缘处,并且空腔紧挨着所述空隙。

优选地,所述空腔在述铝制纤维吸音板内部间隔设置。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

风能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经过新型消音百叶窗,先通过铝制纤维吸音板可以吸收部分中高频噪音,剩余噪音在铝制纤维吸音板与离心吸音棉的空腔中,被离心吸音棉吸收,经过两次吸音,可以很好的将发电机产生的噪音降低到要求的分贝。可同时满足消音和风量要求,结构小巧,可以安装在进风口内侧的消音百叶窗,降低风力发电机组的制造及采购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

结合图1-图4所示,一种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具有铝合金外壳1,铝合金外壳1采用2.5mm的铝合金板折弯焊接而成。铝合金外壳1内设有若干排吸音组合结构,相邻两排吸音组合结构之间具有空隙5,空隙5用 于风量通过。吸音组合结构倾斜设置,并且吸音组合结构与水平面之间具有30°-60°的夹角,在本实施例中,吸音组合结构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形成的空隙5为平行四边形结构。在两端部,吸音组合结构为三角形结构,中间部分的吸音组合结构为平行四边形结构。

吸音组合结构包括外部的铝制纤维吸音板2、以及装在所述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的离心吸音棉3,铝制纤维吸音板2折弯后,将离心吸音棉3装入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所述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空间中一部分安装所述离心吸音棉3、另一部分未按照离心吸音棉并形成了一个空腔4。

在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所述空腔4的体积远小于离心吸音棉3占有的体积。并且空腔4位于靠近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边缘处,并且空腔4紧挨着所述空隙5,便于进入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的风能够驻留在空腔4内。

在本实施例中,空腔4只存在与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的一个位置处。事实上,空腔4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例如在图3中上下两侧部位置都设置有空腔4,或者让空腔4在述铝制纤维吸音板2内部间隔设置,提高噪音驻留空间。

本新型风能发电机组设备排气消音过滤器工作原理,风能发电机组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经过出风口排出,噪音经过新型消音百叶窗,先通过铝制纤维吸音板2,可以吸收部分中高频噪音,剩余噪音在铝制纤维吸音板2与离心吸音棉3的空腔4中,被离心吸音棉3吸收,经过两次吸音,可以很好的将发电机产生的噪音降低到要求的分贝,风量可以通过吸音组合结构之间的空隙5流通,满足风阻的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