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汽化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8099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中药汽化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汽化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盛药容器,盛药容器上部设有上端盖,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上端盖上设有出汽口,出汽口与出汽管连接,出汽管的末端设有吸汽面罩,所述盛药容器一侧设有透明的观察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加热将中药熬制的药液汽化,通过呼吸治疗疾病,治疗效果好。
【专利说明】中药汽化治疗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汽化治疗仪。
【背景技术】
[0002]中药作为我国的国粹,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中药普遍采用煎服的方式,对于某些病症,比如呼吸道疾病,煎服的效果并不好,西医方面对于上述治疗普遍采用雾化治疗的方式,效果非常好,但是鉴于中药的特性,完全照搬西药雾化治疗也并不合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药不能使用雾化治疗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加热汽化原理,达到近似雾化治疗的中药汽化治疗仪。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即一种中药汽化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盛药容器,盛药容器上部设有上端盖,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上端盖上设有出汽口,出汽口与出汽管连接,出汽管的末端设有吸汽面罩,所述盛药容器一侧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出汽管为波纹软管。出汽管优选波纹软管,长度长一点,这样既方便使用,同时较长的波纹软管可以起到对高温的药液蒸汽降温的作用,防止烫伤患者。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电加热装置上设有防干烧报警装置。通过透明的观察窗,医生、患者可以方便的观察盛药容器内部药液的液位,配合防干烧报警装置,可以实现双保险。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盛药容器与微型加压栗连接。使用卫星加压栗,可以增大出汽量。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加热装置、防干烧报警装置、微型加压栗均为现有的市售成熟产品,再次不再详细叙述其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治疗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利用加热将中药熬制的药液汽化,通过呼吸治疗疾病,治疗效果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3]如图中所示:1.电加热装置;2.防干烧报警装置;3.盛药容器;4.观察窗;5.上端盖;6.出汽管;7.呼吸面罩;8.微型加压栗。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0015]如图1所示:盛药容器3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1,电加热装置I上设有防干烧报警装置2,盛药容器3上部设有上端盖5,上端盖5上设有出汽口,出汽口处设有出汽管6,出汽管6采用波纹软管,出汽管6的末端设有呼吸面罩7。盛药容器上还设有透明的观察窗4。
[001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配好的中药材放入盛药容器3内,加入适量的水,盖上上端盖5,启动电加热装置1,煮沸后,产生的药液蒸汽通过出汽管6排出,此时患者通过呼吸面罩7即可呼吸排除的药液蒸汽,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透明的观察窗4,医生、患者可以方便的观察盛药容器3内部药液的液位,配合防干烧报警装置2可以实现双保险。
[0017]实施例2
[0018]如图2所示:盛药容器3还与微型加压栗8连接。其他同实施例1。
[0019]本实施例相对于实施例1,通过连接微型加压栗8,排出药液蒸汽的量更大一些。
【权利要求】
1.一种中药汽化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盛药容器,盛药容器上部设有上端盖,底部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上端盖上设有出汽口,出汽口与出汽管连接,出汽管的末端设有吸汽面罩,所述盛药容器一侧设有透明的观察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汽化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出汽管为波纹软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汽化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上设有防干烧报警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汽化治疗仪,其特征在于盛药容器与微型加压栗连接。
【文档编号】A61M11/00GK203598201SQ201320789600
【公开日】2014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赵文冰 申请人:赵文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