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20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台湾马兜铃12—15份,白芍12—15份,酸枣核25—30份,柏子仁15—20份,黄精25—30份,橘叶10—12份,阿胶10—12份,茯苓15—20份,莪术15—20份,菟丝子20—25份,荆芥穗12—15份。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气滞证型妊娠腹痛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治愈率达到95%。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
[0002]【背景技术】妊娠腹痛是指妊娠期内因胞脉阻滞或失养,发生小腹疼痛的一种病症,又称为“胞阻”、“胎痛”。本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是气郁、血瘀、血虚、虚寒,以致胞脉、胞络阻滞或失养,气血运行失畅,“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其病位在胞脉、胞络,尚未损伤胎元,病情严重者,可影响到胎元,发展为胎漏、胎动不安(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妊娠腹痛临床可分为血虚、气滞、虚寒、血瘀等证型,本发明主要研究的是临床常见的气滞证型妊娠腹痛。中医理论认为,肝之经脉绕阴器,至少腹,上贯膈布胁肋,素性抑郁,孕后肝血偏虚,肝失调达,气机不畅,胞脉气血阻滞,故小腹胸胁胀痛,并有情志抑郁、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滑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该病尚无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的特效药,此病的广大患者亟需一种能够标本兼治、无依懒性、无副作用的药物。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按照“疏肝解郁、养血安胎”治疗原则,提供一种能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采用该中药不仅治愈速度快,愈后不再复发,而且无任何副作用,对身体健康还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0004]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台湾马兜铃12 —15份,白芍12—15份,酸枣核25— 30份,柏子仁15 — 20份,黄精25— 30份,橘叶10 —12份,阿胶10 —12份,获茶15一20份,莪术15—20份,英丝子20—25份,荆芥穗12—15份。本发明的加工工艺为:将各种药材粉磨成末,然后用常规方法“全成分”提取制成速溶中药颗粒,按照每小袋10克进行分装,密闭,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饭后用开水溶化服用,有部分不溶物为正常现象,混匀后全部服下,一日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袋,7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忌烟酒、腥、冷、辣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会合理减压,放松心情,尽量避免熬夜。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台湾马兜铃具有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采用的白芍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的功效;采用的酸枣核具有滋养心肝、安神的功效;采用的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的功效;采用的黄精具有养阴、健脾、益气的功效;采用的橘叶具有疏肝、行气的功效;采用的阿胶具有补血、养血的功效;采用的茯苓具有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采用的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采用的菟丝子具有滋补肝肾、安胎的功效;采用的荆芥穗具有理气宽中、安胎的功效。本发明将以上各种原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各成份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对气滞证型妊娠腹痛能够标本兼治,且对身体有良好的调理作用。多年来,通过对100例此类患者的跟踪调查统计,表明此药方治愈率达到95%。
[0006]下面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基本情况分析,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效果。
[0007]患者人员结构及治愈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气滞证型妊娠腹痛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中药制剂:台湾马兜铃12—15份,白芍12—15份,酸枣核25—30份,柏子仁15—20份,黄精25—30份,橘叶10 —12份,阿胶10 —12份,茯苓15 — 20份,莪术15 — 20份,菟丝子20— 25份,荆芥穗1 2—15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4027731SQ201410218715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孙丽 申请人:烟台瑞智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