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855阅读:7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该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冬葵子5、车前子8、泽兰4、麻黄10、知母15、续断5、陈皮8、黄柏4、冰片4、绿豆20、何首乌8、天花粉4、夏枯草6、红花4、苦瓜8、柳树皮5、麝香4、黄连3、升麻4、川贝5、马勃8、大青叶10、金银花15、艾叶10、天仙子10、桂枝5、鱼腥草8、忍冬藤10、延胡索5、败酱草10、三棱8、乳香4、槐花10、王不留行5、荷叶8、七叶一枝花8、桑枝8、紫草8、大血藤7、虎杖4、葛根10。本中药治疗丹毒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专利说明】—种治疗丹毒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丹毒是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因起色如涂丹,故名丹毒。致病菌从皮肤或黏膜轻微外伤处侵入皮肤组织,丹毒的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皮损出现前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其特点为局限性红斑、肿胀、边界清楚、扩展迅速,间有水疱,自觉灼热疼痛,极少化脓。采用西药方法治疗,效果多不是很好,且西药多有一定的副作用,病人十分痛苦。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本中药治疗丹毒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5]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06]冬葵子5、车前子8、泽兰4、麻黄10、知母15、续断5、陈皮8、黄柏4、冰片4、绿豆20、何首乌8、天花粉4、夏枯草6、红花4、苦瓜8、柳树皮5、麝香4、黄连3、升麻4、川贝5、马勃8、大青叶10、金银花15、艾叶10、天仙子10、桂枝5、鱼腥草8、忍冬藤10、延胡索5、败酱草10、三棱8、乳香4、槐花10、王不留行5、荷叶8、七叶一枝花8、桑枝8、紫草8、大血藤7、虎杖4、葛根10。
[0007]治疗丹毒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08](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冬葵子、车前子、泽兰、麻黄、知母、续断、陈皮、黄柏、冰片、绿豆、何首乌、天花粉、夏枯草、红花、苦瓜、柳树皮、麝香、黄连、升麻、川贝、马勃、大青叶、金银花、艾叶、天仙子、桂枝、鱼腥草、忍冬藤、延胡索、败酱草、三棱、乳香、槐花、王不留行、荷叶、七叶一枝花、桑枝、紫草、大血藤、虎杖、葛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上述重量份配比1:15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钟。
[0009](2)将所述步骤⑴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0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10](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再煎煮5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将滤渣收集,得到药物的药膏。
[0011]本发明的药理及效果如下:
[0012]其中,冬葵子,行水滑肠,通乳,清热排脓。
[0013]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0014]泽兰,活血祛瘀,利尿退肿。
[0015]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0016]知母,清热泻火,化痰止咳,滋阴润燥。
[0017]续断,补肝肾,强筋骨,调血脉,止崩漏。
[0018]陈皮,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利水通便。
[0019]黄柏,清热解毒,清热燥湿。
[0020]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消肿止痛。
[0021 ]绿豆,清热,消暑,利水,解毒。
[0022]何首乌,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
[0023]天花粉,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
[0024]夏枯草,清肝明目,散结解毒。
[0025]红花,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0026]苦瓜,清热解暑,明目解毒。
[0027]柳树皮,止痛。
[0028]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散淤。
[0029]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0030]升麻,清热解毒,发表透疹,升阳举陷。
[0031]川贝,化痰平喘,清热化痰。
[0032]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0033]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
[0034]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0035]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
[0036]天仙子,解痉,止痛,安神,杀虫。
[0037]桂枝,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
[0038]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消肿通淋。
[0039]忍冬藤,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0040]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止痛。
[0041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
[0042]三棱,祛瘀通经,破血消癥,行气消积。
[0043]乳香,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
[0044]槐花,凉血止血,清肝明目。
[0045]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0046]荷叶,清热解暑,平肝降脂。
[0047]七叶一枝花,败毒抗癌,镇咳平喘,消肿止痛,清热定惊。
[0048]桑枝,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
[0049]紫草,凉血,活血,透疹,解毒。
[0050]大血藤,活血通络,败毒散瘀,祛风杀虫。
[0051]虎杖,活血散瘀,清热利湿,解毒,止咳,通便。
[0052]葛根,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0053]本中药治疗丹毒效果明显,无副作用。
[0054]临床资料:
[0055]为表明本发明药物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100例丹毒患者进行系统的临床研究,100例病例均来源于青岛开发区医院内科。
[0056]治疗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停用所有治疗药物,使用本发明药物治疗21天。
[0057]对照组:按随机方法选取50例,注射青霉素治疗21天。
[0058]两组在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
[0059]服用方法:治疗组:每日早晚各一次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汤剂300毫升,并涂覆本发明药物的药膏,疗程为21天。对照组:每日早晚各一次注射青霉素100毫升,疗程为21天。
[0060]观察指标和方法
[0061]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
[0062]治疗组,治愈48例,好转I例,无效I例,总有效率98 %。对照组,治愈40例,好转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63]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64]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0065]冬葵子5、车前子8、泽兰4、麻黄10、知母15、续断5、陈皮8、黄柏4、冰片4、绿豆20、何首乌8、天花粉4、夏枯草6、红花4、苦瓜8、柳树皮5、麝香4、黄连3、升麻4、川贝5、马勃8、大青叶10、金银花15、艾叶10、天仙子10、桂枝5、鱼腥草8、忍冬藤10、延胡索5、败酱草10、三棱8、乳香4、槐花10、王不留行5、荷叶8、七叶一枝花8、桑枝8、紫草8、大血藤7、虎杖4、葛根10。
[0066]治疗丹毒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如下:
[0067](I)按照上述重量份配比将冬葵子、车前子、泽兰、麻黄、知母、续断、陈皮、黄柏、冰片、绿豆、何首乌、天花粉、夏枯草、红花、苦瓜、柳树皮、麝香、黄连、升麻、川贝、马勃、大青叶、金银花、艾叶、天仙子、桂枝、鱼腥草、忍冬藤、延胡索、败酱草、三棱、乳香、槐花、王不留行、荷叶、七叶一枝花、桑枝、紫草、大血藤、虎杖、葛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15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分钟。
[0068](2)将所述步骤(I)中的混合物及水煎煮10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0069](3)将所述步骤(2)中所得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8的比例混合,再煎煮5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获得药物的汤剂,将滤渣收集,得到药物的药膏。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丹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 冬葵子5、车前子8、泽兰4、麻黄10、知母15、续断5、陈皮8、黄柏4、冰片4、绿豆20、何首乌8、天花粉4、夏枯草6、红花4、苦瓜8、柳树皮5、麝香4、黄连3、升麻4、川贝5、马勃8、大青叶10、金银花15、艾叶10、天仙子10、桂枝5、鱼腥草8、忍冬藤10、延胡索5、败酱草10、三棱8、乳香4、槐花10、王不留行5、荷叶8、七叶一枝花8、桑枝8、紫草8、大血藤7、虎杖4、葛根10。
【文档编号】A61P31/04GK104162067SQ201410425498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于惠, 管淑红, 李艳丽 申请人:于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