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300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3-10份,干姜5-15份,黄芪15-40份,五味子3-10份,制仙茅5-15份,浮小麦10-20份,麻黄根10-20份,牡蛎10-30份,甘草5-20份。本发明对于治疗汗漏症具有用药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明显,且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就是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2]【背景技术】:
汗漏即漏汗是一种病症名称最早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的病证。亦称为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一作灌)汗。”漏汗不止,可导致阳气伤亡,津液耗损,出现小便短少,四肢拘急,屈伸不利,甚至筋惕肉瞷,身振振欲擗地等症。漏汗的表证为:发汗太过,以致阳气受伤,卫虚不固,汗液漏出不止的现象。由于出汗过多,不但阳气不足,而且津液耗损,故常伴有小便短少、排尿困难、四肢微拘急、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目前对漏汗的医治,中西医药还没有十分有效的方法。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药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明显,且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廉的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3-10份,干姜5-15份,黄芪15-40份,五味子3-10份,制仙茅5-15份,浮小麦10-20份,麻黄根10-20份,牡蛎10-30份,甘草5-20份。
[0005]配方优选为:
附子10份,干姜10份,黄苗30份,五味子5份,制仙茅8份,浮小麦15份,麻黄根15份,牡蛎20份,甘草13份。
[0006]制备方法:
按重量配比取牡蛎粉碎成400目细粉备用,取其它中药原料煎煮三次,第一次用6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用4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I小时,第三次用3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煎煮液后与牡蛎细粉混合后,浓缩成原体积的30%后灭菌,分为3等份包装。
[0007]服用方法:
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服用一份,连服一周为I个疗程。
[0008]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的详细说明如下:
附子: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等功效。常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萎,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研究表明:附子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附子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作用;附子对血压的影响既有升压又有降压作用,与其所含成分有关;附子回阳救这之功效主要是以强心抗休克作用为基础;附子有显著的抗缓慢型心律失常作用;附子煎剂对急性炎症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0009]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等功效。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和胃液分泌,其抑制应激性溃疡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本品浸剂对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此外,干姜水提取物和干姜挥发油灌胃能明显预防大鼠实验性血栓的形成.干姜水煎液有延长凝血时间并使纤维蛋白部分溶解的作用.干姜浸剂对末梢性催吐药硫酸铜诱发的蛙呕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10]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症。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0011]五味子:味酸、甘,性温。归肺,心、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等功效。常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等症。研究表明:五味子醇提取物能降低由四氯化碳、硫代乙醇胺等引起的实验动物谷丙转氨酶升高,具抗肝损伤作用;五味子素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并且有安定作用的特点;五味子有强心作用,其水浸液及稀醇浸液,可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血管张力;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本品的乙醇浸液在体外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0012]制仙茅:味辛,性热;有毒。归肾、肝、脾经。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寒湿等功效。常用于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等症。仙茅可使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数与吞噬指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受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的降低有明显的作用;仙茅水提物有促进抗体生成并延长其功效,仙茅甙促进巨噬细胞增生并提高其吞噬功能,可认为有增强免疫功能;仙茅有明显延长睡眠时间作用;仙茅有雄性激素样作用;耐缺氧;抗高温;抗炎;抗菌;抗肿瘤;仙茅水提取液可扩张冠脉,强心等作用。
[0013]浮小麦:味甘,性凉。归心经。具有止虚汗,养心安神等功效。常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等症。本品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I丐、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
[0014]麻黄根:味甘,性平。归心、肺经。具有止汗等功效。常用于自汗,盗汗等症。本品止汗作用很强,可用于一切虚汗,但须根据情况之不同随证配用。如表虚自汗则配补气药,阳虚白汗则配补阳药,阴虚盗汗则配滋阴收敛药,产后虚汗则配养血围表药,标本兼顾,可获良好效果,亦可与煅龙骨煅牡蛎共研细末作粉外扑用于止汗。此外,本品配浮小麦麻黄根甘平止汗,浮小麦甘凉止汗,麻黄根入肺经,“肺合皮毛”,故可实表止汗;浮小麦人心经,“汗为心液”,故能益气清热,凉心止汗,又因浮小麦体质轻虚,其性升浮,能达皮腠而出其热,故又可止盗汗。二药伍用,相互促进,益气养心,清热凉气,固表止汗,用二者配伍,确有止汗之功,再与五味子、麦冬、党参配用,疗效可能更好。
[0015]牡蛎:味咸,性微寒。归肝、胆、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等功效。常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带,胃痛吞酸等症。本品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此外,牡蛎提取物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能降低高血脂病人的血脂和血中TXA2含量,有利于胰岛素分泌和利用,又能使恶性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敏感性增强,并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牡蛎中所含丰富的牛黄酸有明显的保肝利胆作用,这也是防治孕期肝内胆汁瘀积症的良药;所含的丰富微量元素和糖元,对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矫治孕妇贫血和对孕妇的体力恢复均有好处;牡蛎又是补钙的最好食品,它含磷很丰富,由于钙被体内吸收时需要磷的帮助,所以有利于钙的吸收;牡蛎还含有维生素B12,这是一般食物所缺少的,维生素B12中的钻元素是预防恶性贫血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因而牡蛎又具有活跃造血功能的作用;牡蛎中所含的蛋白质中有多种优良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有解毒作用,可以除去体内的有毒物质,其中的氨基乙磺酸又有降低血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可预防动脉硬化。
[0016]甘草:味甘,性平。归胃、肺、脾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症。本品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此外,本品还善于解除附子的毒性。
[0017]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品对于治疗汗漏症具有用药简单、服用方便、疗效明显,且无毒副作用、治疗费用低廉
MTv ο
[0018]【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10份,干姜10份,黄芪30份,五味子5份,制仙茅8份,浮小麦15份,麻黄根15份,牡蛎20份,甘草13份。
[0019]实施例2:
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4份,干姜8份,黄苗20份,五味子6份,制仙茅8份,浮小麦13份,麻黄根15份,牡贩15份,甘草8份。
[0020]实施例3:
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10份,干姜15份,黄芪40份,五味子10份,制仙茅15份,浮小麦20份,麻黄根20份,牡蛎30份,甘草20份。
[0021]实施例1一3均采用以下的制备与服用方法:
按重量配比取牡蛎粉碎成400目细粉备用,取其它中药原料煎煮三次,第一次用6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用4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I小时,第三次用3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煎煮液后与牡蛎细粉混合后,浓缩成原体积的30%后灭菌,分为3等份包装。
[0022]每日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服用一份,连服一周为I个疗程。
[0023]典型病例:
患者孙某某,女,43岁,患有汗漏症多年,常年如同水洗,怕风。经西、中医多年治疗均没有效果,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2012年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4个疗程后疗效显现,又继续服用8个疗程后患者痊愈生活恢复正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3-10份,干姜5-15份,黄芪15-40份,五味子3-10份,制仙茅5-15份,浮小麦10-20份,麻黄根10-20份,牡蛎10-30份,甘草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附子10份,干姜10份,黄芪30份,五味子5份,制仙茅8份,浮小麦15份,麻黄根15份,牡蛎20份,甘草1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治疗汗漏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配比取牡蛎粉碎成400目细粉备用,取其它中药原料煎煮三次,第一次用6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1.5小时,第二次用4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I小时,第三次用3倍重量的水文火煎煮30分钟,合并煎煮液后与牡蛎细粉混合后,浓缩成原体积的30%后灭菌,分为3等份包装。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4225521SQ20141043482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0日
【发明者】孟钧 申请人:孟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