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8303阅读:1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它包括:外用香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10-30份,黄柏10-30份,大黄10-30份,黄精10-30份,苦参15-40份,地肤子15-40份,苍耳子15-40份,甘草10-30份。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配伍合理,药效协同对于角化型湿疹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服药方便、治愈后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
[0002]【背景技术】:
角化性湿疹是湿疹的一种,但是很多人对此并没有很好的认识,其发病因素很多,对患者的伤害也挺大,患者应该积极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角化性湿疹多是局部皮肤长期慢炎性刺激所致,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手部,主要表现手掌部局限或弥漫性角化过度、干燥脱屑、一般不痒,在气候干燥或接触碱性强的洗涤剂后,产生皲裂并伴疼痛。患处有绿豆大小,地盘发红发硬而且肥厚的斑片,不疼不痒,皮厚,稍有凌霄,个别几处可扯起厚皮,出现皲裂出血,疼痛影响活动,过几天又长成厚皮。周而复始,且还在继续开展。目前对于本证还没有较好的治疗手段。
[0003]
【发明内容】
:
本发明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于角化型湿疹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服药方便、治愈后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廉的中药方剂。
[0004]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它包括:外用香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10-30份,黄柏10-30份,大黄10-30份,黄精10_30份,苦参15-40份,地肤子15-40份,苍耳子15-40份,甘草10-30份。
[0005]配方优选为:
黄芩15份,黄柏15份,大黄15份,黄精15份,苦参30份,地肤子30份,苍耳子30份,甘草20份。
[0006]制备与服用方法:
按重量配比取上述原料,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浓缩成干浸膏后备用,使用85%的乙醇浸泡药渣,浸泡期间,每3-6小时晃动浸泡容器一次,将泡48小时后滤除药渣回收乙醇,浓缩提取后所得结晶体与干浸膏一定粉碎成3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中药方剂的生药粉,以生药粉为原料使用常规的制药方法,可以制成各种常规剂型。
[0007]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用的剂型中含有3-5克的生药,没4-6小时在患处涂抹一次香油,连续涂抹服药服一周为一个疗程。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保持营养的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进食虾蟹、海味、酒及辛辣食物的刺激,导致病情的加重。
[0008]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的详细说明如下: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常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紐,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研究表明:本品还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抗微生物、解热、降压、利尿、对肠管有明显的抑制等作用。特别是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0009]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等功效。常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症。黄柏煎剂或浸剂对若干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此外,本品还具有降压、促进胰腺分泌、保护血小板等作用。
[0010]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常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等症。本品具有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促进胆汁等消化液分泌、降低血清高胆固醇以及谱广抗菌等作用。此外,大黄可减轻内毒素性低血压,消除氧自由基,降低再灌注期血浆、肺、小肠等内源性一氧化氮的水平,降低肠、肝、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内毒素引起的肠壁血管通透性增加,防止肠道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进入血循环,以及兴奋和抑制胃肠的双重等作用。
[0011]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等症。本品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呈显着抑制作用、抗疲劳作用、抗氧化作用、止血作用、抗肌缺血的作用、抗缺氧的作用以及抗病毒等作用。
[0012]苦参: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等功效。常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等症。本品还具有利尿、抗病原体、抗肿瘤、提升白细胞、扩张血管、降压、镇静、抗过敏、促进受损血管神经细胞的生长和修复,恢复皮下毛细血管细胞活力,肌肤重现紧致细滑,起到美容护肤等作用。
[0013]地肤子:味辛、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等功效。常用于小便涩痛,阴痒带下,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地肤子水浸剂,在试管内对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具有利尿作用。
[0014]苍耳草:味辛、苦,性温;有毒。归肺经。具有散风除湿,通鼻窍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子宫出血,深部脓肿,麻风,皮肤湿疹等症。本品具有降血糖、镇咳、降压、抗炎,苍耳子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某些抑菌作用,其丙酮或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红色毛癣菌也有抑菌作用。
[0015]甘草:味甘,性平。归胃、肺、脾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常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等症。本品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抗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0016]组成本发明的各中药原料配伍合理,药效协同对于角化型湿疹的治疗具有疗效明显、服药方便、治愈后复发率低、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
[0017]【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它包括:外用香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15份,黄柏15份,大黄15份,黄精15份,苦参30份,地肤子30份,苍耳子30份,甘草20份。
[0018]实施例2:
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它包括:外用香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10份,黄柏10份,大黄10份,黄精10份,苦参15份,地肤子15份,苍耳子15份,甘草10份。
[0019]实施例3:
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它包括:外用香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30份,黄柏30份,大黄15份,黄精30份,苦参30份,地肤子40份,苍耳子40份,甘草25份。
[0020]实施例1-3均采用以下制备与服用方法:
按重量配比取上述原料,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浓缩成干浸膏后备用,使用85%的乙醇浸泡药渣,浸泡期间,每3-6小时晃动浸泡容器一次,将泡48小时后滤除药渣回收乙醇,浓缩提取后所得结晶体与干浸膏一定粉碎成3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中药方剂的生药粉,以生药粉为原料使用常规的制药方法,可以制成各种常规剂型。
[0021]每日服药3次,每次服用的剂型中含有3-5克的生药,每4-6小时在患处涂抹一次香油,连续涂抹服药服一周为一个疗程。患者的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保持营养的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避免进食虾蟹、海味、酒及辛辣食物的刺激,导致病情的加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它包括:外用香油,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10-30份,黄柏10-30份,大黄10-30份,黄精10-30份,苦参15-40份,地肤子15-40份,苍耳子15-40份,甘草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口服药物:黄芩15份,黄柏15份,大黄15份,黄精15份,苦参30份,地肤子30份,苍耳子30份,甘草20份。
3.一种治疗角化型湿疹的中药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按重量配比取上述原料,煎煮两次合并煎煮液,浓缩成干浸膏后备用,使用85%的乙醇浸泡药渣,浸泡期间,每3-6小时晃动浸泡容器一次,将泡48小时后滤除药渣回收乙醇,浓缩提取后所得结晶体与干浸膏一定粉碎成300目细粉即为本发明中药方剂的生药粉,以生药粉为原料使用常规的制药方法,可以制成各种常规剂型。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4225224SQ20141043483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0日
【发明者】孟钧 申请人:孟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