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782阅读:5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所述中药组成和重量为:西洋参15克,生地黄15克,沙参15克,玄参6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紫菀12克,贝母9克,黄岑9克,甘草3克。本发明的效果为:取材方便,见效快,润肺止咳,抗菌消炎,滋阴润燥,具有益气生津、清养肺胃的功效。
【专利说明】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配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0002]患者身体虚弱,元气不足,阴虚受损感染细菌病毒诱发肺炎。咳嗽、发热是其典型症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配方,其成本低、见效快、副作用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0-25克,生地黄12-25克,沙参15-30克,玄参5-9克,白芍10-15克,麦冬10-15克,紫菀10-12克,贝母6-9克,黄岑6-9克,甘草3-6克。
[0006]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5克,生地黄15克,沙参15克,玄参6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紫菀12克,贝母9克,黄岑9克,甘草3克。
[0007]上述中药为1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0008]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的药性、药理及作用如下:
[0009]西洋参:补阴滋虚,抗菌消炎
[0010]生地黄:清热凉血,滋阴润燥,养阴生津;利尿抗炎,促进凝血
[0011]沙参:补气敛肺,平喘,清肺养阴,生津止渴;抗菌消炎
[0012]玄参:清热凉血,滋阴解毒;补气养血,消肿止痛
[0013]白芍:调和肝脾,缓急止痛,益阴敛营,敛固外泄
[0014]麦冬:益胃生津,润肺养阴,清热去火,清心除烦
[0015]紫菀:化痰止咳,下气除痰;抗菌抗癌
[0016]贝母:化痰止咳,清热解散;降压,抗血管收缩
[0017]黄岑: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抗菌消炎,养阴
[0018]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止咳定喘
[0019]本发明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结合多年的临床试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99%以上,治愈率达95%以上,见效快,润肺止咳,抗菌消炎,滋阴润燥,具有益气生津、清养肺胃的功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本发明的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5克,生地黄15克,沙参15克,玄参6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紫菀12克,贝母9克,黄岑9克,甘草3克。
[0022]上述中药为1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0023]根据临床观察疗效总结:
[0024]病例1,患者,男,32岁,患者症状:肺热咳喘,风热犯肺,舌红燥。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0025]病例2,患者,女,29岁,患者症状:发热无汗,头痛口渴,烦躁不宁。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0026]病例3,患者,女,46岁,患者症状:咳嗽痰黄,小便短赤,生意沙哑。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两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0027]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西洋参10-25克,生地黄12-25克,沙参15-30克,玄参5_9克,白芍10-15克,麦冬10-15克,紫菀10-12克,贝母6-9克,黄岑6-9克,甘草3-6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伤阴型病毒性肺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西洋参15克,生地黄15克,沙参15克,玄参6克,白芍12克,麦冬12克,紫菀12克,贝母9克,黄岑9克,甘草3克。
【文档编号】A61K36/8968GK104338007SQ20141055316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卜兴强 申请人:卜兴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