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注射赋形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8777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注射赋形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粘度注射赋形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注射赋形剂材料按重量计包括注射级甘油87~96%,明胶0.5~3%,水2~12%,氯化钠0.22~1.5%。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将明胶粉碎,在明胶中加氯化钠溶液以对所述明胶进行预溶胀,将吸收了所述氯化钠溶液的明胶溶于被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注射级甘油中混匀形成分散介质;进一步在50-60℃加热温度下利用紫外线对溶胶体系进行照射,经过低温处理后材料性质稳定,形成黏度在2000~3000Pas的溶胶赋形剂。本发明的赋形剂材料可适用于密度较大的植入材料和微球。该注射赋形剂稳定性好,适合辐照灭菌。由于甘油和氯化钠的存在还可以抑制细菌增生,预防感染的发生。
【专利说明】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注射赋形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溶胶状注射赋形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比重较大的药物或功能性治疗微球等材料需要使用特殊的具有较高黏度的特殊注射赋形剂材料,现有的高分子类的赋形剂材料如普通的玻璃酸钠、壳聚糖、泊洛沙姆、甲基纤维素等通常不能耐受辐照灭菌,被钴60照射后粘度从100Pas以上,急剧下降至O?lOPas,接近零。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赋形剂材料。


【发明内容】

[0003]我们经过不断研宄,利用氯化纳溶液,如10%氯化纳溶液来溶胀明胶再复合甘油以获得均匀可注射的赋形剂材料,这样不仅可获得满足注射要求的稳定的均匀性赋形剂材料,利用氯化纳改变明胶蛋白分子的结构特征,显著增加此材料的粘度和稳定性,进一步在50?60°C加热条件下利用紫外线对溶胶体系进行12?48h照射实现赋形剂内明胶分子间的交联,降温到-40?_20°C,进行48?96h的低温处理后材料性质稳定,恢复至室温获得粘度范围在2000?3000Pas的高粘度注射赋形剂材料,在超过20KGy的剂量辐照灭菌之后,粘度下降不超过30%,可以满足比重较大的药物或功能材料(8.9 >密度P > 1.0)的注射赋形需要。
[000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溶胶状注射赋形剂材料。
[0005]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注射赋形剂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6]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注射赋形剂材料具有均一、稳定、黏度范围极为广范、可以耐受辐照灭菌的性能。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注射赋形剂材料,按重量计,其包括注射级甘油87?96 %,明胶0.5?3 %,水2?12 %,氯化钠0.22?1.5%,其中明胶、氯化钠在甘油和水组成的溶剂内均匀分散,形成流动性优良的溶胶体,其黏度范围高达2000?3000Pas,性质稳定,可以作为比重较大材料(8.9 >密度P > 1.0)的注射赋形剂,如各种矿物质人造骨材料的赋形剂。
[0009]上述注射赋形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0]将明胶粉碎至30目以下,配置氯化钠溶液,在所述明胶中加入所述氯化钠溶液以进行预溶胀和结构处理,将吸收了所述氯化纳溶液的所述明胶溶于被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注射级甘油中混匀形成分散介质;进一步在50?60°C加热条件下利用紫外线对溶胶体系进行12?48h照射实现赋形剂内明胶分子间的交联,降温到-40?_20°C,进行48_96h的低温处理后材料性质稳定,恢复至室温形成黏度在2000?3000Pas的溶胶状赋形剂,将所述溶胶状赋形剂密封包装,经剂量20?50KGy的钴60照射之后,其黏度值变化< 30%,可满足临床应用需要。
[0011]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氯化钠溶液为10%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0012]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注射级甘油被加热至70?100°C。
[0013]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预溶胀的处理时间为I?6小时。
[0014]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处理的溶胶体系的加热温度为50?60°C。
[0015]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处理的时间为12?48h。
[0016]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降温的温度为-40?-20°C。
[0017]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处理的时间为48?96h。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赋形剂材料在上述条件范围下,具有大范围可调的黏度,水的加入使得明胶分散过程更为快捷均匀,不含胶块,少量氯化钠的加入显著增加胶体的粘度和稳定性,满足经针孔注射应用的需要;在氯化钠存在的甘油明胶体系内,胶体粘弹模量高,且高度稳定,不会形成胶冻。经过紫外线作用和低温处理该注射赋形剂材料黏度高达2000?3000Pas、稳定性突出,适合最便利的辐照灭菌方式,在剂量20?50KGy的辐照灭菌之后,黏度值变化< 30%,并且长期保存稳定,可以作为比重较大材料(8.9 >密度P > 1.0)的注射赋形剂。进一步的,由于甘油和氯化钠的存在还可以抑制细菌增生,预防感染的发生。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I)将30g明胶粉碎至30目以下。
[0021]2)配置10%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00g。
[0022]3)将上述经粉碎的明胶加入上述10%氯化钠溶液进行预溶胀2小时。
[0023]4)将吸收了该氯化钠溶液的明胶溶于被加热至85°C的注射级甘油900g中混匀形成分散介质。
[0024]5)在50°C加热温度下利用紫外线对步骤4形成的溶胶体系进行24h照射。
[0025]6)降温至-20 °C,72h低温处理。
[0026]7)将该溶胶体系恢复至室温,形成黏度在2728Pas的溶胶赋形剂。
[0027]8)将该溶胶赋形剂密封包装,经剂量50KGy的钴60照射之后,该溶胶赋形剂的黏度值为2564Pas,可很好的满足临床治疗应用的需要。
[0028]实施例2
[0029]I)将20g明胶粉碎至30目以下。
[0030]2)配置10%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50g。
[0031]3)将上述经粉碎的明胶加入上述10%氯化钠溶液进行预溶胀2小时。
[0032]4)将吸收了该氯化钠溶液的明胶溶于被加热至100°C的注射级甘油100g中混匀形成分散介质。
[0033]5)在50°C加热温度下利用紫外线对步骤4形成的溶胶体系进行24h照射
[0034]6)降温至-40 °C,72h低温处理
[0035]7)将该溶胶体系恢复至室温,形成黏度在2316Pas的溶胶赋形剂。
[0036]8)将该溶胶赋形剂密封包装,经剂量25KGy的钴60照射之后,该溶胶赋形剂的黏度值为2208Pas,可很好的满足临床治疗应用的需要。
[003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耐受辐照灭菌的高粘度注射赋形剂材料,按重量计,其包括注射级甘油87?96 %,明胶0.5?3 %,水2?12 %,氯化钠0.22?1.5%,其中明胶、氯化纳在甘油和水组成的溶剂内均匀分散,形成流动性优良的溶胶体,其黏度范围高达2000?3000Pas,性质稳定,可以作为比重较大材料的注射赋形剂。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赋形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明胶粉碎至30目以下; 2)配置氯化钠溶液; 3)在所述明胶中加入所述氯化纳溶液以对所述明胶进行预溶胀,改变明胶结构; 4)将吸收了所述氯化纳溶液的明胶溶于被加热至一定温度的注射级甘油中混匀形成分散介质; 5)在50?60°C加热温度下利用紫外线对步骤4形成的溶胶体系进行12?48h照射实现赋形剂内明胶分子间的交联; 6)降温到-40?_20°C,进行48?96h的低温处理使材料性质均一稳定; 7)将所述溶胶体系恢复至室温,形成黏度在2000?3000Pas的溶胶状赋形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8)将所述溶胶状赋形剂密封包装; 9)对所述溶胶状赋形剂的密封包装进行剂量20?50KGy的钴60辐照灭菌,所述溶胶状注射赋形剂的黏度变化< 3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氯化钠溶液为10 %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级甘油被加热至70?100°C。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溶胀的处理时间为I?6小时。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处理的溶胶体系的加热温度为50?60°C。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紫外线处理的时间为12?48h。
9.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降温的温度为-40?_20°C,所述低温处理的时间为48?96h。
【文档编号】A61K47/10GK104436198SQ201410643147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赵彦涛, 韩丽伟, 白玉龙, 李忠海, 朱加亮, 衷鸿宾, 侯树勋, 别晓梅, 胡先同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鑫康辰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