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9190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青皮12份、陈皮10份、吴茱萸5份、生姜3份、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焦白术12份、炒枳壳8份、草豆蔻7份、大枣4份、黄连4份。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
【专利说明】 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0002]胃窦炎是指局限于胃窦部的一种慢性炎症,主要病变多局限于塾塍层,但也漫延至肌层或浆膜层。在病变部分出现水肿、炎症细胞侵润和纤维组织增生,使局部变厚,甚至狭窄;部分病例可有黏膜表面糜烂、肠腺上皮化发生变化。胃窦炎好发于30岁以上的男性,表现为上腹部饱胀,隐痛或剧痛,常呈周期性发作,可伴有嗳气、反酸、呕吐、纳差、消瘦等,慢性胃窦炎还可表现为厌食,持续性腹痛,失血性贫血等。此外,当有粘膜糜烂,腺体萎缩与肠腺增生,胃窦炎很少单独存在,常与消化性溃疡或胃癌同时存在,因为胃窦炎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癌关系密切。本症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情绪波动或恐惧紧张时,可使症状加剧。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也易发作。有些胃窦炎患者,上腹疼症状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相似,慢性胃窦炎容易误诊为胃窦癌。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述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健脾、消炎止痛的功效。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青皮12份、陈皮10份、吴茱萸5份、生姜3份、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焦白术12份、炒枳壳8份、草豆蔻7份、大枣4份、黄连4份。
[0004]本发明选取的原料中药材中,其功效和药理作用分别是:青皮:主肝郁气滞之胁肋胀痛;乳房胀痛;乳核;乳痈;疝气疼痛;食积气滞之胃脘胀痛;以及气滞血瘀所至的症瘕积聚;久疟癖块。【性味、归经】苦辛、温。入肝、胆、胃经。【功用】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0005]陈皮:陈皮含橙皮甙约8.4%,川陈皮素(nobiletin)约O。15%.另含辛弗林(对羟福林)0.28%-2。54%。【主治功效】: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0006]吴茱萸:【性味归经】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痛经,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疮;高血压。
[0007]生姜:气香,特异味辛辣。抗氧化,抑制肿瘤;开胃健脾,促进食欲;防暑、降温、提神;杀菌解毒,消肿止痛;防晕车,止恶心呕吐,偏头痛;消除酒醉,减轻面部暗疮;防治头皮肩;缓解腰肩疼痛;消除脚臭。
[0008]蒲公英:【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糖,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含蒲公英留醇(Taraxasterol)、胆碱(Choline)、菊糖(Inulin)、果胶(Pectin);蒲公英醇(Tarax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留醇(β-Sitoster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蒲公英素(Taraxacerin)、蒲公英苦素(Taraxacin)和维生素A、B、C等。蒲公英功效与作用在药用价值上尤其能体现出来,其不但可以治疗白发,还有保护皮肤,防治脸上起红瘆,色素,雀斑等作用。可见蒲公英的作用非同小可。无论你是老化皮肤,或是干油性皮肤,无论是脱发、痤疮、皮肤炎等,蒲公英都能帮助你解决他们,消灭他们。另外,杀菌也是蒲公英的一大功效。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菌株有着很强杀菌作用。在临床上也广泛的被使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和肠胃炎中。
[0009]沙棘:胡颓子科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干燥成熟果实。沙棘果实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宄,沙棘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沙棘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降低胆固醇,缓解心绞痛发作,还有防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作用;有祛痰、止咳、平喘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能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消化不良等,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结肠炎等病症疗效显著;对烧伤、烫伤、刀烧、冻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妇女宫颈糜烂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0010]焦白术:【性味与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猶脾止泻,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泄泻,久痢,或妇女的淋带白浊等症。
[0011]炒枳壳: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性味苦;酸;性微寒归经:肺;脾;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胸隔痞满;胁肋胀痛;食积不化;脘腹胀满;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0012]草豆蔻:性味:辛,温。归经:归肺经、脾经、胃经。功能: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主治: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0013]大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而现代的药理学则发现,红枣含有蛋白质、脂肪、醣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C、微量钙多种氨基酸等丰富的营养成份。枣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并可抑制癌细胞:药理研宄发现,红枣能促进白细胞的生成,降低血清胆固醇,提高血清白蛋白,保护肝脏,红枣中还含有抑制癌细胞,甚至可使癌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的物质。
[0014]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瘆,湿疮,耳道流脓。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用于目赤,口疮。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萸黄连舒肝和胃止呕。用于肝胃不和,呕吐吞酸。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2、抗真菌作用3、抗病毒作用4、抗阿米巴作用5、抗炎、抗腹泻作用6.、对心血管作用7、解热作用8、降血糖作用9、降血脂作用10、抗氧化作用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2、抗溃疡作用。
[0015]以上方所选用的原料药材药性效互补,规避了药物之间配伍的相恶、相畏、相杀之选,使药物相须、相使作用显著,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健脾、消炎止痛的作用,是治疗胃窦炎的内服纯中草药组成制剂。
[0016]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为了使该药物的各原料更好地发挥药效,针对某原料药进行特殊提取,如乙醇提取,这些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活性组分可以加入制备不同剂型时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如崩解剂、润滑剂、粘合剂等以常规的中药制剂方法制备成任何一种常用口服剂型,如丸剂、散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等。
[0017]本发明所述药物具有疏肝理气、和胃健脾、消炎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胃窦炎。本发明人经过反复研宄,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终于找到了有更好疗效的内服药物,从而完成了本发明。临床应用是有良好的确切效果:
[0018]临床应用的基本资料及典型病例:
[0019]实施例1.栗XX,男,53岁。2010年4月17日初诊。
[0020]患者于2010年3月份,发现劳动或受累后左胸部阵发性憋闷不舒。日后不定时发作,多发作于途中、劳累或劳动后,每次发作持续20-40秒钟。近期发作次数增加,发作时心前区剧痛,伴有四肢困重,食欲缺乏,口淡无味。西医学诊断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胃窦炎。中医科会诊见舌质暗红、苔白腻,脉沉迟。此属胸阳不振、痰湿阻滞,宜宣痹通阳,活血化瘀。服本方10剂,4月28日二诊,心前区疼痛未见复发,但胆固醇仍高。5月28日三诊,服上方30剂后来复查,血脂、胆固醇均降至正常范围,心率每分80次,胃窦炎未见再发,已能上班工作。
[0021]方法和有效量:青皮12份、陈皮10份、吴茱萸5份、生姜3份、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焦白术12份、炒枳壳8份、草豆蔻7份、大枣4份、黄连4份;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0022]汤剂内服为主,每日早晚2次内服,每次150ml温服。汤剂则作用快而力峻,适应于病情较急重者。如病情较轻或缓者,宜为丸剂内服求其功。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青皮12份、陈皮10份、吴茱萸5份、生姜3份、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焦白术12份、炒枳壳8份、草豆蔻7份、大枣4份、黄连4份。
[0024]本发明药物可以采用中药制剂的常规方法制备成任何常规内服制剂。例如可以将这些原料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散剂冲服;可以将这些原料药一起水煎,然后浓缩煎液服用,或者把浓缩煎液浓缩成膏加工成丸剂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窦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选用的原料药材及重量组分分别是:青皮12份、陈皮10份、吴茱萸5份、生姜3份、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焦白术12份、炒枳壳8份、草豆蔻7份、大枣4份、黄连4份; 制备方法:青皮12份、陈皮10份、吴茱萸5份、生姜3份、蒲公英15份、沙棘12份、焦白术12份、炒枳壳8份、草豆蔻7份、大枣4份、黄连4份。取处方规定量中药材饮片,置适宜煎煮器中,加入清水适量,浸泡适宜时间,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一定时间(约25?30分钟),分离煎出液,药渣再加水适量煎煮,按规定煎煮2?3次后,合并煎出液,过滤或沉降分离煎出液供使用。
【文档编号】A61P1/04GK104474483SQ201410653882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5日
【发明者】景东旭 申请人:景东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