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1882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龙眼核30-35份,苦楝子25-30份,艾草15-20份,八角茴香10-15份,升麻8-10份,千斤拔5-8份,葱白5-8份,黄酒10-15份。本发明的原料配比合理,使用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成本低,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小儿疝气,无需手术,无创伤、无痛苦、恢复快、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疝气又名小肠气,是腹内脏器由正常位置经腹壁上孔道或薄弱点突出而形成的包块。成人主要是由咳嗽、便秘、生气、重体力劳动、排尿困难等因素引起腹腔压力突然增高冲破疝环覆膜所致,小儿常因啼哭引起。疝气会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小儿腹股沟疝气首先影响患者的消化系统,从而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吸收功能差、易疲劳和体质下降等症状。脐疝是以小儿啼哭或排便时脐凸突为主要临床症状。
[0003]由于小儿咳嗽、哭闹、喷嚏等引起体内气血运行不畅、滞留而导致的腹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脏器游离,进入人体内薄弱或缺损、缝隙的部位。因此引起疝气的主要原因是气血不畅。
[0004]目前治疗疝气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患儿年龄小、手术风险大、花费高、愈合慢,给患儿带来了很大的恐惧和痛苦,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疗法。
[0005]货秘XDimocarpus longan Zoar),又称桂圆,益智,常绿大乔木,树体高大。7?8月果实成熟呈黄褐色时采摘。为无患子科植物,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龙眼是我国热带水果品种之一,以其果肉具有抗氧化、抗焦虑、抗癌、降脂护心和抑菌等作用。以及龙眼肉可以加工成方便食用龙眼膏、美味可口的果汁及具有一定功效的保健酒。而逐步成为由单一的作水果食用向保健食品精深加工方面发展,市场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0006]大新县龙眼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之一。大新县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管辖,位于广西西南部,正西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毗连,国界线长40余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143公里,县内各乡镇均已通柏油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县城桃城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新龙眼以果大、肉厚、味道甘甜、数量多、产量高而驰名区内夕卜,畅销内地、港澳、东南亚,多年来均供不就求。荣获2001年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全县龙眼种植面积达16.1万亩,其中石硖、储良、大乌园等龙眼面积13万亩,占种植面积的82%。龙眼树的种植主要是为了得到龙眼。而龙眼主要的加工成品有桂圆干、桂圆肉、桂圆糕、桂圆酒等。但人们却忽略了龙眼加工过程中副产的龙眼核,当地的龙眼核都是丢弃或用于培育龙眼树苗,没有利用龙眼核用于医药方面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小儿疝气的中药,制备使用方法简单,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治疗小儿疝气无需手术,无创伤、无痛苦、恢复快、效果显著。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它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
龙眼核30-35份;
苦楝子25-30份;
艾草15-20份;
八角茴香10-15份;
升麻8-10份;
千斤拔5-8份;
葱白5-8份;
黄酒10-15份。
[0009]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按上述的重量分数取龙眼核、苦楝子、艾草、Λ角茴香、升麻、千斤拔、葱白和黄酒,首先将苦楝子去核备用,再将龙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和葱白粉碎,加入酒精度为30-40度且温度为40-50°C的黄酒,浸泡20天以上,使用时搅拌均匀后与药渣一起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
[0010]所述的龙眼核,中文学名:龙眼核,别称:圆眼核、桂圆核仁,植物界,英文名:Longan Flower,是龙眼(拉丁学名:Dimocarpus longgana Lour.)的种仁,【性味】苦;湿;平,【归经】肝;脾;膀胱经,【功用主治】止血,定痛,理气,化湿。治创伤出血,疝气,瘰疬,疥癣,湿疮。
[0011]所述的苦楝子为楝科植物楝树Melia azedarach L.的干燥成熟果实,中文学名:苦楝子,别称:楝子,苦苓子,金铃子、炼枣子、练枣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eliaazedarach L.2.Melia toosendan,【归经】肝;胃经,【性味】苦寒,【主治】胺腹胁肋疼痛;疝痛;虫积腹痛;头癣;冻疮。
[0012]所述的艾草(拉丁学名Artemisia argyi),另Ij名艾草、冰台、艾高、灸草、薪艾、香艾等,属菊科蒿属,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现在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本草纲目》载:蕲艾“炙百病。可作煎,止吐血下痢,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作煎勿令见风,捣汁股,止伤血,杀蛔虫,水煮及丸散任用。止崩血,肠痔血,拓金疮,止腹痛,安胎。苦酒作煎,治癣甚良,……”。现代药理发现,艾草挥发油含量多,油中主要为1.8—桉叶素(占50%以上),茨烯、樟脑、藏茴香酮、反式苇醇、α—松油醇,α —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其地上部分含一系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现代实验研宄证明,艾草具有抗茵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0013]所述的八角茴香为八角科植物八角茴香的果实,中文学名:八角茴香,拉丁学名:IIiciumverum,别称:舶上茴香、舶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主治寒疝腹痛、腰膝冷痛、胃寒呕吐、脘腹疼痛、寒湿脚气等。
[0014]所述的升麻是一种毛茛科植物中草药,别称:龙眼根、窟窿牙根,拉丁名为RHIZ0MACIMICIFUGAE,【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主治】发表透瘆,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瘆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0015]所述的千斤拔,中文学名:千斤拔,拉丁学名: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别称:蔓性千斤拔、一条根、钻地风等,【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活血解毒。用于风湿骨痛,腰肌劳损,偏瘫,痈肿,带下。
[0016]所述的葱白,为百合科植物葱Allium fistulosum L.近根部的鳞莖,中文名称:葱白,外文名称:Fistular On1n Stalk,【主治】感冒风寒;阴寒腹痛;二便不通;痢疾;疮痈肿痛;虫积腹痛。《纲目》:除风湿、身痛麻痹,虫积心痛,止大人阳脱,阴毒腹痛,小儿盘肠内钓,妇人妊娠溺血,通奶汁,散乳痈,利耳鸣,涂犬毒。(江西《草药手册》)治痈疮肿痛:葱全株适量,捣烂,醋调炒热,敷患处。
[0017]所述的黄酒是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ricewine),属于酿造酒,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的一席。黄酒是医药上很重要的辅料或“药引子”。中药处方中常用黄酒浸泡、烧煮、蒸炙一些中草药或调制药丸及各种药酒,据统计有70多种药酒需用黄酒作酒基配制。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原料配比合理,治疗小儿疝气,无需手术,无创伤、无痛苦、恢复快、效果显著。
[0019]2、制备使用方法简单,只要将中药原料粉碎再与加热的黄酒均匀混合后敷于患处即可。
[0020]3、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原料来源广都是当地富有的,且利用龙眼加工的副产物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为企业创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1
取以下原料和重量分数:
龙眼核30份,苦楝子25份,艾草15份,八角茴香10份,升麻8份,千斤拔5份,葱白5份,黄酒10份。
[0022]按上述的重量分数,首先将苦楝子去核备用,再将龙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和葱白粉碎,加入温度为40°C的黄酒搅拌均匀后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即可。
[0023]实施例2
取以下原料和重量分数:
取以下原料和重量分数:
龙眼核33份,苦楝子28份,艾草18份,八角茴香13份,升麻9份,千斤拔7份,葱白7份,黄酒13份。
[0024]按上述的重量分数,首先将苦楝子去核备用,再将龙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和葱白粉碎,加入温度为45°C的黄酒搅拌均匀后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即可。
[0025]实施例3 取以下原料和重量分数:
龙眼核35份,苦楝子30份,艾草20份,八角茴香15份,升麻10份,千斤拔8份,葱白8份,黄酒15份。
[0026]按上述的重量分数,首先将苦楝子去核备用,再将龙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和葱白粉碎,加入温度为50°C的黄酒搅拌均匀后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即可。
[0027]本发明的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2013年给10名志愿者试验,该10名5-15岁的小儿疝气患者,志愿者一般都有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或肚脐部位有个包块等症状,与药渣一起敷于患处,经过使用本发明的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不吃西药,不打针,有效率为90%。
[0028]应用实施例
1、广西崇左市大新县雷平镇何某某,男,I岁半,他的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去医院检查说是患有疝气,医生建议长大点动手术;回家后,他爷爷将本发明的中药,用药酒与药渣一起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10天后凸起减小,20天后凸起全部消除,何某某家人带他到医院检查发现疝气已消除。
[0029]2、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镇朱某某,男,2岁,他的肚脐部位有个包块,去医院检查说是患有疝气,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他妈妈未同意,回到家中,他外婆将本发明的中药,用温度为40°C的药酒与药渣一起敷于患处,早晚各一次,10天后包块减小,18天后包块全部消除,朱某某家人带他回到医院复查发现疝气已消除。
【权利要求】
1.一种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分数:龙眼核30-35份,苦楝子25-30份,艾草15-20份,八角茴香10-15份,升麻8-10份,千斤拔5-8份,葱白5-8份,黄酒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龙眼核为主要原料治疗疝气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上述的重量分数取龙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葱白和黄酒,首先将苦楝子去核备用,再将龙眼核、苦楝子、艾草、八角茴香、升麻、千斤拔和葱白粉碎,加入酒精度为30-40度且温度为40-50°C的黄酒,浸泡20天以上即可。
【文档编号】A61K36/8962GK104474221SQ201410722081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赵海球 申请人:大新县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