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训练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076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注意力训练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注意力训练装置,包含多片核对基准卡及多片核对卡,各核对基准卡包括一第一正面及一第一背面,第一正面形成有一第一辨识特征,第一背面形成有一第一核对部,各核对卡包括一第二正面及一第二背面,第二正面形成有一第二辨识特征,第二背面形成有一第二核对部,各核对卡的第二辨识特征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的第一辨识特征相同,且各核对卡的第二核对部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的第一核对部相同,借此,能提供使用者自行进行注意力的训练,且使用及操作上非常容易。
【专利说明】注意力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图形特征的辨识来训练使用者注意力的注意力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很多孩童常会因为过动而导致注意力涣散或注意力无法集中等问题,使得孩童的学习能力受到影响,并且容易造成学习效率降低。市面上已有注意力训练课程用以训练并提升孩童的注意力,以改善孩童注意力涣散或无法集中的问题。然而,前述训练方式存在有下述问题:
[0003]1.训练课程费用高,易造成家长的负担。
[0004]2.训练课程中所使用的训练装置由于结构复杂且操作不便,因此,通常需通过专业人员的辅助才能进行训练的作业,无法提供家长及孩童自行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及操作上非常容易。
[000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意力训练装置,能提供使用者自行训练及使用。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背景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包含多片核对基准卡及多片核对卡。
[0008]各该核对基准卡包括一第一正面及一第一背面,该第一正面形成有一第一辨识特征,该第一背面形成有一第一核对部,所述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中一部分相同而一部分不相同,所述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都不相同,所述核对卡数量与所述核对基准卡数量相同,各该核对卡包括一第二正面及一第二背面,该第二正面形成有一第二辨识特征,该第二背面形成有一第二核对部,所述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中一部分相同而一部分不相同,所述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都不相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相同,且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相同。
[0009]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为一图案,该第一辨识特征具有一第一相同特征部,及一第一差异特征部,所述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相同特征部相同而该第一差异特征部不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为一图案,该第二辨识特征具有一第二相同特征部,及一第二差异特征部,所述核对卡的该第二相同特征部相同而该第二差异特征部不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的该第二相同特征部及该第二差异特征部会分别与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的该第一相同特征部及该第一差异特征部相同。
[0010]各该核对基准卡还包括一第一侧面,该第一核对部具有多个邻近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及多个邻近于该第一侧面并与所述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排列在一起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所述核对基准卡的所述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与所述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各该核对卡还包括一第二侧面,该第二核对部具有多个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及多个邻近于该第二侧面并与所述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排列在一起的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所述核对卡的所述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与所述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的各该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会与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的该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相对应并构成一空心圆形,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的各该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会与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的该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相对应并构成一实心圆形。
[0011]该注意力训练装置还包含一承载板,该承载板形成有多个容置槽,各该核对基准卡可移离地容置于对应的该容置槽内。
[0012]各该容置槽具有一用以供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容置的容置槽部,及一连通于该容置槽部一侧的连通槽部。
[00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承载板、多片核对基准卡,以及多片核对卡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能供使用者自行训练使用且操作容易的注意力训练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说明承载板、核对基准卡以及核对卡的结构;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各核对基准卡的俯视图,说明各核对基准卡的第一正面形成有第一辨识特征;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各核对基准卡的仰视图,说明各核对基准卡的第一背面形成有第一核对部;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各核对卡的俯视图,说明各核对卡的第二正面形成有第二辨识特征;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各核对卡的仰视图,说明各核对卡的第二背面形成有第二核对部;
[0019]图6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将各核对基准卡容置于对应容置槽的容置槽部内;
[0020]图7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将各核对卡叠置于所选择的核对基准卡上;
[0021]图8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将叠置在一起的核对卡与核对基准卡移离承载板;
[0022]图9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将核对卡与核对基准卡翻面,使核对卡的第二侧面抵靠于核对基准卡的第一侧面,且第二核对部与第一核对部位置对应;
[0023]图10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将叠置在一起的核对卡与核对基准卡移离承载板;及
[0024]图11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说明将核对卡与核对基准卡翻面,使核对卡的第二侧面抵靠于核对基准卡的第一侧面,且第二核对部与第一核对部位置对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只是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0026]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不。
[0027]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意力训练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该注意力训练装置100包含一承载板1、多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以及多片核对卡31、32、33、34、35、36。
[0028]参阅图1、图2与图3,承载板I形成有多个容置槽11,所述容置槽11的数量是以六个为例。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数量与所述容置槽11的数量相同,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可移离地容置于对应的容置槽11内。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 包括一第一正面 211、221、231、241、251、261,及一第一背面 212、222、232、
242、252、262,第一正面211、221、231、241、251、261 形成有一第一辨识特征 213、223、233、
243、253、263,第一背面212、222、232、242、252、262 形成有一第一核对部 214、224、234、
244、254、264。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 的第一辨识特征 213、223、233、243、253、263中一部分相同而一部分不相同,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核对部 214、224、234、244、254、264 都不相同。
[0029]参阅图1、图4与图5,所述核对卡31、32、33、34、35、36数量与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 数量相同,各核对卡 31、32、33、34、35、36 包括一第二正面 311、321、331、341、351、361,及一第二背面 312、322、332、342、352、362,第二正面 311、321、331、341、351、
361形成有一第二辨识特征 313、323、333、343、353、363,第二背面 312、322、332、342、352、
362形成有一第二核对部 314、324、334、344、354、364。所述核对卡 31、32、33、34、35、36 的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中一部分相同而一部分不相同,所述核对卡31、32、
33、34、35、36 的第二核对部 314、324、334、344、354、364 都不相同。各核对卡 31、32、33、34、35,36的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 (如图2所示)相同,且各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核对部314、324、334、344、354、364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核对部214、224、234、244、254、264(如图3所示)相同。
[0030]借此,使用者可将其中一片核对卡31的第二辨识特征313与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进行辨识比对,以找寻出与第二辨识特征313相同的第一辨识特征213。随后,将核对卡31的第二核对部314与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核对部214进行核对,由于第二核对部314与第一核对部214相同,因此,表示核对卡31的第二辨识特征313与使用者所选择的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辨识特征213相同,也就是说使用者辨识比对的结果正确。相反地,若使用者将第二辨识特征313误以为与其中一个第一辨识特征223、233、243、253、263相同时,由于第二核对部314与第一核对部224、234、244、254、264不同,因此,使用者便能清楚地通过第二核对部314与第一核对部
224、234、244、254、264的核对而得知辨识比对的结果不正确。
[0031]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 是以一图案为例作说明,第一辨识特征 213、223、233、243、253、263具有一第一相同特征部215,及至少一个第一差异特征部216,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相同特征部215相同而第一差异特征部216不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各个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是由三个分别例如为圣诞老人、雪人以及圣诞树图形所构成的图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相同特征部215指的是三个图形的外形轮廓,而第一差异特征部216指的是三个图形围绕排列的顺序、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以及各个图形的细节元件颜色三者其中任一个。
[0032]举例来说,由于第一辨识特征213的三个图形的外形轮廓与其他第一辨识特征
223、233、243、253、263的三个图形的外形轮廓都相同,因此,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
243、253、263分别具有相同的第一相同特征部215。此外,由于第一辨识特征213的三个图形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排列的顺序与第一辨识特征223的三个图形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排列的顺序不同、第一辨识特征213的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与第一辨识特征223的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不同,以及第一辨识特征213的圣诞老人的钮扣颜色与第一辨识特征223的圣诞老人的钮扣颜色不同,因此,第一辨识特征213与第一辨识特征223间存在有三个第一差异特征部216。另一方面,由于第一辨识特征223的圣诞树上所悬挂的其中两个球体颜色与第一辨识特征243的圣诞树上所悬挂的其中两个球体颜色不同,而第一辨识特征223的三个图形围绕排列的顺序以及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都与第一辨识特征243相同,因此,第一辨识特征223与第一辨识特征243间只存在有一个第一差异特征部216。
[0033]参阅图2 与图 4,各核对卡 31、32、33、34、35、36 的第二正面 311、321、331、341、351,361会涂上例如为黄色、绿色或者是其他颜色的底色,以与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正面211、221、231、241、251、261的白色底色作区别,以提供使用者能清楚地区别核对卡31、32、33、34、35、36与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需说明的是,前述区别方式并不以颜色为限,也可在各核对卡31、32、33、34、35、36上分别形成一形状相同的凹槽,或者是在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上分别形成一形状相同的凹槽,使得使用者能够区别核对卡31、32、33、34、35、36与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
[0034]在本实施例中,各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是以一图案为例作说明,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具有一第二相同特征部315,及至少一个第二差异特征部316,所述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相同特征部315相同而第二差异特征部316不同。各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的第二相同特征部315及第二差异特征部316会分别与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的第一相同特征部215及第一差异特征部216相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各个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同样是由三个分别例如为圣诞老人、雪人以及圣诞树图形所构成的图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相同特征部315指的是三个图形的外形轮廓,而第二差异特征部316指的是三个图形围绕排列的顺序、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以及各个图形的细节元件颜色二者其中任一个。
[0035]举例来说,由于第二辨识特征313的三个图形的外形轮廓与其他第二辨识特征323、333、343、353、363的三个图形的外形轮廓都相同,因此,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分别具有相同的第一相同特征部315。此外,由于第二辨识特征313的三个图形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排列的顺序与第二辨识特征323的三个图形沿顺时针方向围绕排列的顺序不同、第二辨识特征313的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与第二辨识特征323的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不同,以及第二辨识特征313的圣诞老人的钮扣颜色与第二辨识特征323的圣诞老人的钮扣颜色不同,因此,第二辨识特征313与第二辨识特征323间存在有三个第二差异特征部316。另一方面,由于第二辨识特征323的圣诞树上所悬挂的其中两个球体颜色与第二辨识特征343的圣诞树上所悬挂的其中两个球体颜色不同,而第二辨识特征323的三个图形围绕排列的顺序以及各个图形的摆设方向都与第二辨识特征343相同,因此,第二辨识特征323与第二辨识特征343间只存在有一个第二差异特征部316。
[0036]参阅图2与图3,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还包括一第一侧面217、225、235、245、255、265,第一核对部 214、224、234、244、254、264 具有多个邻近于第一侧面 217、
225、235、245、255、265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及多个邻近于第一侧面217、225、235、
245、255、265并与所述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排列在一起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所述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与所述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例如第一核对部214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及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是呈交错排列的状态;而第一核对部224的其中一端有两个紧邻排列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其余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及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才是呈交错排列的状态。
[0037]参阅图4与图5,各核对卡31、32、33、34、35、36还包括一第二侧面317、325、335、345、355、365,第二核对部 314、324、334、344、354、364 具有多个邻近于第二侧面 317、325、335、345、355、365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及多个邻近于第二侧面317、325、335、345、355,365并与所述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排列在一起的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所述核对卡31、32、33、34、35、36的所述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与所述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例如第二核对部314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及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是呈交错排列的状态;而第二核对部324的其中一端有两个紧邻排列的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其余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及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才是呈交错排列的状态。
[0038]参阅图3 与图 5,各核对卡 31、32、33、34、35、36 的第二核对部 314、324、334、344、354,364的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会与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核对部214、224、234、244、254、264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相对应并构成一空心圆形,各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核对部314、324、334、344、354、364的各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会与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核对部214、224、234、244、254、264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相对应并构成一实心圆形。通过核对第二核对部314、324、334、344、354、364的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与对应的第一核对部214、
224、234、244、254、264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是否有构成一空心圆形,以及第二核对部314、324、334、344、354、364的各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与对应的第一核对部214、224、234、244、254、264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是否有构成一实心圆形,便能够清楚且迅速地辨别第二核对部314、324、334、344、354、364是否与对应的第一核对部214、224、234、
244、254、264 相同。
[0039]参阅图2、图4、图6与图7,使用注意力训练装置100时,首先,将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放置于承载板I的对应容置槽11的一容置槽部111内,使各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正面211、221、231、241、251、261朝向上方。由于各容置槽11的容置槽部111形状与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轮廓形状相同,因此,各核对基准卡
21、22、23、24、25、26放置于对应容置槽11的容置槽部111后,便能稳固地定位于容置槽部111内,借此,能防止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受到碰撞而晃动。
[0040]接着,使用者可将其中一片核对卡31的第二辨识特征313与所述核对基准卡21、
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进行辨识比对,以找寻出与第二辨识特征313相同的第一辨识特征213。由于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具有第一相同特征部215及第一差异特征部216,因此,使用者必须很专注地辨识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间的差异,并且仔细地将第二辨识特征313与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进行比对,才能找寻到与第二辨识特征313的第二相同特征部315以及第二差异特征部316分别相同的第一相同特征部215及第一差异特征部216,否则在辨识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混淆而导致辨识上出现错误的情形,借此,能有效地提升使用者的注意力。当使用者辨识出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辨识特征213与第二辨识特征313相同时,将核对卡31叠置于核对基准卡21上,使核对卡31的第二背面312 (如图5所示)抵接于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正面211,且核对卡31的第二正面311朝向上方。
[0041]之后,依序将其他核对卡32、33、34、35、36的第二辨识特征323、333、343、353、363与所述核对基准卡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23、233、243、253、263进行辨识比对,并将核对卡32、33、34、35、36叠置于比对后所选择出的对应核对基准卡22、23、24、25、26上。
[0042]参阅图6、图7、图8与图9,接下来,需逐一地将叠置在一起的核对卡31、32、33、34、35、36与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进行辨识结果的核对。使用者可将手指穿伸入容置槽11的一与容置槽部111相连通的连通槽部112内,通过手指将叠置在一起的核对基准卡21及核对卡31往上掀开,使得使用者能方便且迅速地将核对基准卡21移离容置槽部111。核对基准卡21及核对卡31移离承载板I后,同时将核对基准卡21及核对卡31翻面,使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背面212及核对卡31的第二背面312分别朝上。随后,将核对卡31的第二侧面317抵靠于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侧面217,使第二核对部314紧邻于第一核对部214以进行核对。由于第二核对部314的各个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与第一核对部214的对应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共同构成空心圆形,且第二核对部314的各个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与第一核对部214的对应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共同构成实心圆形,因此,可判断出第二核对部314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及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的排列顺序与第一核对部214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及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的排列顺序相同。借此,使用者便能清楚地得知核对卡31的第二辨识特征313与核对基准卡21的第一辨识特征213辨识比对的结果正确。
[0043]参阅图6、图7、图10与图11,接着,将核对基准卡22及叠置于其上的核对卡33移离承载板I后,同时将核对基准卡22及核对卡33翻面,使核对基准卡22的第一背面222及核对卡33的第二背面332朝上。随后,将核对卡33的第二侧面335抵靠于核对基准卡22的第一侧面225,使第二核对部334紧邻于第一核对部224以进行核对。由于第二核对部334的部分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是与第一核对部224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对应而无法构成空心圆形,且第二核对部314的部分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是与第一核对部214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对应而无法构成实心圆形,因此,可判断出第二核对部334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318及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319的排列顺序与第一核对部224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218及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219的排列顺序不相同。借此,使用者能清楚地得知核对卡33的第二辨识特征333与核对基准卡22的第一辨识特征223辨识比对的结果不正确。
[0044]重复上述步骤依序将其余核对卡32、34、35、36的第二核对部324、344、354、364与核对基准卡23、24、25、26的第一核对部234、244、254、264进行核对,即可得知各核对卡32、
34、35、36与对应的核对基准卡23、24、25、26的辨识比对结果是否正确。
[0045]特别说明的是,在设计时,各核对基准卡21、2 2、2 3、24、2 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 也可以是多个凸设于第一正面 211、221、231、241、251、261 的凸出部所构成,或者是多个由第一正面211、221、231、241、251、261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构成,或者是多个凸设于第一正面211、221、231、241、251、261的凸出部以及多个由第一正面211、221、231、241、251、261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共同构成,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图案形式为限。对应地,各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也可以是多个凸设于第二正面311、321、331、341、351、361的凸出部所构成,或者是多个由第二正面311、321、331、341、351、361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构成,或者是多个凸设于第二正面 311、321、331、341、351、361 的凸出部以及多个由第二正面 311、321、331、341、351、361向下凹陷的凹陷部所共同构成,并不以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图案形式为限。
[0046]归纳上述,本实施例中,借由承载板1、多片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以及多片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并能供使用者自行训练使用且操作容易的注意力训练装置100。此外,借由所述核对基准卡21、22、23、24、25、26的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具有第一相同特征部215及第一差异特征部216,且所述核对卡31、32、33、34、35、36的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具有第二相同特征部315及第二差异特征部316的设计方式,使用者必须很专注地辨识及比对,才能顺利地找寻到与第二辨识特征313、323、333、343、353、363相同的对应第一辨识特征213、223、233、243、253、263,借此,能有效地提升使用者的注意力,使得使用者的注意力能够集中,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注意力训练装置包含多片核对基准卡,及多片核对卡,各该核对基准卡包括一第一正面及一第一背面,该第一正面形成有一第一辨识特征,该第一背面形成有一第一核对部,所述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中一部分相同而一部分不相同,所述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都不相同,所述核对卡数量与所述核对基准卡数量相同,各该核对卡包括一第二正面及一第二背面,该第二正面形成有一第二辨识特征,该第二背面形成有一第二核对部,所述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中一部分相同而一部分不相同,所述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都不相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相同,且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会与所述核对基准卡中对应的一片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为一图案,该第一辨识特征具有一第一相同特征部,及一第一差异特征部,所述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相同特征部相同而该第一差异特征部不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为一图案,该第二辨识特征具有一第二相同特征部,及一第二差异特征部,所述核对卡的该第二相同特征部相同而该第二差异特征部不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辨识特征的该第二相同特征部及该第二差异特征部会分别与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辨识特征的该第一相同特征部及该第一差异特征部相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核对基准卡还包括一第一侧面,该第一核对部具有多个邻近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及多个邻近于该第一侧面并与所述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排列在一起的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所述核对基准卡的所述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与所述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各该核对卡还包括一第二侧面,该第二核对部具有多个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及多个邻近于该第二侧面并与所述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排列在一起的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所述核对卡的所述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与所述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的排列顺序都不相同,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的各该第二空心半圆形图案会与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的该第一空心半圆形图案相对应并构成一空心圆形,各该核对卡的该第二核对部的各该第二实心半圆形图案会与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的该第一核对部的该第一实心半圆形图案相对应并构成一实心圆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注意力训练装置还包含一承载板,该承载板形成有多个容置槽,各该核对基准卡可移离地容置于对应的该容置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容置槽具有一用以供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容置的容置槽部,及一连通于该容置槽部一侧的连通槽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注意力训练装置还包含一承载板,该承载板形成有多个容置槽,各该核对基准卡可移离地容置于对应的该容置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注意力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容置槽具有一用以供对应的该核对基准卡容置的容置槽部,及一连通于该容置槽部一侧的连通槽部。
【文档编号】A61M21/00GK203838907SQ201420126364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发明者】杨文丽, 林丽玲 申请人:杨文丽, 林丽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