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2176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包括依次连接的手柄、推杆以及头端,头端包括两根端杆,两个端杆均连接连接在推杆上并形成“Y”字形,两个端杆形成的平面与推杆之间形成150~170°的夹角,两个端杆远离推杆一端上分别设有优弧圆形凹槽,两个优弧圆形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力度和精确度更易于掌握,并且术者能够一个人完成打结,只需一只手抓住缝线两端,另一只手推结,不仅达到了双向推结的效果,而且线结两端受力相等,可以保持原位打结,避免了牵拉被结扎血管和线结,从而明显降低了血管和线结被撕脱的风险。
【专利说明】-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术可以在腔镜下完成,手术创伤明显减小,病 人术后恢复更快。但是在腔镜手术中,外科医师不能像传统手术一样用双手进行打结,必须 依赖器械完成。打结的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时间长短和血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外科医师往往在腔镜下打结过程中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容易出现线结不紧,结扎线滑脱等 情况。
[0003] 虽然目前市场上有腔镜下推结器,但存在明显不足之处:第一,推结器与缝线之间 摩擦力大,不仅影响手术医师对线结张力的判断,而且容易磨损缝线,导致缝线断裂;第二, 在打结过程中,缝线容易从推结器凹槽中滑脱,耽误手术时间;第三,最大的问题是目前的 推结器为单向推结,打结过程需要主刀医生用手抓住线的一端,由助手协助拉紧缝线另一 端,然后由主刀医生用另外一只手推结,推结过程需要两个人良好配合,否则容易造成两侧 缝线受力不均,导致线结被牵拉造成滑脱或者打结不紧。在结扎小动脉时如果线结滑脱容 易造成较大出血,或者拉扯线结造成血管撕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旨在解决现有推接器使用不 便、力度精度难以掌控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包括手柄、推杆以及头端,所 述头端包括两根端杆,所述端杆一端设有优弧圆形凹槽,所述端杆另一端连接在推杆上, 所述推杆远离端杆方向一端连接在手柄上;所述两根端杆所形成的平面与推杆之间形成 150?170°的夹角,所述两根推杆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两根推杆上的两个优弧圆形凹槽 的开口方向相反。
[0006] 优选地,所述两根端杆所形成的平面与推杆之间形成160°的夹角。
[0007] 优选地,所述两根推杆之间形成30?120°的夹角。
[0008] 优选地,所述优弧圆形凹槽上开口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90°。
[0009] 优选地,所述优弧圆形凹槽所位于的平面与推杆的延长线之间具有30°夹角。
[0010] 优选地,所述优弧圆形凹槽内表面采用超光滑金属表面镀膜技术处理。
[0011] 优选地,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花纹。
[0012] 优选地,所述推杆表面为哑光设计。
[0013]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包括依次连接的 手柄、推杆以及头端,头端包括两根端杆,两个端杆均连接连接在推杆上并形成"Y"字形,两 个端杆形成的平面与推杆之间形成150?170°的夹角,两个端杆远离推杆一端上分别设 有优弧圆形凹槽,两个优弧圆形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者能够一个人完 成打结,只需一只手抓住缝线两端,另一只手推结,不仅达到了双向推结的效果,而且线结 两端受力相等,可以保持原位打结,避免了牵拉被结扎血管和线结,从而明显降低了血管和 线结被撕脱的风险。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腔镜下双向推结器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图1中腔镜下双向推结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7] 如图1和2所示,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腔镜下双向推结器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 示意图,图2是图1中腔镜下双向推结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8] 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包括手柄1、推杆2以及头端3,所述头端3包括端杆31 和端杆32,所述端杆31、端杆32的一端分别设有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圆形凹槽34,所 述端杆31、32另一端连接在推杆2上,所述推杆2远尚端杆31和端杆32方向一端连接在 手柄1上;
[0019] 所述端杆31和端杆32所形成的平面与推杆2之间形成150?170°的夹角,所述 端杆31和端杆32之间形成一夹角;所述端杆31和端杆32上的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 圆形凹槽34的开口方向相反。
[0020] 更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杆31和端杆32之间形成30?120°夹角, 端杆31和端杆32所形成的平面与推杆2之间形成160°的夹角。
[0021] 更具体的,所述手柄1长6cm,所述推杆2长28cm,所述头端3长2cm。
[002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头端3与推杆2成160度夹角,这样使得术者在 打结过程中能及时观察到线结松紧情况,便于精准控制力度。此外,头端3本质为由端杆31 和端杆32构成的"Y"型设计,端杆31和端杆32分别设置的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圆 形凹槽34的开口方向相反,这可以保证术者能够一个人完成打结,在具体操作时,术者将 打结的锋线置于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圆形凹槽34中,术者只需一只手抓住缝线两端, 另一只手推结,不仅达到了双向推结的效果,而且线结两端受力相等,可以保持原位打结, 避免了牵拉被结扎血管和线结,从而明显降低了血管和线结被撕脱的风险,此外,由于不需 要助手的协助,术者可以准确的控制打结力度以及打结的方向。
[0023] 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能更好的防止推结过程中缝线从优弧圆形凹槽中滑 脱,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 圆形凹槽34上的开口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均为90°。此外,优弧圆形凹槽33或优弧圆形 凹槽34所位于的平面与推杆2的延长线之间具有30°夹角。
[002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圆形凹槽34本质为四分之三 个圆的"C"形结构,而且两个"C"形开口方向相反,"C"形平面与推杆2成30度夹角。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缝线能够很好置于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 圆形凹槽34中,并且在术者作用力在缝线两端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防止缝线从优弧圆形 凹槽33以及优弧圆形凹槽34中脱出。
[0026] 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减少凹槽对缝线的摩擦力,使术者准确感知对线结 施加的力度以及减少对缝线的磨损,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弧圆形凹槽33以及优弧圆 形凹槽34内表面采用超光滑金属表面镀膜技术处理。这样的设计便于控制成本,也利于加 工生产。
[0027] 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方便术中术者用拇指、食指及中指抓持和精准控制 力度,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柄1上设有防滑花纹。
[0028] 在进一步的实施过程中,为了防止术中强烈反光影响术者观察,在本实用新型实 施例中,推杆2表面为哑光设计。
[0029] 相比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 由一个人完成缝线打结操作,使用方便,力度和精确度更易于掌握,避免了牵拉被结扎血管 和线结,从而明显降低了血管和线结被撕脱的风险。
[003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推杆以及头端,所述头端包括两根 端杆,所述端杆一端设有优弧圆形凹槽,所述端杆另一端连接在推杆上,所述推杆远离端杆 方向一端连接在手柄上; 所述两根端杆所形成的平面与推杆之间形成150?170°的夹角,所述两根推杆之间 形成一夹角;所述两根推杆上的两个优弧圆形凹槽的开口方向相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端杆所形成的平面 与推杆之间形成160°的夹角。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推杆之间形成30? 120°的夹角。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弧圆形凹槽上开口所 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90°。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弧圆形凹槽所位于的 平面与推杆的延长线之间具有30°夹角。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弧圆形凹槽内表面采 用超光滑金属表面镀膜技术处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有防滑花纹。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腔镜下双向推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表面为哑光设计。
【文档编号】A61B17/04GK203841745SQ201420158666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张健, 刘静, 余庆, 谷力加, 陈惠国, 吴伟彬, 李小军, 武勇辉 申请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