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阻力蓝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855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阻力蓝空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阻力蓝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一种低阻力蓝空针由筒体、活塞、前密封圈、后密封圈、推拉杆前端卡槽、通道、推拉杆、硅胶密封体、按手、推拉杆前端、连接件、连接件卡环组成,活塞通过连接件与推拉杆前端相对固定,活塞锥形顶部的厚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加厚,且设置有活塞空腔。这种结构的蓝空针前、后密封圈与筒体的配合性分别随筒体内、外压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活塞的前、后密封圈与筒体内壁的配合过盈量较小,推拉阻力低。当配套蓝空针的穿刺针误入动脉血管时,相对较高的动脉血压即克服活塞密封圈与筒体内壁的摩擦力而推动推拉杆向按手方向移动,达到有效判断是否误穿刺动脉血管的目的。
【专利说明】一种低阻力蓝空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阻力蓝空针,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经皮穿刺术是现代介入治疗技术中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血透导管、鞘管、引流导管等血管内导管留置,临床操作须先经皮穿刺进入血管后留置导引导丝,再经由导引导丝引入各种诊疗用导管。但经皮穿刺必不可少的穿刺工具主要为穿刺针、Y形针、蓝空针,蓝空针主要与穿刺针配套使用。常规蓝空针都存在活塞与筒体内壁阻力较大而无法判断是否误穿刺到动脉血管的问题,存在导丝、导管误入动脉血管带来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阻力蓝空针,它具有活塞的密封圈与筒体低阻力配合及密封圈与筒体配合性随筒体内、外压差的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阻力蓝空针由筒体、活塞、前密封圈、后密封圈、推拉杆前端卡槽、通道、推拉杆、硅胶密封体、按手、推拉杆前端、连接件、连接件卡环组成,活塞锥形顶部的厚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加厚,且设置有活塞空腔。活塞通过连接件卡环与推拉杆前端卡槽的配合而与推拉杆前端相对固定。推动按手时,由于蓝空针活塞前端的压力大过于后端的压力,活塞锥形顶部的薄弱部分向内凹陷而使前密封圈向外圆周方向伸展,活塞前密封圈与筒体内壁之间的过盈量随筒体内部压力的增加而加大。抽拉按手时,由于外界压力大于筒体内部压力,活塞的后密封圈向外圆周方向翻转,活塞后密封圈与外套内壁之间的过盈量随筒体内部压力的降低而加大。
[0005]这样一来,活塞密封圈与筒体内壁之间就可以采用较小的过盈量,而达到蓝空针阻力低、密封性好的效果。因人体动脉血压大于其静脉血压,当配套蓝空针的穿刺针误入动脉血管时,相对较高的动脉血压即克服活塞密封圈与筒体内壁的摩擦力而推动推拉杆向按手方向移动,达到了有效判断是否误穿刺动脉血管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1中:1.筒体,2.活塞,3.前密封圈,4.后密封圈,5.推拉杆前端卡槽,6.通道,
7.推拉杆,8.硅胶密封体,9.按手,10.推拉杆前端,11.连接件,12.连接件卡环,13.活塞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
[0009]一种低阻力蓝空针由筒体(I)、活塞(2)、前密封圈(3)、后密封圈(4)、推拉杆前端卡槽(5)、通道(6)、推拉杆(7)、娃胶密封体(8)、按手(9)、推拉杆前端(10)、连接件(11)、连接件卡环(12)组成,活塞(2)锥形顶部的厚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加厚,且设置有活塞空腔(13)。活塞(2)通过连接件卡环(12)与推拉杆前端卡槽(5)的配合而与推拉杆前端
(10)相对固定。推动按手(9)时,由于蓝空针活塞(2)前端的压力大过于后端的压力,活塞
(2)锥形顶部的薄弱部分向内凹陷而使前密封圈向外圆周方向伸展,前密封圈(3)与筒体
(I)内壁之间的过盈量随筒体(I)内部压力的增加而加大。抽拉按手(9)时,由于外界压力大于筒体(I)内部压力,后密封圈(4)向外圆周方向翻转,后密封圈(4)与筒体(I)内壁之间的过盈量随筒体(I)内部压力的降低而加大。活塞(2)的前密封圈(3)和后密封圈(4)与筒体(I)内壁之间就可以采用较小的过盈量,而达到蓝空针阻力低、密封性好的效果。因人体动脉血压大于其静脉血压,当配套蓝空针的穿刺针误入动脉血管时,相对较高的动脉血压即克服活塞(2 )与筒体(I)内壁的摩擦力而推动推拉杆(7 )向按手(9 )方向移动,达到有效判断是否误穿刺动脉血管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低阻力蓝空针,其特征在于低阻力蓝空针由筒体、活塞、前密封圈、后密封圈、推拉杆前端卡槽、通道、推拉杆、硅胶密封体、按手、推拉杆前端、连接件、连接件卡环组成,活塞通过连接件与推拉杆前端相对固定,活塞锥形顶部的厚度沿径向由内向外逐渐加厚,且设置有活塞空腔。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3915031SQ201420318750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6日
【发明者】汤瑞明 申请人:江苏瑞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