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功能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954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口腔功能调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包括颊屏,颊屏上设有上、下牙合支托,颊屏之间设有腭弓、前腭弓、下唇弓和唇挡,所述的唇挡为两个对称布置的平滑曲面片状结构,在颊屏之间上腭弓前部设有由钢丝串起的旋转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通过设置的旋转球,嘱患者不断地舔使之旋转,此时的舌处于后退位,旨在诱导舌在运动状态下的姿势位,弱化舌对下前牙的作用力,舌的后退有利于建立正常牙齿接触的吞咽,反复的训练使其恢复正常位置。优选的在前腭弓相对应的下牙合前牙舌侧设有用于调整舌静止位置的舌侧诱导丝,旨在诱导舌在静止状态下的姿势位,使舌在休息位时抬高并后退,改变其低平靠前的状态。
【专利说明】口腔功能调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口腔的医疗器械,是一种阻断与矫治儿童发育中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含诱导舌功能训练、限制舌姿势位、增加口腔前庭区组织有效刺激的改良型FR -1II型口腔功能调节器,包括儿童乳牙期和替牙期以及部分恒牙早期。

【背景技术】
[0002]儿童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是我国儿童中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据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资料,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的患病率分别为:8.10%、4.9%和4.9%,较白种人高,与日本人接近。前牙反牙合对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有较严重的影响。并且随患者的生长增龄,症状逐渐加重,因此受到口腔各科医师的重视。对儿童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如图3、4中所示,FR -1II型功能调节器仍然为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功能矫治器械。研究表明,儿童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与舌及舌骨的位置有关。原有的FR-1II型功能调节器的设计主要作用部位位于口腔前庭区,设计上对舌功能的限制与引导缺失,而且随着齿槽的生长发育前移,原有的FR -1II型功能调节器对口腔前庭区的刺激会不断减弱或不能及时方便地修改以增加对前庭区组织持续有效的刺激。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可以诱导舌功能训练与限制舌姿势位,并及时方便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FR -1II型功能调节器因齿槽的生长发育前移对口腔前庭区的持续有效刺激降低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增加牵拉前庭沟处骨膜的力量更好地刺激齿槽骨生长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包括颊屏,颊屏上设有上、下牙合支托,颊屏之间设有腭弓、前腭弓、舌侧诱导丝、下唇弓和唇挡,所述的唇挡为两个对称布置的平滑曲面片状结构,在颊屏之间,上腭弓前部设有由钢丝串起的旋转球。
[0005]优选的方案中,在前腭弓相对应的下牙合前牙舌侧设有用于调整舌静止位置的舌侧诱导丝。
[0006]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颊屏与脸颊接触的位置为外凸的曲面。
[0007]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唇挡与颊屏之间设有“U”形曲连接结构。
[0008]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腭弓中部设有“U”形弯折。
[000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前腭弓和舌侧诱导丝上设有“U”形弯折。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下唇弓设有对称的“U”形弯折。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通过设置的旋转球,嘱患者不断地舔使之旋转,此时的舌处于后退位,旨在诱导舌在运动状态下的姿势位,弱化舌对下前牙的作用力;通过设置的舌侧诱导丝,旨在限制舌在静止状态下的姿势位,使舌在休息位时抬高并后退,改变其低平靠前的状态。舌的后退有利于建立正常牙齿接触的吞咽,通过反复训练、诱导及限制使其恢复正常位置。通过设置外凸状的颊屏,旨在增加颊肌张力,加大颊屏牵拉前庭沟处骨膜的力量,更好地刺激该部齿槽骨的生长;通过设置的唇挡与颊屏之间“U”形曲连接结构,调节“U”形曲即可展开颊屏,旨在及时有效地解决向前发育的上齿槽与唇挡逐渐贴近时前移上唇挡以增加对上颌生长的持续刺激。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颌牙合面观察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立体示意图。
[0015]图3为现有技术中FR -1II型功能调节器上颌牙合面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现有技术中FR -1II型功能调节器立面观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上、下牙合支托1,腭弓2,旋转球3,颊屏4,前腭弓5,舌侧诱导丝6,唇挡7,“U”形曲71,下唇弓8。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2中,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包括颊屏4,颊屏4上设有上、下牙合支托I,颊屏4之间设有腭弓2、前腭弓5、下唇弓8和唇挡7,所述的唇挡7为两个对称布置的平滑曲面片状结构,唇挡7位于上唇。在颊屏4之间,上腭弓前部设有由钢丝串起的旋转球3。研究表明,III类错牙合患者的舌尖较为靠前,舌的长度明显偏短。本实用新型在上颌腭弓前部,软硬腭交界中部加一个能前后旋转的旋转球3,旋转球3串在连接颊屏4的钢丝上,在旋转球3两侧,钢丝上设有弯曲的弯折用以限位,嘱患者不断地舔使之旋转,此时的舌处于后退位,旨在诱导舌在运动状态下的姿势位,弱化舌对下前牙的作用力,舌的后退有利于建立正常牙齿接触的吞咽,反复的训练使其恢复正常位置。
[0019]优选的方案如图1、2中所示,在前腭弓5相对应的下牙合前牙舌侧设有用于调整舌静止位置的舌侧诱导丝6。研究表明,舌肌是平衡牙弓内外力量的重要肌群,III类错牙合患者的舌位置较低,在下颌与前腭弓相对应的位置设计一根与前腭弓形状相同的舌弓,即舌侧诱导丝6,舌侧诱导丝6要求离开下颌前牙5mm以上,不与其接触,如图2中所示,设置舌侧诱导丝6的目的是诱导舌在静止状态下的姿势位,使舌在休息位时后退,改变其靠前的状态。
[0020]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所示,所述的颊屏4与脸颊接触的位置为外凸的曲面。颊屏的上颌部分与上齿槽间有3mm的间隙,可以消除颊肌对上颌侧方的压力而使其扩展。颊屏与下齿槽相贴合,颊肌压力可以传达到下颌而抑制其生长。本实用新型改现有技术中的颊屏内凹状为外凸状,使其能更好的对抗颊肌,增加颊肌张力,加大颊屏牵拉前庭沟处骨膜的力量,从而更好地刺激该部齿槽骨的生长。
[0021]如图1、2中,所述的唇挡7与颊屏4之间设有“U”形曲71连接结构。上颌两侧唇挡与颊屏之间的连接改为“U”形曲71,由此结构,对于上颌发育不足较明显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随着上齿槽向前的发育,唇挡与齿槽逐渐贴近时需要将上唇挡适当前移以增加对上颌生长的持续刺激。现有技术设计其连接为钢丝直线硬链接,在矫治过程中需要将唇挡的唇侧加厚来实现,这无疑增加了患者的异物感与操作时间,如图3中所示。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只需要在椅旁打开“U”形曲的形状即可方便地达到唇挡前伸的效果,操作简便,省时。
[0022]优化的方案中,所述的腭弓2中部设有“U”形弯折。所述的前腭弓5和舌侧诱导丝6设有对称的“U”形弯折。所述的下唇弓8设有对称的“U”形弯折。由此结构,便于及时调整颌骨牙齿发育中的腭弓2、前腭弓5和下唇弓8的位置和形状。
[0023]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包括颊屏(4),颊屏(4)上设有上、下牙合支托(1),颊屏(4)之间设有腭弓(2)、前腭弓(5)、舌侧诱导丝(6)、下唇弓(8)和唇挡(7),所述的唇挡(7)为两个对称布置的平滑曲面片状结构,其特征是:在颊屏(4)之间,上腭弓前部设有由钢丝串起的旋转球(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其特征是:在前腭弓(5)相对应的下牙合前牙舌侧设有用于调整舌静止位置的舌侧诱导丝(6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颊屏(4)与脸颊接触的位置为外凸的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唇挡(7)与颊屏(4)之间设有“U”形曲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腭弓(2)中部设有“U”形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腭弓(5)和舌侧诱导丝(6)上设有“U”形弯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口腔功能调节器,其特征是:所述的下唇弓(8)设有对称的“U”形弯折。
【文档编号】A61C7/00GK203988430SQ201420344457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朱远平, 王 华, 邱绍勤, 徐永芬, 谢文胜 申请人: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