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773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包括三通管,三通管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第三引流管,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还分别连接有肝素帽,肝素帽通过螺旋方式与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端口连接,第一引流管侧壁上连接有倒流袋固定架,倒流袋固定架上端和第一引流管连接下端设置有卡子。本实用新型引流后导管管口口径和引流袋固定架,可以适用于医用耗材市场上任何品牌引流袋,而且连接方法简单实用,解决了目前没有配套连接管路的问题。
【专利说明】—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流管,具体涉及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气胸、胸腔积液是胸外科常见疾病,常规采用普通硅胶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但普通硅胶引流管管径大、管腔粗、质地硬,需要切开胸壁,组织损伤大且操作复杂,易出血、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不良反应。目前比较多的医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术优点:1、并发症少;2、创伤小,操作简单,尤其适合紧急情况,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且愈后不留瘢痕;3、导管多为细而软的硅胶管,无刺激性,不易伤肺,且固定可靠、简便;4、可控制流速,能缓慢持续引流,避免排气过快引起的肺水肿和胸膜反应;5、患者可下床活动,导管可长时间放置,拔管后愈合快,可经导管胸腔内给药或间断排气。但仍有缺点,主要有:1、导管单孔,管径较细,容易受血块、胸腔脱落坏死组织堵塞,无法进行冲洗清理堵塞。2、目前医用耗材市场上并没有与中心静脉导管相配套的引流袋,又无法直接连接。3、无法提取新鲜胸腔积水标本进行检验。4、已有导管插入容易出现脱管、压管情况,影响引流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目的在于:通过。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5]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包括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第三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还分别连接有肝素帽,所述肝素帽通过螺旋方式与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侧壁上连接有倒流袋固定架,所述倒流袋固定架上端和第一引流管连接下端设置有卡子,所述第三引流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设置在连接管下端的第一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螺旋方式和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和设置在引流管连接头下端内壁的第二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引流管连接头上端和第四引流管连接,所述第四引流管上安装有引流管固定架。
[0006]所述连接管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柱。
[0007]所述固定柱为四个且为长方体结构。
[0008]所述引流管固定架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斜边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柱,滑柱上设置有滚轮。
[0009]所述等腰梯形结构上边和下边上分别设置有凹槽,且两个凹槽在一直线上。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1]1、引流后导管管口口径和引流袋固定架,可以适用于医用耗材市场上任何品牌引流袋,而且连接方法简单实用,解决了目前没有配套连接管路的问题。
[0012]2、引流前导管固定架分为两层,内层为医用硅胶材料,材料柔软、无生物危害,夕卜层为聚氨酯材料。固定架扩大了与病人皮肤的接触面。固定架上有两孔,可以用医用手术缝线固定,也可以直接用医用敷贴进行固定,有效的防止了脱管压管的发生。
[0013]3、在引流使用时用肝素帽关闭。当需要,可以打开三通阀2号口,三通阀2号口口径与注射器口径契合;同时到产生堵管或者需要药物治疗,也可以通过三通阀2号口进行操作。当引流袋灌满需要更换时,三通阀2号口是常闭的,只需要将三通阀旋转至与2号口相导通,便可以实现关闭整个引流管而方便更换引流袋。
[0014]4、导管用聚氨酯材料制成,引流前导管头端为单孔,两侧各增加四孔,防止由于一孔堵塞而导致引流失败,导管中线有刻度,方便穿刺人员实时了解深入胸腔内深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引流管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8]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弓I流管,包括三通管I,所述三通管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2、第二引流管3和第三引流管4,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还分别连接有肝素帽7,所述肝素帽通过螺旋方式与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侧壁上连接有倒流袋固定架5,所述倒流袋固定架上端和第一引流管连接下端设置有卡子6,所述第三引流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设置在连接管8下端的第一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螺旋方式和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9,所述第二外螺纹和设置在引流管连接头11下端内壁的第二内螺纹12相互配合,所述引流管连接头上端和第四引流管13连接,所述第四引流管上安装有引流管固定架14。
[0019]所述连接管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柱15。通过固定柱在更换引流管连接头,简单实用。
[0020]所述固定柱为四个且为长方体结构。长方体结构不易打滑。
[0021]所述引流管固定架包括一框架17,所述框架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斜边上设置有滑槽16,滑槽内设置有滑柱19,滑柱上设置有滚轮18。设置的滑槽和滑柱方便使滚轮来回移动,从而能更好的控制流速。
[0022]所述等腰梯形结构上边和下边上分别设置有凹槽20,且两个凹槽在一直线上。设置的凹槽是为了更好的放置第四引流管。
[0023]具体实施方法:
[0024]在B超或X线透视引导下确定穿刺点,应用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应用手术刀片做0.3cm厘米的皮肤切口,以带有穿刺针的注射器穿刺,当确定抽出积液后,借助导丝放入本发明引流前导管,三通阀选择引流后导管通路,三通阀2号口肝素帽封闭,引流后导管口接上引流袋,引流固定架固定引流袋前端,使引流袋与引流后导管固定连接。当需要提取新鲜胸腔积水标本检验、进行堵塞冲管和药物治疗时,将三通阀旋转至与三通阀2号口通路,可旋下三通阀2号口肝素帽,将注射器前端直接插入三通阀2号口进行操作。当病人体位改变、下床、搬运时可通过旋转三通阀转至2号口通路,使引流前导管I保持封闭状态,防止引流液反流到引流前导管。
[0025]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包括三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三个端口分别连接有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和第三引流管,所述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还分别连接有肝素帽,所述肝素帽通过螺旋方式与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引流管侧壁上连接有倒流袋固定架,所述倒流袋固定架上端和第一引流管连接下端设置有卡子,所述第三引流管前端设置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和设置在连接管下端的第一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第一引流管通过螺旋方式和连接管连接,连接管上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和设置在引流管连接头下端内壁的第二内螺纹相互配合,所述引流管连接头上端和第四引流管连接,所述第四引流管上安装有引流管固定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为四个且为长方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固定架包括一框架,所述框架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所述等腰梯形斜边上设置有滑槽,滑槽内设置有滑柱,滑柱上设置有滚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用型微创胸腔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结构上边和下边上分别设置有凹槽,且两个凹槽在一直线上。
【文档编号】A61M25/14GK203971156SQ201420399128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0日
【发明者】郭方达, 徐虹 申请人:郭方达, 徐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