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89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在人体足部或肘部外的套体,由套体将人体足部或肘部完全覆盖,在套体的二端分别设有上罗纹口和下罗纹口,在套体与人体足部或肘部受压侧相贴合的部分内设有内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也适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医疗机构和有需要的人群等。
【专利说明】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用于防止卧床患者足跟和肘部发生压疮,属护理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压疮即压力性溃疡,是对卧床患者威胁较大的临床常见并发症。压疮发生的原因主要有4种因素: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其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皮肤受压9.33kPa超过2h即可引起不可逆组织损害。目前市场上还没有针对性预防患者足部和肘部压疮的用具。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降低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同时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预防压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在人体足部或肘部外的套体,由套体将人体足部或肘部完全覆盖,在套体的二端分别设有弹力的上罗纹口和下罗纹口,在套体与人体足部或肘部受压侧相贴合的部位内设有内衬。
[0005]优选地,所述内衬采用高密度海绵或加厚的纯棉软布制成。
[0006]优选地,在所述上罗纹口和/或所述下罗纹口上缝有用于在需要情况下连接在固定物上的攀带。
[0007]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的优点:
[0008]1、有较好的支撑作用,减轻皮肤的受压和摩擦,高密度海绵或加厚的纯棉软布制成的内衬不易受压变形,使用时对患者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皮肤作用。
[0009]2、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舒适度:采用全棉材料的保护套,柔软舒适,透气性好,不会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可以随时更换、消毒处理,能有效降低发生感染的发生。
[0010]3、能有效保护足跟和肘部的皮肤,改善局部供血供氧,减少摩擦,减轻局部压力,减少了患者压疮的发生。
[0011 ] 4、使用方便,不仅可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中使用,也可居家使用。
[0012]5、在套上缝有攀带,当病人出现失去理智的狂躁行为时,通过带子将保护套固定在床栏上,以免病人拔管或自伤行为的发生。
[001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适用于各级医院的住院病人,也适用于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医疗机构和有需要的人群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足套)的外观示意图;
[0015]图2是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足套)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是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肘套)的外观示意图;
[0017]图4是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肘套)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包括套体1,在套体1的二端分别设有弹力上罗纹口 2和下罗纹口 4,在套体1与人体足部或肘部受压侧相贴合的部分内设有内衬3,内衬3采用高密度海绵或加厚的纯棉软布制成;在上罗纹口 2和下罗纹口 4上缝有攀带5,一般情况下呈蝴蝶结状态;当病人出现失去理智的狂躁行为时,可将蝴蝶结打开,通过攀带5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套固定在床栏上。
[0020]当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防压疮的保护套用在人体足部后,如图1及图2所示,套体1套在足部外并将足部完全覆盖,由上罗纹口 2和下罗纹口 4将套体1固定,在套体1与人体足部受压侧相贴合的部位内设有内衬3。
[0021]当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防压疮的保护套用在人体肘部后,如图3及图4所示,套体1套在肘部外并将肘部完全覆盖,由上罗纹口 2和下罗纹口 4将套体1固定,在套体1与人体肘部受压侧相贴合的部位内设有内衬3。
【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在人体足部或肘部外的套体(1),由套体(I)将人体足部或肘部完全覆盖,在套体(I)的二端分别设有上罗纹口(2)和下罗纹口(4),在套体(I)与人体足部或肘部受压侧相贴合的部分内设有内衬(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3)采用高密度海绵或加厚的纯棉软布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防压疮的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罗纹口(2)和/或所述下罗纹口(4)上缝有用于在需要情况下连接在固定物上的攀带(5)。
【文档编号】A61G7/057GK204050129SQ201420453084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2日
【发明者】张新萍 申请人:上海中山医疗科技发展公司,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