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483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包括底座、立柱、输液瓶挂架、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及其驱动装置。立柱垂直连接于底座上,输液瓶挂架水平连接于立柱的上端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瓶瓶颈夹持架、插针驱动装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固定于立柱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瓶的上端挂于挂架上,瓶颈被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夹住。通过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控制插针上下运动实现插针和拔针,通过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和输液瓶挂架同时旋转,使下一个输液瓶的瓶口与插针位置对应,然后通过插针驱动装置控制插针插入该输液瓶瓶口中继续输液。整个换瓶过程无需人工操作,自动进行。
【专利说明】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仪,具体涉及一种免看护的自动换瓶输液仪。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的输液器,在输液瓶数较多时需要医护工作人员在前一瓶药液输完时人工将输液管插入下一瓶输液瓶中换瓶,需要靠人工看护输液状况及换瓶时机来提醒医护工作人员换瓶,当患者数量很多时,繁忙的换瓶工作极大的增加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压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病人的输液状况和换瓶时机,需要患者和家属观察输液状况。在实际操作当中,往往由于医护工作人员处理其他患者或者患者自己没注意,输液器内输液完毕后没能换瓶或关闭,这样就造成了“回血”现象,时间长了,还会出现堵管,因此,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不停的巡视患者的输液情况,使输液工作复杂而繁重。市面上出现的自动输液器是增加输液管来达到换瓶的效果,与当前的输液环境不符,且不能自动调速以及关闭输液管,报警效果也不理想,所以急需更加先进的方法来实现换瓶输液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高的可自动换输液瓶的输液仪。
[000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种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包括底座、立柱、输液瓶挂架、输液瓶瓶颈夹持架、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立柱垂直连接于底座上,输液瓶挂架水平连接于立柱的上端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瓶瓶颈夹持架、插针驱动装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固定于立柱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带动插针上下运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和输液瓶挂架同时绕立柱旋转。
[0005]所述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丝杆、滑块座和丝杆驱动电机,丝杆驱动电机连接于固定板的下侧,丝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与丝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滑块座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螺母座、底板和插针固定座,螺母座连接于丝杆上,其上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丝杆的上端穿过底板,插针固定座连接有带插针的输液管,插针以头朝上卡接于插针固定座内,固定板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其上有用于与立柱连接的连接孔,立柱上对应固定板连接位置的两侧有螺纹,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使固定板在立柱上定位。丝杆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底板上安装有磁铁。
[0006]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与所述丝杆平行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与固定板连接,上端连接有输液瓶位置感应器,导向杆的杆身通过直线轴承与所述滑块座的底板连接。导向杆的设置保证了丝杆上滑块座的稳定运动,直线轴承的设置保证了滑块座运动的直线度更好。
[0007]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下限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滑块座往下运动的行程。
[0008]所述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包括主、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连接于立柱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的下方,从动齿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驱动电机连接于安装板的下侧,安装板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其上有用于与立柱连接的连接孔,立柱上对应安装板连接位置的两侧有螺纹,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使安装板在立柱上定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与主动齿轮连接,作为动力源驱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的旋转。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0009]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上限位传感器,用于控制滑块座向上运动的行程。
[0010]所述输液瓶挂架为十字型,其中心位置处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用于与所述立柱连接的轴承,每个支杆的外端悬挂一个输液瓶,立柱的上端有螺纹,输液瓶挂架通过相应的螺母定位。
[0011]所述输液瓶瓶颈夹持架为十字型,其中心位置处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用于与立柱连接的轴承,有每个支杆的外端均连接有用于夹持输液瓶瓶颈可开合的卡爪、同一方向侧壁上固定有磁铁。
[0012]所述卡爪包括连接座及连接于其上的固定爪和活动爪,连接座包括连接底板和其上的卡耳,固定爪的下端通过销轴卡接于卡耳之间,活动爪的下端通过扭簧和该销轴卡接于固定爪的下端。
[0013]所述输液管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
[00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输液瓶挂架上一次性挂好四个输液瓶,控制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的丝杆驱动电机正向旋转使插针往上插入第一瓶输液瓶中。通过控制中心控制启动本装置开始输液后,输液瓶中的药液滴入输液管内,液位传感器检测到信号并传给控制中心,当该瓶药液输完时,空气进入输液管中,液体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消失,控制中心启动自动换瓶程序:首先通过一个夹管器夹紧输液管,防止大量空气进入,控制插针驱动装置的丝杆驱动电机反向旋转带动丝杆反向旋转,通过螺母座带动整个滑块座沿丝杆往下运动,将输液管上端与输液瓶连接的插针拔出至预设位置时控制丝杆驱动电机停止工作;控制驱动电机工作,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转动90度至第二个输液瓶瓶口下方时控制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对插针进行一次消毒,控制丝杆驱动电机正向旋转,带动插针往上运动直至插入第二个输液瓶中,将夹管器松开,液体滴入输液管内继续输液。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输液瓶挂架上的四个输液瓶全部输液完毕时,液位传感器发出信号给控制中心,控制系统中还可连接报警的蜂鸣器提醒医务人员做相应处理。还可通过控制系统根据所每瓶药液的性质事先设定不同的输液速度,提高输液安全性。
[0015]本实用新型通过药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和输液瓶挂架绕立柱旋转来实现自动换瓶,通过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带动输液管的插针上下运动来实现自动插针和拔针,两个装置的结合使用实现自动换瓶连续输液,无需人工操作,大大减少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输液效率,也避免了病人因换瓶不及时带来的痛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输液瓶瓶颈夹持架的俯视不意图。
[0018]图3为图2中的A向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种免看护式自动换瓶输液仪,包括底座1、立柱2、输液瓶挂架3、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5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6。立柱2垂直连接于底座I上,输液瓶挂架3水平连接于立柱I的上端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插针驱动装置5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6固定于立柱I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5带动插针上下运动实现插针和拔针,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6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和输液瓶挂架3同时绕立柱旋转实现换瓶。两个装置的结合使用实现自动换瓶连续输液。
[0020]插针驱动装置5包括固定板51、丝杆52、导向杆53、滑块座54和丝杆驱动电机55。丝杆驱动电机55连接于固定板51的下侧,丝杆52的下端穿过固定板51和丝杆驱动电机55的输出轴连接。滑块座54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螺母座541、底板542和插针固定座543。螺母座541连接于丝杆52上,其上端与底板542固定连接,丝杆52的上端穿过底板542,插针固定座543连接有带插针的输液管9,插针以头朝上卡接于插针固定座543内。导向杆53的下端与固定板51连接,其杆身通过直线轴承56与滑块座54的底板542连接,其上端连接有输液瓶位置感应器8。固定板51与立柱I垂直连接,其上有用于与立柱2连接的连接孔,立柱2上对应固定板51连接位置的两侧有螺纹,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15使固定板51在立柱I上定位。丝杆驱动电机55采用步进电机,底板542上安装有磁铁10。固定板51上连接有下限位传感器11。输液管9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12。
[0021]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6包括主动齿轮61、从动齿轮62和驱动电机63,主动齿轮61与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连接,从动齿轮62与主动齿轮61啮合,从动齿轮62连接于立柱I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的下方,从动齿轮62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之间通过连杆13固定连接。驱动电机63连接于安装板64的下侧,安装板64与立柱I垂直固定,其上有用于与立柱I连接的连接孔,立柱上对应安装板64连接位置的两侧有螺纹,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15使安装板64在立柱I上定位,驱动电机63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64与主动齿轮61连接,作为动力源驱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的旋转。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带动输液瓶挂架3同时旋转。驱动电机63采用步进电机。安装板64上连接有上限位传感器14。底板542上的磁铁10用于使上限位传感器14定位。
[0022]输液瓶挂架3为十字型,其中心位置处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用于与立柱I连接的轴承,每个支杆的外端悬挂一个输液瓶7,立柱I的上端有螺纹,输液瓶挂架3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15定位。
[0023]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为十字型,其中心位置处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用于与立柱I连接的轴承,每个支杆的外端均连接有用于夹持输液瓶7瓶颈可开合的卡爪41、同一方向侧壁上固定有磁铁10,用于使输液瓶位置感应器8定位。
[0024]卡爪41包括连接座411及连接于其上的固定爪412和活动爪413。连接座411包括连接底板4111和其上的卡耳4112,固定爪412的下端通过销轴卡接于卡耳4112之间,活动爪413的下端通过扭簧16和该销轴卡接于固定爪412的下端。
[00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输液瓶挂架3上一次性挂好四个输液瓶7,控制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6的驱动电机63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旋转,使输液瓶瓶颈夹持架的四个卡爪41分别卡住一个输液瓶7的瓶颈,控制插针驱动装置5的丝杆驱动电机55正向旋转使插针往上插入第一瓶输液瓶7中。通过控制中心控制启动输液仪开始输液后,输液瓶7中的药液滴入输液管9内,液位传感器12检测到信号并传给控制中心,当该瓶药液输完时,少量空气进入输液管9中,液体检测传感器12的信号消失,控制中心启动自动换瓶程序:控制插针驱动装置5的丝杆驱动电机55反向旋转带动丝杆52反向旋转,通过螺母座541带动整个滑块座54沿丝杆52往下运动,将输液管9上端与输液瓶7连接的插针拔出至预设位置时控制丝杆驱动电机55停止工作;控制驱动电机63工作,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转动90度使第二个输液瓶7瓶口对应插针位置时控制驱动电机63停止工作;控制丝杆驱动电机55正向旋转,带动插针往上运动直至插入第二个输液瓶中,液体滴如输液管9内继续输液。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输液瓶挂架3上的四个输液瓶全部输液完毕时,液位检测传感器12发出信号给控制中心,控制系统中还可连接报警的蜂鸣器提醒医务人员做相应处理。还可通过控制系统根据所每瓶药液的性质设定不同的输液速度,提高输液安全性。
[0026]当然输液瓶挂架3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4均可根据实际需要相应设置为六个、八个等多个支杆,一次性悬挂更多的输液瓶。
【权利要求】
1.一种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底座、立柱、输液瓶挂架、输液瓶瓶颈夹持架、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立柱垂直连接于底座上,输液瓶挂架水平连接于立柱的上端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瓶瓶颈夹持架、插针驱动装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固定于立柱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可绕立柱旋转;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带动插针上下运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带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和输液瓶挂架同时绕立柱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插针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板、丝杆、滑块座和丝杆驱动电机,丝杆驱动电机连接于固定板的下侧,丝杆的下端穿过固定板与丝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滑块座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连接的螺母座、底板和插针固定座,螺母座连接于丝杆上,其上端与底板固定连接,丝杆的上端穿过底板,输液管的插针以头朝上卡接于插针固定座内,固定板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其上有用于与立柱连接的连接孔,立柱上对应固定板连接位置的两侧有螺纹,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使固定板在立柱上定位;丝杆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底板上安装有磁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与所述丝杆平行的导向杆,导向杆的下端与固定板连接,上端连接有输液瓶位置感应器,导向杆的杆身穿过所述滑块座的底板,通过直线轴承与之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下限位传感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瓶颈夹持架驱动装置包括主、从动齿轮和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连接于立柱上输液瓶瓶颈夹持架的下方,从动齿轮和输液瓶瓶颈夹持架之间通过连杆固定连接,驱动电机连接于安装板的下侧,安装板与所述立柱垂直连接,其上有用于与立柱连接的连接孔,立柱上对应安装板连接位置的两侧有螺纹,通过相应的调节螺母使安装板在立柱上定位,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板与主动齿轮连接,作为动力源驱动输液瓶瓶颈夹持架的旋转;驱动电机为步进电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连接有上限位传感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挂架为十字型,其中心位置处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用于与所述立柱连接的轴承,每个支杆的外端悬挂一个输液瓶,立柱的上端有螺纹,输液瓶挂架通过相应的螺母定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瓶瓶颈夹持架为十字型,其中心位置处有连接孔,连接孔内用于与立柱连接的轴承,有每个支杆的外端均连接有用于夹持输液瓶瓶颈可开合的卡爪、同一方向侧壁上固定有磁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包括连接座及连接于其上的固定爪和活动爪,连接座包括连接底板和其上的卡耳,固定爪的下端通过销轴卡接于卡耳之间,活动爪的下端通过扭簧和该销轴卡接于固定爪的下端。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看护自动换瓶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管上连接有液位传感器。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033910SQ201420473596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1日
【发明者】宋思阳, 潘泽良, 李桃, 潘骁 申请人:宋思阳, 潘泽良, 李桃, 潘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