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担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566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新型担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担架,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担架,包括左、右担架杆、担架面、把手和固定安全带,所述担架面套设在所述左、右担架杆上,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头部充气枕,所述头部充气枕的中间部位为凹陷结构,所述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通孔相连,所述通孔与收液部件连通,所述头部充气枕设置头部固定粘结带,所述把手设置防滑护套。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可有效地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把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专利说明】新型担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担架。

【背景技术】
[0002]担架为目前救护车以及医院内的必备品,是转运病人的常用工具。担架能够符合各种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卧躺。通常情况下,担架一般分为升降担架、走轮担架、铲式担架、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篮式担架、卷式担架等,由于应用场合不同,各式担架可分别用于不同的场合。
[0003]在救援现场不确定病人的头部和颈椎是否受伤时,首先要保证病人的头部、颈部不要随意移动,而对于病人的不同病情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使病人保持不同的体位,然而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还处于不断研究改进的阶段。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固定患者头部位置,易于医护人员手部把持的新型担架。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新型担架,包括左、右担架杆、担架面、把手和固定安全带,所述担架面套设在所述左、右担架杆上,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头部充气枕,所述头部充气枕的中间部位为凹陷结构,所述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通孔相连,所述通孔与收液部件连通,所述头部充气枕设置头部固定粘结带,所述把手设置防滑护套。
[0006]所述担架面至少设置两对固定安全带,所述固定安全带粘连,所述担架面的背面设置固定安全带的自粘位点和加强带。
[0007]所述担架面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对应的左、右担架杆为备用把手,分别设置防滑护套。
[0008]所述防滑护套为两头凸起的软质防滑护套。
[0009]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网兜。
[0010]所述担架面包括两层帆布和置于所述两层帆布之间的网状聚氨酯泡沫材料,所述两层帆布在与所述左担架杆和所述右担架杆套设的两侧缝制为一体。
[0011]所述担架面至少对称设置一对第一^N立气囊和一对第二外侧卡位气囊,所述第一卡位气囊和所述第二卡位气囊连接不同的充气部件。
[0012]所述左、右担架杆均为铝合金制件。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将担架面套设于左、右担架杆上,方便担架面的拆卸、清洗等工作的进行,减轻医护人员的负担;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头部充气枕,所述头部充气枕的中间部位为凹陷结构,所述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通孔相连,所述通孔与收液部件连通,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固定患者的头部,防止患者在转运的过程中,头部左右晃动,对病情不利,同时也考虑到部分患者由于神智不清或者昏厥产生的呕吐物或者痰液污物会顺着嘴角流出,如果不及时处理,既对患者不利,也污染了担架,这时通过头部充气枕的凹陷部位中设置的凹槽、通孔和收液部件,可有效实现患者流出物的收集,不污染担架,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0014]此外,固定安全带的设置使得患者的固定更加牢固,防止患者移位和下滑,设置自粘位点使得安全带的收纳方便,将固定安全带卷缩后反粘结于自粘位点,既不占用空间,也不妨碍医护人员的工作;加强带的设置使得担架面的载重更加安全可靠,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头部充气枕,所述头部充气枕为中间低两边高的充气式气囊,所述担架面的另一端设置网兜,起到辅助固定患者的作用,不至于使患者下滑;所述担架面左、右担架杆上设有备用把手,当患者体重较大或者需要紧急抢救时,可方便医护人员通过备用把手协助其他医护人员迅速移动和转运患者;把手和备用把手均设置防滑护套,所述防滑护套为两头凸起的软质防滑护套,是为了增加手与把手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医护人员更好地握住把手,更加顺利地完成患者的安全转运;所述担架面包括两层帆布和置于所述两层帆布之间的网状聚氨酯泡沫材料,所述两层帆布在与所述左担架杆和所述右担架杆套设的两侧缝制为一体,由于网状聚氨酯泡沫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可塑性和较高的抗拉抗撕强度,而且透气性好,将其与常用的帆布结合,这样在整体担架面的质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一方面使患者感觉更加舒服,另一方面也方便患者体位的固定;所述担架面至少对称设置一对第一卡位气囊和一对第二卡位气囊,所述第一卡位气囊和所述第二卡位气囊连接不同的充气部件,这样在患者的腰部施加卡位气囊,当患者处于仰卧姿势或者患者较为肥胖时,将外侧的卡位气囊充气,卡住患者的腰部两侧,防止其左右晃动,当患者处于侧卧姿势或者患者体格瘦小时,将内侧的卡位气囊充气,卡住患者的腰部,使患者更好地保持侧卧的体位,使用气囊进行固定,缓冲性好,不会伤及患者;所述左担架杆和所述右担架杆均为铝合金制件,铝合金制件质轻,机械性能好。
[0015]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方便实用,可有效地将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手部把持,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转运负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1-左担架杆,2-右担架杆,3-担架面,4-头部充气枕,5-凹槽,6-通孔,7-收液部件,8-头部固定粘结带,9-把手,10-1、10-2-防滑护套,11-固定安全带,12-自粘位点,13-加强带,14-弧形缺口,15-备用把手,16-网兜,17-1-第一^^位气囊,17-2-第二卡位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2所示,新型担架,包括左、右担架杆1、2、担架面3、把手9和固定安全带11,所述担架面3套设在所述左、右担架杆1、2上,所述担架面3的一端设置头部充气枕4,所述头部充气枕4的中间部位为凹陷结构,所述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置凹槽5,所述凹槽5与通孔6相连,所述通孔6与收液部件7连通,所述头部充气枕4设置头部固定粘结带8,所述把手9设置防滑护套10-1 ;通过头部充气枕4的凹陷结构,结合头部固定粘结带8,可将患者的头部固定,防止头部晃动。
[0023]所述担架面3至少设置两对固定安全带11,所述固定安全带11粘连,所述担架面3的背面设置固定安全带11的自粘位点12和加强带13 ;固定安全带11粘连使用,方便调节固定长度和固定点。
[0024]所述防滑护套10-1为两头凸起的软质防滑护套;所述左、右担架杆1、2均为铝合金制件。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收液部件7可拆卸,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其从担架面3上拆下来,更换新的收集袋,既易于液体的收集,避免外洒,也方便拆卸。
[0026]实施例二
[0027]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新型担架,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担架面3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缺口 14,所述弧形缺口 14对应的左、右担架杆1、2为备用把手15,分别设置防滑护套10-2 ;所述防滑护套10-2为两头凸起的软质防滑护套;在所述担架面3的一端设置网兜17。
[0028]优选的,所述担架面3包括两层帆布和置于所述两层帆布之间的网状聚氨酯泡沫材料,所述两层帆布在与所述左担架杆和所述右担架杆套设的两侧缝制为一体。
[0029]此外,所述担架面3至少对称设置一对第一^^位气囊17-1和第二外侧卡位气囊17-2,所述第一卡位气囊17-1和所述第二卡位气囊17-2连接不同的充气部件;适应同一患者的不同姿势或不同体格的患者使用,方便实用。
[0030]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右担架杆1、2均为铝合金制件,铝合金制件质轻,机械性能好。
[003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新型担架,包括左、右担架杆、担架面、把手和固定安全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套设在所述左、右担架杆上,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头部充气枕,所述头部充气枕的中间部位为凹陷结构,所述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置凹槽,所述凹槽与通孔相连,所述通孔与收液部件连通,所述头部充气枕设置头部固定粘结带,所述把手设置防滑护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至少设置两对固定安全带,所述固定安全带粘连,所述担架面的背面设置固定安全带的自粘位点和加强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中间部位的两侧分别设有弧形缺口,所述弧形缺口对应的左、右担架杆为备用把手,分别设置防滑护套。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护套为两头凸起的软质防滑护套。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的一端设置网兜。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包括两层帆布和置于所述两层帆布之间的网状聚氨酯泡沫材料,所述两层帆布在与所述左担架杆和所述右担架杆套设的两侧缝制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担架面至少对称设置一对第一^N立气囊和一对第二外侧卡位气囊,所述第一^N立气囊和所述第二卡位气囊连接不同的充气部件。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新型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担架杆均为铝合金制件。
【文档编号】A61G1/003GK204147186SQ201420585607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1日
【发明者】吕勇 申请人: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