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脂肪肝的药物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9151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常见的脂肪肝类型有:酒精性脂肪肝: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获得性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包括单纯性脂肪肝(S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其相关肝硬化。随着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综合征全球化的流行趋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现已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富裕地区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成人NAFLD患病率10%~30%,其中10%~20%为NASH,后者10年内肝硬化发生率高达2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除可直接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肝细胞癌和移植肝复发外,还可影响其他慢性肝病的进展,并参与2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为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为此,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当代医学领域的新挑战,近期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仍将不断增加。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包括丹参10-15g、姜黄3-9g、山楂9-12g、枸杞子9-12g。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散瘀、降血脂的作用,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用于治疗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各组分的作用分别如下:丹参:味苦,微寒。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丹参能增加肝脏线粒体内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降低血清ALT水平。丹参能很好的保护肝细胞膜系统,提高其稳定性。丹参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姜黄:味辛苦,温。能行气破瘀,通经止痛。主治胸腹胀痛,肩臂痹痛,心痛难忍,产后血痛,疮癣初发,月经不调,闭经,跌打损伤。姜黄能显著降低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的血清和肝脏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山楂黄酮可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血脂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的浓度,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和载脂蛋白浓度,但对甘油三酯影响不大。山楂降血脂作用是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肝脏对血浆胆固醇的摄人而发挥降血脂作用。山楂黄酮还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起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作用。枸杞子:甘,平。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肝肾阴虚证本品甘平质润,平补肝肾,有滋补强壮作用,凡肝肾阴虚诸证均可应用。枸杞子的抗脂肪肝作用:大鼠长期口服果实中的甜菜碱,可升高血及肝中的磷脂水平;事先或同时服用甜菜碱可对抗四氯化碳引起的大鼠肝中磷脂、总胆固醇含量的减低,并有所提高;对、碱性磷酸脂酶、胆碱酯酶等均有改善作用。上述四个组份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共同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散瘀、降血脂的作用,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用于治疗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取丹参、姜黄、山楂、枸杞子,加2-5倍水煎煮1-3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或,取丹参、姜黄、山楂、枸杞子,加2-5倍60-90%乙醇加热回流1-2小时,回流提取1-2次,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上述稠膏添加辅料,制成丸剂或片剂。所述辅料包括下列辅料中的一种或多种:淀粉、乳糖、预胶化淀粉、微晶纤维素、炼蜜等。或,上述稠膏进一步干燥,粉碎,制成丸剂、片剂或胶囊剂。本发明各组分的比例为(每日用量):丹参10-15g、姜黄3-9g、山楂9-12g、枸杞子9-12g。进一步优选为(每日用量):丹参10g、姜黄3g、山楂9g、枸杞子9g。或者进一步优选为(每日用量):丹参10g、姜黄6g、山楂6g、枸杞子6g。本发明重要组合物的四个组份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共同起到活血祛瘀、行气散瘀、降血脂的作用,具有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脂肪肝,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这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出各种修改或改进,但是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均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实施例1:丹参10g、姜黄6g、山楂6g、枸杞子6g加3倍75%乙醇加热回流1.5小时,回流提取2次,合并滤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成稠膏,进一步干燥,研磨成细粉,装胶囊。实施例2:丹参10g、山楂9g、枸杞子9g加3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姜黄3g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混合上述稠膏和细粉,加适量预胶化淀粉、炼蜜,塑制法制备丸剂。实施例3:丹参10g、姜黄3g、山楂9g、枸杞子9g加3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成稠膏;适量预胶化淀粉、炼蜜,塑制法制备丸剂。药效学实验:实验材料:动物:SD雄性大鼠36只,体重160±10g。药物:受试药物:本发明药物组:实施例1药物,用饮用水制备成1g生药/mL浓度的混悬液;阳性对照药:罗格列酮,用饮用水制备成0.067g/L的混悬液。实验方法:正常对照组9只大鼠不造模。模型组、给药组27只大鼠造模,造模方法:高脂饲料(10%猪油、2%胆固醇、88%基础饲料)饲养8周。造模第4周,27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本发明组、阳性对照药组,每组9只。本发明药物组每日药量为650mg生药/100g鼠重。正常组、模型组则灌胃相应量的饮用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测定:赖氏法。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测定:参考李红山等.祛湿化瘀方改善脂肪肝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机制.中医杂志.2010.51(3):262-264。表1:各组大鼠肝组织三酰甘油(TG)含量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组别肝组织TG/mg/gALT/U/L正常组11.37±2.0822.19±15.63模型组96.21±9.3042.35±13.81本发明组38.79±7.5026.94±4.07罗格列酮组53.44±10.6531.97±9.01本发明组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阳性对照药组比较p<0.05。结论:本发明具有明显的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的作用。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