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机构、抬起装置和插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4120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传递机构、抬起装置和插入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为了抬起使插入物抬起的抬起台而将抬起操作部的操作力传递至抬起台的传递机构、具有传递机构的抬起装置以及具有抬起装置的插入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处置器械和将处置器械引导至被检体的引导部件作为插入到内窥镜的插入部的插入物发挥功能。

在内窥镜中,插入物被载置在抬起台上,并从前端开口部朝向插入部的侧方突出。在该状态下,抬起台通过抬起操作部的操作而抬起,由此插入物能够朝向被检体地靠近被检体,并处置被检体。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根据用途而多种多样。

在使用细的插入物或者软的插入物的情况下,即使插入物被载置在抬起台上,也能够以较小的力将抬起台抬起至最大角度。但是,在使用粗的插入物或者硬的插入物的情况下,在将插入物载置在抬起台上后,抬起台由于粗细度或者硬度而仅抬起至中途。为了将抬起台抬起至最大,需要较大的力。在该情况下,通过较大的力,对构成使抬起台抬起的线部件这样的传递机构的部件施加负荷。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传递机构的调整单元具有与滑动机构和操作线的基端部连结的伸缩部件。伸缩部件是为了调整滑动机构与操作线的基端部之间的距离而伸缩的螺旋弹簧。伸缩部件通过距离的调整,防止传递机构的破损。伸缩部件通过距离的调整,还调整抬起台的抬起角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524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在抬起台在抬起状态下从插入物受到力时,抬起台由于力而要倾倒。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未限制伸缩部件伸长至伸缩部件的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所以伸缩部件会通过力而简单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换言之,伸缩部件通过力而伸长至极限。并且,当反复抬起操作时,伸缩部件伸长至极限等伸缩部件会消耗,难以确保伸缩部件的耐久性。

当伸缩部件伸长至极限时,不维持抬起状态,抬起台从插入物受到力而倾倒。即,产生在抬起状态下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发生不足的可能。

该问题在插入物较硬的情况和作为伸缩部件的螺旋弹簧较软的情况下尤其显著。

此外,由于伸缩部件自身移动自如,所以不容易限制伸缩部件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考虑例如增大弹簧常数,加硬作为伸缩部件的螺旋弹簧自身。在该情况下,通过弹簧常数较大的伸缩部件,容易固定抬起台的抬起角度。但是,在抬起硬的插入物的情况下,虽然插入物与抬起中的抬起台抵接,但是由于伸缩部件较硬,伸缩部件由于抵接而不会伸长。在该情况下,难以减轻对于构成使抬起台抬起的线部件这样的传递机构的部件的负荷。

本发明正是鉴于这些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受插入物和调整单元影响地确保调整单元的耐久性,并且能够维持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能够操作插入物的传递机构、抬起装置和插入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传递机构的一个方式的传递机构,其与抬起台和操作所述抬起台的抬起操作部连结,向所述抬起台传递所述抬起操作部的操作力,以使所述抬起台抬起,其中,该抬起台抬起以使插入到插入部的插入物从配设在所述插入部的开口部抬起,所述传递机构具有:移动部件,其通过所述抬起操作部的操作而沿着所述传递机构的轴向进退移动;调整单元,其与所述移动部件连结,与所述移动部件一起沿着所述轴向进退移动,在所述轴向上的调整量可变;以及牵引按压部件,其在作用了通过所述调整量调整后的张力的状态下与所述抬起台和所述调整单元连结,牵引或者按压所述抬起台;以及限制部,其在操作所述抬起操作部时和对所述调整单元施加张力时,限制所述调整单元的所述调整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不受插入物和调整单元影响地确保调整单元的耐久性,并且能够维持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能够操作插入物的传递机构、抬起装置和插入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的示意图。

图1B是概略地示出前端部的结构的例子的前端硬质部的剖视图。

图1C是概略地示出抬起操作部和连结部件的结构的图。

图2A是第1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2B是从图2A所示的箭头2B侧观察的限制面部的前表面图。

图2C是在去除图2A所示的引导部件后的状态下从图2A所示的箭头2C侧观察的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图2D是示出通过使伸缩部件从图2C所示的状态伸长且限制面部与连结部件抵接,限制部限制了伸缩部件的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3A是第2实施方式的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3B是示出通过使伸缩部件从图3A所示的状态伸长且限制面部与连结部件抵接,限制部限制了伸缩部件的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4A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4B是从图4A所示的箭头4B侧观察的引导部件和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图4C是从图4A所示的箭头4C侧观察的引导部件和传递机构的前表面图。

图5A是省略了第3实施方式的限制部的俯视图后的传递机构的俯视图。

图5B是示出从图5A所示的箭头5B侧观察时的支承部相对于移动部件的安装的图。

图5C是在去除图5A所示的引导部件后的状态下从图5A所示的箭头5C侧观察的传递机构的侧视图。

图5D是省略了限制部的俯视图而示出通过使伸缩部件从图5A所示的状态伸长且限制面部与连结部件抵接,限制部限制了伸缩部件的伸长的状态的图。

图5E是示出通过使伸缩部件从图5C所示的状态伸长且限制面部与连结部件抵接,限制部限制了伸缩部件的伸长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结构]

参照图1A、图1B、图1C、图2A、图2B、图2C、图2D说明第1实施方式。在部分附图中,为了清楚地图示,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图示。

[插入设备10]

如图1A所示的插入设备10例如作为插入到体腔内的管腔的内窥镜发挥功能。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10是例如使处置器械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或者胆胰腺的侧视型的内窥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10可以是直视型的内窥镜,也可以是使处置器械插入到除了所述的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内窥镜。

将本实施方式的插入设备10作为例如医疗用的内窥镜来进行说明,但是无需限定于此。插入设备10除了医疗用的内窥镜以外,还优选为工业用的内窥镜、不具有照明光学系统和观察光学系统的例如导管和套管等插入器具。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插入到这种插入设备10的插入部20的例如未图示的处置器械和将处置器械引导到被检体的未图示的引导部件称作插入物。

如图1A所示,插入设备10具有长度轴C。插入设备10具有:插入部20,其沿着长度轴C方向延伸设置;以及保持部50,其配设在插入部20的基端部。

如图1A所示,插入部20具有:挠性管部21,其与保持部50连结,并具有挠性;弯曲部23,其配设在挠性管部21的前端,并能够相对于长度轴C弯曲;以及前端硬质部25,其配设在弯曲部23的前端。

如图1B所示,前端硬质部25具有硬性部主体27,硬性部主体27具有配设有抬起台71的空间部29。空间部29经由配设在硬性部主体27的侧面的前端开口部31而与硬性部主体27的侧方的外部连通。

如图1B所示,硬性部主体27与通道管33连接。在通道管33的内部形成通道35。通道35的前端与空间部29连通。通道35被通道管33从内蔵物空间部37隔开,该内蔵物空间部37延伸设置有摄像缆线、光导管等内置物。通道35在配设在保持部50上的插入口部39处向保持部50的外部开口。

如图1B所示,硬性部主体27与引导管41连接。引导管41在插入部20的内部沿着长度轴C方向延伸设置。在引导管41的内部形成引导通道(通道)42。引导通道42的前端与空间部29连通。牵引按压部件85在引导通道42中延伸设置。牵引按压部件85的前端与抬起台71连接。

如图1A所示,保持部50具有:作为弯曲操作输入部的弯曲操作旋钮51,其输入使弯曲部23弯曲的弯曲操作;吸引操作按钮53;送气送液操作按钮55;以及抬起操作部73,其使抬起台71抬起。通用缆线57的一端与保持部50连接。通用缆线57的另一端能够与插入设备10的未图示的周边设备连接。

[抬起装置70]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插入设备10还具有抬起装置70,该抬起装置70使插入到插入部20的插入物从配设在插入部20的前端的前端开口部31抬起。

如图1A、图1B和图1C所示,抬起装置70具有:抬起台71,其能够使插入到插入部20的插入物从配设在插入部20的前端的前端开口部31抬起;以及抬起操作部73,其配设在与插入部20连结的保持部50上,为了抬起抬起台71而远程操作抬起台71。抬起装置70还具有传递机构80,该传递机构80与抬起台71和抬起操作部73连结,将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力传递到抬起台71,以通过抬起台71的转动使抬起台71抬起。抬起操作部73和传递机构80作为操作抬起台71的抬起操作机构发挥功能。

[抬起台71]

如图1B所示,抬起台71配置在空间部29内。抬起台71在抬起台71能够相对于硬性部主体27转动的状态下,被安装于硬性部主体27。抬起台71通过转动将抬起台71的状态切换到抬起状态和收纳状态(倒置状态)中的任意一个状态,其中,在该抬起状态下,抬起台71从前端开口部31向外部露出并抬起,在该收纳状态下,抬起台71被收纳到空间部29。抬起台71通过抬起状态,控制贯穿插入通道35的插入物的导出方向。抬起台71通过抬起状态控制插入物的突出方向,由此使插入物从前端开口部31向插入部20的侧方突出。抬起台71在收纳状态下,被倒置于空间部29。

如图1B所示,抬起台71具有:曲面状的引导面,其引导插入物;以及抬起轴71a,其作为抬起时的转动轴发挥功能。抬起轴71a配设在抬起台71的根部(基端部)。抬起轴71a配设于空间部29,并沿着与长度轴C垂直的方向配设。抬起台71以抬起轴71a为中心,绕抬起轴71a转动期望的角度。抬起台71进行转动,由此抬起台71向引导面立起的方向移位,被引导至引导面的插入物抬起。

[抬起操作部73]

如图1C所示,抬起操作部73经由传递机构80牵引或者按压抬起台71。如图1B和图1C所示,抬起操作部73通过牵引将抬起台71切换到抬起状态,通过按压将抬起台71切换到收纳状态。

如图1C所示,抬起操作部73具有:操作杆73a,其由操作者操作;以及连结部件73b。其与操作杆73a和传递机构80连结,将从操作杆73a输入的操作力传递到传递机构80。

操作杆73a作为把手发挥功能,并具有:基端部,其延伸到保持部50的外部;以及前端部,其配设在保持部50的内部,具有沿着与长度轴C垂直的方向配设的转动轴731a。

连结部件73b具有:基端部,其与操作杆73a的前端部连结;前端部,其与移动部件81的基端部连结,该移动部件81配设于传递机构80。连结部件73b是板状的部件。连结部件73b配设在保持部50的内部。连结部件73b可以包含在传递机构80中。

操作杆73a由操作者操作,由此绕转动轴731a进行转动。操作杆73a的转动操作被传递到连结部件73b,而使连结部件73b进退移动。并且,连结部件73b的进退动作使传递机构80进退移动。该进退力经由传递机构80被传递到抬起台71。因此,抬起台71借助进退力进行转动,将抬起状态和收纳状态中的任意一方通过转动而切换到另一方。

[传递机构80的结构1]

传递机构80配设在保持部50的内部和插入部20的内部。

如图1C、图2A、图2C和图2D所示,传递机构80具有:移动部件81,其通过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沿着与传递机构80的轴向即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以及调整单元83,其与移动部件81连结,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长度轴C方向上的调整量可按期望发生变化。调整量例如是指长度轴C方向上的调整单元83的长度。传递机构80还具有牵引按压部件85,该牵引按压部85在通过调整量按期望调整后的张力发生了作用的状态下与抬起台71和调整单元83连结,伴随移动部件81的进退移动而牵引或者按压抬起台71。调整单元83通过调整量来调整牵引按压部件85的张力。

[移动部件81]

如图1C、图2A、图2C和图2D所示,移动部件81具有:基端部,其与连结部件73b的前端部连结;以及前端部,其与调整单元83的基端部即后述的伸缩部件83a的基端部连结。移动部件81与连结部件73b连结,并通过连结部件73b的进退动作而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移动部件81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

[调整单元83]

如图2C和图2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长度轴C方向上的调整单元83的长度可变,由此调整量可变。该调整量(长度的变化)是指牵引按压部件85的基端部与移动部件81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调整单元83通过该调整量来调整抬起台71的抬起角度。

如图2A、图2C和图2D所示,调整单元83具有:伸缩部件83a,其与移动部件81连结,并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以及连结部件83b,其与伸缩部件83a和牵引按压部件85连结。

伸缩部件83a具有:基端部,其与移动部件81的前端部连结;以及前端部,其与连结部件83b的基端部连结。伸缩部件83a被配设在与移动部件81相同的轴上。伸缩部件83a伴随移动部件81的进退移动,与移动部件81一起进退移动。伸缩部件83a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

如图2C和图2D所示,伸缩部件83a在长度轴C方向上进行伸缩。伸缩部件83a是通过伸缩而使长度轴C方向上的伸缩部件83a的长度可变的长度可变部件。伸缩部件83a为了在长度轴C方向使连结部件83b从移动部件81远离或者靠近移动部件81而进行伸缩。伸缩部件83a为了调整移动部件81的前端部与牵引按压部件85的基端部之间的距离而进行伸缩。伸缩部件83a是以下调整部件:通过伸缩来调整牵引按压部件85的张力,并经由牵引按压部件85调整抬起台71的抬起角度。例如,伸缩部件83a在收纳状态和抬起状态下收缩,在抬起台71在抬起状态下从载置在抬起台71上的插入物受到力时伸长。伸缩部件83a具有例如螺旋弹簧、橡胶套管、气压式的减振器和液压式的减振器中的至少一个。伸缩部件83a可以通过相互连接设置弹力相互不同的多个弹性体而形成。

如图2A、图2C和图2D所示,连结部件83b在长度轴C方向上夹设在伸缩部件83a与牵引按压部件85之间。并且,连结部件83b具有:基端部,其与伸缩部件83a的前端部连结;以及前端部,其与牵引按压部件85的基端部连结。连结部件83b被配设在与伸缩部件83a相同的轴上。连结部件83b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

如图2C和图2D所示,这样的连结部件83b伴随移动部件81和伸缩部件83a的进退移动而与移动部件81和伸缩部件83a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从伸缩部件83a朝向抬起台71移动。

如图2A所示,连结部件83b与具有移动部件81大致同样的宽度,并具有比牵引按压部件85大的宽度。连结部件83b具有柱状。如图2D所示,连结部件83b具有前表面83c,该前表面83c作为与后述的限制面部93抵接的平面状的平面部发挥功能。

[牵引按压部件85]

如图1C、图2A、图2C和图2D所示,牵引按压部件85在长度轴C方向上夹设在连结部件83b与抬起台71之间。并且,牵引按压部件85具有:基端部,其与连结部件83b的前端部连结;以及前端部,其与抬起台71直接连结。牵引按压部件85被配设在与连结部件83b相同的轴上。牵引按压部件85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

牵引按压部件85伴随移动部件81的进退移动,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在牵引按压部件85朝向前端硬质部25的前端直接按压抬起台71时,抬起台71被收纳。在牵引按压部件85直接牵引抬起台71时,抬起台71抬起。牵引按压部件85在连结部件83b与抬起台71之间具有期望的长度。由此,在收纳状态下,张力始终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牵引按压部件85在收纳状态下通过张力按压抬起台71,可防止抬起台71的意外的抬起。牵引按压部件85具有如线部件的线状部件。牵引按压部件85能够弯曲。

[传递机构80的结构2]

如图2A所示,传递机构80还具有引导部件89,该引导部件89以使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的方式,从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的两侧面沿着长度轴C方向引导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引导部件89例如配设有1对。因此,引导部件89的内宽与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的外宽大致相同。因此,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在引导部件89的内表面滑动。引导部件89配设在保持部50的内部,并被固定于保持部50。

[传递机构80的结构3(限制部91)]

抬起操作部73经由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连结部件83b和牵引按压部件85,操作抬起台71。通过该操作,抬起台71成为抬起状态或者收纳状态。在抬起台71在将插入物载置在抬起台71上的状态下正在抬起的抬起状态下,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力,抬起台71通过力而要倾倒。该力经由牵引按压部件85和连结部件83b,朝向抬起台71牵引伸缩部件83a。当该力比伸缩部件83a的例如弹簧常数大时,在抬起状态下收缩的伸缩部件83a伸长。但是,当伸缩部件83a伸长至例如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时,换言之,当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极限时,张力不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因此,在牵引按压部件85挠曲且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力时,抬起台71由于该力而倾倒。这样,当调整单元83超过例如最大允许调整量当时,抬起台71倾倒。

因此,即使抬起操作部73实施抬起操作,牵引按压部件85也会挠曲,抬起台71无法成为抬起状态。最大允许调整量是指可确保适于处置等的抬起状态的调整量和已伸长的伸缩部件83a能够返回到收缩成规定量的状态的调整量中的至少一方。已伸长至最大允许调整量以上的伸缩部件83a无法返回到收缩成规定量的状态这样的初始状态。当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调整量以上时,不维持适于处置等的抬起状态。在本实施方式中,最大允许调整量还指最大允许长度、所述的最大允许伸长量。

因此,如图2A、图2C和图2D所示,传递机构80还具有限制部91,该限制部91在操作抬起操作部73时和对调整单元83施加张力时、限制调整单元83的调整量。限制部91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限制部91能够对于调整单元83限制调整单元83的调整量,在抬起台71的抬起状态下使张力持续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其中,该调整单元83由于抬起台71在抬起状态下从插入物受到的力而要超过最大允许调整量。如图2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抬起台71的抬起状态下张力持续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所以限制部91对于伸缩部件83a限制(限定)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该伸缩部件83a由于抬起台71在抬起状态下从插入物受到的力而要伸长至伸缩部件83a的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

如图2A、图2C和图2D所示,限制部91具有限制面部93,该限制面部93通过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轴向进退移动,并受到调整单元83的调整即伸缩部件83a的伸长,由此限制限制调整单元83的调整量即伸缩部件83a的伸长量。限制部91具有支承部95,该支承部95在与移动部件81抵接的状态下支承限制面部95,以使限制面部93与移动部件81一起进退移动。

如图2A、图2C和图2D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面部93和支承部95相互连接,例如限制面部93和支承部95形成L字形状。另外,如果限制面部93和支承部95相互连接,则可以一体也可以分体。限制面部93和支承部95由如金属的较硬的部件形成。

支承部95通过例如螺钉101等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固定在移动部件81上。由此,限制面部93伴随该固定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轴向进退移动,在经由支承部95被定位固定于移动部件81的状态下与连结部件83b抵接。支承部95经由螺钉101与移动部件81间接抵接。另外,支承部95可以在与移动部件81的上表面抵接的状态下,经由螺钉101固定在移动部件81上。

[限制面部93]

如图2C和图2D所示,限制面部93在长度轴C方向即伸缩部件83a的伸缩方向上配设在抬起台71与连结部件83b之间。这样,限制面部93在伸缩方向上配设在连结部件83b伸长的一侧,并配设在比连结部件83b靠前方(靠抬起台71侧)的位置。限制面部93沿着与伸缩方向垂直的方向配设,并与连结部件83b抵接。限制面部93被配设在与连结部件83b相同的轴上。限制面部93具有与连结部件83b大致相同的形状。

如图2C所示,限制面部93作为在收纳状态和抬起状态这样的伸缩部件83a收缩的状态下,在长度轴C方向上与连结部件83b相对的相对面发挥功能。

如图2D所示,限制面部93作为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时与连结部件83b抵接的抵接面发挥功能。换言之,限制面部93通过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调整量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时使连结部件83b与限制面部93抵接,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其中,该连结部件83b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朝向抬起台71移动。即,通过使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限制面部93作为防止连结部件83b超过伸缩部件83a的例如最大允许长度位置的止挡件发挥功能。这样,限制面部93经由连结部件83b限制伸缩部件83a的伸长。

这里,将在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力,且抬起台71通过力而要倾倒时,从插入物作用于抬起台71的该力称作力A。

将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且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时,限制面部93对连结部件83b的反力称作反力B。

将在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时,伸缩部件83a要收缩的力称作力C。

在上述中,力A=反力B+力C的关系成立。

由于限制面部93由较硬的部件形成,所以具有能够承受力A和力C的差分的耐久力。

限制面部93具有如下的形状:在将支承部95固定于移动部件81时,从牵引按压部件85的上方配设限制面部93,通过该配设使牵引按压部件85在长度轴C方向上贯通限制面部93。如图2B所示,这样的限制面部93例如具有U字形状。限制面部93的缺口部93a的直径与牵引按压部件85的直径大致相同。

[支承部95]

如图2A、图2C和图2D所示,支承部95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支承部95作为平板状的框架发挥功能。支承部95具有:基端部,其通过例如螺钉101等固定在移动部件81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以及前端部,其与限制面部93连接。在将基端部固定于移动部件81时,支承部95配设在伸缩部件83a的上方、连结部件83b的上方和牵引按压部件85的基端部的上方。这样的支承部95作为盖状部件发挥功能。在基端部被固定于移动部件81时,在传递机构80的高度方向上,支承部95相对于伸缩部件83a、连结部件83b和牵引按压部件85远离期望的距离。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通过将支承部95的基端部固定于移动部件81,能够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

另外,如图2A所示,支承部95具有比引导部件89的内宽小的宽度。只要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能够与移动部件81一起进退移动,则支承部95的固定位置和固定方法未特别限定。因此,支承部95可以配设在移动部件81和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的下方。

[作用]

插入物从插入口部39插入到插入部20的内部。插入物贯穿插入通道35,并到达空间部29。并且,插入物被载置在收纳状态的抬起台71上。在该状态下,操作杆73a进行转动。操作杆73a的转动操作被传递到连结部件73b,而使连结部件73b后退。并且,连结部件73b的后退动作使传递机构80后退。

这时,在传递机构80中,与连结部件73b连结的移动部件81、与移动部件81连结的调整单元83和限制部91、以及与调整单元83连结的牵引按压部件85成一体地后退。传递机构80通过引导部件89,沿着长度轴C方向后退。

该后退力经由传递机构80被传递到抬起台71。即,抬起台71被牵引按压部件85牵引,并切换到抬起状态。由此,插入物通过抬起台71而从前端开口部31抬起。

抬起台71在该抬起状态下从插入物受到力,抬起台71由于力而要倾倒。该力经由牵引按压部件85和连结部件83b,朝向抬起台71牵引伸缩部件83a。当该力比伸缩部件83a的例如弹簧常数大时,在抬起状态下收缩的伸缩部件83a通过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的力而伸长。并且,连结部件83b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从伸缩部件83a朝向抬起台71移动。

这时,如图2D所示,限制部91针对由于抬起台71在抬起状态下从插入物受到的力而要伸长至伸缩部件83a的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的伸缩部件83a,限制伸缩部件83a的伸长。具体而言,限制面部93经由连结部件83b受到伸缩部件83a的伸长,由此限制面部93限制伸缩部件83a的伸长。换言之,限制面部93通过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时与连结部件83b抵接,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其中,该连结部件83b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使限制面部93朝向抬起台71移动。限制面部93被配设在与连结部件83b相同的轴上,所以可靠地与连结部件83b抵接。

支承部95被固定于移动部件81。因此,在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并被连结部件83b朝向抬起台71按压时,可防止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相对于移动部件81的相对位置偏差。其结果,可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的。

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的力因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不同而不同。并且,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的位置根据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相对于例如抬起台71在长度轴C方向上发生变化。但是,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被固定于移动部件81,并能够与移动部件81一起在长度轴C方向上移动。因此,不会被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所影响,可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始终持续维持限制状态。关于这一点,即使在正抬起的抬起台71要进一步抬起的情况下也同样。

限制面部93和支承部95由较硬的部件。因此,限制面部93和支承部95即使从连结部件83b受到力,也能够以不断裂的方式承受。

由此,可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例如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换言之,可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极限。因此,可防止张力持续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且牵引按压部件85挠曲。并且,即使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力,也可防止抬起台71通过力而要倾倒。即,即使抬起操作部73实施抬起操作,也可防止牵引按压部件85挠曲。并且,抬起台71持续维持抬起状态,并持续维持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

如上所述,限制面部93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因此,即使反复抬起操作,也可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极限等伸缩部件83a发生消耗,可确保伸缩部件83a的耐久性。

由于上述,可维持抬起状态,可维持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防止在抬起状态下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不足。由于配设有限制面部93,所以能够使用较硬的插入物,伸缩部件83a能够使用适当的较软的螺旋弹簧。

由此,在伸缩部件83a的可伸缩范围内,能够减轻操作者将操作杆73a操作至最大抬起状态时抬起操作部73受到的斥力。

由于配设有限制面部93,即使伸缩部件83a与移动部件81一起自如移动,也可容易限制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

另外,在连结部件83b从限制面部93远离的状态下,例如在较硬的插入物被抬起台71抬起的情况下,位于抬起台71附近的插入物弯曲。当弯曲的插入物要复原到直线状态时,倚靠于抬起台71。因此,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力A1,抬起台71通过力A1而要倾倒。该力A1经由牵引按压部件85和连结部件83b,朝向抬起台71牵引伸缩部件83a。当该力A1比伸缩部件83a的例如弹簧常数大时,在抬起状态下收缩的伸缩部件83a通过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的力而伸长。

这时,力A1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并朝向抬起台71拉伸牵引按压部件85。同时,伸长的伸缩部件83a要收缩,伸缩部件83a要收缩的力B1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朝向移动部件81牵引牵引按压部件85。力A1和力B1朝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发生作用。并且,由于力A1与力B1平衡,所以张力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可维持抬起状态。

当未配设有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时,例如牵引按压部件85与移动部件81直接连结。因此,由于力A1直接作用于移动部件81,所以例如对移动部件81施加负荷。如上所述,由于配设有伸缩部件83a,力A1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被缓冲,可防止对移动部件81这样的传递机构80的各个部件施加负荷。在力A1直接作用于移动部件81的情况下,由于操作者无意识地将抬起操作部73操作至最大抬起状态,所以从抬起操作部73感受到较强的斥力。但是,伸缩部件83a伸长,由此如上所述,力A1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被缓冲,能够减轻操作者感受到的斥力。即使力A1大于力B1,由于配设有限制面部93,力A1与力B1的差分也通过限制面部93消除。因此,即使力A1大于力B1,也可防止对传递机构80的各个部件施加负荷。

当未配设有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时,例如牵引按压部件85与移动部件81直接连结。当抬起台71在力A1作用于抬起台71的状态下要进一步抬起时,例如过度的张力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对传递机构80的各个部位施加负荷。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伸缩部件83a,在连结部件83b不与限制面部93抵接,且伸缩部件83a伸长了的状态下,伸缩部件83a能够伸长。因此,例如,例如牵引按压部件85能够通过伸缩部件83a的伸长而前进,可防止过度的张力作用于牵引按压部件85。因此,可防止对传递机构80的各个部位施加负荷,抬起台71、抬起操作部73和传递机构80的各个部位的耐久性提高。

[效果]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部91防止调整单元83要超过例如最大允许调整量。具体而言,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不受插入物和调整单元83影响地确保调整单元83的耐久性并且能够维持处置所需的抬起角度,能够操作插入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有作为抵接面发挥功能的限制面部93。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实现上述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面部93不与伸缩部件83a直接抵接,而是与连结部件83b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地实施面抵接,并能够可靠实现上述效果。当伸缩部件83a与限制面部93直接抵接时,产生伸缩部件83a由于抵接而发生破损的可能。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连结部件83b与限制面部93抵接,能够防止伸缩部件83a发生破损。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面部93被配设在与连结部件83b相同的轴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面部93可靠地接受到调整单元83的伸长。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95被固定于移动部件81。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且被连结部件83b朝向抬起台71按压时,能够防止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相对于移动部件81的相对位置偏差。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抬起台71从插入物受到的力因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不同而不同。并且,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的位置根据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相对于例如抬起台71在长度轴C方向上发生变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被固定于移动部件81,并能够与移动部件81一起在长度轴C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不受插入物的粗细度和插入物的硬度影响地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能够始终维持限制状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引导部件89,能够使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

另外,调整部件可以替代伸缩部件83a而具有磁力部件,该磁力部件通过磁力来调整移动部件81的前端部与牵引按压部件85的基端部之间的距离。

伸缩部件83a可以在相同的轴上配设有多个。在该情况下,伸缩部件83a彼此的伸缩力(例如弹簧常数)可以相互相同,也可以不同。

插入部20作为插入设备10的插入部20发挥功能,抬起台71抬起处置器械和引导部件等的插入物,但是无需限定于此。插入部20作为套管发挥功能,抬起台71可以使插入到套管的内窥镜的插入部20抬起。这样,抬起台71可以使插入到插入部20的处置器械、引导部件和插入部20这样的插入物抬起。

[第2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3A和图3B,仅记载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结构]

支承部95以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为1个单元并包围这些部件。支承部95包围这些部件的前表面、后表面和两侧面。这样的支承部95具有框形。换言之,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配设在共同的1个支承部95的内侧。支承部95具有与移动部件81的宽度和连结部件83b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内宽。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面部93作为支承部95的前表面发挥功能。并且,如图3B所示,支承部95具有如下的长度: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而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时,支承部95的后表面95a与移动部件81的后表面81c抵接。

在移动部件81通过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而后退时,通过在移动部件81的后表面81c与支承部95的后表面95a抵接的状态下使移动部件81朝向后方牵引支承部95,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与移动部件81一起后退。

在移动部件81通过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而前进时,通过在连结部件83b的前表面83c与作为支承部95的前表面发挥功能的限制面部93抵接的状态下使连结部件83b朝向前方按压支承部95,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与连结部件83b一起前进。

这样,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能够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

支承部95具有与引导部件89的内宽大致相同的外宽。因此,支承部95的外周面与引导部件89的内表面抵接。支承部95在进行进退动作时,在引导部件89的内表面滑动。并且,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9以使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沿着轴向进退移动的方式,从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的两侧面,经由支承部95沿着轴向引导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

只要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能够与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则支承部95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被固定于移动部件81。

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时,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

在该状态下,移动部件81的后表面81c与支承部95的后表面95a抵接。由于支承部95的形状不变,所以即使连结部件83b经由限制面部93朝向前方按压支承部95,也可防止支承部95由于该抵接而朝向前方前进。因此,限制面部93防止连结部件83b超过伸缩部件83a的例如最大允许长度位置。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95具有框形,并包围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简单配设支承部95。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伸缩部件83a要延伸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而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时,支承部95的后表面95a与移动部件81的后表面81c面抵接,通过该抵接来实施面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并被连结部件83b按压时,能够防止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相对于移动部件81的相对位置偏差。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面抵接能够避免支承部95的应力集中,并能够分散支承部95的应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承部95进行移动时,移动部件81的后表面81c与支承部95的后表面95a抵接,连结部件83b的前表面83c与支承部95的前表面(限制面部93)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地使包含限制面部93的限制部91与移动部件81一起进退移动。在支承部95进行移动时,由于实施面抵接,能够避免伴随移动的应力集中,并能够分散应力。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的强度。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连结部件83b的外周面和支承部95的内周面中的任意一方具有突起部,连结部件83b的外周面和支承部95的内周面中的另一方具有供突起部插入的未图示的缝隙部。缝隙部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并具有与连结部件83b相对于支承部95的移动长度相同的长度。突起部比缝隙部短。在连结部件83b相对于支承部95移动时,突起部在缝隙部中滑动。由此,连结部件83b能够可靠地沿着长度轴C方向移动。通过使突起部与缝隙部的端部抵接,可辅助限制面部93的限制。

[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结构]

以下,参照图4A、图4B和图4C,仅记载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引导部件89配设在引导部件89的两侧面,并具有供支承部95的两侧面插入的缝隙部89a。缝隙部89a作为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的长槽部发挥功能。缝隙部89a相互对置。缝隙部89a比传递机构80的移动长度长。

[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将支承部95插入到缝隙部89a,能够使传递机构80实现小型和轻量化。缝隙部89a可以仅配设在引导部件89的一方。

[第3实施方式]

[结构]

以下,参照图5A、图5B、图5C、图5D和图5E,仅记载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

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将支承部95从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的上方侧安装于移动部件81。由此,支承部95包围移动部件81的上方和侧方、伸缩部件83a的上方、连结部件83b的上方、侧方和前方。这样的支承部95形成为半筒部件,该半筒部件具有:底面,其作为限制面部93发挥功能;以及缺口部,其为了使缩部件83a向外部露出而配设。

如图5A、图5B和图5C所示,支承部95作为沿着长度轴C方向配设的平板状的框架发挥功能,并具有:上表面部95c,其覆盖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的上方;延伸部95d,其与上表面部95c的基端部连续,并沿着与长度轴C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以及爪部95e,其配设在延伸部95d的前端。

延伸部95d夹持移动部件81,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通过挟持而与移动部件81一起进退移动。延伸部95d配设为彼此相互远离移动部件81的宽度。延伸部95d例如配设有1对。

爪部95e钩挂于钩挂部81a,该钩挂部81a配设在移动部件81的底面侧。由此,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不会从包含移动部件81的传递机构80偏离。

这样的支承部95从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的上表面,经由延伸部95d和爪部95e被安装于移动部件81。

如图5D和图5E所示,移动部件81具有突出部81b,该突出部81b在移动部件81通过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而后退时,与延伸部95d抵接。在支承部95经由延伸部95d和爪部95e被安装于移动部件81时,突出部81b配设在比延伸部95d靠前方的位置。在移动部件81通过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而后退时,移动部件81朝向后方牵引支承部95,由此突出部81b与延伸部95d抵接,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通过抵接而与移动部件81一起后退。突出部81b配设在移动部件81的外周面,并是从外周面朝向移动部件81的侧方突出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突出部81b配设在例如外周面的整周范围内。

支承部95具有如下的长度:在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的前表面83c抵接时,延伸部95d与移动部件81的突出部81b抵接。因此,在伸缩部件83a伸长时,延伸部95d与突出部81b抵接,连结部件83b与限制面部93抵接,由此限制面部93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在连结部件83b与限制面部93抵接时,延伸部95d与突出部81b抵接。2个抵接的时机按照大致相同的时机实施。

在移动部件81通过抬起操作部73的操作而前进时,在连结部件83b的前表面83c与限制面部93抵接的状态下,使连结部件83b朝向前方按压支承部95,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通过按压而与移动部件81一起前进。

这样,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能够沿着移动部件81一起沿着长度轴C方向进退移动。

如图5A所示,支承部95具有与引导部件89的内宽大致相同的外宽。因此,支承部95的外周面与引导部件89的内表面抵接。支承部95在进行进退动作时,在引导部件89的内表面滑动。并且,在该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部件89从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的两侧面,经由支承部95沿着轴向引导移动部件81和连结部件83b。由此,移动部件81、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通过引导而沿着轴向进退移动。

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时,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

在该状态下,延伸部95d与突出部81b抵接。由于支承部95的形状不变,所以即使连结部件83b要经由限制面部93朝向前方按压支承部95,也可防止支承部95通过该抵接而朝向前方前进。因此,限制面部93防止连结部件83b超过伸缩部件83a的例如最大允许长度位置。

[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95形成为具有底面和缺口部的半筒部件,支承部95具有上表面部95c、延伸部95d和爪部95e。并且,支承部95从移动部件81和伸缩部件83a和连结部件83b的上表面,经由延伸部95d和爪部95e被安装于移动部件81。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传递机构80的组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延伸部95d和爪部95e,能够较容易将限制部91安装到移动部件8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延伸部95d和爪部95e,能够可靠且简单地使包含限制面部93的限制部91与移动部件81一起进退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伸缩部件83a要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而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时,延伸部95d与突出部81b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限制面部93与连结部件83b抵接并被连结部件83b按压时,能够防止包含限制面部93的支承部95相对于移动部件81的相对位置偏差。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可靠防止伸缩部件83a伸长至最大允许伸长量以上。

根据本实施方式,伸缩部件83a还能够使用比较软的弹簧,还能够选择具有抑制插入部20的粗径化和适于抬起台的动作的硬度的弹簧。

本发明不直接限定为上述各实施方式,在实施阶段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对结构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能够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结构要素的适当组合形成各种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