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疝气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657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尤其是一种治疗疝气的药物——克疝星。



背景技术:

腹股沟疝在各种疝中的发病率最高,各年龄均可发生,该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腹股沟区正常组织强度减弱和腹内压力增高有关,发病后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合理的治疗,疝将逐渐增大,嵌顿绞窄性疝造成肠坏死需要肠切除,严重者将危及生命。

目前,治疗疝气的方法主要有:

1、手术疗法,即高位结扎疝囊,以阻止疝内容物不再脱出,加强精索前壁或后壁的修补,以增强腹壁张力及强度。但该疗法的不利方面是:(1)手术造成的组织创伤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2)手术后要求绝对卧床一周,给病人带来经济和生活方面的诸多负担;(3)存在伤口感染和疝复发需再次进行手术等诸多弊端;(4)如手术医生经验不足者,有导致输精管损伤而影响生育的危险并发症。

2、疝气带治疗法,此法为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它对新生婴儿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周岁以上的则疗效很差,2岁以上至成年人几乎无效。

3、服药疗法,此法主要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但多年来此法疗效很差。

4、疝气胶粘堵疗法,该方法将药物注入疝囊内,通过疝囊粘连疝口而使疝内容物不再进入疝囊。但该药物的不利方面有:(1)该药注入体内后,在局部组织液的作用下形成不易吸收的坚硬固体异物,慢性刺激局部组织,在腹股沟区形成长期痛性硬结和慢性肉芽肿,长期存于体内会带来恶变的危险。(2)因疝囊和腹腔是直接相通的,当药物注入疝囊时,药物很容易流入腹腔,使肠管发生粘连,该药长期存留在腹腔及粘连肠管之间,形成异物肉芽肿,肿块逐渐增大,压迫肠腔造成肠梗阻,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会因组织恶变而危及生命安全。

5、微创疝修补术:a、即在全麻下腹部切三个小切口微创疝修补法,它是通过腹腔镜将一种尼龙网状物植入腹腔内疝内环口处,以阻止疝内容物不再脱出。b、直视腹壁切口补片修补术,将尼龙网状物植入在腹股沟管精索前壁/后壁,以加强腹股沟区腹壁张力的强度。但a法的缺点是:虽然每条切口小,但三条小切口加起也是6-7cm长,总长度给直视切口没有区别,仍摆脱不了手术创伤给病人带来的痛苦;b法除剧烈疼痛外,还有可能损伤输精管的危险。以上a、b两法的共同弊端是,长期存在体内异物必然会给机体带来不利影响,如异物刺激局部长期疼痛、异物肉芽肿恶性变等并发症、后遗症。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无副作用、后遗症、痛苦少,安全有效,且便捷的治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疗效差、副作用多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疝气的药物——克疝星,无需手术,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痛苦少、复发率低。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治疗疝气的药物,每100毫升该药物由下列组分组成:

布比卡因注射液 10~35毫升、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0~35毫升、

消痔灵注射液 1~2毫升、

炎琥宁溶液 余量。

所述布比卡因注射液是浓度(g/mL)为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

所述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浓度(g/mL)为11.4%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所述消痔灵注射液是浓度(g/mL)为4%的消痔灵注射液。

所述炎琥宁溶液是含40~60毫克注射用炎琥宁的生理盐水溶液。

上述各组分均为市售国药准字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克疝星药物在使用时,是按2.5~15mL/次的注射量,将该治疗疝气的药物注入患者腹股管内环的周围,每周二次,连续注射1~8次。该药物既能使环口产生无菌的炎性反应,又能使疝环周围产生瘢痕纤维化反应,通过纤维组织的增生,对组织的修复,使疝环逐渐缩小封闭,腹腔内脏不再脱出,疝块消失,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本发明提供的克疝星药物能导致组织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增强了局部组织的张力和强度,关闭疝内环口,阻止疝内容物不再脱出。因此,1、可从根本上解决病人因手术而带来的痛苦;2、消费低,减少了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3、不需严格要求住院护理;4、治疗期间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5、适于治疗老年体弱和小儿患者以及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每100毫升治疗疝气的药物,由下列组分组成:

布比卡因注射液 30毫升、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5毫升、

消痔灵注射液 2毫升、

炎琥宁溶液 53毫升。

其中在,所述布比卡因注射液是浓度(g/mL)为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浓度(g/mL)为11.4%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是浓度(g/mL)为4%的消痔灵注射液;炎琥宁溶液是53毫升中含40毫克注射用炎琥宁的生理盐水溶液。

实施例2

每100毫升治疗疝气的药物,由下列组分组成:

布比卡因注射液 35毫升、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5毫升、

消痔灵注射液 1毫升、

炎琥宁溶液 29毫升。

其中在,所述布比卡因注射液是浓度(g/mL)为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浓度(g/mL)为11.4%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是浓度(g/mL)为4%的消痔灵注射液;炎琥宁溶液是29毫升中含50毫克注射用炎琥宁的生理盐水溶液。

实施例3

每100毫升治疗疝气的药物,由下列组分组成:

布比卡因注射液 10毫升、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35毫升、

消痔灵注射液 2毫升、

炎琥宁溶液 53毫升。

其中在,所述布比卡因注射液是浓度(g/mL)为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浓度(g/mL)为11.4%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是浓度(g/mL)为4%的消痔灵注射液;炎琥宁溶液是53毫升中含60毫克注射用炎琥宁的生理盐水溶液。

实施例4

每100毫升治疗疝气的药物,由下列组分组成:

布比卡因注射液 35毫升、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10毫升、

消痔灵注射液 2毫升、

炎琥宁溶液 53毫升。

其中在,所述布比卡因注射液是浓度(g/mL)为5‰的布比卡因注射液;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是浓度(g/mL)为11.4%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消痔灵注射液是浓度(g/mL)为4%的消痔灵注射液;炎琥宁溶液是53毫升中含55毫克注射用炎琥宁的生理盐水溶液。

为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克疝星药物对疝气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过1000例临床观察,其中男性700例,女性300例;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35天;斜疝820例,直疝92例,股疝88例;病程最长者为78年,最短者35天。

疝气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站立和行走咳嗽时出现腹股沟区或阴囊包块,呈梨形或半球形,软、无红肿,在未出现嵌顿时,无明显疼痛感,平卧时可入腹消失,外环口增大,有咳嗽冲击感,行B型超声检查时,外环口扩大。

根据患者的病史、查体、临床症状以及特殊检查结果确诊后,制定下列治疗方案:

轻度患者:在腹股沟疝环内口周围注射实施例1~4所得的克疝星药物,每次2.5~7毫升,每周2次,连续注射1~2次;

中度患者:在腹股沟疝环内口周围注射实施例1~4所得克疝星药物,每次5~10毫升,每周二次,连续注射2~4次;

重度患者:在腹股沟疝环内口周围注射实施例1~4所得克疝星药物,每次7~15毫升,每周二次,连续注射4~8次。

治愈标准:1、腹股沟区或阴囊疝块消失;2、疝外环口明显缩小为只容纳一食指尖,咳嗽疝击感消失;3、愈后腹沟区组织较治疗前明显结实。4、随访半年至5年以上无复发;5、愈后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结果:疗效显著者850人,有效者140人,疗效差者6人,无效者4人。总有效率和治愈为98.8%。

典型病例:治愈至今16年未复发。

患者朱XX,男,7岁,重庆市人、学生。病史:在1岁时开始不明原因出现可复性腹股沟阴囊包块,呈椭圆形,无红肿、疼痛,无畏寒发热。未作任何治疗,2年后,包块坠入阴囊,有胀痛感,呈现梨形,曾在重医附一院和西南医院就诊过数次,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由于孩子小,家长畏惧手术损伤输精管,而病史延续至2000年9月,前来我院要求非手术治疗。

查体:站立时右侧阴囊较左侧明显增大,约7×4cm,呈梨形,可闻及肠呜音,透光试验阴性,平卧时可还纳入腹腔,外环口增大约3.5cm,经腹股沟管指头可达内环,明显咳嗽冲击感;经B-超检查:患者在卧位时,探及右侧疝环口直径为4cm。根据病史及体征、B超检查结果,诊断为:右腹股沟斜疝。

治疗:在腹股沟疝环内口周围封闭注射本发明之药物四次,每周二次,每次注药后用中药药包(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升麻、柴胡、甘草等)在疝环口处加压包扎,二周后解除疝带,疝块及咳嗽冲击感消失,疝口明显缩小只能容纳一食指尖,B-超复查时,疝环口消失。随访至今已15年无复发。

本发明克疝星药物经动物实验,在超过人体5~10倍的条件下用药,其结果表明:1、连续用药三次,观察11天无中毒反应;2、注射局部无感染;3、各试验动物的活动、进食、饮水及大小便正常;4、本试验的各组、各剂量、各动物的精索内动、静及输精管无粘连压迫和堵塞现象,输精管通水全部正常。

经动物实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这种组织学的改变主要以胶原纤维母细胞增生为特征。实验结果还证实,本发明的药物能导致组织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增强了局部组织的张力和强度,关闭疝内环口,阻止疝内容物不再脱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