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属于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制剂
技术领域:
。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高血压是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全世界成人中有25%~35%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总数达9.72亿,而70岁以上人群中则上升到60%~70%。我国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就高达366亿元。作为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病之一,高血压已经构成我国社会的沉重负担,其上升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常出现收缩压高但舒张压不高甚至低的问题,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2/3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与之并见的一个概念是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正常应在30~40毫米汞柱范围内,它的增大是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我国2010版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脉压增大是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之一,且脉压与总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呈明显正相关。对于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不高甚至低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用指南推荐的五大类降压药物: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但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舒张压也会降低,如果一味降压,可能出现收缩压尚未降至150毫米汞柱的达标水平时舒张压已经低于60毫米汞柱这一正常低限,更易引发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性病变,但目前化学药物无法解决这一难题,而且西药治疗高血压疾病虽然见效快、降压作用较强,但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有一定的副作用、降压过程血压波动较大、停药后易反弹等。相对的,虽然中药降压不如西药见效快、作用强,但更加安全、稳定,因此从中医药这个宝库中寻找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病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医通过辩证论治,对症处方,以患者当前的症候表现作为主要的谴方用药,而非单一以血压值为用药参考,从这一角度分析,收缩压高而舒张压低的数值矛盾并不直接影响中医辨证和处方。老年人收缩压高、舒张压低的矛盾现象仅表明患者正处于自身阴阳失去平衡、不能进行有效调节的状态。中医注重整体观念,人体自身即为一个整体,具有自我调适的功能,中医诊疗是以药物协助人体进行整体调理,纠正脏腑阴阳的偏胜或偏衰,去除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或趋于平衡。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其具有补肾气、和血脉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病肾气亏虚、血脉瘀阻症,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倦怠嗜睡、既不耐冷又不耐热、发白发脱、牙齿浮动早脱、腰膝酸软、尿频、夜尿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症状,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无毒副作用,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便于控制。本发明所述的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8-30份、黄精4-30份、寄生4-30份、女贞子4-30份、川牛膝3-10份、泽泻4-30份、杜仲4-30份、川芎2-8份、防风2-8份、水蛭1-6份、钩藤2-8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8份、黄精4份、寄生4份、女贞子4份、川牛膝3份、泽泻8份、杜仲4份、川芎2.7份、防风2.7份、水蛭1.6份、钩藤2.7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6份、黄精5份、寄生5份、女贞子10份、川牛膝5份、泽泻4份、杜仲5份、川芎3份、防风5.4份、水蛭3.2份、钩藤5.4份。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黄芪12份、黄精10份、寄生10份、女贞子4份、川牛膝10份、泽泻8份、杜仲10份、川芎6份、防风5.4份、水蛭3.2份、钩藤5.4份。所述中药的制备方法为常规制备方法,剂型为口服液、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所述的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的药理分析: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本经》谓其功专“补虚”,《名医别录》载其主“益气”,《药性论》则提出黄芪“内补,主肾衰”,《汤液本草》特别强调黄芪“又补肾脏元气”;黄精:甘平,归脾肺肾经,既可补肾气,又善填精髓,《滇南本草》谓其可“补虚添精”,《本草纲目》载其能“补诸虚,填精髓”,《本经逢原》则谓其可“宽中益气,使五脏调和,肌肉充盛,骨髓强坚,皆是补阴之功”;与寄生配伍,滋肾填精,补益肾力;寄生,苦甘平,补肝肾,除风通络,《本经逢原》指出“寄生得桑之余气而生,性专祛风逐湿,通调血脉”,《本草求真》称其“为补肾补血要剂”,与黄芪、黄精相配,加强补肾之力,又奏疏风和络之功,合用为君。在补肾益气的基础上,治疗中又遵循“治血先治风,风去血自通”的组方宗旨,配合辛温之川芎,行气开郁,祛风活血止痛,《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日华子本草》谓其可“治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损,一切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破症结,宿血,养新血”,《本草纲目》提出其主“行气开郁”,《本草衍义》指出“头面风不可阙也”,李杲则指出“头痛须用川芎”,《本草正》评价说:“川芎,其性善散,又走肝经,气中之血药也。芎之散动尤甚于归,故能散风寒,治头痛,破瘀蓄,通血脉。”《本草汇言》亦云:“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尝为当归所使。非第治血有功,而治气亦神验也。”与君药寄生共奏疏风和络之功效;配合防风,辛甘温,归膀胱、肺、脾经,功能发表祛风,胜湿止痛,《本经》谓气“主大风头眩痛”,《日华子本草》载其可“治三十六般风,补中益,通利五脏关脉”,《药类法象》称其“治风通用”,李杲强调“防风乃风药中润剂也”,既可加强川芎、寄生疏风通络、透达毒邪之力,又可防止湿燥之品耗伤津液;配伍女贞子,味苦、平,归肝、肾经,功能益肝肾阴,明目,《本经》谓其“主补中,安五脏,养精神,除百疾”;杜仲,甘微辛,温,归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本经》谓其“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补中强志,壮肾添精,《玉楸药解》谓其“益肝肾,养筋骨,两药与君药合用,补而不燥,平补肝肾;又配伍甘寒入肾之泽泻,利水、渗湿、泄热,《本经》谓其主“消水,养五脏,益气力”,《日华子本草》云其“主头旋,耳虚鸣”,《医学启源》则可“去旧水,养新水”,《本草纲目》谓“泽泻有养五脏,益气力,治头旋,聪明耳目之功”,与黄精、黄芪配伍,补肾虚,泄肾浊,既能降泄肾气虚衰气化不利停聚之湿浊,又可制约温燥诸药化热伤津及发散药物耗伤正气之弊,补中有泄,散中有降,相反相成,相制为用。与川芎、防风、女贞子、杜仲相伍共为臣药。钩藤:甘凉,归肝、心经,清热平肝,熄风止痉,《本草纲目》载其可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又云其为“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癎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本草汇言》称其“祛风邪而不燥,至中至和之品”,《本草从新》则谓其“去风甚速,有风症者必宜用之”;肾水不足,阴亏火旺,又配以川牛膝,甘苦酸平,功能补肝肾、强筋骨、散瘀血,《别录》言其专“填骨髓,除脑中痛,益精”,《药性论》谓其“补肾填精”,《本草经疏》载其可“峻补肝肾,则血足而精满”,《本草正义》云其“疏利泄降”,“脑中痛者,多阳邪之上升,川牛膝下行为顺,则气火自潜。”张景岳谓其能“走十二经络”,既可加强君药补肾之力,又能通行经络,引火下行,与辛散药配伍,升中有降,更有利于风药的升散与透发;配伍水蛭,味咸、苦,性平,入肝经,功专破血、逐瘀通经。《本草》云:主逐恶血,仲景抵当汤用水蛭,咸苦以泄蓄血,水蛭喜食人血,而性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以上三药共为佐使。全方诸药配伍,补肾、祛风、活血,三法并举,标本兼顾,补散结合,通中有补,升中有降,共奏补肾益气、疏风和络之功。为了更好地将本发明推广应用,在传统中医药理论基础上,本发明更注重于现代药学研究。运用现代先进的研究手段,努力阐明药物的作用方式以及机理,为发明进一步开发利用打下基础。本发明中药制剂主要药效学试验如下:(一)、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1、材料动物: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60只,全部为雄性,12周龄,体重250~300g。仪器:大鼠尾压测定仪(BP-6型)。药物:本发明发述的中药。阳性对照:马来酸依那普利片。给药方式:灌胃。2、方法分组前先测量SHR的体重和血压,其体重和基础血压无明显的差异性,故将60只SHR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灌胃给药。给药时间为每天上午8时,实验期间各组均饲以SHR专用饲料,并自由饮水。实验过程中每周测量一次体重,依据体重调整给药剂量,实验周期为8周。高剂量组:每日分别按15g/kg灌服;中剂量组:每日分别按10g/kg灌服;低剂量组:每日分别按5g/kg灌服;阳性对照组,每日按0.278mg/ml灌服。3、观察指标(1)、一般观察:包括进食、水量、体重、外观毛色、活动情况等。(2)、测量血压值:使用BP-6型测压仪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给药期间两周测一次血压,每次测3个值,取平均数。测量时间均选在上午灌药后1.5小时进行。结果见表1。表1本发明所述中药对SHR的血压的影响组别4周8周空白对照组-6.25±2.82-7.50±1.41高剂量组14.88±4.6134.5±3.96中剂量组9.5±3.2519.13±4.58低剂量组0.13±2.7510.63±3.25依那普利组28.75±8.3533.13±6.24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显示,给药4周后,与空白组相比,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均能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药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依那普利组P<0.01,药物低剂量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与依那普利组相比,药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P<0.01有统计学差异。给药8周后,与空白组相比,药物组与阳性对照组均能够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药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依那普利组P<0.01,有统计学差异;与依那普利组相比,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P<0.01,有统计学差异,药物高剂量组的降压作用略强于依那普利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各组SHR的进食、水量、体重、外观毛色、活动情况等无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的中药能显著降低自发高血压大鼠的血压。(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血压波动及脉压差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评价本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病例入选步骤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①导入期:既往4周内规律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拟入选者,停用全部抗高血压5个以上半衰期(一般为1周),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检查、静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检查等,尽量查清病因。②洗脱期:导入期合格者单盲口服安慰剂颗粒1周。入选前4周未服用任何抗高血压化学药品或中药的患者可直接进入洗脱期。③洗脱期合格者复查肱动脉血压仍符合纳入标准者,双盲随机按序号进入试验。本发明选取400例老年高血压病例,随机A组100人,B组100人,C组100人,D组100人。本试验在以往临床和药理证据的基础上,在国际公认的规范化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综合干预。鉴于目前尚无专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缩小脉压差的抗高血压药物,基于公认有效、类同可比的原则,采用安慰剂加规范化抗高血压治疗方案作为A组(空白对照组);补肾和络方(一)合用规范化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干预作为B组,补肾和络方(二)合用规范化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干预作为C组,本发明所述中药合用规范化抗高血压治疗方案干预作为D组。(2)、治疗方案A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抗高血压西药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每早1次,温开水送服,2周后血压达标者继续服用至实验结束。若2周后血压不达标加用厄贝沙坦片150mg,每早1次,加用后2周血压仍不达标则再加用氢氯噻嗪片12.5mg,每早1次,至实验结束。B组(补肾和络方一组)在服用A组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和络方(一)汤剂(熟地黄、桑寄生、生黄芪、黄精、泽泻、怀牛膝、威灵仙、双钩藤、川芎、防风)汤剂,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中药制剂科制作提供。每日2次,每次30ml,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C组(补肾和络方二组)在服用A组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补肾和络方(二)汤剂(炒杜仲、桑寄生、女贞子、生黄芪、淫羊藿、黄精、泽泻、怀牛膝、川芎、防风、水蛭、僵蚕、天麻)汤剂,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中药制剂科制作提供。每日2次,每次30ml,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D组(本发明组)在服用A组药物的基础上,给予本发明所述中药颗粒剂,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中药制剂科制作提供。每日2次,每次1袋,早晚饭后1小时服用。所有患者均连续用药6个月。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药物。(3)、观察指标①安全性指标包括症状、体征、不良反应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的评价方法。不良事件与受试药的相关性以5级判定,即“肯定无关”、“不能肯定”、“可能有关”、“很可能有关”、“肯定有关”,将“可能有关”、“很可能有关”、“肯定有关”,三者纳入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②疗效性指标每次随诊均在患者服药前进行,于7:30~8:00在动态血压室装ABPM监测,进行24小时ABPM监测,测定期间不再服药。诊室血压检测(CBPM):在治疗第4、8周和第3个月、6个月末各随访1次。动态血压监测(ABPM):所有入选者在洗脱期末治疗期开始、治疗期的第6个月末分别进行24小时ABPM检测。血压负荷值为血压高于正常的次数百分率,以血压负荷值>30%作为诊断血压升高的指标之一。超声心动图:测量偶测血压后,所有受检者均休息15~20分钟,以保证超声心动图检测时均为平静状态,连续测定3~5个心动周期的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重量(LVM),计算每搏量(SV)、心输出量(C0)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4)、降压疗效评定标准①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治疗有效:收缩压下降>10mmHg;降压达标:收缩压<140mmHg。②安全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标准:1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处理可继续给药。3级:有安全问题,中等程度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级:因不良反应终止试验。2、结果(1)、降压治疗经6个月规范化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均平稳下降。四组ABPM测定的24h、日间和夜间平均血压、SBP和DBP均显著降低,CBPM和ABPM测定的P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压夜间下降率显著增高,血压昼夜节律得到改善。B组与空白组相比,CPP降低幅度有显著性(P<0.05),ABPM测定的24hDBP、SBP-L的24h和夜晚测定、24hPP、夜间SBP下降率有显著差异(P<0.05),24hPP有显著差异(P<0.01)、C组与空白组相比,ABPM测定的24hDBP降压幅度、24hMAP有显著差异(P<0.05);D组与空白组相比,SBP、CPP、ABPM测定的24hSBP、日间DBP、24hPP、24hMAP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DBP、ABPM测定的24hSBP、24hDBP、夜间DBP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D组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并且在降低收缩压的同时,舒张压变化不大,从而脉压差降低显著,这点与其他三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详见表2。表2四组治疗前后偶测血压、动态血压的变化注:SeSBP:偶测坐位收缩压;SeDBP:偶测坐位舒张压;CPP:偶测脉压;24h:全天平均值;d:日间平均值;n:夜间平均值;L:血压负荷;MAP:平均动脉压;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2)、超声心动图参数四组治疗前的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具有可比性(P>0.5)。四组治疗后的左室肥厚指标均减小(P<0.01),但与空白组相比,D组的LVDd下降明显(P<0.05),而且心肌重量减少更为明显,舒张功能改善更为显著(P<0.01)。详见表3。表3四组治疗前后心肌重量和左心功能的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空白组比较,P<0.05;▲与空白组比较,P<0.01。(3)、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A组有2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B、C组各有1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用药4周后至试验结束,A组共有82人(85.4%)需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其中不能耐受剂量调整者10例;B组共有55人(60.0%)需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其中不能耐受剂量调整者6例;C组共有54人(58.7%)需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其中不能耐受剂量调整者2例;D组共有45人(45.9%)需两种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其中没有不能耐受剂量调整病例。联合用药率的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3例、B组5例、C组6例、D组4例开始药用时自觉心慌,继续服药后症状缓解。B组7例、C组7例出现比较严重的胃肠道刺激症状,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导致无法完成试验,后退出病例。D组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无退出病例。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针对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的肾气亏虚、血脉自病的病机,将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以补肾气和血脉为主要治法,体现了双向调节作用,收缩压与舒张压都向正常水平靠拢,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变化较小甚至不变或升高、脉压减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发明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头晕头痛、耳鸣耳聋、记忆力减退、倦怠嗜睡、既不耐冷又不耐热、发白发脱、牙齿浮动早脱、腰膝酸软、尿频、夜尿多、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等症状,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患者,无毒副作用,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便于控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其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实施。实施例1按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芪30份、黄精30份、寄生30份、女贞子30份、川牛膝10份、泽泻30份、杜仲30份、川芎8份、防风8份、水蛭6份、钩藤8份混合,加入10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继续用8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g/cm3,称取10份糊精,在80±20℃温度下将糊精加入浸膏混合均匀,然后在100±40℃温度下干燥,制粒,即得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实施例2按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芪16份、黄精5份、寄生5份、女贞子10份、川牛膝5份、泽泻4份、杜仲5份、川芎3份、防风5.4份、水蛭3.2份、钩藤5.4份,其中女贞子、杜仲、川芎、钩藤用8倍60%乙醇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滤过,渡液备用;其余七味药材,加入8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继续用6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将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5g/cm3,加入2倍量乙醇使沉淀,滤过,滤液与乙醇提取液合并,回收乙醇,混匀,加水至1000ml,静置,滤过,灌装,即得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实施例3按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芪8份、黄精4份、寄生4份、女贞子4份、川牛膝3份、泽泻8份、杜仲4份、川芎2.7份、防风2.7份、水蛭1.6份、钩藤2.7份,混合,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药渣继续用4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g/cm3,加入淀粉、硬脂酸镁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实施例4按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芪12份、黄精10份、寄生10份、女贞子4份、川牛膝10份、泽泻8份、杜仲10份、川芎6份、防风5.4份、水蛭3.2份、钩藤5.4份混合,加入10倍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继续用8倍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4,采用喷雾制粒,灌装胶囊,即得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实施例5按重量份数比称取黄芪8份、黄精4份、寄生4份、女贞子4份、川牛膝3份、泽泻10份、杜仲4份、川芎2份、防风2份、水蛭1份、钩藤2份,混合,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药渣继续用4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1.25g/cm3,加入淀粉、硬脂酸镁适量,混匀,制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薄膜衣,即得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中药。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