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术前介入放疗治疗肿瘤的化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9862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药
技术领域
,具体的涉及一种新辅助放疗治疗肿瘤中的化合物及其在制备治疗肿瘤以及防止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用途。
背景技术
:最近10年来人们对治疗肿瘤有了新的认识,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防止转移复发,目前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后,进行放射治疗。但是,鉴于传统的肿瘤或癌症的治疗方法,放疗是用有毒的化合物杀死肿瘤细胞,放疗是用射线杀死肿瘤细胞,两者的副作用极大。于是最近6年人们开始聚焦于应用免疫方法治疗肿瘤,大量研究证明,采用手术前放疗,比单纯的直接手术或放疗的效果好。研究证实,新辅助疗法之所以能够杀死肿瘤细胞,是因为治疗中能够促进释放出3种肿瘤相关抗原因子:钙网蛋白(CRT),三磷酸腺苷(ATP)和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这三种肿瘤相关抗原因子能提高肿瘤免疫系统识别,在放疗后24h-48h三种相关抗原因子含量达到峰值。研究中发现,要想启动肿瘤免疫反应,需要三个步骤:1.肿瘤免疫特异性抗原,2.树突状细胞(DC),3.活化后的T细胞。其中,树突状细胞上有3中配体,能够和上述3种相关抗原性物质结合,经DC吞噬后加工成有活性的表位肽,通过抗原递呈细胞(APC)将加工后的免疫信息递呈给T细胞。而T细胞识别APC传递的抗原信息时,必须先识别抗原递呈细胞APC上的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类型,如MHC-Ⅰ给CD8,MHC-Ⅱ给CD4。CD8为毒性T细胞,其活化后能杀死肿瘤,CD4为辅助T细胞,而肿瘤患者在肿瘤免疫治疗中,上述三个步骤都无法顺利进行。肿瘤转移分为局部转移,淋巴转移和血管转移。肿瘤转移是从单一细胞转移开始,为肿瘤干细胞,人体99%以上的肿瘤干细胞可通过自身免疫应答给以清除,但只有癌症病灶比较小的情况下,人体才可以通过免疫系统杀灭,而目前的CT检测也无法识别2mm以内大小的肿瘤,所以通过自身免疫治疗肿瘤必须要早。目前,在肿瘤的治疗中,没有一套完整的利用ICD(免疫原性细胞死亡)概念,实现肿瘤病人自身的免疫力的重建,达到消除肿瘤,肿瘤不复发的目的白细胞介素-12(IL-12)是一种异二聚体,最初命名为自然杀伤(NK)细胞刺激因子,以及细胞毒性淋巴成熟因子。目前除了证实IL-12体外是T细胞和NK细胞的激活因子外,亦有证据显示IL-12在体内能产生高效的抗肿瘤作用,激活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诱导IFN-γ细胞因子生成,以及增加这些细胞抗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对于肿瘤病人,免疫应答过程中的抗原识别、淋巴细胞活化以及抗原清除这三个阶段都有一定的缺陷,首先肿瘤细胞抗原性比较弱,不利于免疫细胞的识别,单一通过放疗或者注射IL-12,虽有一定疗效但是效果欠佳。鉴于上述原因,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公开了白细胞介素IL-12在制备用于治疗肿瘤和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中的应用,使得肿瘤患者或癌症病人在接受基础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重建或提高肿瘤患者或癌症病人自身免疫力,达到肿瘤治疗,同时能够有效防止肿瘤转移和复发的目的。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术前介入放疗治疗肿瘤的化合物,术前,联合使用放疗和IL-12,用于治疗肿瘤和防止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具体的,术前,IL-12是在放疗前、放疗后或者放疗之前或之后给患者使用的。优选的,术前,IL-12是在接受放疗后给患者使用的。进一步,所述化合物在制备治疗肿瘤和防止肿瘤转移和复发方面的用途。进一步,所述的肿瘤为实体肿瘤。本发明所述IL-12的使用方法,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1、从免疫学角度,启动人体内的天然免疫因子,直接杀死肿瘤细胞,对抗肿瘤的转移和复发;2、利用IL-12作为免疫的佐剂,发挥和放大已激活的T细胞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3、IL-12与T细胞表面相对应的受体结合,形成功能性的T细胞,使得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强化及增加,从而能够快速有效的缩小肿瘤,防止肿瘤 的转移和复发。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肿瘤模型的建立选择周龄相同,体重大小为18-22g,性别随机挑选的Balb/c小鼠120只,注射CT26肿瘤细胞株,14天后长出实体肿瘤,测量肿瘤的大小和记录肿瘤的形状。实施例2:肿瘤治疗实验选取实施例1中的肿瘤模型小鼠,分组后对不同组中小鼠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过程中肿瘤的变化和小鼠的成活率。第一组小鼠(空白对照组):随机挑选24只已建立肿瘤模型小鼠,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放疗,1个月内观察肿瘤的治疗情况。第二组小鼠:随机挑选24只已建立肿瘤模型小鼠,采用放疗方法进行放疗,之后注射100ng的IL-12,1个月内观察肿瘤治疗情况。第三组小鼠:随机挑选24只已建立肿瘤模型小鼠,先注射100ng的IL-12,然后接受放疗,1个月内观察肿瘤的治疗情况。第四组小鼠:随机挑选24只已建立肿瘤模型小鼠,先注射50ng的IL-12,然后接受放疗,放疗结束后,再注射50ng的IL-12,1个月内观察肿瘤的治疗情况。第五组小鼠:随机挑选24只已建立肿瘤模型小鼠,先注射20ng的IL-12,然后接受放疗,放疗的过程中注射40ng的IL-12,放疗结束后,再注射40ng的IL-12,1个月内观察肿瘤的治疗情况。具体的测定结果见表1。表1肿瘤大小测定及成活率小鼠组别肿瘤大小(直径)成活率第一组1.20±0.94cm62.50%第二组0.63±0.57cm80.00%第三组0.77±0.45cm67.90%第四组0.48±0.44cm82.50%第五组0.32±0.40cm95.00%实施例3:γ干扰素的检测对实施例2中各组小鼠的各实验阶段进行抽血化验,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各个阶段血液中γ干扰素的含量。其中,主要测定的是体内初始的γ干扰素浓度,治疗过程中γ干扰素的浓度,治疗后γ干扰素的浓度,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不同阶段γ干扰素的浓度测定注:Min表示最小检测值由表1与表2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小鼠在手术前,注射白细胞介素IL-12,体内γ干扰素的释放量增加,肿瘤体积缩小,有效地抑制肿瘤增生。上述结果表明,在手术前,先进行放疗之后,再注射白细胞激素IL-12,效果更好。由于放疗利于肿瘤抗原的释放,增强了细胞的免疫识别功能,启动免疫应答,注射白细胞介素IL-12进一步提高了体内γ干扰素的的释放,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的杀伤力,使其杀伤活性增强数十倍甚至百倍,在体内形成“原位肿瘤疫苗”,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增生,提高放疗效果。实施例4:抗肿瘤转移实验将实施例2中各组带瘤小鼠实施肿瘤切除手术。手术后,各组小鼠进行如下处理,各组中:(1)其中的6只小鼠,肿瘤切除后不进行放疗,也不注射IL-12。(2)其中的6只小鼠,肿瘤切除后进行常规放疗。(3)其中的6只小鼠,肿瘤切除后,注射30ng的IL-12。(4)其中的6只小鼠,肿瘤切除后,接受放疗并注射30ng的IL-12。1个月后,观察各组中接受不同治疗的小鼠成活率及肿瘤有无转移的情况,具体结果见表3。表3肿瘤转移情况及成活率实施例5:γ干扰素的检测对实施例4中各组小鼠肿瘤切除后,各个治疗阶段抽血,检测各组小鼠血液中γ干扰素的含量。其中,主要检测肿瘤切除后γ干扰素浓度,放疗及给药前后γ干扰素浓度,放疗及给药结束后γ干扰素的浓度,结果见表4。表4不同阶段γ干扰素的浓度测定注:Min表示最小检测值由表3和表4可知,由于在手术前,配合放疗联合使用白细胞介素IL-12,激活自身免疫系统,在体内形成“原位肿瘤疫苗”,再进行手术,与从而有效地抑制手术后期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手术前未联合放疗使用白细胞介素-12的方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应被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