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7650阅读:7334来源:国知局
咽拭子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咽拭子。



背景技术:

正常人咽峡部培养应有口腔正常菌群,而无致病菌生长。咽部的细菌均来自外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下降和其他外部因素下可以出现感染等而导致疾病。因此,通过咽部拭子可将咽峡部的细菌取出并进行培养能分离出致病菌,有助于白喉、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等的诊断。故而在就诊过程中医生经常会用咽拭子将咽峡部的液体取出以进行化验诊断,而现有的咽拭子是一根一端设有棉球11的棉签棒1,该棉签棒1易被患者咬断,在就诊过程中就出现由于儿童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就诊而咬断棉签棒1的事故发生,使得棉签卡在咽喉部或者吞入胃部,相当的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防止患者咬断棉签棒1的咽拭子。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咽拭子,包括咽拭子本体,所述的咽拭子本体包括棉签棒和用于装棉签棒的套管,所述的棉签棒一端设有棉球,该棉签棒另一端设有手持盖,所述的咽拭子本体还包括用于防止患者咬到棉签棒的有弹性的防咬胶塞,所述的防咬胶塞设置于棉签棒上并能沿着该棉签棒移动。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防咬胶塞为实心的圆柱结构,该防咬胶塞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用于将该防咬胶塞设置于棉签棒上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棉签棒的直径。

所述的防咬胶塞侧壁上设有供棉签棒进出的进出口,该进出口与安装通孔相贯通。

所述的棉签棒上的手持盖上设有卡块,所述的防咬胶塞靠近手持盖的端面上设有与卡块相对应的卡槽。

所述防咬胶塞的直径小于套管的内径。

所述的防咬胶塞为硅胶塞。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之咽拭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本发明中的咽拭子本体还包括用于防止患者咬到棉签棒的有弹性的防咬胶塞,所述的防咬胶塞设置于棉签棒上并能沿着该棉签棒移动。使用时将防咬胶塞移动至患者的牙齿位置处,然后再通过该咽拭子提出咽峡部的液体,此时如果患者配合度不高而把牙齿闭合时,其也是咬在防咬胶塞上,故而可有效防止其咬在棉签棒上并将该棉签棒咬断以发生吞食事故。且防咬胶塞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用于将该防咬胶塞设置于棉签棒上安装通孔,该安装通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棉签棒的直径,通过摩擦力可有效的将防咬胶塞移动并定位在棉签棒的任一位置上,提高使用效率。

2. 本发明总的棉签棒上的手持盖上设有卡块,所述的防咬胶塞靠近手持盖的端面上设有与卡块相对应的卡槽,不用时可将该防咬胶塞固定于手持盖上,方便收纳。而防咬胶塞侧壁上设有棉签棒进出口,该进出口与安装通孔相贯通,方便将该防咬胶塞套在棉签棒上或从棉签棒上取下,使用灵活方便。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之咽拭子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之咽拭子的结构示意图(棉签棒与套管处于分离状态)。

图2:本发明中防咬胶塞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棉签棒,11-棉球,12-手持盖,13-卡块,2-套管,3-防咬胶塞,31-安装通孔,32-进出口,3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咽拭子,包括咽拭子本体,所述的咽拭子本体包括棉签棒1和用于装棉签棒1的套管2,所述的棉签棒1一端设有棉球11,该棉签棒1另一端设有手持盖12,当棉签棒1装在套管2中时,手持盖12与套管2的管口盖合,所述的咽拭子本体还包括用于防止患者咬到棉签棒1的有弹性的防咬胶塞3,所述的防咬胶塞3为硅胶塞,所述的防咬胶塞3设置于棉签棒1上并能沿着该棉签棒1移动。所述的防咬胶塞3为实心的圆柱结构,该防咬胶塞3上沿轴向方向设有用于将该防咬胶塞3设置于棉签棒1上安装通孔31,该安装通孔3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棉签棒1的直径,由于防咬胶塞3有弹性,故而可以方便将其移动并通过摩擦力定位于棉签棒1的任一位置上。所述的棉签棒1上的手持盖12上设有卡块13,所述的防咬胶塞3靠近手持盖12的端面上设有与卡块13相对应的卡槽33,所述卡槽33的孔径比卡块13的外径小,方便将防咬胶塞3固定在手持盖12上。所述防咬胶塞3的直径小于套管2的内径,方便将其与棉签棒1一起收纳于套管2中。为了拆卸方便,所述的防咬胶塞3侧壁上设有供棉签棒1进出的进出口32,该进出口32与安装通孔31相贯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