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拭子的脱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764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样拭子的脱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材领域,特别是一种取样拭子的脱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针对阴道分泌物的取样,很多操作人员都只采用一根特长制棉签直接蘸取,之后就放入玻璃试管中,并在无任何遮盖情况下转运,直到送至检验科进行检测。医院环境和运送移动的不确定性非常容易造成标本被污染。进而导致结果不准确,不能真实体现患者病情而造成误诊。在检验时,检验医生将往试管内添加试剂,然后进行搅拌,让棉签头上的分泌物能脱落下来。但整个过程中,由于加入试剂量的不精确和搅拌水平的差异性将确定分泌物脱落完成度和溶解浓度水平。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具备防护措施的取样拭子,有着与棉签杆相连的帽塞,并可与塑料试管合盖,帽塞也为取样时的手握处,以此避免转运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但因为棉签杆需深入阴道中取样,所以棉签杆长度较长,达到14cm,导致整个试管长度达到16cm。过长的试管导致吸样针长度过长,不仅造成吸样针加工难度,还容易造成插针进入试管时,分泌物容易粘到试管壁上,不利于清洁。

更重要的是,这些取样拭子只为手工操作简便而普遍应用。但取样拭子进入检验科后,检验医师需对其进行人工注入稀释液液和搅拌,让棉签内分泌物充分进行脱离、混匀的前处理。在此过程中流程繁杂,检验医师不仅需耗费大量时间,并且将会引入人为误差和标本污染。

如将取样拭子样本脱离和混匀的前处理的技术引入自动化机械操作,则针对取样拭子的自动脱盖装置成为必备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样拭子的脱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提供一种取样拭子的脱盖装置,包括试管夹持机构和脱盖机构;脱盖机构包括脱盖爪和自重块,脱盖爪和自重块均安装在直线导轨副上,且自重块在脱盖爪的上方;所述直线导轨副安装于支撑板上,直线导轨副和支撑板均呈竖直的Z轴方向布置;脱盖爪的底部具有横向的伸出部位,该伸出部位上设置脱盖槽;自重块上设置横向突出的阻挡部件;所述脱盖爪通过驱动机构与支撑板相连,能在直线导轨副上实现移动。

本发明中,所述脱盖爪具有下述任意一种或多种部件或特征:

(1)脱盖爪的脱盖槽为一开口槽,其外部开口大于内部开槽的宽度;

(2)脱盖爪的侧面装有扫描探头。

本发明中,所述自重块具有下述任意一种或多种部件:

(1)在自重块的阻挡部件的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压锥;

(2)自重块上设限位挡条,与限位柱配合实现位移限位,限位柱装在支撑板上;

(3)自重块上设光耦挡片,与光耦配合实现位移动作控制,光耦装在支撑板上。

本发明中,所述试管夹持机构由两个带有限位台阶的压块组成,限位台阶具有向下延伸的斜度。

本发明中,该装置还包括:呈水平布置的X轴方向的直线导轨副,该直线导轨副装在同方向布置的支撑板上;以及Y轴方向的直线导轨副,该直线导轨副装在同方向布置的支撑板上;

所述呈Z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X轴方向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且呈X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Y轴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或者

所述呈Z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Y轴方向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且呈Y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X轴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

本发明中,所述脱盖机构的垂直投影不与任一支撑板的垂直投影相互重合。

本发明中,所述支撑板与安装于其直线导轨副上的支撑板之间,通过驱动机构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驱动机构是转轴、皮带和步进电机的组合;或者是转轴、齿轮和步进电机的组合。

本发明装置取样拭子配合使用。该取样拭子包括试管、取样杆和试管盖,试管盖安装于取样杆上;取样杆贯穿试管盖,其一端设取样把手,另一端设棉签头。当经取样拭子被放置在试管夹持机构中之后,本发明可实现自动脱盖,便于其它配套装置自动注入稀释液,进行样本脱离和混匀处理。并在自动抽取处理样本后,实现重新加盖和丢弃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能自动执行脱盖、加盖和丢弃操作,可配合其它配套装置完成对取样拭子的样本脱离和混匀处理,并在自动抽取处理样本后,实现重新加盖和自动丢弃。

2、本发明能使样本处理的整个操作更加方便,在减少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的同时,通过自动化操作解放劳动力,使样本前处理操作标准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取样拭子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取样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脱盖装置的总装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1的脱盖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取样拭子1、试管11、试管台阶12、试管盖13、取样杆14、取样把手15、沉孔16、长压块21、短压块22、限位台阶23、脱盖爪31、脱盖槽311、自重块32、压锥321、限位挡条322、光耦挡片323、光耦324、扫描探头33、限位柱3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下面将对本发明专利具体实施例子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的取样拭子的脱盖装置,包括试管夹持机构和脱盖机构。脱盖机构包括脱盖爪31和自重块32,脱盖爪31和自重块32均安装在直线导轨副上,且自重块32在脱盖爪31的上方;所述直线导轨副安装于支撑板上,直线导轨副和支撑板均呈竖直的Z轴方向布置;脱盖爪31的底部具有横向的伸出部位,该伸出部位上设置脱盖槽311;脱盖槽311为一开口槽,其外部开口大于内部开槽的宽度。脱盖爪31的侧面装有扫描探头33。脱盖爪31通过驱动机构与支撑板相连,能在直线导轨副上实现移动。

自重块32上设置横向突出的阻挡部件,其底部设有向下突出的压锥321。自重块32上设限位挡条322,与限位柱34配合实现位移限位,限位柱34装在支撑板上。自重块32上设光耦挡片323,与光耦324配合实现位移动作控制,光耦324装在支撑板上。

试管夹持机构由两个带有限位台阶23的长压块21和短压块22组成,限位台阶23具有向下延伸的斜度。

该装置还包括:呈水平布置的X轴方向的直线导轨副,该直线导轨副装在同方向布置的支撑板上;以及Y轴方向的直线导轨副,该直线导轨副装在同方向布置的支撑板上;所述呈Z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X轴方向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且呈X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Y轴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或者所述呈Z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Y轴方向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且呈Y轴方向布置的支撑板安装于呈X轴布置的直线导轨副上)。支撑板与安装于其直线导轨副上的支撑板之间,通过驱动机构连接。脱盖机构的垂直投影不与任一支撑板的垂直投影相互重合。

本发明所述驱动机构可选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见技术,例如,可以是转轴、皮带和步进电机的组合;或者是转轴、齿轮和步进电机的组合。

使用方法的说明:

本发明用于取样拭子1的脱盖、加盖及丢弃处理。

如图1、2所示,取样拭子1包括试管11、试管台阶12、试管盖13、取样杆14和取样把手15。取样杆14和取样把手15为固定一体,取样杆14中段有一台阶,用于卡住并将试管盖13提起。取样把手15的端部设有沉孔16。

如图3所示,取样拭子1将放置在试管夹持机构中被送入脱盖装置。取样拭子1移动至长压块21处时,试管台阶12将被限位台阶23导引。限位台阶23具有向下延伸的斜度,对应的短压块22也将有对应的限位台阶23,作用为做取样拭子方向导引,并压迫试管台阶12,使脱盖过程中试管不被拔起。脱盖机构通过直线导轨副安装在Z轴支撑板,通过步进电机皮带组实现上下移动。Z轴支撑板将固定在电机上,可以进行旋转运动。固定电机支架将通过直线导轨副安装在Y轴支撑板,通过步进电机皮带组实现在Y轴上前后移动。以上整个组件也将通过直线导轨副装载在X轴支撑板上,通过步进电机皮带组实现左右方向移动。

如图4所示,脱盖爪31具备脱盖槽311,槽型优选开口较大,内部变小。取样拭子1运转到脱盖位时,脱盖爪31将前移,即将取样杆14卡入脱盖槽311里。脱盖爪31左侧安装有扫描探头33,其将检测是否有取样把手15。若无,脱盖机构则复位,不进行脱盖处理;若有,则将脱盖爪31向上拉起。此时,取样杆14将试管盖13一起带起,试管11因为被限位台阶23挡住,所以脱盖将非常容易被执行。

自重块32被安装在脱盖爪31上方,并安装于直线导轨副上,便于自重块32上下自由移动。如图3所示,自重块2下方设有呈圆锥型压锥321,与沉孔16配合;自重块32一侧为限位挡条322。自重块32将由限位柱34限位。当脱盖爪31下探去拔盖,并压锥321距离取样把手15一定距离时,限位挡条322将被限位柱34阻挡而使自重块32不能继续移动。脱盖爪31在去抓取样把手15的过程中没有干涉。当取样把手15被拔起以后,因为自重块32不会随脱盖爪31一起向上移动,压锥321即可插入沉孔16,保证了整个拔盖过程和移动过程都不会脱落。

如图所示,整个机构具备3个步进电机皮带运动组,其可使脱盖机构X、Y、Z轴向的移动。并且Z轴方向运动支撑板将固定在一电机转轴上,实现脱盖机构转向。当取样杆14和试管盖13被完全提起后,通过电机转动将其转至脱盖区的对面,对面将放置一垃圾桶。自重块32还固定有光耦挡片323,其正常过程都将遮盖住光耦324。脱盖机构将向下运动准备将取样杆14等丢弃在垃圾桶中。当取样杆14底部碰倒垃圾桶或其它废取样杆等废品时,自重块32将被顶起,直到光耦挡片323脱离了光耦324时,脱盖机构将停止向下移动,并沿着脱盖槽311缺口方向拉动取样杆14,利用底部的摩擦,促使棉签杆脱离脱盖槽311,并使整取样杆脱落于垃圾桶。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可以使丢弃运动在垃圾桶的随意位置进行丢弃,避免了垃圾单处过多现象。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专利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专利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