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658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胸膜炎是指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性病变,常继发于肺部或胸膜疾病,最多见的是结核性胸膜炎。其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可有恶寒、发热。病情轻者可无症状。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胸痛是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常突然发生,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或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也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 加剧。胸痛是由壁层胸膜的炎症引起,出现于正对炎症部位的胸壁。也可表现为腹部、颈部 或肩部的牵涉痛。深呼吸可致疼痛,引起呼吸浅快,患侧肌肉运动较对侧为弱。若发生大量积聚,可致两层胸膜相互分离,则胸痛可消失。大量胸腔积液可致呼吸时单侧或双侧肺活动受限,发生呼吸困难。查体可闻及胸膜摩擦音。目前,西医治疗胸膜炎通常采用抗生素、激素疗法,配合口服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治标不治本及副作用大的不足。

中医认为胸膜炎的病因包括两方面,外因:正气不足,寒邪袭肺,卫阳受损,肺气失宜,积湿成饮,留于胸胁,悬结不散;或寒郁化热,灼液成痰,闭阻胸胁,乃成斯病。内因:为饮食不节,恣食生冷,暴饮过量之水,遏伤脾阳,湿聚为饮。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胸膜炎的发病机理,采用补肺益肾、利气化痰、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泻水逐饮、活血消肿的治法,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治疗胸膜炎存在治标不治本及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天花粉10-30份、虎杖5-25份、小飞扬草5-25份、白芥子5-20份、两面针5-25份、侧柏叶5-25份、太子参5-25份、水葫芦根5-25份、大戟5-20份、手掌参5-25份、马耳草5-25份、番泻叶5-20份、沙棘5-25份、杠板归5-25份、水蔓青5-25份、天葵子5-20份、葡萄根5-25份、啤酒花5-25份、冬虫夏草5-20份、岗梅根5-25份、败酱草5-25份、降香5-20份、蜢臂兰5-25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天花粉20份、虎杖15份、小飞扬草15份、白芥子10份、两面针15份、侧柏叶15份、太子参15份、水葫芦根15份、大戟10份、手掌参15份、马耳草15份、番泻叶10份、沙棘15份、杠板归15份、水蔓青15份、天葵子10份、葡萄根15份、啤酒花15份、冬虫夏草10份、岗梅根15份、败酱草15份、降香10份、蜢臂兰15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天花粉具有生津止渴、降火润燥、排脓消肿的功效;虎杖具有活血散瘀、祛风通络、清热利湿、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小飞扬草具有清热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白芥子具有温中散寒、利气化痰、通络止痛的功效;两面针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祛风通络的功效;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止咳祛痰、祛风湿、散肿毒的功效;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水葫芦根具有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散瘀痛的功效;大戟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效;手掌参具有止咳平喘益肾健脾理气和血止痛的功效;马耳草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番泻叶具有泻热行滞、通便利水的功效;沙棘具有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的功效;杠板归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散瘀止血的功效;水蔓青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天葵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水通淋的功效;葡萄根具有祛风通络、利湿消肿、解毒的功效;啤酒花具有健胃消食、化痰止咳、利尿安神的功效;冬虫夏草具有补肺益肾、止血化痰的功效;岗梅根具有清热生津、活血解毒的功效;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降香具有行气活血、止血止痛的功效;蜢臂兰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互佐助,共奏补肺益肾、利气化痰、清热利湿、行气止痛、泻水逐饮、活血消肿的功效,对胸膜炎的治疗达到标本兼治。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7%,治愈率7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花粉20g、虎杖15g、小飞扬草15g、白芥子10g、两面针15g、侧柏叶15g、太子参15g、水葫芦根15g、大戟10g、手掌参15g、马耳草15g、番泻叶10g、沙棘15g、杠板归15g、水蔓青15g、天葵子10g、葡萄根15g、啤酒花15g、冬虫夏草10g、岗梅根15g、败酱草15g、降香10g、蜢臂兰15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花粉15g、虎杖25g、小飞扬草10g、白芥子20g、两面针5g、侧柏叶25g、太子参10g、水葫芦根20g、大戟5g、手掌参25g、马耳草10g、番泻叶20g、沙棘5g、杠板归25g、水蔓青10g、天葵子20g、葡萄根5g、啤酒花25g、冬虫夏草12g、岗梅根20g、败酱草5g、降香15g、蜢臂兰1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花粉25g、虎杖10g、小飞扬草20g、白芥子5g、两面针25g、侧柏叶10g、太子参20g、水葫芦根5g、大戟15g、手掌参10g、马耳草20g、番泻叶5g、沙棘25g、杠板归10g、水蔓青20g、天葵子5g、葡萄根25g、啤酒花10g、冬虫夏草20g、岗梅根5g、败酱草25g、降香12g、蜢臂兰20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花粉10g、虎杖20g、小飞扬草5g、白芥子15g、两面针10g、侧柏叶20g、太子参5g、水葫芦根25g、大戟12g、手掌参20g、马耳草5g、番泻叶15g、沙棘10g、杠板归20g、水蔓青5g、天葵子15g、葡萄根10g、啤酒花20g、冬虫夏草5g、岗梅根25g、败酱草10g、降香20g、蜢臂兰5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天花粉30g、虎杖5g、小飞扬草25g、白芥子12g、两面针20g、侧柏叶5g、太子参25g、水葫芦根10g、大戟20g、手掌参5g、马耳草25g、番泻叶12g、沙棘20g、杠板归5g、水蔓青25g、天葵子12g、葡萄根20g、啤酒花5g、冬虫夏草15g、岗梅根10g、败酱草20g、降香5g、蜢臂兰25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胸膜炎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65例,男37例,女28例,年龄25~70岁。

二、诊断依据:

1、以发热、盗汗、胸痛、乾咳、呼吸困难等为主要症状;

2、胸腔积液少量时可无明显体征,积液量多时可有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隔偏向健侧;

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多,血沉增快,结核菌素皮肤试验阳性;

4、x线检查: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更多量积液有向外侧、向上的弧形上缘的积液影,肺底部积液可见患侧“膈肌升高”,改变体位胸水可流动;

5、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胸膜炎,如:癌性或间皮瘤等。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五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忌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吸收,实验检查正常;

2、有效:症状明显改善,胸腔积液减少;

3、无效:症状、胸腔积液均未改善。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0个疗程,痊愈51例,随访未见复发;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

崔某,女,43岁。畏寒发热1周,全身酸痛,胸胀闷,咳嗽、口干饮多,呼吸困难,精神疲惫。诊见:苔白舌暗红,脉滑数。X 胸片显示左侧肋膈角变钝,显示不清,有外高内低致密阴影。诊断为 :胸膜炎 。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全身酸痛, 胸胀闷症状明显减轻,咳嗽、口干饮多,呼吸困难消失 ;继续服用2个疗程,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吸收,实验检查正常,治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2:

黄某,男,64岁。患有胸膜炎半年,常感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畏寒发热,乏力、盗汗,甚则呼吸困难。CT检查胸腔内有液体积聚。诊见:舌质红,脉浮弦略数。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胸痛、咳嗽、畏寒发热等症明显减轻;继续服用5个疗程,所有症状消失,胸腔积液吸收,治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