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医院用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4964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信息化医院用护理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医院治疗用护理车。



背景技术:

医院护理人员每天都要对住院病人进行检查护理工作。在医院,医护人员为病人进行各种治疗、护理均需车子化,均需要通过护理车将所需物品推到病人身边,把用后物品推回处置室。而目前现有的治疗护理用车多是只设置操作台,无论其细分功能如何众多,总体上只是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过程中搬运药品和器械的工具,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公开了一种智能信息化的护理车,既具有常规的护理车的功能,又具有护理信息的采集和管理的功能。本发明提升护理质量,减轻工作负担,延伸医院的信息服务范围。

本发明给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信息化医院用护理车,包括车体,整个车体设计呈长方体外形,分为上下两层(21、22),车体底部设有轮系3,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垃圾箱4,所述垃圾箱4外挂在车体外侧,用于盛放护理用无菌器械或用具。

还包括控制盒5,控制盒内安装固定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上有电源、控制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RFID身份读取天线电路,通过电路板实现电源为各个功能模块供电连接,同时实现控制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RFID身份读取天线电路之间的连接。

还包括安置于病房中的生命体征采集模块,所述生命体征采集模块包括体温数据采集电路、脉搏数据采集电路、血压数据采集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用来采集住院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各项生命体征,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数据提供给车载的控制处理器;所述生命体征采集模块佩戴附着在病人肢体上,并包括代表病人身份的RFID电子标签,车体推入病床体附近可读范围内,病人的身份信息、生命体征即刻就发射到车载的控制处理器中。

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手推扶手1,所述扶手上设置有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与控制盒中的控制处理器连接,设定好当班护士的身份信息。

本发明具备了现场数据直接采集、输入和处理功能,在大幅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同时,还大量减少了现有纸质文件(各种医嘱及其执行单据)的数量和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带来护理工作的新局面。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护理人员需要或者希望能够携带更多的物品去执行医嘱。车载控制器,可以现场提供各种护理信息的查询、校对和输入;车载身份识别装置可以自动识别患者和护士的身份,与车载控制器连接后,可实现医嘱信息的自动校核和执行结果的现场确认;车载系统流动时能够自动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将结果直接送入车载系统中,从而实现生命体征的自动记录、处理,为电子病历提供直接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体部分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控制盒内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垃圾装袋器在张拉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垃圾装袋器在收紧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固定内圈1,压袋外圈2,开关装置3,固定点4,内圈竖杆31,外圈竖杆32,横杆33,压条331,外圈竖杆的实心内杆322,外圈竖杆的空心套杆321。

具体实时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整个发明包括:车体,整个车体设计呈长方体外形,分为上下两层(21、22),车体底部设有轮系3,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垃圾箱4,所述垃圾箱4外挂在车体外侧,用于盛放护理用无菌器械或用具,

还包括控制盒5,控制盒内安装固定有集成电路板,所述集成电路板上包括电源、控制处理器、无线通信模块、RFID身份读取天线电路,通过电路板实现电源为各个功能模块供电连接,同时实现控制处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RFID身份读取天线电路之间的连接。

还包括安置于病房中的生命体征采集模块,所述生命体征采集模块包括体温数据采集电路、脉搏数据采集电路、血压数据采集电路、无线通信模块、电源模块,用来采集住院病人的体温、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并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采集数据提供给车载的控制处理器;所述生命体征采集模块佩戴附着在病人肢体上,并包括代表病人身份的RFID电子标签,车体推入病床体附近可读范围内,病人的身份信息、生命体征即刻就发射到车载的控制处理器中。电源模块为其他各个电路供电,所述的生命体征采集模块可以采用分离式的,也可以采用集成式的。

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手推扶手1,所述扶手上设置有人机界面,人机界面与控制盒中的控制处理器连接,设定好当班护士的身份信息。

或者在扶手上安装指纹识别模块,当班护士的身份信息通过指纹触摸直接将自己的身份信息输入至车载的控制器中。

所述RFID身份读取天线电路,可以直接采用车体上的金属制扶手,即将金属制的扶手利用为阅读器天线。

本发明中各个功能模块: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带连机接口的无线网卡或GPRS数据模块或或者蓝牙无线数据收发模块;所述的生命体征采集模块采用现有的带连机接口的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智能传感器;所述的电源可以是现有的蓄电池、锂电池或干电池。

本发明的工作:

由于本发明配备了与控制处理器相连接的测量不同生命体征参数的生命体征采集模块,实现生命体征的自动测量、记录和处理。

由于本发明还配备了RFID身份识别模块,并且与控制处理器实现了连接,可以实现患者和临床护士身份的自动识别;

由于本发明配备了控制处理器和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实现与医院HIS系统的无线接入,使护理车升级成为一个数字化的流动护士站。

实施例2

本发明的目的又公开了一种垃圾装袋器,应用于实施例1图1中的护理车上的4上,优化了此护理车,垃圾进袋过程干净、利落、卫生,使用时操作方便。

一种垃圾装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可调节大小的固定内圈、起压袋作用的压袋外圈、起撑开作用的开关装置,所述内圈和外圈通过共有的固定点联结;

所述内圈为橡胶制的皮带,其首末两端设有齿状结构,通过首末端啮合形成环形体,大小可调,环形体紧套于垃圾桶上;

所述外圈包括可调大小的铁皮卷和橡皮筋组成,所述铁皮卷撑开时首末端相接形成的圈应该大于等于垃圾桶外圈;

所述开关装置包括两根竖杆和起杠杆作用的横杆,所述两竖杆顶端通过连接点分别连接于内圈、外圈之上,所述横杆前端通过固接点A与外圈上的竖杆底端连接,横杆后端与内圈上的竖杆接触,且横杆后端设有压条,压条一端通过连接点O连接于横杆上,压条另一端开放,内圈上的竖杆底端插入压条与横杆形成的开口内。

进一步说明,所述铁皮卷也可以用钢丝卷代替,主要发挥其有形、刚性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改进,对与外圈相连接的竖杆进行结构改进,设计成有两根基本等长的金属杆套叠接合而成,内杆为实心的,外杆是空心的,实心内杆外径小于空心外杆内径,所述实心内杆底端通过固接点A与横杆前端连接,所述空心外杆顶端与外圈连接,空心外杆底端与实心内杆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使实心内杆虽能在空心外杆内轴向移动但不能完全脱离空心外杆。

本发明设计原理为:利用杠杆原理将推力传递至具有弹力、可调节大小的外圈,外圈打开时很方便得完成装袋;外圈弹力作用下收紧时,确保垃圾袋很稳贴得限制在垃圾桶内。

本发明结构简单,容易制造,使用极为方便,不需要专用的垃圾袋和垃圾桶配套使用,适用性强,它能较好的解决人们普遍感到的垃圾装袋难、装袋不方便的问题。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垃圾装袋器包括有可调节大小的固定内圈1、起压袋作用的压袋外圈2、起撑开作用的开关装置3,内圈和外圈通过共有的固定点4联结;

所述内圈1为橡胶制的皮带,其首末两端设有齿状结构,啮合后首末端相接形成环形体。调整首末端啮合位置,可调整环形体大小,该环形体内圈将用于紧套在垃圾桶外。

所述外圈2由可调大小的铁皮卷和橡皮筋组成,所述铁皮卷撑开时首末端相接形成的圈应该大于等于垃圾桶外圈。铁皮卷也可以用钢圈代替,主要发挥其有形、刚性的支撑作用。橡皮筋提供能收缩能扩大的弹性作用。

所述开关装置3包括两根竖杆(31、32)和起杠杆作用的横杆33,所述竖杆(31、32)顶端通过连接点分别连接于内圈1、外圈2之上,所述横杆3前端通过固接点A与竖杆32底端连接,横杆3后端与竖杆31接触,且横杆3后端设有压条331,压条331一端通过连接点O连接于横杆3上,压条另一端开放,竖杆31底端插入压条331与横杆3形成的开口内。

使用时,通过固定点4将整个垃圾装袋器固定于垃圾桶外壁上,根据配套的垃圾桶桶径大小调节内圈1的大小,使内圈不易在桶壁上位移为宜。人外力施加压力于压条331上,通过连接点O将接受的外力传递给横杆33上。横杆3与竖杆31接触点为支点,横杆3作为杠杆向外偏转,支点变移至终点O处时外圈受竖杆32作用下被完全打开,外圈中橡皮筋处于张拉状态,如图3所示。这时可以很方便地完成将预备张口的塑料袋铺入垃圾桶内,将塑料袋外口翻出垃圾桶以及内圈1外。(装袋过程及装袋后形态为生活常识,本说明书不作具体赘述,附图中也未作显示)。外力撤消后,外圈中由于橡皮筋作用收紧回复(如图3所示的状态),使得整个外圈紧贴垃圾桶外壁,将预置的塑料袋口外沿夹入内圈、外圈之间。

实施例3

实施例3为实施例2的改进形式。

对实施例1中与外圈相连接的竖杆32进行结构改进,设计成有两根基本等长的金属杆套叠接合而成,如图3所示,实心内杆322为实心的,空心套杆321是空心的,实心内杆外径小于空心套杆321内径,所述实心内杆底端通过固接点A与横杆3前端连接,所述空心套杆321顶端与外圈2连接,空心套杆321底端与实心内杆顶端设置有限位结构,使实心内杆虽能在空心套杆321内轴向移动但不能完全脱离空心外杆。不受力的情况下,两根金属杆(321、322)套在一起呈收缩折叠状态,即仅一根金属杆的长度。当横杆3向外偏转过程中,人外力作用下外圈2被完全打开后,同时重力作用下实心内杆322自然从空心套杆321内下滑掉垂下来,此时两根金属杆纵向长度加合。外力撤销后,由于内杆底端通过固接点A与横杆3前端的连接,内杆逆重力势能被挤入返回空心外杆内,两金属杆呈收缩折叠状态。

尽管上面对本发明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应当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