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91269阅读:8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敏性皮炎是由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是指人体接触到某些过敏源而引起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等皮肤病症,具体的过敏原可以分为接触过敏原、吸入过敏原、食入过敏原和注射入过敏原四类,每类过敏原都可以引起相应的过敏反应,主要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皮炎、湿疹、荨麻疹。

过敏性皮炎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皮肤炎症反应,常见的过敏性皮炎主要有二类,接触性皮炎和化妆品皮炎,不同致病因素所致的过敏反应不同。

接触性皮炎是因皮肤或粘膜部位接触某种外来刺激物质后所导致的皮肤急性炎症反应。其原因可分两大类:原发性刺激,主要由强酸、强碱、斑蟊和某些刺激性较强或浓度较大的化学物质引起,此类无个体选择性,且无潜伏期,任何人接触均可立即引起皮肤急性炎症;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此型主要是迟发性变态反应(第vI型变态反应),是由于接触某种刺激因子(过敏原)作用于皮肤和粘膜后,仅有少数具有特异性过敏体质的人发病,初次接触后并不立即发病,而往往经过4~20天的潜伏期(平均7~8天)使机体先致敏,如再次接触该物质后,可在12小时左右(一般不超过72小时)即可发生皮炎。此类过敏反应是接触性皮炎中最常见者。

由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炎症,称化妆品皮炎。有人经常使用某种化妆品,一旦停用或再次使用便会发生过敏反应;也有人在首次使用后面部即出现过敏反应,还有的是在使用后经过日光照晒而发生反应。

多数患者在使用化妆品后数小时即发生过敏现象,这在医学上称立即型(或速发型)过敏反应,经过数天才发生过敏反应的则称为迟发型反应。一般以立即型反应较多,化妆品皮炎轻者仅有局部皮肤瘙痒,少许零散的小红丘疹、红斑及轻度肿胀,重者局部皮肤水肿,有弥漫性红斑,大小不等的水疤,甚至渗液糜烂。

现代临床上对于过敏性皮炎多应用西药治疗,如艾洛松,皮炎平等药物,但这些药副作用大,涂用时间长,大多有成瘾性,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能根治。因此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药膏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对于治疗过敏性皮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药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消毒杀菌,消肿散瘀,止痒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治疗过敏性皮炎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制成所述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白千层、花斑叶、荚蒾、合萌、走马风和矮人陀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3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2)将大青叶、岗松、紫草、酸模和五色梅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用8%白矾溶液浸泡2小时,然后加入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吐烟花、亚麻子、火炭母草和百部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喷洒清水,润透后晒干,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4)将鸡翮羽洗净,晾干,放入容器烧至灰,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混合后制成药膏,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白千层:味辛,性微温。芳香解表,祛风止痛。用于感冒发热,风湿关节痛,神经痛,肠炎腹泻,过敏性皮炎,湿疹。

大青叶:味苦,性寒;归心、胃经。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邪入营,高热神昏,发斑发疹,黄疸热痢,痄腮喉痹,丹毒痈肿。《江西草药》载:“治急性肝炎,肺结核,矽肺牙痛,蛇伤,过敏性皮炎。”

花斑叶:味辛,性温。疏风解毒,消肿散瘀,接骨续筋。用于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骨折筋伤,跌打扭伤,风湿麻木。

荚蒾:味酸,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用于疔疮发热,风热感冒,过敏性皮炎。《唐本草》载:“主三虫,下气,消谷,煮树枝汁和粥以饲小儿,杀蛔。”

吐烟花:味甘,微涩,性凉;归肝、心、脾经。清热利湿。用于治急慢性肝炎,神经衰弱,过敏性皮炎,下肢溃疡,疖肿。

亚麻子:味甘,性平;归肺、肝、大肠经。润肠通便,养血祛风。用于肠燥便秘,老人皮肤干燥起鳞屑,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疮疡湿疹。《本草图经》载:“治大风疮癣。”

岗松:味辛、苦、涩,性凉。瘀止痛,清热锊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热泻热淋,小便不利,阴痒脚气,湿疹,皮肤瘙痒,疥癣,水火烫伤,虫蛇咬伤。《广西中药志》载:“有通淋利尿作用,治膀胱热,小便不利,阴痒,皮肤热气。煎水洗皮肤烂痒、湿疹,蜈蚣伤,疮癞等。”

合萌:味甘、淡,性寒;归肺、胃经。清热去风,利湿消肿,解毒。用于风热感冒黄疸,痢疾胃炎,腹胀淋病,痈肿皮炎,湿疹。《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清热利湿,消肿止血。”

火炭母草:味酸、甘,性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泄泻痢疾,黄疸,风热咽疼,虚弱头昏,小儿疰夏,惊搐,妇女白带,痈肿湿疮,跌打损伤《常用中草药手册》载:“清利湿热,消滞解毒,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疖肿,跌打扭伤,皮炎湿疹,瘙痒。”

鸡翮羽:味甘,性温;归肝,肾经。破瘀消肿,祛风。用于血闭痈疽,阴痜骨哽,产后小便不禁,小儿遗尿,过敏性皮炎。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鸡翮羽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荨麻疹及神经性皮炎等具有显著疗效。

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用于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陕西中草药》载:“治汤火伤,皮炎,湿疹,尿路感染。”

酸模:味酸,性寒;归肺、脾经。凉血解毒,通便杀虫。用于内出血,痢疾便秘,内痔出血,治疥癣,疔疮,神经性皮炎,湿疹。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酸模具有抗菌作用,有利于对过敏性皮炎的治疗。

五色梅:味苦、臭,性凉;归大肠经。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疖肿,跌打损伤。《广东中药》载:“祛风止痒,消肿止痛,散毒,敷大肠疡痈。”

走马风:味辛、苦,性温。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用于伤风感冒,头风头痛,风寒湿痹,关节酸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疖,湿疹蛇伤。《常用中草药手册》载:“祛风湿,通经活络,解表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跌打扭伤,毒蛇咬伤,湿疹皮炎,痈疮疖肿。”

矮人陀:味苦,性寒。舒筋活血,凉血止血。用于治贫血,失血过多,风湿痛,跌打损伤,胃痛,疖疮痈肿,皮炎湿疹。《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载:“活血祛瘀,止血消肿,治跌打损伤,衄血吐血,经闭乳腺炎,痈疖。”

百部:味甘、苦,性微温;归肺经。肺下气止咳。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百日咳,头虱体虱,蛲虫病,阴痒。《本草拾遗》载:“火炙浸酒空腹饮,去虫蚕咬,兼疥癣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药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清热解毒,消毒杀菌,消肿散瘀,止痒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治疗过敏性皮炎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过敏性皮炎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一种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白千层、花斑叶、荚蒾、合萌、走马风和矮人陀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3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2)将大青叶、岗松、紫草、酸模和五色梅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用8%白矾溶液浸泡2小时,然后加入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3)将吐烟花、亚麻子、火炭母草和百部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喷洒清水,润透后晒干,研末,得到过140目的细粉,备用;

(4)将鸡翮羽洗净,晾干,放入容器烧至灰,得到过160目的细粉,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稠膏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细粉混合后制成药膏,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的中药药膏。

用法用量:外用,涂抹于过敏性皮炎处,4~6小时更换一次,2天为1个疗程,通常1~3个疗程痊愈,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本实施例的中药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过敏性皮炎患者52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0例,其中男性120例,女性140例,年龄17~60岁,平均年龄33岁,病程7天~6个月,平均4个月。对照组260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36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5天~7个月,平均3个月。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外用,涂抹于过敏性皮炎处,4~6小时更换一次,2天为1个疗程,通常1~3个疗程痊愈,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对照组涂用醋酸氟轻松乳膏涂于患处,一日2次。

3、疗效判定:

(1)治愈: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水肿红斑等症状消失;皮炎消失,身体痊愈。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

(3)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4、结果:

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的治疗组中,治愈221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治愈率85%,总有效率94.2%。

对照组中治愈201例,有效29例,无效30例,治愈率77.3%,总有效率88.5%。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陆××,女,18岁,学生,江西九江人。患者胳膊上奇痒,一挠会有红色斑点,越挠越多,最后成一片,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学习,曾用过多种药物,效果均不佳。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1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涂用1个疗程,以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2、荣××,女,23岁,学生,甘肃嘉峪关人。患者近期皮肤红肿、发痒、风团、脱皮,经检查被我院确诊为过敏性皮炎。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2个疗程后,皮肤逐渐康复,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涂用1个疗程,以上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翁××,男,31岁,自由职业,陕西延安人。患者最近浑身很痒,出现很多疹子,身体局部红肿,脱皮,曾使用多种药物,效果均不佳。被确诊为过敏性皮炎。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涂用1个疗程后,以上症状消失,恢复健康。随访至今未复发。

4、于××,男,40岁,检测员,河南南阳人。患者因接触刺激性较强化学物质,双手与手臂奇痒,有红斑脱皮等症状,被我院确诊为急性过敏性皮炎。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2个疗程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涂用1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5、封××,女,48岁,教师,湖北鄂州人。患者因化妆品引起皮肤炎症,有过敏反应,脸部奇痒,红肿,有红斑点。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1个疗程后,以上症状好转,继续涂用2个疗程后,以上症状消失,恢复健康,随访至今未复发。

6、邢××,男,57岁,建筑工人,四川德阳人。患者大腿、手臂、腋窝等部位出现痒、红、小米粒似的疙瘩,早晚厉害,曾使用过多种药物,效果不佳。涂用本发明中药药膏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而涂用1个疗程后,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