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听诊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4043阅读:7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听诊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听诊器。



背景技术:

心脏病及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听诊是对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传统的听诊器存在多方面的不足,从而阻碍了医学在心音或呼吸音诊断方面的发展。如果听诊的优点能够用简单、低成本和易使用的装置来实现的话,将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现有技术中已有电子听诊器出现,但是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使用效果也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听诊器,通过设置泄压通道及隔离罩等结构,可平衡听诊器的内外气压压强并隔绝噪声,以提升听诊器的灵敏度及信噪比。

提供一种电子听诊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听诊器膜固定在下壳体上用于接触人体而传导心音或肺音,腔体罩与下壳体紧密连接并与听诊器膜合围成聚声腔,传声器置于聚声腔中并固定在腔体罩上,腔体罩上具有通孔使聚声腔内部与外部连通,该听诊器进一步包括隔离罩,隔离罩罩设在腔体罩外部,留有使通孔与外界导通的通道,上壳体与下壳体固接为一体,气流通过上壳体上的泄压孔与外界导通。

进一步的,传声器通过减震支架置于聚声腔中并固定在腔体罩的中央位置处;减震支架采用中央悬架结构,传声器固定于悬架结构上;减震支架为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听诊器膜的材料为PMMA、亚克力、PP、PVC之一或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腔体罩与下壳体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隔离罩的材料为弹性材料。

进一步的,上述弹性材料为硅胶或普通橡胶。

进一步的,听诊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外部终端进行连接,当听诊器通过有线方式与外部终端进行连接时,连接外部的导线穿过设置在上壳体的另一通孔或者直接穿过泄压孔与气流通道共用该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子听诊器的爆炸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子听诊器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电子听诊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子听诊器进行详细说明。附图1、2示出了本发明的电子听诊器的结构,该电子听诊器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听诊器膜3固定在下壳体2上用于接触人体而传导心音或肺音,腔体罩6与下壳体2紧密连接并与听诊器膜3合围成聚声腔,传声器4通过减震支架5置于聚声腔中并固定在腔体罩6的中央位置处,连接传声器4的导线(图中未示出)从腔体罩6上的通孔62伸出后沿着第一凹槽61引出,通孔62同时也是气体通道使聚声腔与聚声腔外部可连通,该听诊器进一步包括隔离罩7,其上设置有第二凹槽71,隔离罩7以使凹槽71与腔体罩上的凹槽61相对齐的方式罩设在腔体罩6外部,进而使得第一凹槽61与第二凹槽71一起形成了供导线引出及气流导通的通道,导线连接至线路板8,上壳体1与下壳体2固接为一体(附图3),气流通过上壳体1上的泄压孔12与外界导通。

其中,听诊器膜3的材料为PMMA、亚克力、PP、PVC之一或复合材料;传声器4为驻极体电容式咪头;减震支架5可采用中央悬架结构,传声器4固定于悬架结构上,减震支架5为弹性材料制成,优选为硅胶或普通橡胶;腔体罩6与下壳体2通过螺接的方式连接;腔体罩6材料为金属或树脂材料;隔离罩7的材料为弹性材料,优选为硅胶或普通橡胶;听诊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外部终端进行连接,当听诊器通过有线方式与外部终端进行连接时,连接外部的导线穿过设置在上壳体的另一通孔11或者直接穿过泄压孔12与气流通道共用。

通过设置减震支架和隔离罩可减少外部震动及噪声对传声器拾音的影响,通过设置泄压通道平衡了听诊器内外的压强,提升了听诊器性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