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角度的脊柱后凸矫形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314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可调整角度的脊柱后凸矫形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脊柱矫形内固定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脊柱后凸矫形棒。



背景技术:

脊柱后凸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尤其是强直性脊柱炎和半椎体等造成的脊柱后凸畸形,多需要截骨矫形治疗,但是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矫形过程中后凸度数的不断变化需要不断地行弯棒技术,这样多次弯棒不仅会降低矫形棒的抗疲劳性,而且整个过程操作起来相当复杂,费时费力,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脊柱后凸矫形棒。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脊柱后凸矫形棒,该脊柱后凸矫形棒包括第一矫形棒、第二矫形棒,所述第一矫形棒、第二矫形棒的端部均为球窝结构;所述第一矫形棒、第二矫形棒中任意一个的球窝结构上设置齿状突起,另一个的球窝结构内设置与齿状突起配合的凹槽;所述第一矫形棒、第二矫形棒的球窝结构通过螺钉和螺母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矫形棒和第二矫形棒靠近球窝结构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球窝结构一端的直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齿状突起设置在第一矫形棒一端的球窝结构上,所述第二矫形棒的球窝结构内设置与齿状突起配合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降低弯棒的次数,不用使用预置棒,大大降低手术时间和操作的复杂程度,使手术变得简单,快速;球窝结构内部齿轮吻合加外部螺钉、螺母的固定,更加的坚固,降低松动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内部构造图。

图中1-第一矫形棒、2-第二矫形棒、3-螺钉、4-齿状凸起、5-球窝结构、6-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调整角度的脊柱后凸矫形棒,如图1、2、3所示,该脊柱后凸矫形棒包括第一矫形棒1、第二矫形棒2,所述第一矫形棒1、第二矫形棒2的端部均为球窝结构5;所述第一矫形棒1、第二矫形棒2中任意一个的球窝结构5上设置齿状突起4,另一个的球窝结构5内设置与齿状突起4配合的凹槽,通过齿状突起4和凹槽的配合,使得第一矫形棒1、第二矫形棒2固定,并且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矫形棒1、第二矫形棒2的球窝结构5通过螺钉3和螺母6固定连接,形成牢固的固定,不宜松动。

所述第一矫形棒1和第二矫形棒2靠近球窝结构5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球窝结构5一端的直径,这样,够增加矫形棒的强度,防止断棒的发生;例如:所述第一矫形棒1、第二矫形棒2中距离球窝结构5远端的棒直径为5.5mm或者6.0mm的圆棒,近端直径为8mm。

所述齿状突起4设置在第一矫形棒1一端的球窝结构5上,所述第二矫形棒2的球窝结构5内设置与齿状突起4配合的凹槽。

发明的工作过程:

首先要将连接两根矫形棒的螺柱7拧紧,将棒预弯到需要的弧度状态,再将螺柱7旋松,这样,两根矫形棒就能够调整角度,将两根矫形棒固定到椎弓根螺钉上面,球窝结构5所在的部位,正是后凸最严重的需要矫形手术的部位,继续松动螺钉3,形成合适的角度后拧紧螺钉3进行固定。手术矫形过程中随着后凸度数的变化,不断的送动和拧紧螺钉3,手术最后将两根矫形棒球窝结构5的齿状突起4和凹槽完美的吻合后将螺钉3和螺母6拧紧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