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1960阅读:720来源:国知局
助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推车,具体讲是一种辅助老人或患者行走的助行车。



背景技术:

助行车是一种可用手推动行走的手推车,当使用者行动不便时,便可在行走时同时推动助行车,并通过助行车保持行走时身体的平衡,其广泛应用于辅助老人或患者行走。为了便于携带和存放,现有技术的助行车大都为可折叠式的,其结构一般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车架,且每个车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支撑座,所述上支架的上端设有扶手,且上支架的下端与支撑座连接,下支架与支撑座铰接,所述支撑座和下支架上均连接有车轮,所述两个车架之间连接有收折机构,该收折机构一般包括两个交叉呈X形的支杆,且两个支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两个支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座铰接,且两个支杆的上部分别与两个上支架铰接。上述现有技术的助行车,在折叠时一般要分三步进行折叠,即第一步向上折叠一个下支架,第二步向上折叠另一个下支架,第三步将收折机构相向折叠在一起;同理,在展开时也要进行三步操作才能使其展开,因此其折叠或展开的操作比较麻烦,且费时较长,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快速折叠或展开,且操作时间短,操作方便的助行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助行车:它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车架,且每个车架包括一个上支架和一个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之间设有一个支撑座,所述上支架的上端设有扶手,且上支架的下端与支撑座连接,下支架与支撑座铰接,所述支撑座和下支架上均连接有车轮;所述两个车架之间设有收折机构,所述的收折机构分别与两个车架铰接,所述的收折机构上连接有与两个下支架相对应的两个拉杆,且每个拉杆的下端与与之对应的下支架连接,当收折机构合拢时,所述的两个拉杆带动两个下支架向上收折,且当收折机构展开时,所述的两个拉杆带动两个下支架向下展开。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助行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助行车在折叠时将两个车架相向合拢,从而带动收折机构转动收合,收折机构收合的同时通过拉杆带动两个下支架向上折叠,从而使助行车折叠;当展开助行车时,用手向外分开两个车架,从而使收折机构展开,同时拉杆带动两个下支架向下展开。因此该助行车能快速折叠或展开,其折叠或展开只需要一步就可操作完成,且操作时间短,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收折机构上连接有两个能随收折机构合拢时向上转动的挡杆,所述两个拉杆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挡杆万向连接,且两个拉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架万向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收折机构包括两个交叉呈X形的支杆,且两个支杆的中部铰接,所述两个支杆的下端分别与两个车架上的支撑座或上支架铰接,所述两个上支架的内侧壁上均铰接一连杆,所述两个支杆的上部均与连杆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两个挡杆连接在两个支杆的上端,且挡杆设置在支杆上部铰接处的上方并位于两个上支架的内侧。

作为改进,所述的拉杆包括拉杆本体,所述拉杆本体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件,所述的两个连接件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孔,且连接孔的内壁呈内凹的球形内壁;所述挡杆和下支架上均连接一连接柱,所述的连接柱上设有外凸的球形部,所述的球形部设置在连接孔内,且球形部的外侧壁与连接孔的内壁球面连接。该拉杆本体两端连接的两个带连接孔的连接件,该带连接孔的连接件也称为羊眼轴承,该连接孔内壁呈内凹的球形内壁,该连接孔与连接柱外凸的球形部的球面连接配合,因此拉杆在带动下支架收合或展开时,拉杆相对于连接柱不仅能周向转动,而且能沿连接柱的轴向偏移,从而使拉杆能更好、更顺畅地带动下支架进行收折动作。

作为改进,所述两个挡杆上连接一软质坐布。该软质坐布在展开后可供使用者坐在上面休息。

作为改进,所述两个上支架上部连接一软质靠垫。该软质靠垫在展开后,当使用者坐在软质坐布上时,方便使用者后背靠着休息。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上支架的内侧壁上均铰接一连杆,所述两个支杆的上部均与连杆的自由端铰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助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助行车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助行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助行车的拉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助行车的拉杆与连接柱的连接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如图所示:

1、车架,2、上支架,3、下支架,4、支撑座,5、车轮,6、收折机构,7、支杆,8、拉杆,9、挡杆,10、扶手,11、软质坐布,12、软质靠垫,13、连杆,14、拉杆本体,15、连接件,16、连接孔,17、连接柱,18、球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本发明助行车,它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车架1,且每个车架1包括一个上支架2和一个下支架3,所述上支架2和下支架3之间设有一个支撑座4,所述上支架2的上端设有扶手10,且上支架2的下端与支撑座4连接,下支架3与支撑座4铰接,所述支撑座4和下支架3上均连接有车轮5;所述两个车架1之间设有收折机构6,所述的收折机构6分别与两个车架1铰接,所述的收折机构6上连接有与两个下支架3相对应的两个拉杆8,且每个拉杆8的下端与与之对应的下支架3连接,当收折机构6合拢时,所述的两个拉杆8带动两个下支架3向上收折,且当收折机构6展开时,所述的两个拉杆8带动两个下支架3向下展开。

所述收折机构6上连接有两个能随收折机构6合拢时向上转动的挡杆9,所述两个拉杆8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挡杆9万向连接,且两个拉杆8的下端分别与两个下支架3万向连接。

所述的收折机构6包括两个交叉呈X形的支杆7,且两个支杆7的中部铰接,所述两个支杆7的下端分别与两个车架1上的支撑座4或上支架2铰接,所述两个上支架2的内侧壁上均铰接一连杆13,所述两个支杆7的上部均与连杆13的自由端铰接;所述的两个挡杆9连接在两个支杆7的上端,且挡杆9设置在支杆7上部铰接处的上方并位于两个上支架2的内侧。

所述的拉杆8包括拉杆本体14,所述拉杆本体14的两端连接两个连接件15,所述的两个连接件15上均设有一个连接孔16,且连接孔16的内壁呈内凹的球形内壁;所述挡杆9和下支架3上均连接一连接柱17,所述的连接柱17上设有外凸的球形部18,所述的球形部18设置在连接孔16内,且球形部18的外侧壁与连接孔16的内壁球面连接。该拉杆本体14两端连接的两个带连接孔16的连接件15,该带连接孔16的连接件15也称为羊眼轴承,该连接孔16内壁呈内凹的球形内壁,该连接孔16与连接柱17外凸的球形部18的球面连接配合,因此拉杆在带动下支架收合或展开时,拉杆相对于连接柱17不仅能周向转动,而且能沿连接柱的轴向偏移,从而使拉杆能更好、更顺畅地带动下支架进行收折动作。

所述两个挡杆9上连接一软质坐布11。

所述两个上支架2上部连接一软质靠垫12。

本发明助行车在折叠时将两个车架相向合拢,从而带动收折机构的两个支杆转动收合,收折机构收合的同时通过拉杆带动两个下支架向上折叠,从而使助行车折叠;当展开助行车时,用手向外分开两个车架,从而使收折机构展开,同时拉杆带动两个下支架向下展开。因此该助行车能快速折叠或展开,其折叠或展开只需要一步就可操作完成,且操作时间短,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