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88374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



背景技术:

龙脑型樟树叶精油中最高含量的化合物是龙脑。从该化学类型樟树中提取出的精油成分有右旋龙脑(d-龙脑,含量高达81.78%)、1,8-桉叶油素、芳樟醇、á-松油醇、柠檬烯、-蒈烯、对-伞花烃、á-松油烯,-油松油烯等单萜烯(醇)和草烯、-榄香烯、-香石竹烯等倍半萜烯。龙脑樟为江西省吉安林业科学研究所首次发现并定名的新的樟树化学型,发现并选育了龙脑樟优良家系“水上18号”,其叶含精油达1.90%以上,精油中龙脑含量达80.00%以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关樟树枝叶精油提取方法较多,主要有水蒸汽蒸馏法、气体吸附法、溶剂浸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水蒸气蒸馏法是使用最多的提取方法,主要原因是提取设备简单,容易操作,成本低,提取溶剂为水,对环境友好,无三废排放,因此备受青睐。在自制水蒸汽蒸馏器中加入适量沸水和新鲜樟树叶,加热蒸馏,蒸馏时产生的共沸蒸汽经冷凝管冷凝后滴入油水分离器而分为两相,水相在下层。上层的精油经水分离器旋塞放出,称重,计算其精油提取率。影响樟树叶精油提取率的3个关键因素是提取时间、水料比、提取功率,有研究表明:龙脑樟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水料比20:1,浸泡0h,提取2.0h;但也有研究表明,为节省成本,最佳提取时间为30min,水料比以12.5:1最佳,1200W为最佳提取功率。

天然的龙脑型樟树叶中提取的龙脑是右旋龙脑(d-龙脑),俗称天然冰片。蒸馏提取所得精油具有抗炎镇痛、促进渗透活性、抗菌抑菌等活性,因此,在香料香精方面和医药方面应用广泛。如今大部分的上班族因长时间坐立或者是缺乏运动,或多或少的存在颈椎或肩椎的疾病,但目前还没有较好效果的按摩油产品,因此,开发一种健康和方便的治疗产品显得意义深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每1000mL所述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中含有120-180mL龙脑樟精油和800-900mL杏仁油。优选地,每1000mL所述按摩油中含有150mL龙脑樟精油和850mL杏仁油。

所述按摩油制备方法如下:将杏仁油微温加热至35-45℃,优选为40℃,然后多层纱布过滤,待过滤后的杏仁油温度降至20-25℃,优选为25℃时,缓慢加入龙脑樟精油,搅拌(约3min)均匀后即得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静压灌装于20mL棕色玻璃瓶内,封口,储存备。其中,龙脑樟精油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水料比20:1,浸泡0h,提取2h。使用时,直接将按摩油涂抹在按摩部位。与目前市场上大多数龙脑精油产品相比,其操作简便易行,成分明确,使用了更少量的添加剂,效果更加确切。而针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按摩油,配方及制备工艺都比较复杂,且多用于皮肤保护及基础护理,并未见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精油,故该制备工艺在按摩油的制备上存在很大的优势。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龙脑樟精油具有抗菌抑菌活性,对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痤疮病菌等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同时对青霉菌、绿色木霉菌、水稻稻瘟病菌、松赤枯病菌、玉米纹枯病菌、玉米弯胞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及胶胞炭疽杆菌、须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和石膏小孢子菌等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能够治疗大量的细菌性感染疾病。同时龙脑樟精油还能镇痛抗炎,目前临床医学上,天然龙脑常用于缓解某些病症带来的疼痛感,临床实验显示,用龙脑与乙醇按比例配置,螺旋式涂擦在患者疼痛部位边缘,发现对肺癌及乳腺癌止痛效果较好,除此之外,龙脑樟精油还有促进渗透活性、治疗皮肤创伤等活性,这些药理活性都有利于治疗肩椎疾病。

杏仁油可抗氧化,预防衰老。杏仁油中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对身体生长及保养有重要作用。杏仁油中含有丰富的钙、锰、锌、磷、硒等矿物质元素,可增强记忆力。杏仁油具有良好的亲肤性,能迅速被皮肤吸收,具有保湿养颜、防皱纹的功效。杏仁油轻柔润滑、不油腻,可作为基础油,与植物油和精油调和制作各种护肤面膜和按摩香熏,是保养皮肤的上品。长期用杏仁油护发,可有效改善掉发、发质稀疏等。

本发明所述按摩油主要用于肩椎推拿按摩,起镇痛作用的成分主要是龙脑樟精油中的d-龙脑,同时d-龙脑的促渗透作用涂抹在皮肤上能够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而杏仁油作为方中的基础油,具有良好的亲肤性,杏仁油与龙脑樟精油按一定比例配合使用,既发挥了龙脑樟精油的抗炎镇痛作用,又有利于改善皮肤状况,利于吸收,相辅相成,而且该按摩油两种成分均是无毒无害,可长期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每1000mL所述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中含有120-180mL龙脑樟精油和800-900mL杏仁油。优选地,每1000mL所述按摩油中含有150mL龙脑樟精油和850mL杏仁油。

所述按摩油制备方法如下:将杏仁油微温加热至40℃,然后多层纱布过滤,待过滤后的杏仁油温度降至25℃时,缓慢加入龙脑樟精油,搅拌(约3min)均匀后即得用于肩椎推拿的按摩油,静压灌装于20mL棕色玻璃瓶内,封口,储存备。其中,龙脑樟最佳提取工艺为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水料比20:1,浸泡0h,提取2h。

实施例2

实施例1所述按摩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本实验观察按摩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评价按摩油的镇痛作用。

1.实验材料

1.1药品

1.1.1受试品:实施例1所述按摩油。

1.2实验动物

1.2.1 ICR小鼠40只,雌雄各半,SPF级,体重18~22g,动物合格证号:No.43004700011566,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03;在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屏障环境饲养,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湘)2010-0008。

1.3试剂

蓖麻油(批号:20110503,为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2.实验方法

2.1试验方法

ICR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对照组、按摩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小鼠每日腹部涂抹对应浓度药物,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min,各组小鼠按0.2mL/只腹腔注射0.6%冰醋酸。记录15min内各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2.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意义的水平设定为P<0.0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用Leven’s test方法检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如果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post Hoc LSD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不齐,则用Kruskal-Wallis检验。如果Kruskal-Wallis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用Dunnett’s Test(非参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计数等级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3.实验结果

如表1所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按摩油中、高剂量能明显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P<0.05)。

表1按摩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实验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按摩油对醋酸致小鼠扭体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实施例3

实施例1所述按摩油对热板致小鼠扭体的影响

本实验观察按摩油对热板致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评价按摩油的镇痛作用。

1.实验材料

1.1药品

1.1.1受试品:实施例1所述按摩油。

1.2实验动物

1.2.1 ICR小鼠40只,雌性,SPF级,体重18~22g,动物合格证号:No.43004700011566,

购于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03;

在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屏障环境饲养,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湘)

2010-0008。

1.3试剂

蓖麻油(批号:20110503,为上海山浦化工有限公司产品)。

1.4仪器

智能热板仪,山东医学科学院生产。

2.实验方法

2.1试验方法

将智能热板测痛仪温度调节到55±0.5℃作为热刺激源,记录雌性小鼠自投入热板至出现舔后足的潜伏期时间(s),作为该鼠的痛阈值。雌性ICR小鼠40只,检疫结束后在智能热板仪上间隔1h连续测定两次痛阈值,筛选出两次测定痛阈值均在5~45s的小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按摩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小鼠每日背部涂抹对应浓度药物,空白对照组涂抹等体积蒸馏水,连续7d。末次给药前禁食不禁水12h,分别于测定给药后30、60、90min痛阈值。

2.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学意义的水平设定为P<0.0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用Leven’s test方法检验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如果符合正态性和方差齐性,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post Hoc LSD进行统计分析;如果不符合正态性和方差不齐,则用Kruskal-Wallis检验。如果Kruskal-Wallis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用Dunnett’s Test(非参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计数等级资料采用频数表示,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

3.实验结果

如表2所示,按摩油中剂量能明显提高给药后60min痛阈值,按摩油高剂量明显提高30、60、90min痛阈值。

表2按摩油对热板法致小鼠疼痛的影响(n=10)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实验结论

以上结果表明,按摩油对热板致小鼠疼痛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实施例4病例

性别:男

年龄:82岁

2015.12.10日因“腰痛十余年,再发加重伴双下肢麻木半月”就诊。患者女儿搀扶其前来就诊,弯腰状,不能直立,表情痛苦,既往MR示L4-S1腰椎间盘突出达10mm,严重压迫神经脊髓,双下肢麻木,夜间尤甚,晨起后不能立刻起床,需在床上准备半小时左右。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2015.12.10-2016.1.20经中药调理配合本发明按摩油按摩治疗后腰痛较前明显好转,双下肢麻木较前缓解,现能自己行走并做少量农活,表情自然。因患者经济原因未复查MR。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