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659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扩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医疗辅助治疗设备,具体为一种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扩张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喉癌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局限于一侧声带的早期喉癌多采取部分喉切除手术治疗,但是术后患者由于切除了部分声带易致喉狭窄从而无法拔除气管导管。过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术中常用无菌橡胶手套的一个指套内置入2-3根小纱条后自制成喉腔扩张物,后由术者放入术腔内,鼻孔一端和颈部外各用缝线固定,术后一周左右拔除扩张指套,从而达到扩张喉腔的效果,由于指套内为固态纱条,无法随喉腔切除后形状而变形,且拔除指套过程十分难受,几乎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恶心甚至呕吐,而且缝线有断裂的风险,更进一步增加患者的痛苦。

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专利1:

申请号:01114828.4,申请日:2001-06-21,公开公告日:2001-11-28,该发明提供了一种人体腔管再造时定型支撑模,特别是喉部手术形成新的喉腔时的喉模,它采用了硅胶包覆记忆合金网状结构,其形状采用了与手术中要形成的新的腔管的形状相近似的形状。它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能暂时放置或永久放置在喉腔内,有效地保持喉腔的设计形状,防止和避免了再狭窄,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而且能任由医生选择一定形状的喉模,使形成的新的喉腔更符合喉生理功能的需求,更好地恢复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长期佩带气管套的痛苦。

专利2:

申请号:01209716.0,申请日:2001-04-06,公开公告日:2002-01-23,喉腔缺损修复用记忆合金喉模,其特征在于喉腔缺损修复用记忆合金喉模是记忆合金丝编织的与人体甲状软骨形状相似的V形结构或者是记忆合金薄片经激光雕刻或冲压成的与人体甲状软骨形状相似的V形结构。在喉切除术中,作为喉补修复时的人造腔管时的支撑模,通过周围人体组织的生长、覆盖,既能保持良好的支撑作用,又能较好的满足形成的新喉腔的生物要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常规喉手术中腔常发生塌陷,甚至部分患者出现呼吸不畅或不能拔管、误咽、发音差等现象,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检索发现,以上技术方案不能影响本发明的新颖性;并且以上专利文件的相互组合不能破坏本发明的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扩张装置,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大大降低喉腔扩张患者治疗时的痛苦,提高治疗效率和质量。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扩张装置,它包括加气装置(1),所述加气装置(1)连接有导气软管(2);所述导气软管(2)与气囊扩张部件(3)连通,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为可充气并可抽气的气囊结构;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内部与导气软管(2)连接处设置有气嘴套(4);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顶部设置有缝线(32);所述缝线(32)末端设置有线圈(33)。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为椭圆形,外表面光滑的气囊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气嘴套(4)内设置有充气装置和放气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气嘴套(4)内的封气环(41);所述封气环(41)内设置有封气轴件(42);所述封气轴件(42)包括封气垫轴(421);所述封气垫轴(421)一端设置有圆锥封气垫(422)与封气环(41)的环孔密封配合;所述圆锥封气垫(422)上设置有过气轴(423)穿过封气环(41);所述封气垫轴(421)另一端设置有放气轴(424)穿过气嘴套(4)底部的轴孔;所述封气轴件(42)与气嘴套(4)底部之间设置有封气弹簧(43)。

进一步的,所述放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放气轴(424)中心的引气孔(425);所述封气轴件(42)中心设置有轴孔,轴孔内设置有闭气柱(46)将引气孔(425)密封;所述过气轴(423)内设置有放气套(44);所述放气套(44)与闭气柱(46)之间设置有放气弹簧(45);所述闭气柱(46)一端连接有放气线(5);所述放气线(5)穿孔放气弹簧(45)、放气套(44),从导气软管(2)内引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气软管(2)内壁上,靠近接气口(21)处设置有定线套(22);所述放气线(5)穿过定线套(22)引出;所述放气线(5)末端设置有线固定球(51)。

进一步的,所述线固定球(51)外径大于定线套(22)孔径。

进一步的,所述加气装置(1)包括压气囊(13);所述压气囊(13)为椭圆形,其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加气管(12);所述加气管(12)通过接气口(21)与导气软管(2)连接;所述加气管(12)上设置有压力表(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轻便,制造成本低,配套的加气装置可重复使用。

2、在置入患者喉腔前,气囊扩张部件处于未充气状态,置入时患者痛苦小,置入后通过加气装置使得气囊膨胀,将喉腔扩张,使用快捷方便,提高了喉腔扩张患者的治疗效率及治疗质量。

3、取出时,通过拉动放气线即可将气囊扩张部件内的气体放出,使得气囊扩张部件缩小,轻松取出,大大降低患者痛苦。

4、可适用于各种大小体型的人群,通过加气装置的压力表即可控制气囊扩张部件的体积大小,当气囊扩张部件过大时可通过放气线缩小气囊体积,使用方便智能,使用范围广泛。

5、气囊扩张部件采用椭圆形,置入和取出都非常方便,减少患者痛苦,不影响治疗效果。

6、导气管内设置有放气线,放气线通过定线套固定,末端设置有线固定球,能保证放气线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囊扩张部件未充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气囊扩张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气嘴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气嘴套内的封气轴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导气软管末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气装置;2、导气软管;3、气囊扩张部件;4、气嘴套;5、放气线;11、压力表;12、加气管;13、压气囊;21、接气口;22、定线套;31、固定块;32、缝线;33、线圈;41、封气环;42、封气轴件;43、封气弹簧;44、放气套;45、放气弹簧;46、闭气柱;47、橡胶垫;51、线固定球;421、封气垫轴;422、圆锥封气垫;423、过气轴;424、放气轴;425、引气孔;441、过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结构连接关系为:一种部分喉切除术后喉腔扩张装置,它包括加气装置1,所述加气装置1连接有导气软管2;所述导气软管2与气囊扩张部件3连通,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为可充气并可抽气的气囊结构;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内部与导气软管2连接处设置有气嘴套4;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顶部设置有缝线32;所述缝线32末端设置有线圈33。

优选的,所述气囊扩张部件3为椭圆形,外表面光滑的气囊结构。

优选的,所述气嘴套4内设置有充气装置和放气装置。

优选的,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气嘴套4内的封气环41;所述封气环41内设置有封气轴件42;所述封气轴件42包括封气垫轴421;所述封气垫轴421一端设置有圆锥封气垫422与封气环41的环孔密封配合;所述圆锥封气垫422上设置有过气轴423穿过封气环41;所述封气垫轴421另一端设置有放气轴424穿过气嘴套4底部的轴孔;所述封气轴件42与气嘴套4底部之间设置有封气弹簧43。

优选的,所述放气装置包括设置在放气轴424中心的引气孔425;所述封气轴件42中心设置有轴孔,轴孔内设置有闭气柱46将引气孔425密封;所述过气轴423内设置有放气套44;所述放气套44与闭气柱46之间设置有放气弹簧45;所述闭气柱46一端连接有放气线5;所述放气线5穿孔放气弹簧45、放气套44,从导气软管2内引出。

优选的,所述导气软管2内壁上,靠近接气口21处设置有定线套22;所述放气线5穿过定线套22引出;所述放气线5末端设置有线固定球51。

优选的,所述线固定球51外径大于定线套22孔径。

优选的,所述加气装置1包括压气囊13;所述压气囊13为椭圆形,其一端设置有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加气管12;所述加气管12通过接气口21与导气软管2连接;所述加气管12上设置有压力表11。

本发明具体使用时:将气囊扩张部件与导气软管消毒后,将气囊扩张部件3置入患者喉腔,导气软管2通过鼻腔孔引出人体外,气囊扩张部件3通过其顶端设置的缝线32固定在颈部皮肤上,缝线32末端设置的线圈33可使得气囊扩张部件3稳定的固定住。将加气装置1与导气软管2连接后,用手握住气囊13,一边压气一边观察压力表11及患者反应,当压力表11指示到达预期值时,停止压气,将压气装置1与导气软管2断开。

当气囊扩张部件3充气过多导致体积过大影响患者正常治疗时,拉动放气线,放出部分气体,使得气囊扩张部件3体积变小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拆除时,先将缝线从颈部皮肤上拆除,用手将线固定球51从导气软管2内挤出,拉动放气线5,将气囊扩张部件3内的气体放出,使其体积缩小后,从喉腔取出,如此大大降低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治疗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