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摇转盘震动组合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020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摇转盘震动组合按摩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动按摩器材,属于健身器材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肩臂训练器与全身震动按摩器的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身体的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健身器材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健身已然成为一种生活常态,现有的健身设备功能单一,并且现有的健身设备中用于活动肘关节的转盘设备仅仅是可以进行回转对肘部关节进行放松,如此一来人们在运动过程中两个肘部需要进行配合才不会发生碰撞,对于有经验的人而言此种风险可以避免,而对于新手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并且一般的转盘设备结构单一,两个转盘不同步,对于有惯用手习惯的人而言,锻炼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手臂受伤恢复期的人员和老年人而言,上肢必须同时进行锻炼锻炼协调能力,否则后序治疗及身体造成很大的阻碍。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要对全身进行放松,单一锻炼某一部位,在健身结束后会容易造成血液瘀积,长期的血液淤积容易引起一系列不良症状。脚部作为血管的汇总的部位,在锻炼过程中过程中,着重对脚部进行按压,以调动全身血液循环,具有良好的防血液淤积功能,尤其是对于三高患者,长期锻炼具有非常明显的防血栓,促动血液流通的效果,所以就需要提供一种设备可以调动全身肌肉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室外健身器材使用单一,起不到很好的健身效果等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手摇转盘从而带动全身运动,使全身规律性运动从而达到放松肌肉效果的一种手摇震动组合按摩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提供了一种转盘震动组合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9、振动台3和机架2,所述的振动台3和机架2都设置在底座9上;

在机壳的上部枢接有两个手摇转盘1,位于两个手摇转盘1之间在机架2内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每个手摇转盘1与相邻的转轴通过传动带相连,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都配装有一同步齿轮10,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的同步齿轮10相啮合,其中第一转轴6通过一万向节11与动力轴12相连,动力轴12在机架2内竖直延伸,位于动力轴12下方在机架2内架设有过渡轴13,动力轴12底端配装的锥齿轮14与过渡轴13上配装的锥齿轮14相啮合,过渡轴13通过传动轮系与振动台3相连接;

所述的振动台3由振台壳25、动力输入轴30、偏心套28和振动板24组成,振台壳25固定在底座9上,动力输入轴30架设在振台壳25内,振动板24扣合在振台壳25上,振动板24的相对两个的凸出边的中间部位铰接在振台壳25上,振动板24的两个铰接点27的连线为固定线29,固定与动力输入轴30的轴线相垂直,在动力输入轴30上配装有两个偏心套28,两个偏心套28的伸长端8相差180°,两个偏心套28分别位于固定线29的一侧,每个偏心套28外都卡有一轴承,位于每个轴承上方在振动板24的下表面设有一震动升降件。

进一步的,还包括在机架2内还架设有换向轴18,所述的换向轴18与过渡轴13相平行,换向轴18位于过渡轴13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轮系包括、第一带轮15、第二带轮17、第三带轮19、第四带轮22,所述的第一带轮15配装在过渡轴13上,第二带轮17和第三带轮19配装在换向轴18上,第四带轮22配装在动力输入轴30上,所述的第一带轮15和第二带轮17通过第一传动带16相连,第三带轮19与第四带轮22通过第二传动带21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张紧轮20,所述的张紧轮20设置在第二传送带上方, 张紧轮20的两端各通过一调节螺栓与底座9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机架2由主机架2和副机架2组成,主机架2和副机架2构成T字状结构,副机架2设置在主机架2顶端,所述的手摇转盘1都枢接副机架2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踏板升降件26包括支架和滚轮,所述的支架固定在踏板的下表面,滚轮通过一转轴枢接在支架中央预留的安装腔中,滚轮的外周面伸出在安装腔外。

进一步的,所述的踏板32上配装踏板垫板23,且踏板垫板23的上表面带有多个凸起。

进一步的,还包括动力轴12挡板5,动力轴12挡板5固定在机架2中,动力轴12挡板5上开有轴孔,动力轴12挡板5上在轴孔处配装有轴承,所述的动力轴12穿过该轴承。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轴13上配装的锥齿轮14的中心与第二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通过多个力矩改变装置将倾斜的副面板上两个手摇转盘上的输入的力,由上至下进行传递,最终带动振动板震动。

在两个手摇转盘之间设置两个过渡转轴,两个过渡转轴通过在各自上配装的齿轮相啮合保持同步,保证两个转盘的受力均匀,防止出现锻炼受力不均的状况,保证转盘同步转动,限制了肢体的运动轨迹,在使用中同步转动的转盘肢体不会磕碰现象。

通过在转轴上连接万向节在将不同平面的力进行传递,将扭力转换为竖直方向,通过带动动力轴配合锥齿轮带动过渡轴,首先进行了45°方向的力的传递,又进行了90°方向力的传递,同一个传动系统中带有多个变向机构。

其中一个转轴作为驱动轴通过万向节带动动力轴进行驱动,此时整体机构受力偏向于动力轴,通过将过渡轴上配装的锥齿轮的中心与另一个转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锥齿轮带动过渡轴受力回偏向于另一个转轴,通过设置组件位置的设置保证整体机构在驱动过程中受力位于机架中央即便振动台发生故障,瞬间的力也不会偏向于某一方向,避免了急停而导致的装置侧翻的隐患。

传动轮系采用齿轮配合齿形带的传动形式,传动系统的能量消耗较低,第四带轮位于动力输入轴的中央,振动板的两侧的中央铰接在壳体上,通过两个伸长端相反的凸轮持续行的左右顶起振动板,在臂部带动转盘回转,振动板左右顶起的运动过程中,由上到下活动全身血液,施力点位于设备中央可控性高,左右侧转盘受力均匀,相对于现有的健身转盘设备,具有诸多良好的有益效果,使用简单便捷并且适合各种年龄段人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式壳体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立式壳体下部内部主视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的立式壳体下部内部左视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卧式壳体俯视半剖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的卧式壳体左视全剖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卧式壳体主视全剖结构图。

图8为偏心套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手摇转盘1、机架2,振动台3、动力轴挡板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伸长端8、底座9、同步齿轮10、万向节11、动力轴12、过渡轴13、锥齿轮14、第一带轮15、第一传动带16、第二带轮17、换向轴18、第三带轮19、张紧轮20、第二传动带21、第四带轮22、踏板垫板23、振动板24、振台壳25、踏板升降件26、铰接点27、偏心套28、固定线29、动力输入轴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转盘震动组合按摩器,其包括手摇转盘1、机架2,振动台3、动力轴挡板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伸长端8、底座9、同步齿轮10、万向节11、动力轴12、过渡轴13、锥齿轮14、第一带轮15、第一传动带16、第二带轮17、换向轴18、第三带轮19、张紧轮20、第二传动带21、第四带轮22、踏板垫板23、振动板24、振台壳25、踏板升降件26、铰接点27、偏心套28、固定线29、动力输入轴30。

如图2所示,所述的振动台3和机架2都设置在底座9上;所述的机架2由主机架2和副机架2组成,主机架2和副机架2构成T字状结构,副机架2设置在主机架2顶端,手摇转盘1都枢接副机架2上,位于两个手摇转盘1之间在机架2内设有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相平行,每个手摇转盘1的枢轴上都带有传动齿,每个转轴上都带有传动齿,每个手摇转盘都通过通过传动带与相邻的转轴相连,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都配装有一同步齿轮10,第一转轴6和第二转轴7上的同步齿轮10相啮合。

如图3、图4所示,第一转轴6通过一万向节11与动力轴12相连,动力轴12在机架2内竖直延伸,位于动力轴12下方在机架2内架设有过渡轴13、换向轴18,所述的换向轴18与过渡轴13相平行,换向轴18位于过渡轴13下方,动力轴12底端配装有锥齿轮14,动力轴12底端配装的锥齿轮14与过渡轴13上配装的锥齿轮14相啮合,过渡轴13通过传动轮系与振动台3相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传动轮系包括第一带轮15、第二带轮17、第三带轮19、第四带轮22,所述的第一带轮15配装在过渡轴13上,第二带轮17和第三带轮19配装在换向轴18上,第四带轮22配装在振动台的动力输入轴30上,所述的第一带轮15和第二带轮17通过第一传动带16相连,第三带轮19与第四带轮22通过第二传动带21相连。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所述的振动台3由振台壳25、动力输入轴30、 偏心套28和振动板24组成,振台壳25固定在底座9上,动力输入轴30架设在振台壳25内,振动板24扣合在振台壳25上,振动板24四边都带有凸边,其中振动板的相对两个的凸出边的中间部位铰接在振台壳25上,振动板24的两个铰接点27的连线为固定线29,固定线与动力输入轴30的轴线相垂直,在动力输入轴30上配装有两个偏心套28,偏心套具有厚壁和薄壁,最厚的位置为最大偏心位置,偏心套最厚的一端为伸长端,两个偏心套28的伸长端刚好相反相差180°,两个偏心套28分别位于固定线29的一侧,每个偏心套28外都卡有一轴承,位于每个轴承上方在振动板24的下表面设有一踏板升降件。

如图6所示,所述的踏板升降件包括支架和滚轮,所述的支架固定在踏板的下表面,滚轮通过一转轴枢接在支架中央预留的安装腔中,滚轮的外周面伸出在安装腔外。

位于第二传送带上方还设有张紧轮,所述的张紧轮的直径小于第三带轮19的尺寸,张紧轮20的两端各连接有一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连接到底座9上。

如图5所示,所述的踏板32上配装踏板垫板23,且踏板垫板23的上表面带有多个凸起。

如图2所示,还包括动力轴12挡板5,动力轴12挡板5固定在机架2中,动力轴12挡板5上开有轴孔,动力轴12挡板5上在轴孔处配装有轴承,所述的动力轴12的轴线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成45°角。

如图3所示,所述的过渡轴13上配装的锥齿轮14的中心驱动点与第二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如此可以将重心居中。

以下根据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使用说明:

在使用中,人体站立在振动台上,双臂转动手摇转盘使其做圆周运动,使用者在摇动两个手摇转盘的过程中,并且两个手摇转盘分别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因为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通过同步齿轮带动两个手摇转盘同步运动,第一转轴通过万向节带动动力轴,动力轴通过锥齿轮带动过渡轴,过渡轴 转动并带动第一带轮带动第一传动带、第二带轮和换向轴,换向轴上的第三带轮通过第二传送带、第四带轮带动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带动偏心轮,偏心轮带动轴承上下浮动,在轴承浮动过程中轴承的外圈顶起踏板升降件进而顶起踏板,踏板左右翻转,即踏板两侧规律性升降,进而带动人体屈膝和伸直,通过上臂和腿部的协同动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