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自热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2035阅读:1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艾灸自热贴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医治疗的物件,具体涉及一种自热贴,尤其涉及一种艾灸自热贴。



背景技术:

传统的中医艾灸方法需要明火点燃,因此存在易烧伤、温度不易控制、持续时间短等问题。申请人在本申请提出之前于2013年10月24日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过一个专利号为:201320657912.7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能够解决以上所述问题,但是在长期的用户体验及意见反馈中,通过该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制得的产品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该实用新型专利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在铁粉混合物袋上设置备包袋,然后将艾灸药袋装在备包袋内,由此可知艾灸药袋是一个单独的具有四面封口的药袋,其艾绒、艾草所含有药性物质的挥发必然要经过一层艾灸药袋侧面,艾灸药袋有装载备包袋内,其艾绒、艾草所含有药性物质的挥发必然要经过一层备包袋侧面,且自热袋所散发的热量也需要经过一层艾灸药袋层面和一层备包袋侧面,无论在热量上还是在药物挥发作用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艾绒、艾草中所含有的药物成分在热灸过程中挥发出来的少,再经过阻隔会使药性作用降低;再例如现如今的产品都是将艾绒分量装在艾灸药袋中,其中的艾绒没有被定位,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如果进行劳作,艾绒很容易往一个方向聚集,使对人体进行热灸的有效面积不均衡,甚至不能够对准穴位,严重影响其作用效果。

再者原有的专利产品中其艾灸药袋内填充的完全为艾绒、艾草料,导致效果性单一。在中药配伍中也存在“君、臣、佐、使”的配伍技巧,单个物料的应用往往不能够将其存在的药物作用完全发挥。

综合以上现有技术问题申请人制定了本申请中所提出的新的、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均衡艾灸作用效果、能够长时间精准对准穴位、能够增强治疗效果的艾灸自热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艾灸自热贴,包括有自热袋和艾绒层,所述的自热袋整体为一个扁平矩形袋,其四边均通过热熔封口,并形成热熔封边,所述的自热袋内装填有由钙粉、碳粉、食盐、镁粉、锌粉和水组成的混合金属粉,所述的自热袋底部侧面为一个胶粘面,在胶粘面上黏贴有一张大于胶粘面的防护纸,所述的自热袋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有粘性胶水,所述的艾绒层位于自热袋上部侧面之上,所述的艾绒层由均匀平铺播撒在自热袋上部侧面的艾绒形成,均匀平铺播撒的艾绒通过粘性胶水粘接固定在自热袋上部侧面上,所述的自热袋上部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层整体形状为矩形的无纺布,所述的无纺布将艾绒层覆盖,所述的无纺布长、宽大小规格与自热袋长、宽大小规格相当,所述的无纺布四边边沿均通过胶粘的方式与自热袋的热熔封边粘结固定。

所述的艾绒层内添加有辅助料。

所述的辅助料为丁香料、茴香料、干姜料、良姜料、附子料、花椒料,或根据设定的药效效果添加的其他辅助料。

所述的丁香料、茴香料、干姜料、良姜料、附子料、花椒料,或根据设定的药效效果添加的其他辅助料,为各种辅助料的提取液或实体物及提取液的混合体。

自热贴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的粘性胶水为非全面积覆盖涂抹。

所述的非全面积覆盖涂抹为交叉网状涂抹方式。

所述的非全面积覆盖涂抹为点状矩阵涂抹方式。

本技术方案所起到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方案中将艾绒直接均匀平铺播撒在自热袋上部侧面上,从而通过均匀涂抹在自热袋上部侧面上的粘性胶水进行位置固定,使艾绒、艾草不会在体验用户劳作过程中产生集中堆积、位置偏移等问题,从而起到了精准对准穴位的效果,使艾灸效果最大化。

2、在本方案中在艾绒层内加入例如丁香料、茴香料、干姜料、良姜料、附子料、花椒料,或根据设定的药效效果添加的其他辅助料,能够将艾绒、艾草内的药物成分进行烘托,且其他辅助料的热灸效果对人体也能够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从而使通过该技术方案生产出的产品治疗效果更佳、对人体的有益治疗效果更多。

3、本方案中在艾绒之上直接平铺一层无纺布,一方面对艾绒起到保护效果,防止与相对物体产生摩擦脱落,另一方面无纺布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够使艾绒、艾草中所含有的药性物质在热力挥发作用下良好渗透出来,从而达到了高效的热灸效果。

4、本方案中自热袋的底部侧面为一个胶粘面,便于与黏贴,在胶粘面上设置的防护纸能够在产品未使用前有效保护胶粘面,防止胶粘面的粘性失效。

5、本方案中所提出的在自热袋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的粘性胶水为非全面积覆盖涂抹,无论是交叉网状涂抹方式,还是点状矩阵涂抹方式,抑或其他可以存在的非全面积覆盖涂抹方式,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的保证艾绒、艾草的原始性,艾绒、艾草在通过黏胶粘接固定时务必会对其药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非全面积覆盖涂抹方式一方面能够有效起到胶粘固定效果,另一方面还不会过于影响艾绒、艾草的药性,能够有效保证其药物作用效果。

6、本方案中无纺布与自热袋上部侧面的连接通过胶粘的方式进行连接,其连接固定方式较为方便,此种连接方式是成本最低的,对生产线的智能化要求也是最低的,所以此种胶粘方式能够节约制造成本和降低生产中的智能化要求,因此就本方案而言此种连接方式是最适于工业大批量生产的一种连接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自热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自热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自热袋底部侧面胶粘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自热袋上部侧面上呈交叉网状涂抹方式的胶水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自热袋上部侧面上呈点状矩阵涂抹方式的胶水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自热袋上部侧面上胶水呈交叉网状涂抹方式涂抹后艾绒的平铺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自热袋上部侧面上胶水呈点状矩阵涂抹方式涂抹后艾绒的平铺示意图。

图中:1、自热袋 2、艾绒层 3、热熔封边 4、混合金属粉 5、胶粘面 6、防护纸 7、粘性胶水 8、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5和图6和图8所示,一种艾灸自热贴,包括有自热袋1和艾绒层2,所述的自热袋1整体为一个扁平矩形袋,其四边均通过热熔封口,并形成热熔封边3,所述的自热袋1内装填有由钙粉、碳粉、食盐、镁粉、锌粉和水组成的混合金属粉4,所述的自热袋1底部侧面为一个胶粘面5,在胶粘面5上黏贴有一张大于胶粘面的防护纸6,所述的自热袋1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有粘性胶水7,所述的艾绒层2位于自热袋上部侧面之上,所述的艾绒层2由均匀平铺播撒在自热袋上部侧面的艾绒形成,均匀平铺播撒的的艾绒通过粘性胶水粘接固定在自热袋1上部侧面上,所述的自热袋1上部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层整体形状为矩形的无纺布8,所述的无纺布8将艾绒层2覆盖,所述的无纺布8长、宽大小规格与自热袋1长、宽大小规格相当,所述的无纺布8四边边沿均通过胶粘的方式与自热袋的热熔封边3粘结固定。

所述的自热贴1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的粘性胶水7为非全面积覆盖涂抹。

非全面积覆盖涂抹为交叉网状涂抹方式。

本发明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外部包装袋,(外部包装袋主要对本器具起到防护和包装最用,在图示中为显示。)并将防护纸撕下;然后,将自热袋底部侧面的胶粘面粘接在体验用户的衣服内侧,使艾绒、艾草正对人体穴位,在粘贴后自热袋会产生热量对艾绒、艾草进行加热使艾绒、艾草内含的药物成分挥发进入人体实现对人体的治疗效果。

本方案中自热贴上部侧面上胶水以交叉网状涂抹方式进行涂抹,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艾绒、艾草的原始性。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艾绒在用户劳作时产生偏移积堆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5和图7和图9所示,一种艾灸自热贴,包括有自热袋1和艾绒层2,所述的自热袋1整体为一个扁平矩形袋,其四边均通过热熔封口,并形成热熔封边3,所述的自热袋1内装填有由钙粉、碳粉、食盐、镁粉、锌粉和水组成的混合金属粉4,所述的自热袋1底部侧面为一个胶粘面5,在胶粘面5上黏贴有一张大于胶粘面的防护纸6,所述的自热袋1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有粘性胶水7,所述的艾绒层2位于自热袋上部侧面之上,所述的艾绒层2由均匀平铺播撒在自热袋上部侧面的艾绒形成,均匀平铺播撒的的艾绒通过粘性胶水粘接固定在自热袋1上部侧面上,所述的自热袋1上部侧面上还设置有一层整体形状为矩形的无纺布8,所述的无纺布8将艾绒层2覆盖,所述的无纺布8长、宽大小规格与自热袋1长、宽大小规格相当,所述的无纺布8四边边沿均通过胶粘的方式与自热袋的热熔封边3粘结固定。

所述的艾绒层2内添加有辅助料。

所述的辅助料为丁香料、茴香料、干姜料、良姜料、附子料、花椒料。

所述的丁香料、茴香料、干姜料、良姜料、附子料、花椒料为以上各种辅助料的提取液及实体物的混合体。

所述的自热贴1上部侧面上均匀涂抹的粘性胶水7为非全面积覆盖涂抹。

非全面积覆盖涂抹为点状矩阵涂抹方式。

本发明 在使用时:首先打开外部包装袋,(外部包装袋主要对本器具起到防护和包装最用,在图示中为显示。)并将防护纸撕下;然后,将自热袋底部侧面的胶粘面粘接在体验用户的衣服内侧,使艾绒、艾草正对人体穴位,在粘贴后自热袋会产生热量对艾绒、艾草进行加热使艾绒、艾草内含的药物成分挥发进入人体实现对人体的治疗效果,在艾绒层内加入的丁香料、茴香料、干姜料、良姜料、附子料、花椒料能够进一步对艾绒、艾草药性进行烘托,且以上各种辅助料能够起到一定的对人体有益的治疗效果。

本方案中自热贴上部侧面上胶水以点状矩阵涂抹方式进行涂抹,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艾绒、艾草的原始性。本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艾绒在用户劳作时产生偏移积堆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