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24572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特别是供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使用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急性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具有多样性皮疹和渗出倾向,伴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常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在早期或急性阶段,临床症状为成片的红斑和丘疹,或是肉眼未见的水疱,严重时出现大片渗液及糜烂。

亚急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炎性皮肤病,以皮疹损害处具有渗出潮湿倾向而故名。亚急性湿疹是介于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中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亚急性湿疹是在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急性期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而发生亚急性湿疹。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仅有少数丘疱疹或小水疱及糜烂,亦可有轻度浸润,自觉仍有剧烈瘙痒。易反复发作。与急性湿疹、慢性湿疹间可互相转换,经久不愈。

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急性、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急性、亚急性湿疹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急性、亚急性湿疹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以解决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急性、亚急性湿疹。

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洗药液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25~48g、龙胆草5~18g、生薏苡仁15~48g、荆芥8~18g、白鲜皮10~26g、黄柏8~18g、五倍子4~12g、地肤子10~28g、苦参8~18g、皂角刺5~18g、三棱8~18g、白矾0.8~1.7g、艾叶5~16g、樗叶花椒皮15~25g、甘草4~16g。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洗药液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30~42g、龙胆草12~15g、生薏苡仁30~42g、荆芥12~15g、白鲜皮15~23g、黄柏10~15g、五倍子8~11g、地肤子15~25g、苦参12~15g、皂角刺12~15g、三棱12~15g、白矾1~1.5g、艾叶10~14g、樗叶花椒皮18~22g、甘草10~14g。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外洗药液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36g、龙胆草13g、生薏苡仁36g、荆芥13g、白鲜皮20g、黄柏13g、五倍子10g、地肤子22g、苦参13g、皂角刺13g、三棱13g、白矾1.2g、艾叶13g、樗叶花椒皮20g、甘草13g。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

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砂锅内,注入过药40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5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35分钟,二次混合浓缩至1600~1800ml(毫升)的外洗药液,待温后装瓶密封备用。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外洗药液600ml和纯净水400ml一并盛装到自动加热的容器内,待温度达到人体适宜温度时,用药液熏洗患处,使药液不断接触患处,使其充分吸收,每日二次,早晚各熏洗一次,每次10至15分钟,治疗月余后,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

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之功效,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等症;

龙胆草,性味:苦、寒,具有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之功效,用于治疗肝经热盛、惊痫狂躁、乙型脑炎、头痛、目赤、咽痛、黄疸、热痢、痈肿疮疡、阴囊肿痛、阴部湿痒、用于湿热黄疽、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等症;

生薏苡仁,性味:甘淡、凉,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疗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等症;

荆芥,性味:辛、温,具有发表、祛风、理血、炒炭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中风口噤、吐血、衄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痈肿、疮疥、瘰疬、荆芥穗效用相同、惟发散之力较强等症;

白鲜皮,性味:苦咸、寒,具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等症;

黄柏,性味: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症;

五倍子,性味:酸、平,具有敛肺、涩肠、止血、解毒之功效,用于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脱肛、目汗、盗汗、遗精、便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肿毒、疮疖、睫毛倒卷等症;

地肤子,性味:甘苦、寒,具有利小便、清湿热之功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病、带下、疝气、风疹、疮毒、疥癣、阴部湿痒等症;

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等症;

皂角刺,性味:辛、温,具有搜风、拔毒、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治疗痈肿、疮毒、疠风、癣疮、胎衣不下等症;

三棱,性味:苦辛、平,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等症;

白矾,性味:酸涩、寒,有毒,具有祛痰燥湿、解毒杀虫、止泻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癫痫、喉痹、疥癣湿疮、痈疽肿毒、水火烫伤、口舌生疮、烂弦风眼、聤耳流脓、鼻中息肉、疮痔疼痛、崩漏、衄血、损伤出血、久泻玖痢、带下阴痒、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之功效,用于治疗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胎动不安、痈疡、疥癣等症;

樗叶花椒皮,性味:苦、平,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杀虫之功效,用于治疗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腰膝疼痛、疥癣、鞘膜积液;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等症。

本发明药物是基于中医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从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认为:就急性、亚急性湿疹,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中的各原料中药药效共奏,对上述疾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就是针对上述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治疗而提出的一种中药配方,采用该配方制备的药物药效好,见效快,是一个很好的中药组方。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洗药液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36g、龙胆草13g、生薏苡仁36g、荆芥13g、白鲜皮20g、黄柏13g、五倍子10g、地肤子22g、苦参13g、皂角刺13g、三棱13g、白矾1.2g、艾叶13g、樗叶花椒皮20g、甘草13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洗药液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42g、龙胆草15g、生薏苡仁42g、荆芥15g、白鲜皮23g、黄柏15g、五倍子11g、地肤子25g、苦参15g、皂角刺15g、三棱15g、白矾1.5g、艾叶14g、樗叶花椒皮22g、甘草14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湿疹的外洗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洗药液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土茯苓48g、龙胆草18g、生薏苡仁48g、荆芥18g、白鲜皮26g、黄柏18g、五倍子12g、地肤子28g、苦参18g、皂角刺18g、三棱18g、白矾1.7g、艾叶16g、樗叶花椒皮25g、甘草16g。

典型病例:

经临床诊断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患者共150例,年龄为32岁以上的91例,只有59例为32岁以下。150例患者中痊愈的121例,显效的29例,总有效率达100%。经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或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