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3937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组合物,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的中药配方。



背景技术:

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症状表现:行经期或经期前后,周期性的发生下腹部痉挛性疼痛,甚至蔓延至骶腰背部,大腿及足部疼痛,常伴有全身不适,乳房胀痛等症状,在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较多。中医认为该病多为功能性痛经,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发明人在工作实践中,对用中药治疗痛经,进行了潜心研究总结,优选出一种疗效显著的中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可有效解决痛经的治疗问题。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痛经的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丹参15-28g、制香附10-16g、肉桂6-11g、川穹6g、泽兰16g、广木香16g、延胡索14g、赤芍14g、红花14g。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和使用方法:水煎2次,每日1剂,早晚分服。在痛经发作期服药,坚持服用3-7个月经周期。

本发明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出各原料药及其配比,丹参、制香附、肉桂、川穹、泽兰、广木香、延胡索、赤芍、红花,利用其相互间的协同或抵抗作用,提高疗效;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制备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治疗痛经的的中药配方,按重量份数包括以下中药成分:丹参15-28g、制香附10-16g、肉桂6-11g、川穹6g、泽兰16g、广木香16g、延胡索14g、赤芍14g、红花14g。

实施例2:如果患者有血量多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艾叶炭10g、去红花。

实施例3:如果患者有紫块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莪术10g。

实施例4:如果患者有经后隐痛、量少质淡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炙黄芪11g、补骨脂11g。

实施例5:如果患者有腰酸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菟丝子14g。

实施例6:如果患者有小腹冷痛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炮姜6g、乌药11g。

实施例7:如果患者有小腹两侧刺痛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牡丹皮14g、焦山栀子14g。

实施例8:如果患者有胁痛乳胀症状,在上述组分中加川郁金14g、柴胡10g、路路通11g。

水煎2次,每日1剂,早晚分服。在痛经发作期服药,坚持服用3-7个月经周期。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40例,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36.2岁,病程3个月至10年。

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好转: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典型案例:

马某,女,22岁,学生,每次月经行前3-5日,小腹持续疼痛,血色暗淡褐而带秽浊,寒热交作,胸中胀痛,舌苔白厚,脉象沉涩,左关微弦。中医辩证为肝气瘀滞,夹杂寒湿下阻,导致胞宫瘀滞。服用本发明配方,2剂后,绞痛减轻,寒热尚作。按照实施例7,继续服用4剂,诸症渐除。嘱按照本方继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痊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