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医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160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手动医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手动医用注射器,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开展疾病的治疗、不同药剂混合等作业时,往往需要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液通过注射器直接注射到人体中或其他的容器中,尤其是在进行行静脉曲张的断流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过程中,常规的做法是用三支注射器,分别抽聚桂醇预充满注射针管,第二支注射器抽组织胶水,第三只注射器抽生理盐水,三支注射器分别接到内镜下注射针连接口,序贯注入三种药物,但组织胶水是一种特殊的药物,具有遇到液体数秒种迅速凝固的特点,因此,三支注射器注入药物的衔接要非常熟练和准确,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针管连接部被黏住,药物不能推入血管,造成治疗失败,甚至手术中大出血的风险,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医疗风险和患者的痛苦,针对这一问题,当前也开发出了多种类型的可同时满足两种药液连续注射或混合注射的注射器,虽然可一定程度克服传统注射器一次仅能对一种药物进行注射作业的弊端,但当前的这类注射器的结构复杂,操作及日常维护难度大,且生产、使用及日常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无法在医疗救治活动者全面推广使用,无法有效满足医疗实际工作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发明的注射器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手动医用注射器,该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及生产成本低廉,注射控制精度高,一方面可同时实现两种药物间按顺序无间隔进行注射,提高了药物注射作业效率和药效发挥效率,另一方面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药物注射作业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手动医用注射器,包括包括针筒、柱塞、推杆、单向阀、导流管,柱塞共两个,沿针筒轴线方向分别嵌于针筒内并与针筒内壁滑动连接,柱塞均与针筒同轴分布,且两柱塞之间的间距不大于针筒有效长度的4/5,柱塞上均设过流孔,过流孔与柱塞同轴分布,所述的单向阀嵌于各柱塞过流孔内,且每个柱塞内均设至少一个单向阀,单向阀前端面与柱塞前端面平齐,其中柱塞中位于针筒末端位置的柱塞后表面与推杆前端连接,该柱塞上过流孔末端与导流管和导气管连通,推杆与针筒同轴分布,其末端位于针筒外,导流管和导气管嵌于推杆外表面并与推杆轴线平行分布,且导流管和导气管相互平行分布,末端位于针筒外侧并与推杆轴线呈0°—90°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的针筒前端设计量装置,所述的计量装置与针筒外表面滑动连接,并与针筒前端面内部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上另设至少一个LED光源。

进一步的,所述的推杆与针筒内壁间通过行走机构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流管上设流量计量泵,且流量计量泵嵌于推杆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柱塞之间另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的弹性连接装置与针筒轴线平行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为弹簧、弹性橡胶棒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构成,且当弹性连接结构为弹簧与弹性橡胶棒共用时,则弹簧包覆在弹性橡胶棒外侧。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及生产成本低廉,注射控制精度高,一方面可同时实现两种药物间按顺序无间隔进行注射,提高了药物注射作业效率、药物成份混合控制调控能力和药效发挥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降低医疗救治作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和降低疾病质量的人力及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无弹性连接机构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弹性连接机构为弹簧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弹性连接机构为弹性橡胶棒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弹性连接机构为弹簧和弹性橡胶棒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2、3和4所述的一种新型手动医用注射器,包括包括针筒1、柱塞2、推杆3、单向阀4、导流管5及导气管13,柱塞2共两个,沿针筒1轴线方向分别嵌于针筒1内并与针筒1内壁滑动连接,柱塞2均与针筒1同轴分布,且两柱塞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针筒1有效长度的4/5,柱塞2上均设过流孔6,过流孔6与柱塞2同轴分布,单向阀4嵌于各柱塞2过流孔6内,且每个柱塞2内均设至少一个单向阀4,单向阀4前端面与柱塞2前端面平齐,其中柱塞2中位于针筒1末端位置的柱塞2后表面与推杆3前端连接,该柱塞2上过流孔6末端与导流管5和导气管13连通,推杆3与针筒1同轴分布,其末端位于针筒1外,导流管5和导气管13嵌于推杆3外表面并与推杆3轴线平行分布,且导流管5和导气管13相互平行分布,末端位于针筒1外侧并与推杆3轴线呈0°—90°夹角。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针筒1前端设计量装置7,所述的计量装置7与针筒1外表面滑动连接,并与针筒1前端面内部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推杆3上另设至少一个LED光源8,所述的推杆3与针筒1内壁间通过行走机构9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管5上设流量计量泵10,且流量计量泵10嵌于推杆3外表面上。

本发明另外实施例,参见图2至图4,所述的柱塞2之间另通过至少一个弹性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的弹性连接装置与针筒1轴线平行分布。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连接机构为弹簧11、弹性橡胶棒12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构成,且当弹性连接结构为弹簧11与弹性橡胶棒12共用时,则弹簧11包覆在弹性橡胶棒12外侧。

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时,首先两个柱塞之间的距离接近于0,在进行药物的填充时,驱动推杆沿针筒轴线方向想针筒外侧运动,并带动与推杆连接柱塞同步向针筒外侧移动,位于针筒前端的柱塞则在空气压力的作用下或在空气压力及弹性连接结构的驱动下同步想针筒外侧移动,从而将药液抽取到针筒前端与针筒前端柱塞之间的针筒段内,然后通过导流管想像个柱塞之间导入药液,并在药液导入过程中,推杆携柱塞继续想针筒外侧移动,从而将药液填充到两个柱塞之间位置即可,在进行药物注射时,将推杆在外力作用下,匀速挤压到针筒内,从而首先造成位于针筒前端的药液倍从针筒内排出,并使得位于针筒前端的柱塞与针筒前端面相抵,然后继续驱动推杆想针筒内运动,从而造成两个柱塞之间药液的承受的压力升高,并当药液承受压力大于单向阀的驱动力时,则两个柱塞之间的药液通过针筒前端柱塞的过流孔从针筒中排出并完成药液的注射作业。

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使用及生产成本低廉,注射控制精度高,一方面可同时实现两种药物间按顺序无间隔进行注射,提高了药物注射作业效率、药物成份混合控制调控能力和药效发挥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并降低医疗救治作业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和降低疾病质量的人力及经济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