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及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16754阅读:19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制作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脑中风后遗症主要有偏瘫(半身不遂)、半侧肢体障碍、肢体麻木、偏盲、失语。或者交叉性瘫痪、交叉性感觉障碍、外眼肌麻痹、眼球震颤、构语困难、语言障碍、记忆力下降、口眼歪斜、吞咽困难、呛食呛水、共济失调、头晕头痛等。

脑中风病临床最主要的表现,是神志障碍和运动、感觉以及语言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除神志清醒外,其余症状依然会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症状,称为后遗症。后遗症的轻重,因病人的体质和并发症而异。

西药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常常会导致肾脏因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受损,中药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熬制,费时间费精力,因此,患者急需一种副作用小、服用方便的药物来治疗脑中风后遗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显著,治疗成本低,副作用小且服用方便的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及制作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赤芍15-25g,生赭石20-40g,怀牛膝10-30g,石决明20-40g,珍珠母25-35g,双勾10-20g,地龙10-20g,天麻8-25g,水蛭10-25g,桑寄生10-25g,全虫10-25g,蜈蚣10-25g,丹参20-40g,桃仁10-25g,红花10-25g,姜黄10-25g川穹10-25g,大黄5-15g。

优选地,所述中药每份包括赤芍15-20g,生赭石25-35g,怀牛膝15-25g,石决明25-35g,珍珠母25-30g,双勾10-15g,地龙10-15g,天麻8-18g,水蛭10-20g,桑寄生10-20g,全虫10-20g,蜈蚣10-20g,丹参25-35g,桃仁10-20g,红花10-20g,姜黄10-25g,川穹10-20g,大黄5-10g。

优选地,所述中药每份包括赤芍20g,生赭石30g,怀牛膝20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双勾15g,地龙15g,天麻15g,水蛭15g,桑寄生15g,全虫15g,蜈蚣15g,丹参30g,桃仁15g,红花15g,姜黄15g,川穹15g,大黄10g。

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用制丸机制成0.3g的药丸;

d、将步骤c所得的药丸晒干或烘干。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10-20丸,温开水送服。

另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按重量份数取上述各组份中药;

b、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50-200目筛制成中药粉;

c、将步骤b所得的中药粉装入空胶囊中制成胶囊。

服用方法:每日2-3次,每次4粒,温开水送服。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步骤b还包括将过筛后所得的中药粉混合均匀。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步骤b为将步骤a所得的药材分别晒干或烘干后掺匀粉碎,过80-100目筛制成中药粉。

优选地,上述两种方法中还包括将药丸或胶囊入瓶,再用封口机封口待用。

本发明中药物机理如下:

赤芍:性味苦,微寒,归肝经,具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可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生赭石:苦,寒。归肝、心经,平肝潜阳,降逆,止血,平肝潜阳,重镇降逆。主治肝阳上亢引起的高血压,头痛眩晕、眼花、目胀、耳鸣等症。

怀牛膝:性味甘苦酸、平,生用有散瘀血,消痈肿的功效,主治淋病,尿血,经闭,癥瘕,难产,胞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熟用可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主治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等症。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所致的头痛眩晕,耳鸣目胀,视物昏花。

珍珠母:味甘、咸,性寒;归肝、心经;质重镇降;具有针心安神,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心悸失眠,惊痫癫狂,眩晕头痛,肝热目赤,翳膜遮睛,吐衄,崩漏。

双勾:性味性凉,味甘。功能主治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压症。

地龙:性味咸、寒,入肝、脾、肺、膀胱经,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利尿的功效。既能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又能溶栓抗凝、抗心律失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风偏瘫。

天麻:熄风止痉,祛风通络,平肝阳,为治疗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半身不遂之要药。肝虚不足,肝阳上亢者均可用之。

水蛭:咸苦,平,有毒。主治月经闭止、症瘕腹痛、蓄血、损伤瘀血作痛、痈肿丹毒等症。

桑寄生:桑寄生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治疗肾虚型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腰膝酸痛,筋骨痿弱,肢体偏枯,头昏目眩。

全虫:性味辛,平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

蜈蚣:祛风,定惊,攻毒,散结。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癥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

丹参:味苦,微寒,归心、肝经。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桃仁: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经,经闭,产后血晕,瘀滞腹痛,胸痹心痛,血积,跌打瘀肿,关节疼痛,中风瘫痪,斑疹紫暗。

姜黄:性温;味辛、苦;归脾、肝经。功效: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症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主治安抚神经,正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

大黄:气特殊,味苦而微涩。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活血行气、逐瘀通经等功效,对脑中风后遗症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服用方便,副作用小,具有无耐药性、药效持久、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优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赤芍20g,生赭石30g,怀牛膝20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双勾15g,地龙15g,天麻15g,水蛭15g,桑寄生15g,全虫15g,蜈蚣15g,丹参30g,桃仁15g,红花15g,姜黄15g,川穹15g,大黄10g。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赤芍20g,生赭石35g,怀牛膝25g,石决明35g,珍珠母30g,双勾15g,地龙15g,天麻18g,水蛭20g,桑寄生20g,全虫20g,蜈蚣20g,丹参35g,桃仁20g,红花20g,姜黄25g,川穹20g,大黄10g。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所述中药每份包括赤芍15g,生赭石20g,怀牛膝10g,石决明20g,珍珠母25g,双勾10g,地龙10g,天麻8g,水蛭10g,桑寄生10g,全虫10g,蜈蚣10g,丹参20g,桃仁10g,红花10g,姜黄10g川穹10g,大黄5g。

本发明于2010年至2015年临床观察脑中风后遗症40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

40例患者中,年龄为50~75岁,男性25例,女性15例,连续服用6个月后,患者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清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变或痊愈。且病人无任何不良反应,三大常规化验及肝肾功能检测未发现异常。

典型病例:

1、李某,男,61岁,安阳市人,服药前吐字不清,不愿说话,半身不遂,需要人搀扶才可行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两个月后可以与人进行正常交流。服药4个月后,不用搀扶,可以自己慢慢行走。

2、患者刘某,男,66岁,自诉患脑中风后遗症病已3年,思维迟钝,吐字不清,半身不遂,行动吃力。服用本发明的中药3个月后可以与人进行正常交流。服药4个月后,行动比较自如,并能从事体力劳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物美价廉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