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兼治过敏性鼻炎的处方和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281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及过敏性鼻炎的处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反复发作,是导致听力减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咽鼓管机械性阻塞、炎症、感染、免疫反应等有关。中医治疗本病的理法方药各有见解,疗效不一;西医用鼓膜穿刺抽液、引流和消炎抗菌等方法,也有较好的疗效,但对有些病人却无法阻止分泌液的反复产生,因而长期不愈;本发明采用中医的补中益气、芳香开窍治则,结合西药阿司匹林消炎,对于反复产生分泌液的分泌性中耳炎有独到的疗效;过敏性鼻炎,以鼻痒、鼻塞、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鼻涕为主要症状,也是难治的反复发作的疾病;它与分泌性中耳炎不断分泌液体有类似的病理机制,可能涉及某些鼻病毒的感染,只是感染部位不同;目前对本病尚无满意的疗法;中医的治则和用方和疗效报道不少,效果有限;西医主要用抗过敏的药物,以往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胺药物,目前认为用色苷酸钠滴鼻,是较好的方法;本人用本发明治疗过敏性鼻炎,获得较好疗效。因此,本发明也可同时治疗过敏性鼻炎。



技术实现要素: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关键是将鼓室内原有的分泌液去除后,阻断新的分泌液产生;本发明采用中医的健脾利湿、芳香开窍治则,即用中药黄芪、藿香、佩蓝、薄荷,达到断源开流的作用。使鼓室中的液体不再产生;结合西药阿司匹林起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而增强疗效;再加入辅料脱乙酰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还可以促进机体免疫机能和对抗阿司匹林对胃的损伤;本发明既可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也可治疗过敏性鼻炎;因此,本发明的处方是黄芪、藿香、佩蓝、薄荷,阿司匹林,脱乙酰甲壳素;1000克药物的配方是(黄芪100-1000g,藿香50-500g,佩蓝50-500g,薄荷50-500g),用水提取,得到的水提取物,加阿司匹林100-300克,加入辅料脱乙酰甲壳素至1000g;本发明1000g的制备方法是1.黄芪100-1000g,藿香50-500g,佩蓝50-500g,薄荷50-500g,水煎,提取其有效成分;去除药渣,干燥成粉末;2.阿司匹林粉100-300g;3.将1和2合并,加入辅料脱乙酰甲壳素至1000g;4.装入胶囊;本发明的特点:本发明用中药黄芪、藿香、佩蓝、薄荷等中药健脾利湿、芳香开窍,使患者原有的鼓室中的分泌液渐渐被吸收,还阻止新的分泌液产生;同时加用西药阿司匹林消炎和抗病毒,更增强疗效;又用脱乙酰甲壳素辅料增加机体免疫力,并预防阿司匹林对胃的副作用;本发明可同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及过敏性鼻炎。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及过敏性鼻炎的处方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中医的健脾利湿、芳香开窍治则,即用中药黄芪、藿香、佩兰、薄荷等,达到断源开流的作用;结合西药阿司匹林起消炎和抗病毒的作用而增强疗效;再加入辅料脱乙酰甲壳素;脱乙酰甲壳素可以促进机体免疫机能和对抗阿司匹林对胃的损伤;本发明既可用于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也可治疗过敏性鼻炎;1000g药物的配方是由下述原料构成1.黄芪100-1000g,藿香50-500g,佩兰50-500g,薄荷50-500g等用水提取得到的提取物;2.阿司匹林100-300克;3.辅料脱乙酰甲壳素加至1000g。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宫成龙
技术研发日:2016.10.31
技术公布日:2018.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